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字和描字有什么区别?字会越描越丑吗?

描是书法的初级阶段,写是书法的熟练阶段。做为一个成熟的写字着,当然越描越丑


写字如果靠描,那他就是处处败筆。落子不悔,写字勿描。此为古训。


写字别描,不是尽量别描,是一定不要描特别是初学者,宁愿比平常的速度慢那么点都别描,养成描字的习惯就不好了,本来没描之前的字也就差那么点意思,左描右描就更难看了,跟画蛇添足一样,


写字出了差错往往修饰一下,没有神来之笔的能耐千万别,那个修饰比你写字更难。


关中道把做木活叫做(zu)木活,把“做“叫zu。把做事死板的人说成是“你和木匠一样的”。把写字慢的描的叫做(zu)字。以我说现在人写楷书就是做(zu)字,当然不敢说唐楷是做(zu)出来的,也没见过唐人写字,如果按现代专家的写法解释,唐人仅是做(Zu)字而已。


非常感谢邀请。写字和描字有什么区别?字会越描越丑吗?毋庸置疑,写字和描字还是有区别的。写字具有时间上的流动,跟着感觉走。如行云似流水,一笔一画一次性,不论好坏,不分美丑。当然,好坏自分,美丑自辨。全凭功力论英雄。有的国画也称写,那都是一挥而就,点到为止。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写出“精、气、神”。所以,写字,不单单是个字的问题,写出了写者的内在状态、气质、文化与水平,通过字的这一媒介而表现出来。写字自古以来,有一整套的规则和方式、方法,即是一门学问,又是一门艺术。如果把字写出韵味、写出美感,进而写出自然、写出天地、写出灵魂,那就是书法的境界了。至于描字,那就是“小儿科”。老话常讲:“写字别描,拉屎别瞧”,真的是越描越丑。有的书家在书写作品之时,适当的做一些补笔,只能锦上添花,那和描有本质的区别。所以说,描字是大忌,写字是正途。


描字在字帖上描字叫描红。描字也得有个技术不是任何人都描得好的!


写字重在写,一笔过,会写者;描字计在描,不成又添笔,粗知者。


不太清楚题主的“描字”是指的什么?是指描红还是指写不好的笔画添笔或补笔。

1.描红称为摹,可以让我们了解笔画的形状,结构的位置,是最初级的一种入门方式。有的成人学书法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跳过这一步。学习书法应当以临为主,摹为辅。临帖即照着字帖写。

2.添笔或补笔是一个不好的习惯,容易养成依赖,之所以添笔是由于笔画没能完全掌握,应当在基本笔画上多下功夫。

3.书法还是浑然天成的好,不娇柔造作。写不好的笔画,掌握不了的结构,多练一下就可以了,加强基本功的练习,相信这不是一个难题。


谢千里马邀请,王羲之的兰亭序,冯承素摹本,其实用现代人的观点,勾轮廓后填墨,就是描,描其实还有一种说法,一笔下去不理想,再来一笔或几笔补充。

前一种,是一种高级工艺,第二种,如功夫相差甚远,则不提倡。若高手情致所致,性情流露,则可原谅,但亦不提倡。


谢谢邀请。关于写字和描字,个人觉得写字是比较自然不造作,是比较流利顺畅的。而描字是较造作、突兀不自然,像画。写字应顺其自然,顺势而行。而字会越描越丑吗?如果说丑的话。它应是顺写完成与顺写完成之后再通过补描笔行成的对比。而前者给人的感觉是一气呵成。后者给人的感觉势断,不连贯。说大点是违规法度。

写字真的从来不描吗?首先个人觉得描字是很正常的。只能说写的时候尽量少描!打个比圆,交流交流。字不一定好看,但每个人都有往好的追求。应该理解,描字很正常,打个不恰当的比喻,我们平时发微信或信息,编辑好了,先看一遍,然后修改一下,觉得没问题了再发出去,表示一种完美。而写完字,发现不称心,补描一笔,表达重视和自己的态度。

至于最后一问,个人觉得每个都差不多是一样的。描字尽少勿多。越多越不称心。


书论中有“勒字”、“描字”、“画字”、“刷字”一说,在书法界历来聚讼纷纭,各说各的,莫衷一是。这里引用出处原文,《海岳名言》里的原文是这样说的:“海岳(米芾)以书学博士召对,上(宋徽宗)问本朝以书名世者凡数人,海岳各以其人对曰:‘蔡京不得笔,蔡卞得笔而乏逸韵,蔡襄勒字,黄庭坚描字,苏轼画字。’上复问:‘卿书何如?’对曰‘臣书刷字。’”,从上段文字中似乎可以归结为一点,即米芾所说“勒字”、“描字”、“画字”,大都有贬低他人之意,唯独他自己的“刷字”才有自褒的味道。明代李日华也有相关论述,认为“刷字”,本出飞白运帚之义,有中锋运笔,中含枯润,大有天成之妙,是王右军的笔法。

综上所述,依据笔者多年的临池体会,所谓“描字”确实不是古人所倡导的笔法,大凡各体笔画运笔大都一笔而成,即便复杂多变的楷法运笔用两笔以上的运笔技法写成一个笔画也极为少见(如部分折处稍作提笔即可),所以,单个笔画用多笔描画而成的字应为古人所说的“描字”。书法作品一般要求在生宣上创作(即便写楷书也是半生熟),有书写常识的人都知到,一笔下去是不能描的,否则越描越黑,以致于洇墨一团,作品前功尽弃。所以“描字”是书家之大忌。顺便解释一下,书家因运笔“送”、“导”不到位的情况下进行的䃼笔虽不算“描字”,但仍旧是缺憾,这一点是蒙不了收藏大家的慧眼的。感谢邀请,更多资讯尽在我的微信公众号“北京尚韵信息”。


