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俗语:“好子不用多,多子饿死爹”说的有道理吗?

古时候,人们讲究多子多福,儿孙满堂。儿女多本是好事,为什么会有“多子饿死爹”的说法呢?

其实这句话的意思是告诫后人,不能只要数量而不重质量,否则生的儿子再多也没用,老了还会被饿死。

在我们那的农村,也有“泥蛇一箩筐都没用,青竹蛇有一条就好”的说法。其实意思就是说养儿要有质量,要养而有教才有出息,否则养的再多也是泥蛇(暗指种田人)。

俗话说:“三个和尚没水喝。”有时候并不是人多就是力量大。

一个儿子的父母,等自己老了,儿子不养也得养,儿子推脱不了。

而多个儿子的父母,如果儿子没有教育好,三观不正,父母老了是很悲催的。

老大会说你宠老小,凭什么我养你,老小会说老大都不养凭什么要我来养,“抬桥”生意不好做。

许多多子的农村父母,老了不是自己独立生活就是轮食。这个儿子那住一个月那个儿子那住一个月,象一个流浪汉一样,没有一点家的感觉。

轮食还好,最少不会饿着。更有甚者,这个儿子家赶,那个儿子家又不接,饭都没有地方吃。

有一次,我一个朋友抱着几个月的小孩去串门,嘴里不停的“宝宝宝宝”的,逗着小孩子玩。旁边一位老大爷刚好也在旁边,老大爷就说,小的时候叫宝宝,长大了“卵都不吊”。

人生也就这么回事,养儿养女,养多养少,等父母老了能不嫌弃就不错了。因此,“好子不用多,多子饿死爹”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有得孩子。真是一群还不如一个


说的对!现在的家庭子女大都不孝。


农村俗语:“好子不用多,多子饿死爹”说的有道理吗?在我们的传统思想里多子多福,是一件非常高兴的事情,多子多孙,代表着家族人丁兴旺,不但后继有人而且发展壮大,看着满堂的儿孙,是一件非常幸福的晚年,为啥农村有句老话说多子饿死爹?孩子多了反而不好了吗?

其实这也是非常个别的现象,当然也是具有一定的原因。好子不用多,能够孝顺的儿子或者闺女,有那么一俩个就行,对于老人的日常照顾,或者是经济上的供给能够做到赡养父母,真的不需要很多,人的手指头伸出来有长有短,一个娘生的孩子也是各不一样,每个人都有独自的脾气习性,对待自己的亲生父母,亲生的兄弟姐妹们会有不一样的方式,当然也不乏怀揣小心思的,或者耍个小聪明的,也有极个别就是没有认真对待的。所以也被叫做好子不用多。

在农村经常见到有的老人常年会住在一个子女家中,而其他的子女会给予一定的钱物作为赡养,其实老人还真的不爱轮流住,老人习惯于一个安定的环境和熟悉的生活习惯。多子饿死爹,这个虽然不好听,但确实也会出现,这句老话也是带有一定的夸张性,这样的夸张语言也是起着很好的警示作用,儿子多了加上媳妇一大家子,很多时候儿子越多,反而会越攀比别人,老人又不是我自己的,你不管,我更不管,这种现象还真的不稀罕,好几个儿子的,居然没人主动赡养老人,最主要的是这几个儿子出门都是东南西北各走各的,全然不是一条心凝结在一起,即便是按照轮流抚养老人,也会因为各种各样的情况闹得不可开交,很多时候还需要亲戚朋友、村委会进行调停,这种现象虽然很少,但也确实存在的。

随着生活条件的提高,子女的数量见少,以及对待老人的社会大环境的重视,赡养老人是我们都应该去做,主动去做的事情,这句农村的老话虽然还是具有一定的道理,随着社会的进步,不赡养老人的事情注定越来越少,对于这句老话,你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大家补充评论留言,谢谢。


好子不用多,多子饿死爹,这话讲的就是农村老人养老问题。说实话,很多农村老人,在养老时,得不到应有的尊重,更多的是因为儿媳妇的原因。农村老人,我们知道,他们大多失去劳动力,而自身又没有退休金,在养老方面都是要依靠儿子和儿媳妇的。

像离我家不到100米,有一个老人,今年已经70多岁了,本该是应该在儿孙面前养老享福的年龄的。结果,他一个人留在了农村。他有5个儿子,都在城市里成家立业了,没有一个儿子愿意把他带在身边。

早些年,他生病不方便独居时,还到城市去跟着儿子们的,每个儿子那里住三个月轮流着来。老大在佛山,老二在广州,老三在深圳,老四在中山,老五在珠海。好在他五个儿子都在广东,开车送过去,只是几个小时,不算远。

前年,老人家身体好了,可以照顾自己时,他就选择回农村居住了,他说再也不想过那种东奔西跑,寄人篱下的日子了。

是的,在他口中,这就是一种寄人篱下的生活。不管去到哪个儿子家住时,儿媳妇都对他有各种各样的不满。而儿子们,为了小家的安宁,也只能忍心把老父亲像皮球一样推来推去了。

