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考公务员考了几次上岸的,能不能谈谈经历?

来说说周围一些朋友的情况。

全职备考大概需要半年时间,但是大多数情况是,毕业后能全职备考的人并不多,需要一边工作,一边学习。还有些后知后觉的,工作几年,发现各种不如意,或者受疫情影响,结婚有孩子了,一边要照顾家庭,一边备考,这样效率会低一些,大概一年左右也就差不多。

笔试基本是要刷题的,更关键的是去总结,题型基本固定了,主要是看个人理解和变通能力。笔试可以不用报班,网上资料足够用,如果个人总结能力稍微弱一些,可以买个网课看看。

面试建议报个班吧,毕竟有些事,需要有人带一带,关键是可以认识一些同期的朋友,上岸以后是不错的资源。

如果考了三年还没上岸,题都刷遍了,各大小机构的班也都报过了,还是上不了岸,个人建议就别考了,可能你真的不适合做人民公仆。


本人去年参加的省考,一次上岸。

说说经历,应该是2019年的时候复习过一次事业单位考试,准备了有2个月左右,结果考试的时候发现专业科居然是考行业相关的内容(复习的时候一直看的公共管理),拿到试卷后就凭借自己的常识答题,后来成绩出来后专业科居然有60分。

这就是第一个教训吧,考试报名的时候一定要好好看公告,当初要是看来公告可能就上岸了,后面我看了差10分左右就可以进面,而考的那个专业科我亲戚刚好有那个书。

公考的书我也很早就买过,手里已经有两套了,但是从来没看过,始终觉得省考要比事业单位难很多,所以一直拖拖。直到去年省考报名又出来了,都过来几天,家里的亲戚劝我去试试,就抱着试试的心态去了,结果有幸一次上岸了。

说说心得吧,首先报名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岗位选择,一般各地的人社网前几天都会公布报名的情况,最后两天不会公布,大家可以参考这个数据来进行报名,但有时要有反向思维,我报名的时候原本是选择另外一个岗位,最后一天公布报名人数有几十个,而另一个岗位却只有几个人,果断就选了只有几个人的岗位,结果最终报名人数出来之后只有几个人的岗位实际上却有100多人报名,而原来那几十个人的岗位却还是那几十个人。

备考的话如果自己是自学能力很强的,而且有很强的时间管理能力,那么可以自己进行备考,而我恰好不具备这两种能力,所以当时就选择报了某公的网课,应该是花了17,000左右。网课的主要内容就是直播大教室,好几百个人在一起上课,老师主要讲解解题的方法,时间也大概只有20天左右。

总共备考了20多天就直接参加了考试,在备考期间没有做过一套完整的行测试卷,没有写过一篇申论作文。正式考试的时候真的好懵逼了,感觉太难了。考过之后当时报班的老师联系我,考得怎么样?我直接给他说都是肯定当炮灰了。结果过大概一个月的时间成绩查询出来了,发现居然笔试成绩是第2名。

赶紧联系当时的报班老师,咨询面试培训的事情,结果一问才发现又掉坑了。之前17,000报的班,只含了笔试的网课,不含面试课程,要报面试班,又得额外交费,又忍痛交了17,000的面试班。所以这里要提醒大家,在选择报班的时候一定要咨询清楚,免得交冤枉钱。

在面试培训的时候也是一个大班,因为是在职备考,所以没有时间,只能选择一个只有5天时间的五一假期班。一个班有30多个人,除了讲理论知识以外,只有很少的机会可以进行实操训练,所以这个时候大家就一定要珍惜机会,特别是一些不敢在陌生人面前说话的,一定要强迫自己上去锻炼一下,不然后面正式面试的时候一定很吃亏。

现在几乎所有的进了面试的人,都会去报班,所以大家如果都按培训班的教学方式来答题,那么考官听到的答案基本是千篇一律,你要想在千军万马中突出成为就很难了。那么这个时候你一定要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回答一些别人没有的观点,考官在听到这些观点之后也会觉得眼前一亮,自然就会给你一个比较高的分。

另外在面试的时候如果遇到自己不擅长的题目也一定不要慌张,其实面试答题的内容并不是最重要的。你给考官展现出一种自信从容的面貌,虽然内容不咋地,但你的答题非常有逻辑且声音洪亮,在答题的时候要和考官有眼神交流当然,所谓的交流并不是眼睛乱瞟,飘浮不定,而是要学会观察哪个考官在看你,你也一定要给他回复一个眼神交流,做到这些考官也会给你一个错的分数。

