狸猫换太子讲的是一个什么故事?

《打龙袍》通常与《遇皇娘》连演,因为它属于同一个故事的前后两部分,就像上下集。这个故事民间又叫做狸猫换太子,取材于清代作家石玉昆的《三侠五义》。讲的是北宋真宗年间一段故事,当时皇帝身边有李、刘二位妃子受宠,先后怀孕,李宸妃先于刘皇妃得了龙种。刘皇妃嫉妒,设下狸猫换太子毒计陷害。

她伙同内侍郭槐,将宫中饲养的金丝狸猫剥皮,换掉了刚刚出生的太子爷,然后谎称李宸妃诞下妖孽,与国家气运不利。宋真宗大怒将李宸妃贬入冷宫。为防止事情败露,刘皇妃又火焚冷宫,想要斩草除根。李宸妃侥幸活命流落民间,做了瞎眼乞婆。

幸亏太监陈琳与宫女寇珠将婴孩偷出,送往八贤王府中养育。谁知后来刘皇妃诞下却是死胎,皇帝哀痛,将八贤王的三世子收入宫中抚养,即李妃之子,在宫中长大,继位之后就是年轻的宋仁宗。

某次,包公陈州放粮,途中遇到瞎眼的李宸妃,包公问明情由,答应帮助李宸妃洗脱冤情。回京之后,借元宵观灯以天雷打死张继保灯戏暗示宋仁宗不孝,引出包公陈奏,终于真相大白。李宸妃回到京城宫中,要惩罚小皇帝,包公以打龙袍方式化解,保住宋仁宗体面,全剧至此完结。

文学艺术,都是一代一代创作者的心血凝结,狸猫换太子的传奇故事,可追溯到元代,当时杂剧盛行,有一部《金水桥陈琳抱妆盒》(简称《抱妆盒》),剧情梗概相对简单,可以看做是《狸猫换太子》的母本。

《抱妆盒》一剧如下,宋真宗时有李美人生下太子,刘皇后心生嫉恨,密遣宫女寇承御将婴孩丢于金水桥河下。寇承御不敢下手,适撞见内侍陈琳,两个商量救太子脱险。陈琳将太子藏在黄封妆盒内,带出宫外交给楚王赵德芳抚养。十年后,楚王赵德芳领太子入宫,刘皇后见孩子言行举止酷似李美人,回宫拷问寇承御,致其触阶自尽。未几真宗病笃,遗命楚王第十二子(即李美人之子)入承皇嗣,为宋仁宗。仁宗继位后,探明真相,不忍追究养母刘太后,遂奉李美人为皇太后。

可见,狸猫一折的主体要素,在《抱妆盒》中均已具备,只不过主要道具剥皮狸猫还未出现,故事主角也不是包拯。其实《抱妆盒》的精神主题,表现为救宋,拯救大宋骨血,这与另一部元杂剧《赵氏孤儿》的存赵,有异曲同工之妙。所谓存赵救宋,都不过是元朝统治下的宋代遗民恢复河山的隐讳梦想。

从元杂剧《抱妆盒》之后,仁宗与刘后的故事广为流传,逐渐在曲艺圈内传播,成为津津乐道的题材。到了明代初年,散曲家汪元亨在此基础上创作《仁宗认母》,又有明传奇《金丸记》问世。资料记载,《金丸记》与明代纪太后事相类,基本情节有《抱妆盒》的影子,显然也是从《抱妆盒》改编而来,有观点认为,《金丸记》也是借宋事以寓意耳。

包公加入狸猫换太子,是在明朝成化时期,但是有一部弹词剧本《新刊全相说唱足本仁宗认母传》,其中开始有了包拯角色,从包公陈州粜米遇到贫婆告状,直到三审郭槐查得真相,使李妃与仁宗母子相认。由此,狸猫换太子故事框架得以完整,包拯成了狸猫换太子故事主角,寇珠与陈琳沦为二线,宋仁宗成了剧情客串。这一剧本影响了明代公案小说《龙图公案》、《百家公案》。


讲的是传统的大花狸血统的尊贵


狸猫换太子是个真实的故事,故事的原型出自清末小说《三侠五义》里的经典桥段,后来不断改编出现在各种不同的舞台上,故事发生在北宋真宗年间,宋真宗的俩妃子,刘氏和李氏同时怀孕,在那个母以子贵的年代,俩妃子争风吃醋,恃宠而骄,而真宗被弄的很烦,最后索性立下圣旨,谁先生下皇子谁就立为皇后。

十月怀胎,眼看分娩将近,没想到李氏先生下皇帝,但是在分娩夜里,被大内的侍卫和刘氏换成了一只狸猫,真宗知道后大怒,认为是不祥之兆,遂将李氏打入冷宫,而真正的皇子则被刘氏抚养长大。

长大后的孩子接替了真宗,执掌江山,而且刘皇后也顺利的成为皇太后,公元1034年,刘太后去世,这个秘密才被逐渐揭开,仁宗知道了自己的身世。

仁最后查明,自己也可能是刘氏亲生,此事就因此而搁置下来。

而这件事则被称为狸猫换太子。


王凯饰演的宋仁宗

宋仁宗赵祯开创了“仁宗盛治”,他本人宽容、仁厚,善待大臣,体恤民生,不好大喜功,不自负。仁宗时期政治清明,社会安定——吕夷简、晏殊、范仲淹、狄青、文彦博、富弼、包拯等名臣辈出,为后世津津乐道。

宋仁宗(公元1010~1063)

一、历史上真的发生过“狸猫换太子”吗?

最为大家熟知的历史就是宋仁宗的身世之谜,其中我们最津津乐道的就是京剧“狸猫换太子”的故事。

北宋时期,钦差大人包拯到地方巡查时,被一双目失明的老妪(老妇人)拦下,并向他诉说了自己悲惨的身世,包拯心思缜密,经过推敲后竟然得知此老妪竟是当今皇帝宋仁宗的生母李娘娘(清平乐中的李兰惠)。包拯立即到处查证,找了当时还在世的宫女,经过盘问,得知这李娘娘当年深得仁宗的父亲真宗的宠爱,产下龙子后却被刘德妃(清平乐中的太后刘娥)买通下人,用一只剥皮的狸猫换掉了刚刚出生的宋仁宗。真宗看到这个怪物后迁怒于李娘娘,将她打入冷宫。李娘娘在好心宫女的帮助下逃出皇宫,躲进小破窑凄惨的生活至今。

包拯刚正廉明,为了给李娘娘洗冤,想方设法让宋仁宗见到了自己的生母,封为李宸妃,尘封多年的冤案大白于天下。

这个故事最早出现于《三侠五义》小说里,但是大家知道小说都是杜撰的,而在正史中的《宋史》和史书《续资治通鉴》却并不存在“狸猫”的元素,所以“狸猫换太子”并不是真实存在,而是北宋之后各朝代人民思想上的一种幻想,是后世所演义的一段民间故事,是民间的一种文化消遣而已。

