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的人说余华的《兄弟》是一部失败之作?

前半部写的还不错,后半部写的太恶心了,超出了常人的底线


余华的书我都比较喜欢,这部小说我只看过一遍,对作品灵魂的理解不深。我觉得这部小说表达的是社会大环境的变迁对人们生活和内心的改变!


因为结局有点夸张,令观众觉的是一部看不明片,,,


长篇小说,在写作过程中,切记割裂。对于绝大多数灵感不泉涌的作家而言,长篇小说的写作一气呵成为好。这就好比打喷嚏,天时、地利、人和、情感的调动、小说语言的酝酿,等等。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就绪,余华老师打了一个响亮的喷嚏——《兄弟上》,当然,连打的第二个喷嚏——《兄弟下》,其响亮程度,爽快程度,你只有真正读了,就会发现,第二个喷嚏放了哑炮。

哑炮里装着耍嘴皮子、搞笑段子、荒诞的虚构,当然,还有余华的小聪明。你在读的过程中,明显能感受到作品中的割裂感。按照余华老师的说法:四百年的动荡浓缩到四十年里。我很不赞同,如果你细细琢磨,余华这个作家,很聪明,但聪明有些时候,并不一定就是真的聪明。


你敢说你看懂了吗?


兄弟这本书是高中的时候在晚上睡觉的时候听宿友说完的,7个人听一个人慢慢讲。当时就觉得很污。


我个人感觉有一点虎头蛇尾。但比大多数其它作家写得好。余华的《活着》可能连他自己也无法超越。经典中的经典。


最初看余华的作品,大概在2005年的巜收获》杂志上分二期连载的《兄弟》,因为是同时代的人,所以对作品还是有很强的认同感,有些细节被作者放大了,显得有些夸:,但仍然不失为一部好的作品!后来又陆续看了巜活着》,《许三观卖血记》,《第七天》等。其中《活着》,巜许三观卖血记》分别被中韩拍成电影,可见其作品影响力!特别是巜活着》这部电影,可谓神作!由此可见,余华这个作家对中国从建国到改革开放的民众生活中典型事件的抓取,提炼!作品很有张力!真的很喜欢!真心希望余华再创佳作!


《兄弟》讲述了文革和改革两个时代,文革时悲惨,改革后疯狂。宋刚是传统道德的代表,李光头是市场经济(进取精神)物质主义的代表,两者同时历经中国的文革和改革时期,是意义上的“兄弟”。两兄弟在文革中都很惨,传统道德被打倒,右倾市场经济也被打倒。改革开放后,作为传统道德代表的宋刚一步步被逼的没饭吃,因为他太讲仁义道德;而代表市场经济(进取精神)物质主义的李光头,虽然越来越富有,精神却越来越空虚,睡了无数女人却从不知道爱情的滋味。最后宋刚(传统道德)被环境逼迫自杀了,李光头(市场经济物质主义)也随之阳痿一蹶不振。两兄弟共同爱上的林红,则是实实在在地代表爱情,最后林红也被物质社会逼成了妓院老鸨。作者的意思是在揭露:没有传统道德作为精神支撑的物质社会,人们越来越无耻、疯狂、空虚,最后走向毁灭。李光头最后想去太空,即是对空虚的物质生活的逃离。《兄弟》全书是用荒诞滑稽的手法,批判文革和改革后的中国社会。


我挺喜欢这部作品的。

当然任何一部作品都不可能完美无缺。

大胆猜测一下那些批判《兄弟》的

没有跳脱出他自己的框架,人们从中感觉不到明显的进步

可能是语言有点.......粗鲁?让现代人有些接受不了吧

后半部分对于现代人有些太天马行空的感觉?个人感觉是有点儿的,描写有点儿过于夸张黑暗面。

有句话讲,人们接受不了太多的真实。

但是无论如何也算不上失败吧。的确不如《活着》那样有震撼力,但却也是中国社会另一个面的真实反映。余华的作品都会给我这个没有经历过文革时代的人一种震撼。说他的力度入木三分也不为过。如果没看过余华的作品的话还是很推荐大家去看看的。


《兄弟》是余华最好的作品,但大部分人也就看的懂《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


我虽然看了这书,不过很少去评价作者,或者作者的作品。不是没有想法,而是要珍惜作者的付出,因为我也是个作者。

余华的《兄弟》我看完了,并且是连续地看完的。并且心里很久不能平静,这在我看来就是一部好的作品。

包括余华的其它作品我也看过,比如《活着》。都是挖掘人性的作品。所以,看一部作品,要深入作者的内心,深入作品里喜欢人物的内心,才能在作品里得到你想要的思想。

一个人真正的成长就是会总结思想,明确自己思想的好坏。改变自己,就是改变思想,之后影响自己的行为。余华的作品是好作品。


《兄弟》是一部好书!