以上是我自己的公考之路的一些心得体会,希望可以帮助到一些备考的朋友。


考了2次省考上岸了。18年底开始备考河南省考,19年省考第一次考试岗位招3人,面笔试全部第四,总成绩第四,差一点。20年参加河南省考和一次事业单位考试,省考岗位招2人,笔试第一,总成绩第二上岸。事业单位招6人,笔试第12,因为省考笔试成绩很好,所以自动放弃面试资格。


最近在家里躲病毒,闲来无事,就把自己从2013年到2017年之间参加公务员考试的经历整理了一下。

大概是年龄大了?居然搞起来回忆这一套……

不过其中也有不少感悟、不少心得,相信能够帮助到正在备考的各位。

再不济,这一路走来的征程,也总能激励到你。当在某个深夜陷入自我怀疑时,总有人和事让你去相信,只要坚持,就一定会有收获。

虽然说命运给我们的馈赠,每一份都早已标好了代价。但是,这代价我们也得先付了不是?

第一次——2013年省考,选调生岗位,笔试成绩200+,面试85+。

第二次——2015年省考,岗位录取比例300:1,笔试成绩190+,面试80+,二次上岸。

第三次——2017年省考,省直某机关,笔试成绩180+,面试85+,第三次上岸。

我为什么能上岸?

有时候和朋友聊天,抱怨生活里的难,会被吐槽:“你这一路走来这么顺利,还想要什么?”

诚然,这几年来,抓住了每一次考试的机会,在身无其他倚仗唯有一支笔的情况下,从一个三省交界之处的荒凉小镇,来到了一个更高更好的平台,而本身年纪也并不大。

首先,是坚定的目标。2013年省考报考选调生,办理手续时要去省委组织部,进省委大院。院子属实排场,大楼很有气派,门口有武警站岗,我进去时,还要登记身份证。办完事往外走,我扭头看了一眼大门,心里的念头是,我以后一定要在这里面办公。

那年我21岁,大学毕业,愣头青。甚至我自己都没想到,心里头这个有点中二和憨批的念头,能让我坚持这么多年。

所以,正在备考的各位,是不是也要好好问问自己,到底为什么要走上这条路?

