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武帝为什么非要立“傻子”为太子?

如果从皇帝到村长都要测验智力,多少官员失业?


由于杨皇后的家人以及由于杨皇后及其家人的力保古惑和贾南风及其父亲的弄虚作假,使得晋武帝始终蒙在鼓里,加之大皇后的去世让司马炎多年的性压抑彻底爆发,沉浸于美女海洋的他根本无暇顾东顾。最终使得一个荒唐的白痴当了皇帝,这样不仅使皇权的威信遭到质疑与挑战,也为后来的八王之乱埋下了祸根。其实司马炎的这些儿子中,有很多都很有才华如楚王司马伟长沙王司马叉。只可惜,太子的娘家人太过强大,没办法。晋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被外族颠覆的大一统王朝。它不仅亡了国家,也亡了天下。从此以后,中国进入了历史上最黑暗最血腥的三百年。


刘备亦如此。


谢谢邀请!这个“傻子太子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晋惠帝司马衷(259年一307年),晋武帝司马炎次子,字正度河内温县人,西晋第二位皇帝,于泰始三年(267年),册立为皇太子,太熙元年(29O),即位。共在位十七年。

武帝司马炎因长子早亡,次子司马衷做了太子,立为太子时司马衷才九岁,朝中大臣都知道太子不慧,其他皇子又年幼,于是建议武帝立弟弟齐王司马攸为太子。缺乏主见的的武帝向皇后杨氏透露了自己想换储的想法,杨皇后出于自身利益的考量当然拒绝,并以“立嫡以长不以贤的古训来从道义上绑架武帝。

咸宁初年(275年),司马衷已经成年,到了移居东宫的年龄,并开始接触朝庭大臣,大家发现这货依然还是那样弱智,连豆和米都分辨不清,朝中大臣依然倾向于以齐王司马攸代替已确定为弱智的司马衷,河南尹夏侯和就劝贾充(贾南风之父)说:“立人当立德劝说贾充去劝武帝,涉及到切身利益,贾充并未表态。武帝后来还是知道了这事,将夏侯和调任为没有实权的光禄大夫,并剥夺了贾充的兵权。

大多数朝臣见此状况都不敢在提换储一事,但少部分正直的大臣依然冒死进谏。卫瓘就是其中之一,有一次宴会,卫瓘装着喝的酩酊大醉的样子跪拜在武帝的榻前,欲言又止的样子,武帝就问:“你想说什么呢?卫瓘只是不停地抚摸武帝的座位暗示道:“此座可惜了呀!武帝立时明白了他的用意,并也暗示卫瓘表明自已的态度说:“你真的喝醉了。卫瓘从此在不提及此事。

但卫瓘还是因为此事被贾南风杀害。大臣们的劝谏还是对武帝产生了影响,他决定派近臣去观察太子的真实能力,于是选中和峤和荀勖,但两人所说的结果完全不同,荀勖称太子弘雅大体,而和峤则说:“圣质如初耳”!那意思是还和以前一样白痴。武帝没办法,只好亲自想办法来测试一下。

武帝将太子司马衷身边的官员、近侍全部召到皇宫里,为他们举办一个宴会,另一边拿了几个棘手的文件派人送给太子处理。司马衷哪知道这些,只有看着文件发呆,太子妃贾南风当然知道武帝的目的,她非常害怕,她急忙派人从宫外找来学者写答卷,侍从张泓看了答卷后提醒贾南风说:如此神采飞扬的文章,皇帝一看就知道不是太子所为,说不定还要追究欺君之罪。贾南风就让张泓代写,然后又让太子誊抄一遍。

武帝看了太子上交的答卷,觉的语句像是司马衷的表述,但问题也基本阐述清楚了。武帝很高兴,将太子的作业交给太子少傅卫瓘看,卫瓘看了非常吃惊,惶恐的说不出话来。就这样废立太子的事在贾南风的狡诈和晋武帝的草率中草草收场,以后再未有人提及此事。为了稳固太子之位,武帝司马炎开始对德高望重的齐王司马攸动手,中书监荀勖看出了武帝的心思,一再从中挑唆,武帝对司马攸的猜忌愈发严重,下诏书一再催促司马攸离京返回封地,司马攸最终病死在路上。太子的竞争对手终于被贾南风一伙所铲除,为他们一伙今后的专权铺平了道路,最终导致引起社会动荡的“八王之乱。


