又到了过年的时侯,请问这期间都有哪些礼仪要注意,为什么?

、春节走亲戚的时间

走亲戚这种习俗从正月初二,一直能持继到正月十六,这期间几乎家家都在酒醇中泡着,在香味中浴着,尽享人生的乐趣和亲情的快乐。过去是等到送了年才能出门,并有“初三姥娘初四姑,初五初六看丈母”的说法;如今是正月初二趁着年味正浓时,胶东人就拉开了走亲戚的大幕,而且多是“先看丈人再看舅,姑父姨父排在后”;从这种演变上看,生活节奏在加快、妇女地位在提高。正月初二、三,嫁出去的女儿们纷纷带着丈夫、儿女回娘家拜年。

2、春节走亲戚的顺序

走亲戚的大体次序是:外甥走姥姥家,闺女携婿走娘家,然后是去姑、姨、姐家。除特殊情况外,都要回拜。民间有初一初二娥媚月,初三初四好拜节之说。

3、春节走亲戚的伴手礼

(1)一般先去舅家、舅爷家,这些亲戚去的时候相对礼物要重一些。在传统习俗中,春节走亲戚的伴手礼可是一门学问。一般先去舅家、舅爷家,这些亲戚去的时候相对礼物要重一些,必须拿礼条(一条4斤左右的猪肋肉),再配把粉条或点心,返回时娘家不能稍别的礼物,一定要给老姑娘带回几个腊月二十三炕的火烧馍,也算是让吃了娘家的饭。其次才是走姑家、姨家及其他亲戚,礼物一般两包点心(一种油炸的甜食品,也叫果子)就行了,下午返回时,亲戚家会给带点炸的麻叶(油炸的菱形面叶)、点心、饼干等。

(2)一般走亲戚的话应适当带点礼物,礼物既不宜太昂贵豪华,又应能“拿得出手”,能够表示自己的心意,最好能够投其所好的送一些礼物。如果亲朋家里有小孩子,还要准备好压岁钱,装在大红封套里,可写上祝愿语。拜年礼物还应讲究卫生。比如,别人送给自己的糕点,一般不宜转送他人;给年迈或患病者拜年,所送的水果等应该有益于对方强身健康等等。此外还应注意节俭,自己动手做一些小礼物也是一个非常不错的点子,既可以表示出心意,又能显示自己的才华。

4、春节走亲戚的礼节

(1)忌叫他人名字催人起床、忌倒污水、垃圾、扫地、忌掏取他人口袋、忌向人讨债等等。

各地过年期间都会有一些忌讳,例如:忌叫他人名字催人起床、忌倒污水、垃圾、扫地、忌掏取他人口袋、忌向人讨债等等。所以我们过年走亲戚的时候一定我十分的留意这些,以免触了忌讳,徒生尴尬。

(2)聊天中应以“过年言好事,出口称吉祥”为准。

聊天中应以“过年言好事,出口称吉祥”为准,纵然平日有所积怨,亦不应提起,聊侃时不谈粗俗之事,不讲无聊低级话语。

(3)难以一一去拜访,也应该打个电话或者送张贺卡。

倘若亲戚太多难以一一去拜访,也应该打个电话或者送张贺卡,将自己的心意送到


1、吃午夜饭时长辈要先上座。

2、亲朋好友来拜年,注意压岁钱。

3、拜访朋友前要提前问好是否在家。

4、吃饭时要注意卫生,筷子不要总翻来翻去。

5、有小朋友在你家玩闹,要注意小孩儿的安全。


吃年夜饭时,长辈要先上座。很多老人都有这样的讲究,在年夜饭时长辈坐上座,晚辈坐下座,...

亲朋友好友来拜年,注意压岁钱。如果初几的走亲戚,是别人来拜访你,同时别人带有小孩子,...

拜访朋友前,要提前问好是否在家。如果过年时想走比较远方的亲戚或朋友,久未见面,...

吃饭时注意卫生,不要总是筷子翻来翻去。有的人不讲究卫生和饮食习惯,到了走亲戚一起...

有小孩在你家玩闹,注意小孩的安全。尤其是很多小孩子喜欢凑一起放鞭炮,稍不注意小孩...