问清楚,想明白,觉得有点不切实际有点中二,那就在心头偷偷藏起来,谁也别告诉。

很多年之后,当你做成了,再来讲给他人知。

其次,是高效的执行。我的思维方式是这样的,当我想做一件事时,不会去给自己太多负面的心理暗示,比如,这件事实在是太难了。

我只是会去想,要通过何种行动,才能把事情做成,然后,就上去莽一波试试看。

面对考试是这样,面对考试之外,也是这样。其实每次从原单位考走,都遇到了很多考试之外的阻碍,但我从没有放弃过努力,硬生生在一丁点儿的希望中去打开局面。

备考的各位,我知道,随着全国经济下行压力在不断加大,公考现在越来越难,但是,请你们不要去想这其中的难,而只是去想,要付出什么努力,才能成功上岸。

想难想得多了,真的就走不动路了。

用执行力去替换犹豫不决,做最粗糙的计划,最简单的方案。

不需要去看那些花里胡哨的手账,那些复杂精细的备考时间表。

没用,表格再细致,不去做,就是张废纸。别把注意力分散到无关紧要的事情上,公考,本来就是大巧不工,最后成功的人,其实用的就是笨办法——苦学。

哪怕你的计划就是,我每天做一套行测真题,但只要你认认真真去做,这个粗糙的计划,照样能让你有所收获。

再次,是主动的学习。这一点,很重要。学习,必须带脑子。

每天都有人在问,机构之间的课程该怎么选,复习用的资料该怎么选,到处在网上找课程、找视频、找秘籍,百度云盘里堆了100个G,但仔细一看,好多都没下载。

然后下载下来的,也无非听了就是学了,学了就是会了,被动的接受老师整合之后的知识,机械的套用在每一道题目中,却从来不去自己去揣摩题目,去建立框架。

这只是机械的、被动的学习,没用。

最多也就是感动自己。

我第一次备考的时候,没有这么多的视频课、APP,我手头上,就只有行测五个版块的五本题库,一些真题。

但是,就这一点儿资料,我应该是用到了极致。

一套行测真题,做完需要两个小时。

但是对答案加揣摩,能用三个小时。

这道题,知识点是怎么考察的,这个知识点的内涵和外延是什么,除了考察知识点命题人在心理上设置的坑是什么,为什么要设置在这里,题目的问法调整一下又会变成什么……

等等,总之就是,想很多。

然后上了考场,就差不多跟回家一样。

最后,是持续的学习。从2013年到2017年,备考的这几年里,我一直在提高自己。

常识没事儿就刷一刷,哪怕没考试。

备考的各位,大家可以这样去想,公考,你可以一直考到35岁,所以留给你准备的时间,留给你提高自己的时间,是以年为单位的,一定要进行持续的学习。

况且,即便是考上了,也只是人生的另一个开始而已。


在这里分享一个在职学员的上岸经历。

在职考公,花了将近两年的时间备考,从备考小白到模考大神,从屡战屡败到一举成功,期间我走过太多的弯路。直至今年省考,终于笔试第一,面试第二,总成绩第一顺利上岸。

这两年中,我经历了很多次失败,也看见过很多次失败。我看到很多考友在放弃与坚持之间徘徊,犹豫不定,结果就是考公考公不行,工作工作不行,实在可惜。

我觉得最后自己能成功最重要的点就是,知道应该如何调整心态。

01

重要的客观因素—心态

回顾起自己这段漫长的备考经历,真的说什么也不想再重新经历一次,因为备考生活每天都是乏味且枯燥的,没有任何乐趣可言。我记得自己和自己做过很多次思想斗争:

“其实今天早起一会儿没关系的,明天补回来就行。”

“这个电影是首发,再不看就要错过了,看完电影回来多看会儿书。”

“今天模考进步了不少,奖励自己出去玩一圈散散心吧。”

“别人不考公,也都生活得好好的,干嘛要这样为难自己。”

“今天提前完成计划,剩下的半个小时刷剧吧。”

相信很多人也都有过和我类似的经历,但我想说的是,对于备考生而言,最最最容易的事情莫过于找借口,今天找了一个借口打断了自己的复习计划,那么明天、后天还会找出无数的借口,这是很可怕的事情。长此以往上岸才是真的遥遥无期。这个时候,有个坚定的内心就显得非常重要。

对此,我建议每位备考生都应该为自己树立一个符合实际的目标,并且不断对自己重复,为自己灌输坚定不移向前冲的理念,让自己对于上岸,对于备考始终抱有热忱。当然,最可怕的事情就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对此,我觉得可以从制定一个复习计划开始。

02

量体裁衣的—备考计划

我先要明确的是,制定备考计划,不是把自己困在学习的牢笼里,而是为了让自己更加合理地分配复习时间,如果你和我一样,是在职备考,那就一定一定要学会利用碎片化时间复习,如果你是脱产考公,更要制定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备考计划。

这是我每周末的作息时间表,与大家分享一下。

03

过来人的一些建议

1、健康的作息

虽然表格里标注了作息时间,但还是要着重强调一下,想要上岸靠的不是废寝忘食地学习,因为备考是长期的斗争,所以我们更应该注重劳逸结合。千万不要把自己累垮了,毕竟笔面试之后还有体检呢,如果有时间也可以为自己制定健康饮食计划。

2、分阶段学习

学习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使用一个全面的app,我用的是华图在线,好好把华图在线利用起来,有时间就去多刷题,记错题。对错误率比较高的问题,要着重复习相关知识点。

3、参加模考大赛

参加华图教育的模考大赛,多参加几次,总结出自己遇到的问题、错误点,及时记录在错题本上,对成绩的提升是很有帮助的。而且看到自己的成绩在不断提升的时候,也会有很强烈的满足感。

4、关于课程

如果你和我一样是在职考公,可以选择线上班。我通过价格、老师、课程等因素反复对比,最终选择了华图教育,实测下来是很不错的。线上班课程效率高,配合相关老师的辅导,是非常有助于快速提高成绩的。在这里如果大家有所顾虑,可以先试试他家的在职夜猫班。

04

备考之路—天道酬勤

对于大多备考生而言,备考生活总是大起大落落落,备考之中我曾经历过了很多次失败,甚至有的时候距离上岸仅有一步之遥,最终却与上岸失之交臂,坦白说,不觉得灰心是不可能的,有时候看到令人绝望成绩还会感觉自己像被卸下了所有力气一样,整个人慵懒地埋进床上,没有任何备考的动力。不过好在,现在都熬过去了。也算是“守得云开见月明”吧。

我想再强调一下今天的核心—心态,当然,在我看来这也是上岸的核心。或许你会因为备考中受到别人的冷嘲热讽而心力憔悴,或许在你面对到堆积如山的备考资料时会觉得身心疲惫。

但要始终相信“天道酬勤”!让自己保持良好的心态,去面对每天的备考的生活,坚持过后你终会发现,历经风雨披荆斩棘后岸上的风景,是那么的绚丽!最后,愿时光不负有心人,愿大家能早日上岸!