谢谢邀请,晋武帝司马炎,晋朝开国皇帝,晋宣帝司马懿之孙,晋景帝马马师之侄,晋文帝司马昭之长子,晋元帝司马睿从父,晋武帝逼迫魏元帝曹奂禅位,建立晋朝,建都洛阳,年号泰始,晋武帝革新政治,振兴经济,厉行节俭,推行法治,但是晋武帝晚年骄奢淫逸,怠惰政事,关键是分封诸王,各诸王权力过于强大,为以后八王之乱埋下重大隐患,晋武帝是大统一开国皇帝,中国的开国皇帝都是雄才大略,但是他们在皇位继承问题上犯下无法挽回的重大损失,晋武帝晚节不保,满足自己文治武功,贪图享受,沉迷洒色,晋武帝成为中华民族的历史罪人,就是在皇位继承人上,晋武帝脑子可能饮酒过度变成弱智傻蛋,他选择了一个傻蛋作为皇帝继承人,他就是晋惠帝司马衷,从而造成五胡乱华,致使中国持续三百年的动乱,三百年来中原大地充满了血腥和杀戮,汉民族差点被斩尽杀绝,中华文明毁于一旦,罪魁祸首就是晋武帝司马炎,就因为司马哀是嫡长子,就是嫡长子继承制度,知子莫如父,司马炎也知自己的儿子难以治理国家,想废立子,但是杨皇后反对,宠臣贾充因为自己的女儿嫁给司马衷,当然反对废立太子,到死也没有下决心废立太子,致使自己八个儿子为争夺皇位,互相残杀,直接导致天下大乱,血流成河,尸橫遍地,赤野千里无人烟。致使中国持续动乱三百年。


立嫡不立贤,不能废长立幼,这都是规矩。


司马衷之所以被立为太子,是因为晋武帝司马炎的长子司马轨很早就死了。所以司马炎得到帝位后,第三年就立司马炎为太子,当年司马衷才8岁。

从继位后的种种表现来看,说“傻子”有点过了,可能他只是一个政治能力不足,无法解决统治时期的政治困难,造成了八王之乱,他本人也成为了傀儡。这种难以担当帝王的人,在历史上也存在不少。

晋武帝司马炎胸怀阔大,为人忠厚,举动必符合仁恕,能容纳直言,对人态度庄重,表里如一,明达善谋,能断大事。难道他能不知道自己儿子的本事有几斤几两吗?

他当然知道。但是他明知司马衷不能担负国家重任,最后也没有下定决心废了太子。因为他非常喜欢司马衷的长子司马遹,司马遹自小聪明伶俐,颇有当年高祖父司马懿之风。晋武帝晚年应该有立司马遹之意,但毕竟司马遹是太子之子,而且并非太子正室贾南风所生,所以害怕废子立孙,最后将发生政治变故。所以让辅臣们帮助太子司马衷,继而以后能够传位于司马遹。但晋武帝死后,政权还是被后宫杨氏一族独揽,造成了八王之乱。


司马衷的确是个傻子白痴,对于这一点,司马炎也是心知肚明,然而他还是立了司马衷作为太子,作为接班人,原因有四:

司马衷是杨皇后所生的嫡子

虽然司马炎儿子众多,但是他和皇后杨艳所生的儿子,只有3个,老大很早就夭折了,老二就是司马衷。在这种情况下,司马衷相当于嫡长子。按古代礼法,司马炎立司马衷为太子,是不存在任何的问题。