描字就是告诉别人,我这个地方没写好你要仔细看看,书法讲求一气呵成,落笔无悔,当然,摸索过程可以适当描下对比下笔法的效果


写字是自已字体,描字是学习他人,描字不能越描越丑,只能越描越像。一旦不描,融合自已的特点,也能形成自己风格,什么也都在练,日久见真功。


传统书法与美术字最大的区别就是:书法是写出来的,越描越丑;而美术字是描出来的,越描越美。

书法讲究一气呵成,意在笔先,不计工拙。如果别人能从中分享其美感,那是你的功力、修为的下意识表露。落毫成形、下笔如神,这是一种有痕无迹的境界。。。

既使初学描红者,也要尽量做到不要添笔,更不宜反复描画。书法中的涂改和纠错是有定式的,要求尽力减小对整体布局、气韵的破坏。如《书谱》中以“点”表示错句;《兰亭序》、《祭侄文稿》的涂改之处反而成为了浑然的天趣。

曾无奈地接触过一些老同志,学书几十年,也很有热情,可临场发挥时却抖抖嗦嗦、添添描描,一看便知没有“童子功”,也没受过正统书法教育。也可能是对“魏碑体”理解不透,太想追求棱角分明的刀刻效果,结果反而发笔因描而臃肿;行笔因添而迟滞。。。

所以,初学者应养成“宁丑勿描、宁靡勿添、宁错勿改、宁涂勿乱”的习惯。于此不可不知也!

[临池管窥]谢谢阅览!


描:也是艺术追求之一有思想也技法、生活的追求。没有突破第一台阶阶段。

写字(高级点为书“法”)则是真性情的兑現了。当然还有顶级的则是“道”了。


谢谢千里马先生邀请1

我的理解,“描字”就是像画画那样对点画反复填凃而不是顺锋逆锋提按顿挫起行收接一路行走,还有就是偏锋填涂。

书写虽然不能填涂,但是对明显没有写到位的地方顺着笔锋添加动作完成笔画、对明显失误的地方用更宽的笔触加以掩盖修正这两种情况我想是有的,也看见过那些写字有名的人在审视自己作品后总是作一点点修改,因为他们对整幅作品很满意,不舍得丢弃,又觉得有醒目的瑕疵。

我想最好还是不要填涂修改,“越描越丑”是古训,也是无数写字的人的教训。

至于把写字理解成绘画那样描画,我想应该是错误的吧——虽然苏东坡也不避使用偏锋,但根本不是单线平涂的“凃”那样偏着笔画字。

我对书法一知半解,实际操作更少,胡说之处敬请见谅。


学习书法我们都是从临摹开始。大家知道,临摹包含两部分,临就是对着字帖写,摹是先将字形双钩或直接拿纸蒙在字帖上,用毛笔将字形描出来。

可见,摹主要是将字形写得像,至于笔法并不重要。这是初学写字时的描。

而题目中的描,大约是指书法创作时的描。

即使是一些书法大家,我们看其写字时,偶尔也会补一下笔,这是由于书写时笔过枯或是用笔不到位,所采取的临时措施,这是万不得已才采取的方法,但这种方法不能多用。我们的平时学习中还是应该一笔写到位。

网上有一些视频,关于中国书协主席苏士澍,说是他写字时补笔过多,是描字。我也看过,他的字不能说是描字,但补笔确实较多。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谢邀!喜爱中国书法艺术的朋友,一起聊聊,提出写字和描字有什么区别问题,仅代表个人的认识和理解,书法是创作出来,不仅仅是书写的技术和训练的经验,还有个人的对书法艺术鉴赏的认识和理解,以及对书法艺术史论传统的传承和见解,更是有个人的气质、格局和境界的涵养,形成个性化的艺术语言和艺术形式美,这样,再来谈到写字和描字问题,写字只是一般性的书写,是有习惯性的重复的书写特征,而不是书法的特殊性的书写,是讲究变化和审美的书写特征,描字也就是摹字,是书法艺术的技术训练的学习方法之一,还有进一步的临字,最后到练习创作高级阶段,现在市场上,经常看到的有专门提供书法艺术学习的描红,就是描字,对提供的原作影印纸上进行描摹,所以,通过对书法艺术传统的代表性的经典作品,进行形似层面的描摹,为进一步追求神似的临写的中级阶段,打下学习书法艺术的初级阶段训练经验基础。(附:中国书法艺术传统代表性经典作品《圣教序》学习的描摹图片)欢迎你不同的观点和见解交流!谢谢你关注于秋水工作室!


谢邀。书法写与描有本质上的区别。描是书法的初级阶段。刚入门需要印着描红、需要对着帖描写。因为刚学习对笔法,结构都不熟悉,需要按帖练习,改变原来的书写习惯,才能进入书法大门。写是书法的熟练阶段。通过长时间的临习,对笔法、间架结构已烂熟在胸,就要改变照帖临习的习惯,凭记忆来书写,所谓背临。因为描字是断续、不连贯的,别人的东西多自己的理解少,缺乏书法最根本的要求神韵。而写脱离了桎梏,自己的东西多,别人的东西少,可以充分发挥大脑储备的知识,尽情抒发,字就显得连贯和流畅,就能写出自己的精神和韵味来。所以要分阶段来描和写。要是总是描字肯定越写越丑,缺乏神采。


原始地址:/shenghuo/140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