二、宋仁宗的真实身世

宋仁宗生母李氏

宋仁宗的身世主要牵扯到三个人——仁宗的父亲宋真宗、仁宗的生母李氏、皇太后刘娥。

宋真宗赵恒是宋仁宗的生父,是宋朝的第三位皇帝,与辽订立了“澶渊之盟”,后世对此褒贬有加。

皇太后名叫刘娥,本是一普通家户的平凡女孩,出身低微。母亲不堪生活重压,把她送给别人。及笄(古代女子年满十五称作及笄)后,被人带到汴京,在街头摆摊为生,做一些杂活糊口。

一日,刘娥到封襄王府送东西,当时的太子(即后来的宋真宗赵恒)看中了刘娥,将其接入府中宠爱有加。因为古代的君王以礼仪治理天下,而彼时的礼仪是不允许平民女子入主皇室的,所以此事被赵恒的父亲宋太宗赵炅得知后,一怒之下把刘娥赶出王府,真宗悄悄地把刘娥藏在心腹家里。

宋太宗至道三年,赵炅龙驭上宾,赵恒继承大统,把刘娥接到宫中,此时真宗已有正妻——皇后郭氏。在皇后去世后,真宗更加宠爱这个钟情的刘娥,但刘娥始终无法生育,且碍于礼仪和臣僚的压力,并未册立刘娥为皇后。

但刘娥是有野心的,转机发生在真宗宠幸了刘娥的一个侍女后之后,这个侍女怀上身孕,产下龙种(即宋仁宗),刘娥隐瞒事实,对外宣称皇子是她所生,真宗考虑当时朝廷的情况如若两宫并立,势必引发一场腥风血雨,也就默认了此事。因为有了为皇帝延绵子嗣的功劳,刘娥晋封皇后。自此刘娥接着真宗的宠爱开始染指朝政,并建立了自己的亲信系统。

乾兴元年,宋真宗逝世,临终前遗诏传位于第六子赵祯,尊刘娥为皇太后,而军国大事权取皇太后处理,年仅十二岁的赵祯继位,刘娥开始垂帘听政。

皇太后刘娥

宋仁宗生母李氏仅仅是一个婢女,没有名分,不被真宗喜爱,她是命运和权利斗争中的牺牲品。


《狸猫换太子》是古典名著《三侠五义》里的一个文学故事。

说的是宋真宗赵恒的两个妃子李氏和刘氏同时有了身孕,真宗非常高兴,就放话说,谁先生下皇儿,谁就立为皇后。

刘妃害怕李氏先生下孩子抢了自己的后位,便在李氏生产的那天,伙同太监郭槐将一只剥了皮的狸猫换掉了李妃生所生之子。

并让宫女寇珠将小皇子勒死,可寇珠于心不忍,便将小皇子交于了宦官陈琳,而陈琳又偷偷地把他送于八贤王处。

李妃因为生了一个妖孽被打入冷宫,而刘妃生下的皇子则被立为储君,刘妃顺利成为皇后。

然而,让人意外的是,六年后,刘妃的儿子夭折了,真宗只得从八贤王处抱来一个孩子立为太子,刘妃不知道的是,而这个养子正是当年李妃所生的孩子赵祯。

后来,真宗驾崩,太子赵祯继位,当初的刘妃成为太后。

最后,在开封府包拯的多方勘察下,这段公案最终大白于天下。

然而,这只是一个故事,并不是真的历史。

刘妃其人,历史上乃是一个极具传奇色彩的女性。

她从一位无父无母的川妹子,慢慢成长为临朝听政的北宋太后,是个有格局、有分寸、有才干的大女主。

不过,赵祯的生母确实不是刘妃,而是刘妃的侍女李氏。赵祯在出生不久,就被抱与刘氏为子了。

但是,刘氏却不是“狸猫换太子”里刻薄奸诈之人,相反,她仁慈善良,不但对赵祯视如己出,还善待赵祯的生母李氏,给李氏宸妃的位份,并提拔她的父兄,甚至在李氏死后,以皇后的规格将她厚葬。

史书对她的评价是:“有吕武之才,而无吕武之恶”。赞誉非常之高。

可惜这样一位顾全大局、临朝听政11年的太后,留名后世的却是“狸猫换太子”,真正可悲可叹!

【end】

注:图片源自网络

我是立志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读书旅行茶,欢迎关注!


事实上,“夺子”事件的确在真宗朝发生过。仁宗的确非刘皇后所生,而是李氏。但是,这跟狸猫无关,也与包拯无关。甚至可以说,此事件的幕后主谋正是真宗本人。

据史载,真宗宠爱的刘皇后没有生育能力,并无子嗣。而真宗的其他儿子也尽皆早夭,这令他很是忧虑。

刘皇后身边有一贴身侍女李氏,长得很是标致。于是有一天,她被真宗临时起意,给临幸了。这究竟是真宗本人的一时冲动,还是刘皇后的刻意安排?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李氏怀胎十月后生下一子,便是后来的仁宗。但是仁宗并非由李氏所养育。在他刚一出生时,便被刘皇后领走抚养。在真宗的安排下,宫中对外宣称此子为刘后所生。之所以要这样做,估计是因为李氏身份低微,加之皇帝又宠爱刘后,正好需要一个儿子立为太子。

刘后也并没有像传说中那么狠毒,事后对李氏也是恩义有加,后来封其为才人。而李氏也自认命薄,一直不敢与亲生儿子相认,即使到了仁宗正式登基之后。这可能也是为了儿子考虑吧,一旦真相公开,对儿子也未必是件好事,甚至影响其皇位。

真宗驾崩后,由十二岁的仁宗继位。此时他尚属年幼,由刘太后“垂帘听政”,军国大事都由她定夺。

一直平静地躲在角落里的李氏,到死都没有跟皇帝儿子相认。宫中其他知情的人也都慑于太后权威,并不敢向仁宗说明真相。关于他的身世,是个公开的秘密。

李氏后来因病去世。刘太后本来打算用一般的宫人礼仪葬之。后来,她的亲信宰相吕夷简得知后,赶紧劝阻道:“太后如若为日后着想,并要保全刘氏一门,请一定厚葬李妃。”

太后听了恍然大悟,才意识到事情重大。的确,毕竟人家是当今皇帝的亲娘,而秘密也终有公开的一天。于是,她将李妃以皇后的礼仪厚葬。

刘太后“垂帘听政”十一年后去世,仁宗从此亲政。这个时候,一些憋不住秘密的人终于要跃跃欲试了。

仁宗终于了解了自己的身世,并且还听说刘太后下了毒手,自己亲母乃死于非命。当下,他勃然大怒,马上派出御林军,将刘氏亲属的府邸围了个水泄不通。他要待查清真相后严加处理。

然后,他领着御医提刑官快马加鞭真奔停放李妃棺木的地方。这一路上,仁宗的内心世界一定是翻涌澎湃,做着各种推理假设。

待棺木打开后,只见李妃穿戴皇后服饰,妆容华贵,并无中毒被虐的迹象。他知道了养母刘太后是清白的。当下,仁宗后悔莫及,赶紧下令撤销了对刘氏府宅的包围。

而史实中的刘后,并不像传说的那样阴险狠毒,本是个仁慈善良的皇后。“夺子”事件后,她也是颇为善待李氏,将她从贴身侍女升为妃子,而且死后还按皇后的礼仪厚葬。

至于对待仁宗,她也是视同己出,从小便开始着力培养他,使他后来能够成为一代明君。

纵观整个“夺子”事件,以当时的环境背景来说,似乎根本就谈不上夺子,顶多也就是“代孕”而已。而且,这对仁宗本人来说,似乎也并不是坏事。至少改变了他的命运,如若不然的话,他可能就无缘登上皇位。