如果司马炎废嫡立庶,或者废长立幼,可能会引发别的什么问题,导致动摇国本,这是司马炎非常担心的问题,为了防范于未然,司马炎只好做了一个相对保险的选择。

当然从后来的历史发展脉络来看,司马炎的这个保险选择,非常不保险。

争取以弘农杨氏为代表的士族支持

司马炎的皇后杨艳,正是出自东汉末年的顶级豪族弘农杨氏,司马炎当初取杨艳,也是为了笼络士族的人心,争取士族支持。

西晋的建立,绝对少不了士族的支持,如果缺乏士族的支持,司马家想篡魏立晋是非常困难的,在司马懿和司马师时期,曹魏的士族依然保持了同情和支持,所以司马师对曹魏支持者进行了残酷镇压,到了司马昭时期,士族为了自身利益,还是得和司马昭进行合作,司马昭也特别会照顾士族的利益。

司马炎建立西晋后,延续了司马昭照顾利益的总原则,对士族的政治利益和经济利益进行了全方位的照顾,同时取了出身弘农杨氏的杨艳,以换取士族的支持。

在这样的前提下,司马炎显然是不会废嫡立庶,立其他妃子所生的儿子为太子,因为这表明司马炎已经不信任士族了,这会司马炎的统治带来非常大的麻烦。

司马炎非常喜欢司马衷的儿子司马遹

虽然司马衷白痴,但他有个儿子司马遹,也就是司马炎的孙子,非常聪明,很受司马炎喜欢。司马炎超级喜欢这个孙子。

有一次,司马遹看到猪圈里养着很多肥猪,就跟司马炎说,“养这么多肥猪,应该杀掉犒劳群臣和将士,要不然养着干什么呢”。司马炎一听非常赞同,立刻下令杀猪。

还有一次,宫廷里面失火,司马炎跑到高塔上查看火势,当时年幼的司马遹劝他说,现在是黑夜,你站在火光的明处,如果有歹人想暗害你怎么办?

司马炎一听,非常高兴。司马燏这般天资聪颖,让司马炎刮目相看,司马炎觉得,反正傻儿子司马衷只是过渡一下,最终会有聪明的孙子司马遹接班。

司马炎有私心

尽管司马衷白痴,可毕竟是司马炎的亲生骨肉,而且司马衷只是弱智而已,并没有做什么伤天害理的事。司马炎考虑的是,安排有能力的贤臣辅佐司马衷,应该不会出什么问题。

这大概是做父母的私心吧,天下的父母,不都是如此吗?


先明确一点是,晋武帝的儿子司马衷不是傻子,而是智商低下。

傻子和智商低下有本质区别,傻子是严重智力障碍,无法和人沟通,而智商低下则是有简单的主观意识,能与他人交流,只是这种交流比较低级而已。

从历史记载来看,司马衷有基本的读写能力,例如某次司马炎考他,大臣作弊写好了文章,让司马衷抄一遍,在《晋书》里也记载几处司马衷和大臣的互动,所以司马衷最大的可能是智商低下,比较愚笨,但是不是完全不能交流的白痴。

基于这个基本的条件,加上下面这些压倒性的优势,司马衷才成了晋武帝的继承人。

(1)皇后所生,在世嫡子。

中国皇朝历史上立嫡立长,出身是第一位的,才能是第二位的,例如刘邦不喜刘盈,多次要废掉他,最终也没成功;李建成才能显然不及李世民,但是他是大唐的首要的合法的继承人;朱棣文才武略,但是朱元璋让长孙朱允炆继承帝位,这些都是立嫡立长观念的体现,即使是皇帝,也不得不默认这个规则。

司马炎的皇后杨艳,很受宠爱,二人生有三个儿子,长子早逝,司马衷是在世最大的嫡子,因而身份超级正统且合法,从法理上说他继承帝位的合法性是无法撼动的。

司马炎曾经有废掉司马衷的念头,但是由于皇后杨艳大力支持司马衷继位,司马衷始终没有被废成。

杨艳死后,其表妹杨芷成了皇后,备受宠爱,而杨芷正是因为杨艳的推荐才当上皇后的,自然她会秉承姐姐的遗诏,力保司马衷的太子之位。

(2)太子妃贾南风的家族势力强大。

贾南风之父贾充,出身大族世家,乃是晋朝开国功臣之一,他曾经命人诛杀魏帝曹髡,成为司马昭心腹,司马昭临死时指着贾充告诉司马炎,说贾充可以辅佐他,司马炎称帝后,贾充成为西晋重臣。