我姑娘考了两次上岸,第一次笔试第二,面试第一,奈何笔试和第一名差距有点大,没能上岸。第二次笔试面试都是第一,成功上岸[呲牙]


由于专业的问题,每次只能三不限,参加过3次国考,4次省考,2次事业单位考试,每次行测和职测都是数一数二的高分,奈何申论和综应永远不开窍,永远不及格,进面过,面试还不错,但是始终申论太拉跨,笔试不占上峰,所以至今仍未上岸,继续努力。


我有个熟人大刘,他七年公考,十次败北。

大学毕业,大刘到某县担任高中老师,半年后借调到县政府工作。因为他是事业编制,晋升和工资方面和公务员存在一些差异,便决定报考公务员。没想到的是,这一考就是7年。

7年间,他报考了本市、省城、北京等地的公务员,从国家公务员到省公务员,从国家部委到基层公安局,以及省政府、市政府等诸多部门,大部分时间他都能冲破笔试,甚至有时候还能在几百人中考到第一名,但几乎无一例外,在面试环节被刷掉。其中有两次让他记忆深刻,一次是报考市公安局,笔试和面试都很顺利,却失败在了体能测试环节,从此,他不再报考有体能测试的职务;一次是报考中央某部委,笔试同样很顺利,但面试的严苛让他无法接受,第一轮面试便败北。

这期间,他在当地买了房子、车子,娶了同为事业单位职工的媳妇,生了儿子。生活逐渐稳定,但他却愈发感觉到沉闷。县城虽然并不落后,但毕竟区域不大,每天按部就班的生活,一眼就能看到几十年后的自己。晋升空间有限,几十年后他很可能还是一个在科室里办公的小职员。

一颗蠢蠢欲动的心促使他不断向外走去,对于他的决定,妻子不支持,也不反对。她知道一旦丈夫考中公务员,就意味着两地分居,甚至她自己也得想办法调动工作,去省城或北京和他相聚。

毕业于省城一所高校的大刘,刚毕业那几年经常往省城跑,很多同学留在这里工作,找同学成为来省城的理由。后来,考公务员成为新的理由。那年春天,刘海成又一次来到省城,这次不是参加面试,而是走进了一个培训班。

为了应对接下来的面试,他第一次花了几千元钱报了一个培训班,为期一周。数次败北,他不得不对自己的面试能力产生怀疑。一个多月后,当他再次走进省城的面试考场,顺利地完成面试,本以为这一次会有惊喜发生,却依旧是名落孙山。

面试结束的那个晚上,大刘和三个同学找了一家烧烤摊喝酒。

这其中。一个同学就职于金融行业,从未参加公务员考试,他更愿意把自己投放到市场大潮中去,这样更能实现自身价值。一个同学在经历了多年平庸的工作之后,也参加了一次公考,但并未放在心上,自然落败。最后一个同学,也参加了这次公考,第一次考便顺利通过,考上了省城某政府部门。

这位上岸的同学和大刘不同,硕士毕业后。他进入了一家政府机构,以编外的身份工作4年。这4年来,他干着比在编的同事更累的工作,却只拿到别人一半的工资,“下等人”的身份标签让他充分感受到了世态炎凉。同样娶妻生子后,30岁这一年。他第一次向公务员发起了进攻。

凭借学历优势和俊朗的外表以及儒雅的谈吐,他的公考之路一路畅通。

同在一个饭桌上,4个人4种心情。喝醉之后,大刘大哭一场。同学问他为什么哭,他一直喃喃自语:“不是为了这次考试,是别的事,但我不告诉你们。压抑太久了。”

其实,通过考试的这位同学也并非完全处于兴奋之中,只有他自己知道,向前走,向后走,路有很多,但并非都是通畅。

在他决定挤进公务员队伍的同时,他所在的单位提高了员工待遇,临时工和在编人员的差距缩小。作为一家产业园的管理部门,单位本身就不是完全意义的政府机构,市场化的浪潮同样让这个单位产生了诸多变化。同时,越来越多的同事辞职创业,甚至有人干脆在原单位管理的产业园建了公司。即使不辞职的同事,很多人也是有着各种兼职,创业并非意味着全身心投入,众筹、八股等形式的创业正在年轻人中发酵。

那年,4个同学都30岁了。不同的命运使他们越走越远,彼此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少。再聚到一起,已经几乎不再谈论大学时光,至于带有理想色彩的文学、家国情怀,也早已不在他们的谈话之列,取而代之的是投资、职业规划以及各自的家庭。话题越谈越深入,却越谈越迷茫,没有出路。就职于金融行业的那个同学说,自己不会学车,他的目的是十年内拥有自己的司机。大刘深以为然,30岁了,早已不是孩子,金钱和权力,抓住了一样,他们就能抓住自己的未来。


陪朋友去,用粉笔备考,1个月,经历人生第一次考公,结果第二名进面;面试很糟糕,面试后准考证都扔了,过了半个月通知体检,第一名的面试没来,总分比后一名多了0.02……


原始地址:/rebang/308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