在宋仁宗的心里,大概也持这一想法,所以他在知道真相后依然对太后充满感情。把养母刘氏及生母李氏并列追谥为皇太后。根据评书演义等描述,这一事件的幕后主谋为真宗皇后刘氏,经包拯断案而大白于天下。

据传说,刘皇后一直未能生育,便将李妃所生的皇子偷走,然后将一只狸猫剥了皮,顶替了过去。众人一看,皆惊呼李妃生了个妖物。真宗得知后勃然大怒,把李妃打入冷宫。后来,李妃将此事告知了包拯。于是我们的包青天便秉公断案。而刘太后也在事情败露后自尽谢罪。

然而,历史的真相确实如此吗?

事实上,“夺子”事件的确在真宗朝发生过。仁宗的确非刘皇后所生,而是李氏。但是,这跟狸猫无关,也与包拯无关。甚至可以说,此事件的幕后主谋正是真宗本人。

据史载,真宗宠爱的刘皇后没有生育能力,并无子嗣。而真宗的其他儿子也尽皆早夭,这令他很是忧虑。

刘皇后身边有一贴身侍女李氏,长得很是标致。于是有一天,她被真宗临时起意,给临幸了。这究竟是真宗本人的一时冲动,还是刘皇后的刻意安排?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李氏怀胎十月后生下一子,便是后来的仁宗。但是仁宗并非由李氏所养育。在他刚一出生时,便被刘皇后领走抚养。在真宗的安排下,宫中对外宣称此子为刘后所生。之所以要这样做,估计是因为李氏身份低微,加之皇帝又宠爱刘后,正好需要一个儿子立为太子。

刘后也并没有像传说中那么狠毒,事后对李氏也是恩义有加,后来封其为才人。而李氏也自认命薄,一直不敢与亲生儿子相认,即使到了仁宗正式登基之后。这可能也是为了儿子考虑吧,一旦真相公开,对儿子也未必是件好事,甚至影响其皇位。

真宗驾崩后,由十二岁的仁宗继位。此时他尚属年幼,由刘太后“垂帘听政”,军国大事都由她定夺。

一直平静地躲在角落里的李氏,到死都没有跟皇帝儿子相认。宫中其他知情的人也都慑于太后权威,并不敢向仁宗说明真相。关于他的身世,是个公开的秘密。

李氏后来因病去世。刘太后本来打算用一般的宫人礼仪葬之。后来,她的亲信宰相吕夷简得知后,赶紧劝阻道:“太后如若为日后着想,并要保全刘氏一门,请一定厚葬李妃。”

太后听了恍然大悟,才意识到事情重大。的确,毕竟人家是当今皇帝的亲娘,而秘密也终有公开的一天。于是,她将李妃以皇后的礼仪厚葬。

刘太后“垂帘听政”十一年后去世,仁宗从此亲政。这个时候,一些憋不住秘密的人终于要跃跃欲试了。

仁宗终于了解了自己的身世,并且还听说刘太后下了毒手,自己亲母乃死于非命。当下,他勃然大怒,马上派出御林军,将刘氏亲属的府邸围了个水泄不通。他要待查清真相后严加处理。

然后,他领着御医提刑官快马加鞭真奔停放李妃棺木的地方。这一路上,仁宗的内心世界一定是翻涌澎湃,做着各种推理假设。

待棺木打开后,只见李妃穿戴皇后服饰,妆容华贵,并无中毒被虐的迹象。他知道了养母刘太后是清白的。当下,仁宗后悔莫及,赶紧下令撤销了对刘氏府宅的包围。

而史实中的刘后,并不像传说的那样阴险狠毒,本是个仁慈善良的皇后。“夺子”事件后,她也是颇为善待李氏,将她从贴身侍女升为妃子,而且死后还按皇后的礼仪厚葬。

至于对待仁宗,她也是视同己出,从小便开始着力培养他,使他后来能够成为一代明君。

纵观整个“夺子”事件,以当时的环境背景来说,似乎根本就谈不上夺子,顶多也就是“代孕”而已。而且,这对仁宗本人来说,似乎也并不是坏事。至少改变了他的命运,如若不然的话,他可能就无缘登上皇位。

在宋仁宗的心里,大概也持这一想法,所以他在知道真相后依然对太后充满感情。把养母刘氏及生母李氏并列追谥为皇太后。


狸猫换太子讲北宋宋真宗时期,后宫争权夺利将一狸猫换走刚出生的太子的故事


用扒了皮的狸猫把太子替代了


这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故事,也是一个需要从宋仁宗的父亲宋真宗说起的故事。

宋真宗赵恒在位期间,封郭氏为皇后,他心爱的妃子刘氏屈居其次。

多年后,郭氏病逝,这给刘氏带来一个上位的机会。但是朝廷大臣对此反对,因为刘氏来自民间,出身卑微,又久未生育。

出身是贵是贱,这没法改变,生育问题却可另辟蹊径。天公作美,就在这个时候,刘氏的侍女李氏偶尔被宋真宗临幸,并且怀孕,生下皇子。

刘氏为坐上皇后宝座,心生一念,她对外隐瞒实情,将李氏的孩子占为己有,宣称是自己所生,归到自己名下抚养。

对此,宋真宗不但知情,而且袒护刘氏,帮她一起隐瞒真相。

这场偷梁换柱的游戏,通过野史小说家的添油加醋,最终演变成“狸猫换太子”,说后宫嫔妃争名夺位,刘氏将李氏所生的皇子换成一只剥了皮的狸猫,污蔑李氏生下了妖孽。真宗对此轻信,将李氏打入冷宫,立刘氏为皇后。

这个被狸猫偷换掉的孩子,就是后来的宋仁宗赵祯。

刘氏将这孩子视为己出,他喊刘氏为大娘娘,喊与刘氏关系最好的杨妃为小娘娘。他的亲生母亲李氏,却只是崇阳县君,直到临终才被封为李宸妃。

狸猫换太子事件一直是秘密,当事人宋仁宗始终被蒙在鼓里。直到刘氏去世,宋仁宗才被告知自己身世的真相。

惊愕,惶惑,悲愤,混杂着刘氏加害李氏的谣言,他心中五味杂陈。

为揭开生母死亡之谜,宋仁宗亲自为宸妃查验棺尸。事实出乎意料:刘氏生前一直善待李氏,授其弟弟官职,李氏患病,刘氏派太医医治。李氏去世,刘氏将其厚葬,又用水银保养尸体,这才有了宋仁宗开棺亲见时依然完好如生的场景。