三国两晋时期,皇帝的权力远远没有后世那么大,很多时候都要看士族脸色,不敢轻易冒犯他们的利益,士族在皇帝那里很有分量,因此贾充之女贾南风嫁给司马衷,让司马衷的太子之位一下子稳固了好几个台阶。

在此情况下,司马炎自然不能轻易的废掉司马衷。

还要单说一下贾南风,这个历史上奸诈无情狠毒的女人,靠着计谋多次帮助司马衷躲过了司马炎的考验,作用巨大。

(3)晋朝大臣废太子派斗不过保太子派。

司马衷显然是个智商低下的人,因此他的生父司马炎都多次考虑废掉他,但是保太子派实力十分强大,包括两任皇后,太子妃家族,贾充一派的大臣,坚决保司马衷。

同时,在朝中主张废掉司马衷的大臣,势力不强,多次谋划都被化解,最后失败。

(4)司马衷之子司马遹很受司马炎喜爱。

司马遹是司马衷之子,人很聪明,极受司马炎喜爱,司马炎曾经向大臣们说司马遹很像司马懿,那么作为司马衷之后的皇位继承人,司马炎显然对司马遹是满意的,所以司马遹给司马衷加分不少。

(司马遹)幼而聪慧,武帝爱之,恒在左右。

因抚其(注:指司马遹)背,谓廷尉傅祗曰:“此儿当兴我家。”尝对群臣称太子似宣帝,于是令誉流于天下。(《晋书·.卷五十三·列传第二十三》)

综合以上可知,司马衷虽然智商低下,但是有简单的交流能力,他是皇后嫡子,同时太子妃贾南风家族势力强大,身为太子有大臣力保,儿子司马遹聪明,司马炎几次考验他的智力又被瞒过去,故而最终继承了皇位。


不太清楚。谢邀


司马炎是西晋的开国皇帝,武功才智都十分过人,他当然知道自己的白痴儿子司马衷是不可能胜任皇帝之位的,但是他还是这么干,是有他自己的如意算盘。

第一是为了爱。司马炎的原配杨皇后非常漂亮,司马炎很爱她。杨皇后也为司马炎生下三男三女,大儿子不幸夭折,司马衷为二儿子。从理智上浆,司马炎并不想立司马衷为太子,可是杨皇后一直维护,加上大儿子夭折杨皇后已经伤心欲绝,身体状况不佳,司马炎不忍让她再受打击,因此就立了司马衷为太子。不久杨皇后病死,杨皇后的堂妹杨芷当上皇后,杨芷为了完成姐姐的遗愿,一直想尽办法保住司马衷的太子之位。

第二是为了私心。早年,司马炎的父亲在立晋王太子的时候,就想立司马炎的弟弟司马攸为太子。司马攸对于司马炎来说就是个威胁,在立司马衷为太子后,很多大臣都是反对的。说太子不能胜任,建立立司马攸。司马炎从自己的私心出发,还是想立自己的儿子,即使是个傻子也毕竟是自己的嫡子。况且,白痴一般寿命不长,将来自己的孙子还可以接过皇位,继续延续自己的香火。

第是为了孙子。司马衷虽然是个傻子,但是他的儿子司马遹却是天资聪明,很当初司马懿的风采,早早就展示出了过人的才智。司马炎对这个外孙可以说喜欢的不得了,曾说:“此儿当兴吾家。”所以最后还是坚持立司马衷为太子。


自己的祖先就是用一种欺骗和暴力手段攫取曹操后人的权利,而曹操也不是一个东西,魏武和西晋政权的建立本身就不正常,而政权的更迭受苦受累的都是天下的老百姓


晕๑_๑别看点小说就以为自己学会历史了,五胡乱华南方汉人一个没死,胡人被东晋堵在了黄河边。谢玄和谢安招募了从北方逃难南下的半胡半汉的流民组建当时战斗力最强的北府军,北府军直接打过黄河把前秦打分裂成十几个国家了。


晋武帝一统三国以为天下太平了,自己也年轻先让没有野心的傻儿子做几天安稳太子,可惜他酒色过度后期直接昏迷不醒想换太子已经不可能了,再说西晋灭国也不能让傻子来背锅,司马懿为了夺权放弃曹操的寒门择优,重新开启九品中正讨好门阀氏族。这才是西晋大乱的祸根!