曾几何时过去的农村,大家都希望多子多福,都有一种多个儿子,就多一个人养老的想法。因为,在农村里这种,老人养老时,被儿子儿媳妇推托来推托去的事见多了,慢慢的就有人觉得多养儿子,还不如养一两个的好。

大家有没有发现,过去农村偷生,也要多生几个儿子。现在放开生育,却没多少人愿意多生了。除了因为养小孩成本高外,还有别的念头,如到养老时,儿子少就不会被当皮球一样推来推去了。

与其多养几个小孩,不如把这些钱用来投资到一个小孩身上,同时积极地让自己晚年不用过于在金钱方面依赖小孩。

把一个小孩教育好了,让他们懂得感恩赡养老年父母,在父母老年时会细心照顾父母。这样的好儿子,不用太多,一两个就好了。

像一些没有赡养父母,感恩父母的儿子,养在多,也没有意义,反而他们会因此推来推去。最后父母的老年生活得不到应有的尊重。

我们可以留心一下身边的人,会发现很多家庭,只有一两个儿子的家庭里,老年人都容易得到应有的赡养。

而一些儿子多的家庭,往往因为老人没有了经济收入,没有了他们眼中所谓的利用价值时,就会把老人当皮球一样推来推去。

当然了,少子的家庭,未必会赡养老人,而多子的家庭,就未必不愿意赡养老人。

一切,就看农村老人怎么在儿子年轻时,怎么去教育儿子们了。


农村俗语:“好子不用多,多子饿死爹”说的有道理吗?

一直以来,养儿防老的观念在人们心中世代流传,抱着一辈熬一辈的想法,人们养育后代,不仅是为了传宗接代,更是为了老的时候能有人在身前伺候,不至于老无所养,老无所依。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父子关系的变化等多方面影响,养老问题成了大问题,特别是在农村这个问题尤为严重。

人们也根据看到的千家万户的养老情况总结出来“好子不用多,多子饿死爹”的养老状况。也基本反应了现在大部分农村及城市家庭的现状。

“好子不用多,多子饿死爹”的道理是,当一家有一个孩子的时候,如果这个孩子比较孝顺,那么一个也可以在父母老年的时候提供很好的照顾。因为父辈的所有资源和家产都会传承给这一个孩子,自然孩子要担负起父母养老的责任。

而多子饿死爹的道理就在于由于孩子比较多,所以在养老的问题上就会互相推诿,互相攀比,特别是在农村,子女众多的家庭,一般都是老人把自己的房屋和家产口粮田等一切重要生活物资都分给其中的一个孩子,这个孩子承担起众多的父母财产以后,就会承担起老人的生老病死的情况。所以这就和其它的兄弟间产生隔阂,一旦作为继承的儿子因为自己的家庭困难和责任无法做到养育父母的责任时,各个兄弟间就会出现互相推诿、攀比的养老思想,最后谁也不养老人,结果落个饿死爹的下场。

儿子多了会产生饿死爹的现象,但是如果儿子少了,摊上个不孝子,或是儿子因经济条件、责任等问题无法承担养育父母的责任,那么父母面临的养老问题同样也很惨。这些情况在农村地区尤为突出,特别是很多上了年纪的农村老人把一生的积蓄都给了孩子置办结婚、房子上的花费。到了老年没有退休金,又因身体原因无法继续劳动养活自己。所以农村的养老现在是急需解决的大问题。

“好子不用多,多子饿死爹”大家认为这句话说的有道理吗?你认为农村养老的问题突出么?欢迎大家留言,更多农村精彩,欢迎关注。


关于这句俗语还有一个典故,这个故事流传在闽南地区,也就是现在都福建农村那边。是“多子饿死爸”的典故。出在九龙江边。典故里面说的是一个姓肖的老头,他有四个儿子,其他老三是捡来的,其他三个都是亲生的,最后这三个亲生的不管。还是那个收养的儿子在管头大生活起居。

这个典故也流传在潮阳那边。其实在现在生活当中这样的家庭情况有好多,尤其是让老人们年迈身体出现毛病住院的时候就显得尤为明显,之前在网上看到这样一个故事,一个老人在住院的时候基本上没有子女来伺候。

他们只是给老人给一些日常的生活开销,最后老人的病没有治好,撒手人寰,好几个子女没有愿意给老人出医药费的,老太婆于是破口大骂,把子女们告上了法庭。

其实孝顺的子女有一个就行了,在我们村子有一家人,有两个儿子,老大基本上天天给家里打电话问候,但是老子闲太破烦,有时候甚至不愿意接老大的电话。然而老二啥都不管,很长时间才给老人打来一个电话,老人反而想念着不行,说老二要不老大好,这很显然是偏心。

大家都知道老大要比老二懂事,老大要不老二孝顺。这句俗语是有很现实的社会生活道理的,只是有些人还没有遇到,没有发生在自己的身上。

这是我的回答!我是万宁宁,喜欢和大家一起说说三农的那些事儿!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发表自己不同的观点和看法!


原始地址:/faxian/59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