此情此景,让宋仁宗感慨万千,不禁叹道:“人言岂能信。”至此,他追封生母李宸妃为“庄毅皇后”,为刘氏加谥号为“章献明肃皇后”。

一段封尘的史事,就这么浮出水面,随着真相大白,它又很快告终。逝者往矣,故事却依然流传于江湖。


古典名著《三侠五义》中有一个著名的“狸猫换太子”的故事,因其曲折离奇的情节而被改编为很多种戏曲和电视剧。

故事梗概为宋真宗的第一任皇后郭皇后终生未能留下子嗣,而工于心计的刘妃深知“母以子贵”的道理,她为了夺取正宫皇后的位置而用剥皮的狸猫调换了李宸妃所生的男婴。刘妃因此而如愿地被封为皇后,她偷来的儿子也被立为太子,后来顺利即位为帝,是为宋仁宗。但是太子的亲生母亲却在刘皇后的陷害下流落民间。在包拯的援助之下,李妃最终与已经即位的宋仁宗相认,被揭穿的刘皇后自尽身亡。

“狸猫换太子”是有一定历史依据的,宋仁宗的确不是刘皇后的亲生儿子,并且他终生未能与亲生母亲李宸妃相认,那么真实的历史情况是怎么样的呢?根据《宋史》的记载,李宸妃原本是侍奉刘德妃的宫女,她被宋真宗临幸之后剩下了皇子赵受益(后改名赵祯,是为宋仁宗)。而刘德妃长期受宋真宗宠幸却也未能生育子嗣,所以,宋真宗在得知李宸妃怀孕三个月之后就决定让刘德妃将来认养这个孩子。所以,早在宋仁宗出生之前,宋真宗就已经对外公布刘德妃怀孕的消息,天禧二年(公元1018年),赵祯被册立为太子,四年之后即位,刘德妃自然也就成了皇太后。但是刘太后终生没有告诉宋仁宗,他的亲生母亲其实另有其人。直到刘太后去世之后,宋仁宗才得知了他的亲生母亲李宸妃在一年前刚刚去世的消息。悲痛万分的宋仁宗自然对刘太后产生怨恨,在听说自己亲生母亲是死于非命之时,他决定开棺验尸。但出人意料的是,李宸妃竟然是以皇后之礼被下葬的,而且也没有检验出任何李宸妃是被谋害的证据。

宋仁宗最终弄清楚了自己的真实身世,同时也打消了对刘太后的怨恨态度,毕竟她没有迫害自己的亲生母亲,并且三十多年来刘太后对自己也是关怀备至。为了防止外界流传出更多的风言风语,宋仁宗“诏中外勿辄言皇太后垂帘日事”。但是因为这个故事确实充满传奇性,它最终还是被写成了历史演义,成为大家所熟悉的“狸猫换太子”的故事。


在清末小说家石玉昆所著的《七侠五义》中,开篇即是北宋史上的著名奇案“狸猫换太子”,题曰:“设阴谋临产换太子,奋侠义替死救皇娘。”

说的是宋真宗年间,宫内妃嫔刘氏、李氏同时怀孕。

为了争当正宫娘娘,工于心计的刘妃串通宫中太监总管郭槐,将李氏所生之子换成了一只剥了皮的狸猫,并奏称李妃生了妖孽。

真宗闻报,怒将李妃打入冷宫,而将同时生子的刘妃立为皇后。

后来,刘妃之子早夭,真宗之弟“八千岁”进宫问安,将自己偷偷收养的李妃之子带给皇帝、皇后看。

真宗不明所以,见男婴酷似自己,便将其收入宫中立为太子,并由刘氏抚养。

后来,刘氏听说李妃未死,又命人加害李妃,谁知李妃却被奴仆放走。

多年后,微服私访的包公在陈州天齐庙巧遇双目失明的李妃。

得知真相后,包公将李妃接入开封,并设法禀明已经继位的仁宗。

当年的刘妃时已升为太后,闻知东窗事发,乃于宫中自缢而死。

实际上,除了《七侠五义》讲述过“狸猫换太子”的故事,元代杂剧《抱妆盒》也曾讲述过类似的故事。

不得不说,经过历代艺人的不断加工,“狸猫换太子”的情节变得越来越丰富、越来越精彩、越来越跌宕起伏。

那么,这段宫廷故事的真相又是如何呢?

狸猫换太子插画

说起这一切,还要追溯到公元984年,即宋太宗雍熙年间。

那一年的宋真宗赵恒还未被立为太子,年仅14岁的他纳了一个名叫刘娥的侍妾。

刘娥和宋真宗年纪相仿,不但美貌过人,还耍的一手悦耳动听的播鼗(类似拨浪鼓的乐器)。

或许是因为刘娥曾嫁过人,或许是因为刘娥生性执拗,反正宋真宗的乳母泰国夫人刘氏很不喜欢她。

有一天,宋太宗问起襄王赵恒最近为何如此消瘦,刘氏有意排挤刘娥,便将刘娥举报了。

宋太宗听罢大怒,当即命赵恒赶走刘娥。

赵恒舍不得美娇娘,就将刘娥送到了亲信张旻的府邸安顿了下来。

和寻常女子不一样,刘娥虽然年少却很有韧性,她在张旻府邸足足等了15年。

刘娥和宋真宗如何维系感情?史书没有具体载明。

但从宋真宗一继位就将刘娥接进宫里且封其为正四品的美人来看,在这15年里,宋真宗的心始终被刘娥栓的牢牢的。

见微知著,从这一点来看,刘娥日后能成为北宋史上第一位临朝称制的皇太后绝非偶然。

《清平乐》刘娥剧照

1008年,刘娥由美人升为正三品修仪;1011年,刘娥又从修仪升为正一品的德妃。

当时宋真宗的皇后郭氏已经去世,刘娥俨然成了后宫里官位最高的嫔妃。

但宋真宗仍不满足,竟于1012年顶住了群臣的压力又将刘娥封为了皇后。

要知道,此时的刘娥已经44岁了,早已不复昔日的青春年少。

能力压其他嫔妃成为国母,除了宋真宗旧情难忘,最大的原因就是刘娥即聪慧又能干。

据史书记载,宋真宗批阅奏章时,刘娥时常陪伴左右。

凡有宋真宗处理不了的疑难奏章,刘娥总是能援引以往的事例和制度答对,并提供恰当的建议。

当然,刘娥能成为皇后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替宋真宗“生育”了唯一一个儿子。

这个孩子即是后来“狸猫换太子”的又一主角——宋仁宗。

宋仁宗剧照

引号已经注明,宋仁宗并非是刘娥的亲生儿子。

他的生身母亲是刘娥的贴身侍女李氏。

李氏和刘娥一样,祖上也是官宦人家,后因父亲染病身亡而一蹶不振。

为求生存,李氏只好削发为尼。

一次,刘娥前往尼姑庵礼佛,正好碰到相貌娇美的李氏。

询问身世,顿起同病相怜之感,刘娥遂将其收为侍女。

后来,刘娥为争夺皇后大位,便想出让李氏侍奉宋真宗的奇招。

宋真宗对李氏产生了兴趣,不久李氏即珠胎暗结。

1010年5月,宋仁宗赵祯诞生,刘娥立即将其据为已有,完成了争夺后位的关键一步。

刘娥剧照

宫中之人深知刘娥的权势及手段,对宋仁宗非刘娥所出一事均缄口不言。

宋仁宗不知真相,加之刘娥对宋仁宗视若己出,母子感情一直十分融洽。

可怜李氏,在整个事件中只充当了一个代孕的角色。

好在刘娥并未把事做绝,她不仅未阻拦宋真宗封李氏为才人,还在掌权后派专人找到李氏的兄弟李用和,给了他一个安稳的官位。

可这一切并未抵消李氏的思子之痛,1032年,即宋仁宗即位的第十年,李氏病逝。

这样一来,一个问题随之而来,该以何种礼仪下葬李氏?