立太子是一个国家的重大课题,它关系到一国的国运和存亡,一旦确立就不能轻易更改。

夫妻情深,子凭母贵

司马炎与公元265年取代曹魏,登基称帝,这一年是泰始元年。泰始二年(266年)立杨艳为皇后,杨艳与司马炎感情深厚,为司马炎生了三子三女:长子司马轨、次子司马衷、三子司马柬。其中,长子司马轨于两岁夭折,幸运降临到老二头上,泰始三年(267年),司马衷被立为太子,这一年,他9岁。

常说母凭子贵,到司马衷这却是反过来了,子凭母贵。司马炎一共有二十多个儿子,其中一定有比司马衷更优秀的。

皇后杨艳姿色不差,性格和顺,与司马炎相处的时候没有表现太多的妒忌,又见证了司马炎开国的全过程,这是无法比拟的先天优势。

长期投资,押宝皇孙

司马衷虽然智力有问题,却有一个十分聪慧早熟的儿子。史书上记载了这么一件小事:有一天宫里发生火灾,司马炎登高观察火势,年仅5岁的司马遹却把爷爷拉到了墙角边上,司马炎问其故:晚上看不清形势,若是有人趁乱取事,事情就会很危险。因此。皇帝不要轻易暴露目标。

司马炎通过对司马遹的观察,发现这个皇孙反应敏捷,智力出众,因此经常向大臣们推荐司马遹,说他很像司马懿。

有这样的儿子背书,在司马炎看来,司马衷的地位无疑是上了一道保险。

历史上隔代亲的现象不少见第三天子,爱屋及乌也在情理之中。

司马炎的个性

据晋书记载:宽惠仁厚,沈深有度量。司马炎重感情,并非杀伐果断的雄主。

在平定吴国后,司马炎急于找到儿时的发小诸葛靓,可是诸葛靓因为杀父之仇竟然躲到了厕所里:吴亡,靓入洛,以父诞为太祖所杀,誓不见世祖。世祖叔母琅琊王妃,靓之姊也,帝后因靓在姊间,往就见焉,靓逃于厕中。司马炎一直追到了厕所里,动情地说道:你忘了我们小时候的交情吗?随后与诸葛靓相对而哭。

重视亲情就会有所顾虑,给他最好的东西不就是爱的最好表现吗?

贾充和任恺仗着司马炎的信任而结党营私,司马炎只是批评了几句说:朝廷宜一,大臣当和——《资治通鉴》。而后贾充成功搞掉了任恺,更加徇私舞弊,晋武帝竟然没有任何表示。

立太子的问题涉及了太多的利益纠葛和人情世故,刚明果断如唐宪宗也曾为此踌躇不决,不能乾纲独断,身后的事情,又有谁能看得清呢?


谢谢邀请。

确实这是司马炎的一大昏招,毕竟很多官员都劝过,明里暗里都提示过他,奈何司马炎就是不听。

司马炎如果算起,应该也算是晋朝的开国皇帝,国内的安定和官员百姓的忠诚度不是太稳定,而且获得政权的模式也不属于明刀明枪取得,只能算是篡位,胁迫前朝皇帝禅位于他。

不少贤达人士宁可隐居山林也不愿为官,竹林七贤便是如此。

虽把控天下,但人心浮动,正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嘛。

如此问题没解决,道统未能澄清理顺,帝位就传给了如此一个痴傻皇帝,自然天下就理所当然认为自个的机会来了。

皇权不稳啊。

别说是这么一个傻子皇帝,就连精明得油光滑亮的隋炀帝也不行。

杨坚也是篡夺前朝,二世祖是败家子,不傻的人都能败光天下,何况一位傻子乎?

为什么非要立这么一个傻子当皇帝?