我就说说我们阜阳太和县,我的老家那边过年的一些有意思的事,这些事都是我从小经历过的。

1、炸东西的时候,切忌不可絮絮叨叨

我们那边农村的习俗是腊月里会炸些馓子,丸子,鱼,大酥鸡之类的。小时候的时候,妈妈是不允许我们烧火,都是奶奶帮忙烧火。男孩子嘛,调皮,坐不住,喜欢说这说那的,刚炸完东西,还要敬神,神先吃,我们才能吃,“灶爷先吃,省油又省钱”我们那这种行为用方言说叫“缘义”,妈妈怕我们说一些不敬神灵的话语,所以不让我们烧火的。

2、神灵和祖先都要磕头跪拜

我们那边小年会把灶爷、财神爷海域老天爷的像供起来,摆上贡品,一天上三会静香,大年初一起来,要先盛给神灵们先吃,饺子放在瓷勺子里,还要烧纸,跪下来磕头,祈求神灵保佑。五更起,吃过饺子爸爸会带着我和哥哥去地里上坟,活纸里包着贡品,用竹篮子带着炮竹,去给故去的先人们上坟,活纸燃着后上香,上贡品,磕头,祭奠先人,祈佑后人。

还有一些,回村了,不管抽不抽烟,兜里要装着烟,见到人要问好,甭管别人抽不抽,上去递颗烟。

要去村里的长辈老人家拜年,大年初一恭祝过年好,一些喜庆话等


我觉得有个微笑的表情,大过于任何礼仪


对待长辈与父母尽量做到“无违”。


不许说不吉利的话,不许做不吉利的事,讨个来年好兆头,比如说,平时说的翻过来,只能说转过来,骂人不能骂挨刀什么的,说话不能说完蛋了,倒霉了,坑死了,不能说带死带霉带完带挨带断带惨带亏带输的字眼,讨个来年好兆头。


过年过年了,注意礼节。

1、吃饭的时候,要注意客人的座次排列。

门面为上、以右为上、居中为上、前排为上、以远为上、这几个标准,大家一定记住,特别是年轻人,不知道这种礼节。

2、春节接待亲朋好友,要准备足量的接待物品。比如:水果、坚果、糖果,这些一定要多预备一点。这样可以增加节日的气氛。

3、如果春节要去、走亲访友的话,一定要学会提前预约、要准时,还要带上一定礼物。

4、与主人交流的时候不要玩手机了,认真地与主人谈话,不要感觉不礼貌。离开的时候要学会做到合适的道别。

5、一定要跟长辈多沟通,多交流多聊聊、陪伴吃饭,给小辈红包、尊重当地的礼节、风俗等。


春节对于每个中国人来说的意义都是非凡的,在外拼搏的人们无论身在何方都会想尽办法回到家中与亲人们团聚,然后一家人开开信心的吃上一顿年夜饭,再去相互的走家串门的拜拜年。

春节拜年是一种传统民俗,人们通过拜年辞旧岁、迎新春等方式来表达对新的一年的美好期盼的愿望。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辞旧迎新的拜年方式随之而改变,但一些春节拜年的礼仪和禁忌还是需要我们记清楚,不然可能会因此而闹出笑话。

春节拜年礼仪

一、拜年提前约定

每年准备过节拜年的时候,父亲总会在除夕之前与家里的叔叔婶婶约定好日期,每家能够提前准备。提前约定的意义就在于可以避免因主人方出门而出现拜空年的情况,同时也是为了避免多家客人同时上门拜年撞车的窘境,当然如果是几家人约定一起拜年的另算。提前约定也可以让主人方有更多的准备,这样才能更好的招待拜访方。

二、拜年时间选择

拜年的时间一般选择在早上,但是早上也不要太早,因为在春节时期人们往往会睡会儿懒觉,所以拜年时间一般在早上十点为佳。当拜完年后闲聊些许时间便可以同主人一起享用过年饭了。

三、拜年礼品

拜年的礼品因地方、对象差异而有所不同,在我家乡每次向长辈拜年的时候往往是准备营养品,而向同辈拜年时往往是提前采购几种新鲜的水果。如果你不知道拜年应该准备什么的话,水果就是万金油到哪都吃得开,不过选择水果时也最好选择新鲜而且名字好听、颜色好看的水果,苹果、桂圆、火龙果之类的果品。