开始,刘太后打算以普通宫女的葬礼安葬李氏,但宰相吕夷简听说后,对刘太后说了一句话,“太后他日不愿全刘氏乎?”

意思很明确:万一日后宋仁宗得知了自己的身世,痛感生母生前死后都未能得到应有的待遇,一定会怨恨刘太后,到时一定会迁怒刘氏后人。

刘太后听完恍然大悟,遂默认了吕夷简用皇太后的丧葬礼仪安葬李氏。

如吕夷简所料,刘太后去世不久,宋仁宗即从“八贤王”赵元俨的口中得知了自己的身世。

激愤异常的宋仁宗当即带着舅舅李用和前往查验李氏灵柩,同时又调集重兵包围了刘氏家族的宅院。

看见生母被以礼安葬,一场对继母刘太后暴风雨般的清算就此戛然而止。


一堆女人死磕,拿生命换富贵,最终让最后的反面人物获胜的故專。


谢邀!

关于“狸猫换太子”的故事,可谓是家喻户晓,这个故事的前沿脉络贯通了整个北宋的前期与中期。甚至直接关系到了大宋的江山社稷。

这个故事讲的是宋真宗继位以后,一直无后,后来后宫有两位嫔妃,一位是刘贵妃,一位是李宸妃,两位贵妃同时有孕。皇帝非常高兴就说谁要是先生下皇子,谁的会被孩子立为太子,母亲立为皇后。后来李宸妃先生下皇子,但是刘贵妃为了自己的利益,偷偷的安排人用狸猫的尸体换走了孩子,并污蔑说李宸妃生下妖孽,宋真宗非常生气将李宸妃打入冷宫。后来刘贵妃也生下了皇子被立为了皇后,苍天有眼,刘贵妃的这位皇子没过多久夭折了。而当年被换走的李宸妃的儿子其实被悄悄的送到了宫外,这时就被接入了宫中,后来继位便是宋仁宗,再后来在包拯的努力下真相大白,李宸妃平冤昭雪。

而另外有一个版本就是刘贵妃一直没有怀孕,而李宸妃怀孕了,刘贵妃非常的不开心,认为如果其他皇妃生下子嗣,会影响自己的地位,于是用狸猫的尸体换走了孩子,并污蔑说李宸妃生下妖孽,李宸妃被打入冷宫。孩子本来是要被刘贵妃杀死,但是派去淹死孩子的宫女寇珠不愿意做这样的事,悄悄的把孩子送出宫外,交由赵匡胤的儿子八贤王赵德芳抚养。宋真宗是赵光义的儿子,一直再也没有后代,就想在宗室里面选一个孩子做太子,这时就把其实是自己儿子的八贤王之子选上了。后来还是在包拯的帮助下真相大白,刘贵妃被处死,李宸妃被释放,这名孩子继位,也就是宋仁宗。

尽管两个版本略有不同,但结局是相同的,真宗真正的儿子被找回,李宸妃的冤屈被洗刷。这个故事精彩淋漓的呈现了各种忠奸是非的人物,非常有故事性,在民间广为流传,但是历史上真的会有这样的事情出现吗?

宋真宗皇帝赵桓,是宋太宗的第三子,原本的皇位与他并没有关系,但是在太宗皇帝最有能力的长子赵元佐,因为父亲将太祖皇帝的儿子赵廷美被冤死之事感到不平,就在一次宴会上因酒醉纵火,被废为庶人。二子赵元僖因为被当做准太子,与大臣各种结交,最后也莫名奇妙的“早朝回府,暴病而亡”之后,被立为太子。

或许正是自己的太子之位来的莫名其妙,所以他根本就没有做好做太子的准备,与他的两位哥哥相比,他更加谦逊和平和一些。再加上成长环境中有大伯和父亲这样性格强硬的人存在,赵恒多少骨子里有些软弱,所以后来的澶渊之盟的时候,明明对辽作战处于优势,但真宗皇帝并未趁机收复燕云十六州,反而尽快与辽人讲和,每年还有送“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给辽国。

说道送岁币,这里还有个小插曲,宋朝派去辽国洽谈岁币数量的使臣名叫曹利用,这个曹利用与辽国达成一致后回到宋朝之后,赵恒急忙问金额,曹利用不敢直说,只好竖起3根指头,赵恒以为是300万两,大惊失声脱口道:“太多了。”过了一会又自我安慰道:“是太多了,但就此把事情了结也好。”等知道是30万时,如释重负,转忧为喜,对曹利用大加赏赐。300万两如此庞大数额,真宗皇帝都能妥协,如此其实更能看出他骨子里的软弱属性。

一般属性软弱的人喜欢的另外一半,往往是性格强势的类型,大方面叫互补,小方面讲叫习惯性受虐。你可以观察一下你周围的夫妻,很多都是这种情况。而真宗皇帝虽然是皇帝但是同样逃不过这个心理怪圈。他一生后宫佳丽三千,但独独宠爱刘娥一人,这个刘娥便是狸猫换太子故事中刘贵妃的原型。

刘娥(968年—1033年),章献明肃皇后,宋真宗赵恒皇后,这刘娥家里原本是五代时期官宦世家,从小受过良好的教育,据说,母亲生她的时候,曾经梦到明月入怀,估计觉得是姮娥转世,于是取名刘娥。后来父亲出征战死,刘家便家道中落。后来刘娥辗转多地就,嫁给了善作银器的一名工匠叫做龚美。宋真宗赵桓此时已经是作为准太子身份掌管开封府,因为府里要锻造玉器,所以家人常来往于龚美的银器铺。

一日这龚美和赵桓府中的指挥使张耆交流后得知,身为王子的赵恒要选择一些侍婢姬妾入府,尤其最好是四川女子,而刘娥从小就生活在四川,而且非常貌美。这龚美也是心大,为了功名富贵竟然不惜让自己的结发妻子去冒充选秀。吃惯了山珍海味的赵桓,一眼就看中了这个不一样的女子,此时的赵桓有十五岁,而刘娥也是十五岁,可以推断,在这样的一段感情中,刘娥应当是慢慢占据了主动权。

可是好景不长,太宗皇帝要给赵桓册立正妻,赵桓的乳母秦国夫人因为与北宋开国将领潘美的女儿潘氏交好,所以想要让潘氏当选,但是赵桓自然想要让刘娥当选。于是在有一次宋太宗闲聊时候问她:“我觉得最近一段时间恒儿有些精神不振啊。”秦国夫人便有意无意的说道,就是因为最近宠爱一个街头卖艺女刘娥,此女很会勾引人。宋太宗非常生气,认为儿子沉迷女色都是因为这样的女子。命人立刻将刘娥遣送出府。赵恒无奈,只能把刘娥藏到自己最信任的指挥使张耆家中,册立潘氏作为王妃。

