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一句诗词形容母爱的伟大?

没有母亲就没有我们。


可怜天下父母心


儿行千里母担忧。


除了奉献“爱”无所索求。


就是他们说的: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赞赞赞。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赞美的诗词在母爱面前显得那么苍白无力……行动吧!少年……


在您腹中成人,把您乳头吸吮。陪我慢慢长大,磨灭您的青春。随着岁月流逝,您已不在年青。什么永恒不变,一颗慈母之心。感谢您的爱,感谢您的情。对着高山大海,对着蓝天白云。大声呼喊我爱您,母亲!《母亲》


       母亲节感怀

只言片语无短长,且把诗书寄老娘;

柴门如旧阿黄在,霜华孤寂儿孙忙;

少时不识高堂苦,及年方味素衷肠!

音书才报过西岗,展颜欢语满街巷。

丙申年母亲节日近感怀口占

佳期恐误心愧惭

春晖别添恩念绵

提笔且赋离骚句

慈深思归旧堂前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忆母

清代:倪瑞璿

河广难航莫我过,未知安否近如何?

暗中时滴思亲泪,只恐思儿泪更多。

大河宽广难以航行啊不是我的过错,不知道母亲最近的身体如何。

我因为思念母亲啊留下泪水,但恐怕母亲思念我流的泪水更多。

我们出门在外,远离家乡,思念母亲,但是母亲只会思念我们更多!


十月有吾最伟大,世人全是母亲生。感恩血浓于水,百善孝字应为首。


慈母手中线……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公元2014年4月17日、农历三月十八凌晨3点40分,我的老母亲去世了……享年九十岁。

我的老母亲一生勤劳、善良、厚爱他人,一生都在付出:对她的公婆、对她的丈夫、对她的子女、对她的孙子孙女、对她的外孙子外孙女、对她周围的人……都是关爱都是付出。

她博大宽厚的胸怀,她善良乐于助人的美德,令她从来没有想到自己,起早贪黑,最早一个起床,最后一个休息,最后一个端起饭碗……腰累弯了,手指也伸不直了,可我的老母亲从无一句怨言,从无一句大声喝斥……无论何时见到她,都是慈祥的笑容,暖暖地温暖着你的心……

关键是,我的老母亲从生病到仙逝拢共才三个多月的时间就离开我们了……

作为儿子,再也无机会侍奉她老人家了!心痛啊!

我无比慈爱、善良、宽厚、勤劳一生的老母亲!还有我的老姨妈!

愿您们的圣灵升入天堂,永不劳累!

愿您们的圣灵升入天堂,永不操心负重!

愿您们的圣灵在天堂的百花园中,做一对悠闲的赏花老人……只有蓝天、白云、鲜花、祥和、宁静,还有那天使的歌唱……

永远陪伴着我的老母亲,还有我同样善良、勤劳、宽厚的老姨妈。

照片中左边穿蓝色上衣的是小我母亲一岁的老姨妈,早我母亲一年去世,也是一生勤劳、善良、宽厚待人。


世上母爱尽,哺乳动物绝。


《母亲》

作者镗犁之华(范国世)

你离我远去,母亲

月亮孤单,太阳孤寂

往昔,勾起回忆

不见了你,独自泪涕

风,它不是刷子

涂抹不去记忆

雨,它却是泪滴

交汇成为恋曲

娘啊,娘啊,娘

一遍又一遍的呼喊

哪怕儿磨破了嘴皮

却再也不能唤醒你

今天是你的祭日

转眼,一年已过去

你走的那天飘了雨

这雨在心还将继续

“四儿~”一声声远

“四儿~”一声声近

在耳边仿佛又响起

母亲唤儿归的焦急

一声乳名让心颤栗

一声召唤化作泪雨

人生悲伤不过如此

再也看不见咱至亲

娘啊,娘啊,娘

在你的墓前站立

默默听风的消息

风让树的心抽泣

再叫一声娘啊母亲

如今你在天堂安息

祈祷祝愿你能永远

安然安乐安康安逸


“润物细无声”!

我们的生活大多是平淡的,并没有太多波澜起伏的情节以及惊天动地的变化,所以母爱的存在方式我觉得用“润物细无声”来形容更贴切。母爱就像春夜里随风而来的、细细密密的小雨,静悄悄地滋润着大地万物!


《别老母》

清·黄景仁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母爱,是天底下最真最纯的情感,古今中外吟诵母亲的诗词数不胜数。

但一说到关于母亲的诗词,大多数人第一想到的非孟郊的《游子吟》莫属: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这首诗翻译成白话文就是:

慈母用手中的针线,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

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的是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

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

这首五言诗共六句,三十字,言有尽而意无穷,通过回忆一个看似平常的临行前缝衣的场景,流露出慈母对子女的一片深笃之情,歌颂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莫名地戳中泪点,引起广大读者的共鸣。

说了《游子吟》,不得不说一下另一首关于母爱的诗,那就是清朝蒋士铨的《岁末到家》: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

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

低徊愧人子,不敢怨风尘。

《游子吟》讲的是远游前母亲为儿子赶制衣服,而《岁末到家》写的刚好相反,是长久出门在外的游子过年回到家时发现母亲还在为自己缝制棉衣,而自己寄的家书刚收到,墨迹还新。一见面母亲便怜爱地说我瘦了,连声问我在外面苦不苦?我惭愧地低下头,不敢对她说我在外漂泊的境况。

这首诗质朴无华,细腻地刻画了久别回家后母子相见时真挚而复杂的感情,和《游子吟》一样引起读者的共鸣和回味。

可见,母爱是体现在衣食住行这些细节里的。难怪人们总说:”儿行千里母担忧“。


原始地址:/shenghuo/18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