首先说,个人不认为《兄弟》是一部失败之作。

如果说《活着》是精神上的忆苦思甜,那么《兄弟》就是浓缩的社会巨变中,沸腾着的大潮里人们或亢奋或焦虑的现状。

28章之前,除了有关屁股的故事让人相当无语之外,在这一部分让我们深深的体会到,文化大革命时期对人的迫害令人发指。

那个时代的红卫兵理直气壮、甚至病态亢奋,丧失人性。人们的尊严被无情的践踏唾弃。他们如同吸食了毒品般亢奋,甚至丧失了人性。制造出一场又一场家破人亡。他们的所作所为不亚于当年丧心病狂的日本侵略者对国人的迫害。这是一场名正言顺的犯罪。

宋凡平,这个乐观、豁达、淡定甚至有些可爱的大男人。他给了李兰这世上最真挚深沉的爱,把李兰从耻辱的深渊拉出来,让她从此挺直了腰杆。自己却被文化大革命的洪流吞没。在毫无人性的虐待下,他仍不忘让李光头和宋钢两个孩子体会这世界的善意与温暖。然而自己却惨死在这世界的恶意与凌辱中。

李兰和宋凡平的患难爱情,幼年李光头和宋钢形影不离的兄弟情。特殊的年代,这一切都让人感觉弥足珍贵,更让我们感动或愤怒到落泪。

28章之后,李光头和宋钢两兄弟已经无父无母,相依为命。而此时的刘镇进入了越走越快的发展巨变期。故事也开始进入了一个如梦境般的荒诞期。

刘镇的变化与一个人离不开关系,那就是李光头。从小就显露出非凡经济头脑的李光头从第一次利用偷窥为自己赚来五十六碗三鲜面开始,就注定要走一条不平凡的路。福利厂厂长、破烂王、服装公司、连锁产业、刘镇GDP……随着他的一步步发迹,刘镇也从一个乡村气十足的小镇渐渐蜕变成一个有国际范儿的现代商业小镇。

宋钢继承了父亲宋凡平的耿直与善良。他为了所爱林红而选择和李光头老死不相往来。兄弟两一个从此走向了辉煌,一个却渐渐滑落在人生的泥途。宋钢坚守自己的忠贞不渝,在平淡中清贫度日,却满足而幸福。然而,在巨变的刘镇,他的自足与安于现状却让他无法安稳度日。在林红期待的目光中他艰难的寻找活路,却注定要陷落在这极速发展的大潮之中。宋钢和父亲一样,没有逃过厄运。是林红和他的兄弟李光头一起断了他的活路。他死于自己的忠贞不渝。

刘镇就像一个浓缩的社会,从封闭落后到开放发达,经历了乾坤大挪移的巨变。刘镇的人民就像得了疟疾的病人,一会儿发烧烧到要燃烧起来,一会儿又冷到打摆子。不怪他们,只怪这中间发生的很多事情让人无法理解,甚至无法接受。

读到这一部分,就像吃饭吃到虫,喝水烫到嘴般难以下咽。因为故事荒诞到难以置信,简直就像一个流落街头的流氓光天化日之下做了淫梦发了癔症。

强忍不适草草略读之后却意外的顿悟:这种癔症反映的恰恰是无法正常说出来的现实。金钱的积累可以让人上天揽月下水捞鱼、无所不能;荒唐的处(女)美女选美大赛背后疯狂的性贿赂;坑蒙拐骗的江湖骗子荒唐的“事业”竟赚的盆满钵满;七尺男儿宋钢为推销丰乳霜而去做假体隆胸;当年因被偷窥而羞愧无比的灵魂转而爬上偷窥者的床……这些看似荒唐至极却有可能在现实生活中疯狂上演的戏码,狠狠的刺激着我们脆弱的神经。提醒着我们,这世界的一切本就是一出荒唐的闹剧。

如果说,刘镇是一个微缩的社会,那么李光头和宋钢就领导着刘镇的两大阵营,也代表着社会中两种不同的群体。

李光头看起来不着调,痞气十足,但却思维敏捷、头脑灵光,并且敢想敢做。代表着激流勇进的开拓者,也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中坚力量。

宋钢虽然忠诚老实、重感情、坚持原则,但却思想保守、安于现状,代表着社会上大部分平凡度日、胸无大志的人们。但同时也是社会安定的根基。

这两大群体相爱相杀,又水乳交融,就像李光头和宋钢两兄弟无休止的恩怨纠缠,却又始终不离不弃,缺一不可。

《兄弟》还揭示了人性的趋利性本质。那就是刘镇的大美女林红身上发生的故事。和宋钢李光头两兄弟发生的感情纠葛让她体会了平淡生活的无望和穷奢极欲生活的如入云端。也顺便完成了从纯情少女到钟情妻子到疯狂情人再到老鸨子的完美转变。

现实中的敢怒不敢言被看似无害的癔症一一揭破。如同皇帝的新装终于被一个无害的孩子揭穿,痛快而过瘾。然而回顾这噫语,我仍然得承认不堪入目,弃之而后快。也许我正代表了那些不愿面对现实,宁愿活在麻痹中的落后人群。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


原始地址:/faxian/276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