这潘氏也是命苦,身体可能不太好,再加上赵桓的心不在自己的妻子这里,屡屡去张耆家中与刘娥偷情。诸多原因下,潘氏仅仅过了六年就去世了,死的时候只有二十二岁,没有子嗣。潘氏去世两年后,太宗又赐婚于宣徽南院使郭守文的次女郭氏。年十七的郭氏初封鲁国夫人,不久又晋封秦国夫人。又过了十五年太宗皇帝去世,真宗皇帝继位,刘娥才真正的熬出了头,被真宗皇帝接入宫中,此时刘娥虽然已经三十六岁,但是赵桓对她依然痴心如故。

1022年(宋真宗乾兴元年),宋真宗驾崩,刘娥以太后的身份临朝称制,而继位的宋仁宗仍然以母相待。仁宗皇帝赵祯,生母李氏,这名李氏并不像狸猫换太子中所说和刘娥平起平坐,而是最早在刘娥入宫时带入宫中的侍女。真宗皇帝独宠刘娥可惜刘娥一直未孕,最后想出了一个“借腹生子“的办法,恰巧这位李氏声称梦到仙人降生为己子,于是刘娥就把李氏作为了目标,最终达到目的,李氏顺利生下了仁宗皇帝赵祯。

因为真宗皇帝对刘氏的宠爱,又不想因为她无子嗣而受到群臣不满,于是对外宣传这个孩子是刘娥所生,交由刘娥抚养。并且将刘娥立为皇后。李氏因为生子有功逐渐被封为李宸妃,这位李娘娘在四十六岁的时候因病去世,到死也没有因为自己是太子的亲生母亲而骄傲。

真宗后期,刘娥强硬的性格逐渐展现出来。她将势力延伸到朝堂,她结交丁谓、曹利用等人,打败了以寇准为首的势力,树立了自己的威信。刘娥临朝称制之后,罢免了“权相丁谓”,又因谋反罪处置了曹利用,这样刘娥便独揽了政权,1024年(宋仁宗天圣二年),刘娥“违制”,没有着后妃服饰而是身穿帝王龙袍,参加宋廷的册封大典,足见她的野心。但是当有臣子上书时,请刘娥“依武后故事”,均暗示刘娥称帝。刘娥将鼓动她称帝的奏章撕碎,掷于地上,表态说:我不做这种对不起大宋列祖列宗的事!可见她并不是毫无底线。

刘娥去世之后,宋仁宗的身世便大白于天下。有人告诉仁宗:“刘后非陛下真正的母亲,陛下的母亲是李宸妃,已经过世了。宋仁宗这才明白,原来刘娥并非自己生母,而生母李妃至死都不得与自己相认。这样真相让善良纯厚的仁宗皇帝悲痛欲绝,几日不能上朝,并下诏自责。八贤王的原型,太宗皇帝第八子,真宗皇帝的弟弟,仁宗皇帝的叔叔赵元佐此时告诉仁宗皇帝,皇帝的生母李氏是被刘娥给害死的。仁宗皇帝一听更是非常吃惊,派兵包围了刘娥亲眷的府邸,并遣人到李妃灵柩所在的洪福院查看,结果发现李宸妃被以后礼下葬,在水银养护下,面色如生。此时仁宗皇帝才知道,李氏并非刘娥所杀。

整个这个过程,史书上称为“仁宗认母”但是这样的故事传到了民间,版本就不一样了,逐渐演化成我们今天所看到的“狸猫换太子”。而为什么原本无罪的刘娥,却被编纂成十恶不赦的元凶呢。纵观刘娥一生,喜用帝王服饰,独霸朝政,至死不肯还政于宋仁宗,这样的行为,在北宋重文轻武的风气下,显得非常格格不入,大部分的文人对这种违制行为非常的痛恨,于是在各种文学创作上对刘娥多加诋毁。以至于到后来宋仁宗不得不下旨:朝廷和民间皆不得对太后临朝时期的往事妄加议论。更加起到了欲盖弥彰的作用。

故事终究是故事,历史还是历史,当初的真相或许早已经掩盖在了刀笔吏的笔耕不辍之下,人性的光辉一直在长河当中熠熠闪耀,变成故事的历史是为了让我们明白忠奸是非,而变成历史的故事是为了让我们知道千年前的人们和你同样面临多种选择,而真正能给予人生答案的只有自己。


这事发生在宋真宗时期,他的两个贵妃西宫刘贵妃,东宫李贵妃,当时都有了身孕,谁先生下太子谁就被立为正宫娘娘即皇后。

就在李妃分娩之际,刘妃命令太监郭槐把狸猫剥皮,用礼品盒装着换下太子,叫宫女运出宫淹死,并且说李妃生了个妖怪,让皇上把李妃打入冷宫。宫女不忍心淹死太子正坐在河边哭,正巧被八王千岁的太监陈琳踫到,救下了太子,并在八王的帮助下,抚养成人,并且做了皇帝,他就是宋仁宗。


震惊!宋朝后宫秘闻,后妃为了争宠做出用狸猫换走太子的惨案。

这是清末一个名叫石玉昆媒体人写的一篇新闻稿,果然,此新闻稿一出,迅速占领了《大清晚报》的新闻,石玉昆也收获了大量的粉丝。

那个时候,网络没有现在这么发达,不能靠“开局一张图,内容全靠编”的模式做自媒体。

不过,石玉昆很机智的发现,可以拿古人的事来编,反正人都作古了,就没有侵权的说法,也不用给他们交版权费。

有一次,石玉昆在看元代杂剧《抱妆盒》的时候,找到了灵感。

《抱妆盒》讲的是宋真宗时期刘皇后欲谋害李妃所生太子,宫女寇承御和内使陈琳乃藏太子于妆盒,将其救护出宫的故事。

不过这个已经是旧闻了,如果直接这样写有可能被指控抄袭不说,最关键的还是,很难成为爆文——如果还写不出爆文,石玉昆这个月估计就要吃土过日子了。

所以石玉昆脑瓜壳子一转,决定用老瓶装新酒的方式改编一下这个故事,可惜石玉昆想来想去也没有想到好方法。

就在这里,他看到一个人提着一个光秃秃的狸猫走过,吓了他一跳。

如果不仔细看的话,这个狸猫就跟刚出生的婴儿一样。

踏波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看到此情此景,石玉昆马上来了灵感,立刻奋笔疾书写下了《狸猫换太子》这个故事。

标题:震惊!宋朝后宫秘闻,后妃为了争宠做出用狸猫换走太子的惨案。

作者:石玉昆

(版权声明,本文由石玉昆原创,在《大清晚报》首发,严禁转载)