无非就圣聪被蒙蔽呗。

有那么一个自私自利到极点的老婆,欺上瞒下,仅仅为了让自个儿子当皇帝,也不管到底合不合格就拼命争取,无所不用其极。

老公尽管不笨,但也容易被老婆骗了。

更有一个理由叫司马炎索性不再废掉傻子太子。

隔代亲啊。

儿子是傻,看得出,但在老婆做局情况下,还不算傻得离谱,勉强过得去;

孙子不一样,厉害,权且让这傻子儿子过度一下,百姓苦一阵子就挨过去了,将来孙子可是明君啊。

计划赶不上变化啊。

因为隔代而传位的,最成功应该是乾隆,相传康熙就是看上乾隆才传位给雍正。

只是此一时彼一时,司马炎没有如同康熙那样给孙子一个太平的政局,也没有继任者兢兢业业维持好局面传下去。

结果呢?

傻子儿子接手后就搅得天下大乱,孙子压根就没机会粉墨登场。

帝王家事非小事,因此顺带祸害了百姓,累得两百年的大混乱,比三国的战局更不堪。


晋武帝这么做,一是出于对各方势力的权衡,一是出于对弟弟司马攸的猜忌。他当然不会知道后面的“八王之乱”,也不会知道,因为他的这个坚持,西晋陷入了长时间的动荡和衰弱之中。

在司马炎看来,立司马衷并不会怎么样。

司马炎一手覆亡曹魏,建立司马氏江山,他自然不是庸主,而且,他事实上十分精明老练,这样的一个人,怎么可能看不清自己的儿子呢?

“(司马炎)素知太子闇弱。”——《晋书》

司马炎的皇后杨艳一共生下了三个儿子,长子司马轨两岁夭折,次子司马衷就成为了实际上的嫡长子。

立嫡立长,这是古之常理,废长立幼的事情不是没有过,但这样往往会招致祸乱,即便是帝王,也实在难以由着性子来抉择。

司马衷虽然白痴,但他身后的靠山够硬,他老妈和堂姨先后成为皇后,而且皆出身于弘农杨氏,他的老婆又出身于贾氏,两大家族的利益摆在这里,他们当然不可能坐视太子被废。

出于各方利益的考量,司马炎也不得不做出让步。

在司马炎看来,晋的江山还是很稳固的,儿子虽然不行,但只要有大臣和宗室们的辅佐,问题也不会很大。

大臣们多次议立其弟,让司马炎很腻歪。

人都是有私心的,更何况是司马炎这种开国之君,虽然说皇位继承是“父死子继,兄终弟及”,但大部分皇帝还是希望可以传位给儿子,而不是兄弟。

大臣们觉得太子司马衷是个傻子,其他的皇子们又年幼,就一个劲的鼓捣立司马攸。

司马攸是司马炎的同母弟,关系也算亲近,但也只是亲近而已,一想到自己辛辛苦苦得来的皇位可能转移到旁支,他就受不了了。

立个傻子,也比立外人强。

司马衷是不行,但他的儿子司马遹看起来还可以。以后司马衷去世,新君自然就符合标准了。

只能说司马炎有他的无奈吧,条件允许的话,谁愿意做这样一个选择呢。


没办法,我国自古以来都是嫡长子继承制!


国君是一国最大的领导,总要多方面考虑,各方面平衡吧!当皇帝的,干些违背本心的事,再平常不过了。比如曹操当年,打败吕布,抓住故人陈宫,拼命劝降,陈宫就是不从,杀吧,心疼,放吧,又怕留下祸患,想来想去,还是忍痛除之。

司马炎建立西晋,前半程干的还是不错的,至于后期的昏庸,完全是自甘堕落不自律的结果,因此,司马炎并不糊涂,但怎就偏偏传位给了傻儿子司马衷呢?