四、拜年服饰

小时候每年拜年前母亲都会特地带我去置办几件新衣裳,为的就是在拜年的时候看起来干净整洁,而且穿着整洁、大方得体也是对主人的一种尊重。

五、拜年餐桌礼仪

拜年过后吃过年饭的时候应该注意一些餐桌的礼仪,切忌闷头吃饭,要懂得适当附和他人聊天,这不仅是对他人的尊重也是一种肯定。祝酒不劝酒,喝酒时双手捧酒杯向对方敬酒,同时附上几句新年快乐祝词。过年时候讲究年年有余,所以不要吃光桌上的菜肴。

春节禁忌

一、禁止除夕拜年

除夕是一年的结束而非新的一年,除夕拜年是禁止的,除夕更适合的是同家人一起吃年夜饭、看看春晚之类的温情活动。

二、禁止讨债

有一种说法是在新年的时候讨债不仅对被讨方有害,而且对讨债方也是不利的。讨债还钱都很不吉利,暗示的是双方的财运丢失。

三、其他事项

1.不说不吉利的话;

2.不要打碎物品;

3.不能吵架、斗殴;

4.不去医院;

5.有丧事不拜年;

6.初一不煮饭,吃除夕剩下的年夜饭(年年有余)。

以上是笔者根据家乡的一些习俗和查阅的资料总结而成,读者你家乡的过春节拜年又有哪些注意事项呢?欢迎留言评论


过年,也就是春节,是我国尤为重要的节日,这期间,有很多的风俗。

正月初一早晨,人们要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拜完年之后,亲朋好友在一起吃吃饭,聊聊天,新的一年就开始了。

正月初二,出嫁的女儿要回娘家,而且要夫婿同行,所以俗称“迎婿日”。这一天通常必须在晚饭前赶回婆家,被称为“正月不空房”。在过去,一家人也会选择这一天拍张全家福。

正月初三,有的地方会在这一天去上坟,祭奠已经逝去的亲人。

正月初四,按照传统习俗,正月初四是诸神降临人间的日子,有“送神早,接神迟”之说。所谓送神要一大清早就开始,而接神放在下午也未迟。

正月初五俗称破五,要“赶五穷”,包括“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人们黎明即起,放鞭炮,打扫卫生。鞭炮从里往外放,边放边往门外走,说是将一切不吉利的东西都轰将出去。

正月初六,这天是店铺开张的日子。旧时,老板和店员们会在这一天猛摇算盘,用秤杆敲打秤盘,让店内响声一片,取“响响当当,大吉大利”之意;门板也要贴上“开市大吉,万事亨通”的大红对联;营业前还要大放鞭炮,以示吉利。

正月初七,大年初七是“人日”,即人的生日。根据《占书》记载,由初一开始,上天创造万物的次序是“一鸡二狗、三猪四羊、五牛六马、七人八谷”,所以初七就是“人日”。

正月十二到十五,过了正月十一,人们开始选购灯笼、搭盖灯棚,准备庆祝元宵节。童谣是这么唱的:“十一嚷喳喳,十二搭灯棚,十三人开灯,十四灯正明,十五行月半,十六人完灯。”

正月十五“元宵节”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大地回春的夜晚,又称为“上元节”。元宵燃灯的风俗起自汉朝,这一天一切活动的主题强调一个“闹”字,放花灯、舞狮子、踩高跷、猜谜语,还要吃元宵、汤圆。


春节将至,传统文化延续至高度文明的今天,流传下来的礼俗,有些还仍有继承的必要。除夕夜要在零点前充分做好过年准备:下饺子要烧豆秸,烧豆秸,出秀才。饺子下碎了要说下中了,吃饺子说吃元宝,。相互之间不直呼其名。(唯恐来家过年的老祖宗中有重名的)烧香烧完后叫香进了,(进士了)香断了叫存了,(存金之意)烧纸烧完叫纸发了。……这些禁忌要提前训导。十二点开始祭祖过年。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过完年晚辈一一向长辈叩头拜年。然后去本族家拜年,期间无论遇到认识不认识的人都互相拜年。还有很多乡土风俗,一言难尽。


原始地址:/wenda/150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