话说宋真宗年间,宫内有妃嫔刘氏、李氏同时怀孕。

由于李妃比刘妃更加年轻貌美,这次眼看李妃就要先生下孩子了。

一旦李妃先生下太子,以后必定会骑在自己头上拉屎!想到这时,刘妃就坐不住了。

于是刘妃串通宫中太监总管郭槐,在李妃生育时将李妃生下的儿子换成了一只剥了皮的狸猫。

同时刘妃还大哭大闹地跑到真宗面前说李妃生了一个妖孽。

真宗看后,大怒,也不知道是哪个妖孽给自己带了绿帽,于是将李妃打入冷宫。

在刘妃产下一子后,刘妃就顺利地被立为皇后,一时间风光无限。

所谓“人造孽不可活”,刘妃之子没过几个月竟然早夭了。

这时真宗的一个弟弟,将一个幼儿带给皇帝、皇后,说是自己捡到的。

真宗和刘皇后一看,这孩子长得特别像真宗,于是就收为养子,并立为太子。

这个孩子其实就是李妃的儿子,不过当时处理婴儿的宫女不忍心,偷偷将婴儿送走了。

不明真相的刘皇后把这个孩子当成亲手儿子一样养着。

后来,刘皇后听说李妃未死,又命人加害李妃,谁知李妃却被奴仆救走了。

又过了几年,开封包拯包黑炭巧遇双目失明的李妃,经过一番交流,竟然推测出了事情的真相。于是便将李妃接到开封,自己借机禀明已经继位的宋仁宗。

宋仁宗听后如晴天霹雳,马上下令彻查此事,等查清此事后,刘太后已经在后宫中自缢身亡。

此故事辗转曲折,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很快就上了《大清晚报》的,石玉昆也顺利地拿下了稿费,这个月可以不用吃土了。

我是快要吃土的咕嘟君,请路过的好心人点个赞。


我是尚武先生,我来回答。

在传统的历史戏剧中,有一个人们耳熟能详的“狸猫换太子”的放事,说的是宋真宗时期的宫廷争斗。宫中刘皇妃得知李皇妃即将临盆生产,就和太监密谋,要在李皇妃分娩之后用一只剥了皮的狸猫换走她所生的儿子,然后派人勒死这小皇子,以确保自己在宫中的地位。当宋真宗得知李皇妃生的是一个怪物时,一气之下就把她打入冷宫。庆幸的是小皇子遇到一位好心的宫女,她偷偷救出皇子,将之送出皇宫。

皇帝的弟弟八贤王收养了小皇子,视之如己出,对外也称他是自己的儿子。后来刘皇妃生子,被立为太子,刘皇妃随之升为皇后,但不久这位太子就夭折了。没有子嗣的宋真宗只好把八贤王的儿子过继过来,立其为太子,这就是日后的宋仁宗。宋仁宗长大后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并在包拯的安排下和自己的生母相认。作恶多端的刘皇后知道大事不好,自尽而死。这个故事情节曲折,加上还有包青天出面断案,所以在民间流传广泛。原来,这个故事源自清代小说《三侠五义》,其中离奇的情节大多是出于小说作者的生花妙笔。不过在宋代历史上,的确可找到这故事的本源—宋仁宗确实是在登基并成年之后才知道自己的生母究竟是谁。戏剧中的刘皇后的原型是宋真宗的皇后,却非宋仁宗的生母,他的生母是刘皇后的丫鬟李氏;在李氏生下皇子(后来的宋仁宗)之后,刘皇后就将之占为己有,因为李氏地位低下,只能从命,她后来还被真宗封为淑妃。

宋仁宗登基时,因为年龄太小不能亲政,所以由刘太后临朝听政。刘太后为了疏离宋仁宗母子,打发李氏去真宗的陵墓守陵;但刘太后帮李氏找到了失散多年的兄弟,还给他找到差事,封他官职。可见历史上的刘太后为人还算厚道,并不像戏剧中刻画的那么阴狠毒辣。李氏去世,刘太后听从宰相吕夷简的建议,按照宫廷礼节厚葬了李氏。直至刘太后去世后,宋仁宗才知道自己的身世,当时有人密告说李太妃是被刘太后毒死的,仁宗大为震怒,立即派兵包围了刘府,并对李太妃开棺验尸,最后发现并非如此,还得知刘太后对李家还不错,故没有对刘太后的家人大开杀戒。这就是“狸猫换太子”戏剧的史事原型。

历史上的刘太后非但不像戏剧中那么毒辣,而且在她垂帘听政的11年里政绩不俗。她在听政之初,就罢免了权臣丁谓;为了加强对朝政的监督,她创立了谏院;此外还鼓励各地兴修水利,大力惩治贪腐。在她听政期內,朝政安稳,各项事务都处理得井井有条,虽然她没有大的建树,但也算是守成有功。掌握最高权力的刘太后也曾有当女皇的念头,但因为宋廷的“祖宗家法”对后宫、外戚干政的限制甚严,加上朝中绝大多数官员的反对,她的女皇梦始终未能实现。


狸猫换太子的故事,因为涉及到皇室冤案,涉及到天下闻名的包公,涉及到“无情最是帝王家”的宫廷秘闻,故家喻户晓,妇孺皆知。那么,狸猫换太子到底讲的是一个什么故事呢?

这个故事的广为流传,得益于一部极受欢迎的通俗小说《七侠五义》,侠客加上皇帝,加上皇后,加上包公,加上惩恶扬善,伸张正义,使这个故事的号召力极广。特别是改编成戏剧后,往往剧场爆满,座无虚席。

故事讲的是宋朝第三位皇帝宋真宗,和第四位皇帝宋仁宗父子期间的事情。宋真宗的妃子李妃和刘妃同时怀孕,正好宋真宗此时皇后病逝,怀孕妃子有望继为皇后,刘妃想当皇后,又担心李妃捷足先登,心生歹毒,就在李妃生下儿子之后,买通太监郭槐,通过接生婆,以一只剥去了皮的狸猫换出孩子,派宫女寇珠丢弃到河里。

在这一过程中,好心的太监陈琳出手,与寇珠一起救下孩子,送到八贤王府,八贤王将孩子悉心教养,将他培养成了一个品学兼优的人。因为李妃生下妖物,被真宗打入了冷宫,从此不见天日。李妃打入冷宫后,刘妃顺理成章当上了皇后。

但让刘妃意外的是,自己生下的孩子不久夭折,宋真宗将八贤王的孩子、就是陈琳救出的孩子、也是自己和李妃所生的亲生儿子,接到宫中作为养子,认真培养,最后继承了皇位,这就是宋仁宗。

后来,宫中发生火灾,打入冷宫的李妃乘乱逃出,经过一段如同乞讨的生活,流落到了陈州,借住于破窑之中,日夜涕泣,竟然将一双眼睛都哭瞎了。在陈州,李妃幸遇在这里放粮的包公,李妃想方设法找到包公见了一面,陈诉冤情。包公听说经过后,拍案而起,破除重重阻碍,将案子的来龙去脉调查得清清楚楚,升堂审理了这桩关于皇室的惊天大案。

包公乘进宫向宋仁宗皇后贺寿之机,将李妃悄悄带进了宫中,使李妃与皇帝宋仁宗得以母子团圆,宋仁宗这时才获知自己的身世,母子抱头痛哭。后来,包公略施小计,使太监郭槐供出了真相。这时,已经是皇太后的刘氏知道阴谋败露,羞愧之余,自杀身亡。