皇家最爱的嫡长子继承制

皇帝三妻四妾的,儿子也是众多,每当老皇帝干不动了,想选个继承人,就很容易发生骨肉相残的惨剧。为了避免历史重演,费尽心思的想出了嫡长子继承的法子,以皇后生子为嫡,以年岁最大的为长。如此,老皇帝在时,太子就已经定下来了。

当初司马炎未继承帝位时,有个各方面比他优秀的弟弟——司马攸。天生聪慧,长的也是英俊潇洒,内在外在都不缺,以自身条件看,司马攸当继承人更合适,而他们的父亲司马昭,最后还是把位子留给了司马炎。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嫡长子才是天经地义、名正言顺的继承人。到了司马炎这代,也不能轻易的坏了祖宗的规矩,容易乱。

司马衷的亲娘,皇后杨艳家族势力很大

我们知道,在西晋时期,大士族门阀已经能够影响朝政了。皇帝在下决定前,大士族的意见也是要听一下的。

皇后杨艳家也是西晋国内举足轻重的士族,哪个亲娘又不希望自己亲儿有个好的前途呢?于是杨家举族,自然也成了支持司马衷继位的重要力量。杨家的孩子上位,对杨家好处得有多大啊!而且杨家也会联络交好的各大士族,一同办这件事,这力量就很恐怖了。

司马衷智商堪忧,但他有个好儿子

司马衷的儿子司马遹,确是生的聪明伶俐,很得司马炎的欢心。“儿子虽然不行,也就在位几十年,以后乖孙即位,我大晋也能流传万代啊!哈哈哈!”

不过司马炎的战略设想未能实现,司马衷那个悍妇皇后贾南风,因为司马遹非己亲生,后来设毒计,谋害了他。

人算不如天算啊!


毛笋应邀答题:

[司马衷](259一306)西晋皇帝,290一306年即位,在位十七年,史称惠帝。武帝司马炎第二子(嫡长子),母皇后杨艳(274年死)。泰始三年(267)正月,立为皇太子。

衷生性愚痴。夜闻蛙鸣,起床謂左右:此鸣者,为官乎,为私乎。后闻天下饥荒,却曰:何不食肉糜饥民吃.树皮草根,观音土,更有甚者竟易子而食,那来肉糜食?朝野皆知其不堪为嗣。武帝也知其不才,但喜欢其子皇孙司马谲明慧,将来让他治国,故无废立之心。武帝病重之时,诏书汝南王司马亮(司马懿第四子)与杨骏共同辅政,杨骏秘而不宣,趁武帝弥留不省人事之际篡改诏书,以他一人辅政。太熙元年,290年4月,武帝崩,衷即皇帝位。

杨骏辅政期间,不把司马衷放在眼里,近小人,远贤臣,极为专断。恶名昭著,又与皇后贾南风争权,朝野恶之。贾后,大臣贾充之女,长衷二岁,为人妒忌、狡诈、兇残。欲干预政事,但为杨骏压制。贾后密召司马亮(亮末同意),再召司马玮(武帝第五子)设計诛杨骏,死者数千人。不久,又令玮诛司马亮,再旋以专杀之罪杀司马玮。八王之乱始于此。八王: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囧、河间王司马颙、成都王司马颖、长沙王司马X、东海王司马越。贾后淫虐日甚,于太医令程据私通,又以竹箱载道上少年入宮,供她淫樂。又将他们一一杀死,甚为残忍。永康元年,毒死太子。此时,群情愤怒。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囧起兵杀贾后,诛其同党。司马伦总揽朝政。司马伦皆邪佞之徒,次年正月,疲惠帝,自立为帝。后被诸王联兵讨伐,四月,杀司马伦,衷复帝位。八王为了争权夺利,互相残杀,连年混战。惠帝司马衷实为傀儡,任人摆布。光熙元年(306)6月,惠帝被東海王司马越挾持回洛阳。十一月,衷食饼,中毒,死于洛阳显阳殿(为司马越所害)在位十七年,死时四十八岁。谥曰:孝惠皇帝。十二月葬于太阳陵(洛阳)八王之乱历时十六年(291一306),白痴皇帝也在八王之乱中稀里糊涂当了十七年皇帝。惠帝之子司马谲被贾后毒死,传位于其弟(武帝第二十五子)司马炽,史称怀帝。


原始地址:/shenghuo/219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