不过,这样一个曲折离奇的故事,毕竟只是故事。而在历史上,虽然刘皇后、李妃、宋真宗、宋仁宗、包公都确有其人,但刘皇后既没迫害过李妃,包公也没有审理过这么一桩惊天大案,因为宋仁宗继位、刘皇后受封为皇太后之时,包拯才刚刚中进士,还只是基层一个小县官,他决没有可能审理这样一桩涉及皇族宗室的大案要案的。


刘娥在地下如果看到《狸猫换太子》,估计会气得吐血!这是一个典型借用了古人的名字,情节完全不同,甚至人物黑白颠倒的故事。但由于这个故事,在民间表演艺术中的成功,让它弄假成真。

狸猫换太子故事梗概

《狸猫换太子》出自清人武侠小说《三侠五义》,故事的情节大致如下:

宋真宗有两个宠妃,一个姓刘,一个姓李,俩人同时怀孕了。因为皇后位置空缺,谁都知道,她俩的前途,就取决于肚子里的宝宝。

结果,李妃先生了,而且生的是个男孩,可惜她没看到自己的儿子。原来,刘妃很阴险,为了能打败李妃,她买通总管太监郭槐,用一只剥了皮的狸猫,替换了李妃生下的皇子!

宋真宗看到李妃竟然生下了一个不详的怪物,非常生气,就将李妃打入冷宫。小皇子被刘妃交给宫女寇珠,令她杀掉。寇珠不忍,偷摸将孩子交给了太监陈琳。陈琳又想方设法,将孩子送到了八贤王府中,被八贤王当做儿子抚养起来。

不久刘妃也生下一子,被立为太子,刘妃荣升皇后。可惜刘妃作恶遭到老天报应,儿子六岁时夭折了。膝下无子的宋真宗只好从宗族中过继儿子,巧得很,过继子正好是八贤王的这个儿子,其实就是他的亲生儿子,只是不知道。这孩子就是童年宋仁宗。

某一天宋仁宗偶然碰到冷宫中的生母,母子二人心灵相通,差点坏了刘妃的坏事。于是刘妃又陷害李妃,导致她被罚出宫,流落民间,形同乞丐。

宋仁宗即位后,包公陈州放粮,偶然得知李妃真相,就将李妃偷偷带入京城。在某次生日宴上,包公将李妃带到宋仁宗面前,揭开了宋仁宗的身世,母子得以团聚。

当然,坏事做绝的刘妃,在事情败露后,自杀身亡。

历史的真相

在真实的历史中,刘妃叫刘娥,是宋真宗的皇后。李妃史称李宸妃,本是一位出家的尼姑。刘娥因为无子,去寺庙烧香求子,偶然遇到李氏,非常喜欢她,就将她带入宫中,做她的侍女。

刘娥的打算,其实是想让李氏代自己侍寝,按宫中规矩,假如李氏能生下孩子,应该交由刘娥抚养。直白一点说,李氏就是刘娥的代孕工具。后来李氏果然生下一子(即宋仁宗),李氏因此进封为才人,后来她还给宋真宗生过一女。

宋仁宗一直不知道自己的身世,一直以为刘娥就是自己的生母,刘娥对他也视如己出。宋仁宗即位后,刘娥晋封皇太后,李氏被晋封为顺容。明道元年,四十五岁的李氏病重,刘娥又给她晋封为宸妃,派太医专门为她调治,可惜不久李宸妃就去世了。

从李氏进宫到去世,她与刘娥的关系非常融洽,在没有获得名分前,一直作为刘娥的侍女,伴随左右,也包括她那个事实上的儿子。获得名分之后,李宸妃也非常恭谨,一直对儿子的身世守口如瓶。因而她也获得了刘娥的充分信任,刘娥对她也情同姐妹。

唯一遗憾的是,刘娥始终没有对宋仁宗说破身世,大概私心作祟吧。李宸妃去世后,刘娥很悲伤,以皇后礼仪为她举办了隆重的丧礼。

刘娥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女政治家,她离登基称帝其实就一步之遥。当然,也因此她得罪了很多人。刘娥去世后,有人向宋仁宗说破了他的身世,并说:李宸妃是被刘娥虐待致死!

宋仁宗得知自己的身世后,为母亲悲痛欲绝,伤心得恸哭了几天。后来念念不忘的宋仁宗,乘着祭奠的机会,让人打开李宸妃的棺材。这才发现,李宸妃遗体受到了不同寻常的保护,多年过去,依然栩栩如生,下葬规格完全是最高等级的皇后礼。

宋仁宗这才明白,他受了蒙蔽,冤枉了刘娥,不由感慨地说:“人言其可信哉!”

为什么被混淆了视线

《狸猫换太子》里充满了阴险和狠毒,恰恰相反,历史的真实,却写满了人伦的温暖。按理来说,阳光的东西更应该得到弘扬,可为什么真实的美得不到彰显,编造的丑陋,却被当作真实流传了呢?

这跟封建礼教有关。我们知道,女人在封建社会是没地位的,女人干政更会被鞭挞。偏偏刘娥在宋真宗年间,就基本代替皇帝处理朝政,宋仁宗即位后,她又垂帘听政,并且差一点成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位女皇。

宋朝的士大夫阶层实力很强大,党争也日趋激烈。刘娥以她高超的政治手腕,把大臣们玩弄于股掌之间,得罪了很多人。所以,很长一段时间,刘娥都被士大夫们当做反面典型。

刘娥还有一个很不利的地方,即卑微的出身!她就是贫苦家庭出身,甚至在嫁给宋真宗之前,已经嫁了人。丈夫因为生活所迫,不得已将她卖给了时为韩王的宋真宗。正是低贱的出身和离奇的身世,她一直受到排挤。

这就是刘娥被黑的历史背景。人们在读历史的时候,往往有个通病,喜欢黑白分明的故事,喜欢尖锐的矛盾冲突,更喜欢辛辣的情节发展。这样的故事更有“嚼头”,更有味道,艺术加工的伪历史,更加符合读者的口味,所以,“编造”成了令人讨厌的时尚!


狸猫换太子,其实讲的就是宋仁宗认母一事,但和传说却大相径庭,据史料记载,宋仁宗不是皇后所生,也不是皇妃之子,而是待奉真宗刘德妃的宫女李氏所生。仁宗是由德妃抚养长大的,他继位后,德妃更成了皇太后,仁宗继位时年幼,乃由刘太后垂帘听政。

宋仁宗不知道自己的生母是李氏,朝中大臣畏惧太后之威也不敢说。不过刘太后为人仁慈厚道,她得知李氏病重时,将她晋升为宸妃,后来李氏病故,她以皇后之礼厚葬。

刘太后去世后,有人奏明仁宗他是李宸妃所生,并说宸妃死于非命,仁宗便开启宸妃之棺察视,但宸妃遗体保存甚好,冠服也确如皇后。仁宗得知母亲确实是病死,由衷感慨地说,人言哪能相信啊!


原始地址:/paihang/336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