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用药常识,妈妈们了解吗?

-

儿童用药,八大误区,谨记!谨记!

-

-

今日看到的一条资讯:

9月20日,全球儿童安全组织等三大机构发布“儿童用药安全现状报告”。

报告显示,每5名中毒儿童中就有2名儿童因药物中毒。

有的家长为了使儿童尽早痊愈,擅自加大剂量;

有的家长认为成人药效强,用成人药喂儿童;

有家长为了让孩子早日康复,中药加西药一起给孩子吃…

长期使用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抗生素,会对孩子听神经造成影响,甚至耳聋

一系列用药误区......

-

儿童用药时,一旦有一个小小的误差,都很可能造成儿童的终身遗憾。

儿童用药该注意些什么?警醒!谨记!

-

1)儿童和大人不一样!

-

-

2)服药和进食别混淆!

-

-

3)服药剂量有规则!

-

-

4)擅自联用,欲速则不达!

-

-

5)服用药物需遵医嘱之行!

-

6)维生素不是多多益善!

-

-

7)儿童服用量重要指标:年龄!体重!

-

-

8)切勿让孩子自行接触药物!

-

-

儿童机体尚未发育成熟,全身组织和器官都还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功能不完善,用药需慎之又慎。

否则,稍有大意就有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

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用药误区,谨记心中!

-

(号:小一时空整理编辑。图片资讯源自央视新闻)


家长最怕孩子生病,一旦生病,全家总动员,就像拉响了警报。尤其是对付孩子吃药,家长们更是“戏精”上身,分分钟扮演“药真甜”和恶毒容嬷嬷等多个片段。

宝宝一年生病几次也是正常,需要吃药也在所难免,既然不能避免,就要学会从容应对!儿童用药是门大学问,一旦用药不当,轻则病情加重或反复不愈,重则致残甚至死亡。今天就和家长们聊聊孩子吃药这件事儿。

儿童用药危机四伏,必须引起重视

《2016年儿童用药安全调查报告白皮书》显示:中国儿童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是成人的2倍,新生儿更是达到4倍之多。据统计,2014年我国儿童因药物引起中毒的比例已经占到所有中毒比例的73%,相当于每3个因中毒就诊的孩子中,就有2个孩子是药物中毒,且近年来一直呈上升趋势。

药物中毒多因用药不当导致,成人药在儿童中的滥用成为最主要的原因!

儿童不是成人的缩小版,不同年龄段的儿童有着各自独特的生理特征和药物代谢特点。与成人相比,儿童用药不合理、用药错误所造成的药物性损害更为严重,必须引起家长们足够的重视!

只有量身定制儿童用药的安全才能真正保证

儿童处于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解剖生理特点在各年龄段也有所不同,各器官功能也是动态变化的并不断完善,在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过程中与成人有着很大的区别,因此在用药方面更要考虑到儿童年龄和生理特点的差异,不可随意用药,尤其是不可随意服用成人药物。

例如,链霉素和庆大霉素易造成小儿听神经和肾功能损害;四环素会引起牙齿发黄,影响骨骼生长;阿司匹林会导致雷耶氏综合征等。

由于儿童肝脏、肾脏等药物代谢和排泄器官还没有发育到成人水平,消化系统、血脑屏障均没有达到成人水平,因此家长们要充分考虑儿童特点,选择儿童专用药物,以免出现安全性问题。量身定制儿童药物,才能保证儿童用药更安全!

面对儿童用药,家长应该怎么做

1、宝宝出现疾病症状时应及时就医,不可擅自用药

宝宝生病,父母很着急,有不少人会自行给孩子服药。像咳嗽就吃止咳药、腹泻就吃止泻药、发热就吃退热药,这些看似对症的给药或许能够暂时缓解症状,但同样很容易掩盖病情,甚至引发更大的健康问题。

例如,咳嗽是人体的保护反射,能帮助排出病毒、痰液。而如果一出现咳嗽就服用止咳药,而不探究引起咳嗽的原因,孩子的咳嗽虽然被抑制,但病毒、痰液都积聚下来,容易出现更严重的支气管炎、肺炎。

同样,腹泻、发热也是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腹泻能够排出毒素,发热是机体调动免疫功能的反应,也要根据病情适当用药。

2、治疗要选择儿童专用药

什么是儿童专用药?即专门用于预防、治疗、诊断儿童疾病,有目的地调节儿童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用量的药物。一般情况下可以通过药品说明书简单进行判断(满足以下条件中的一条或几条):

说明书“通用名”中包含“小儿”或“儿童”字样;

说明书“功能主治”或“适应症”描述仅限为小儿或儿童适用的药物;

说明书“用法用量”中有明确的按儿童年龄段划分的剂量和使用方法。

在药物剂型方面应考虑儿童这一特殊人群的特点。儿童专用药剂型多为口服药物剂型(如滴剂、溶液剂、颗粒剂、干混悬剂等),有利于按照儿童年龄、体重给药,药物的口味也很重要,直接决定了儿童服药的依从性。此外,儿童栓剂也是国内外推荐的儿童较为适用的剂型,剂量准确,使用方便。

3、不擅自停药或者延长用药时间

在给孩子服药期间,很多家长有一套莫名其妙的方法论。有的认为症状消失了,或者症状减轻了就可以停药了;而有些家长则认为,多吃几天,让孩子巩固一下,以后不反复。

其实药物的服用都是有疗程的,比如抗生素一般是3-7天一个疗程。一定要按照说明书或遵医嘱足疗程服用,不能因为症状减轻就停药,否则致病菌没有清除干净,还容易引起耐药性。当然,更没有必要自行延长用药疗程,这样不仅起不到所谓的巩固作用,反而会干扰宝宝体内微生物环境,引起腹泻等并发症。

4、认真阅读说明书,注意剂量和给药途径

很多儿童药物根据孩子的年龄和体重,有更细的剂量划分,不同的药物也有不同的给药途径和注意事项。建议家长给孩子喂药前,仔细阅读说明书,详细了解给药次数、疗程和服用方法,尤其是注意是否有明确的服药时间提示,如饭后服用还是饭前服用,或者是随餐服用。

这些服药的细节问题,可能医生在开处方时,不会交代太清楚,但是说明书上都会说明。颗粒剂要看清楚是沸水冲服,还是温水冲服。比如一般的中药是沸水冲泡后服用,而益生菌则需要不到40℃的水冲服,以免破坏菌群。

5、安全储存药物

孩子天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对药物也不例外。因此家长一定要把药物放置在“高、远”的地方,防止孩子误服。另外,在服用前,应该查看药物有效期,以防服用了过期的药物。遇到需要低温保存的药物应该放在冰箱,使用前再取出。

孩子的事情无小事,用药更是需要科学谨慎。虽然我们不能确保孩子不生病,但是作为家长严格为孩子把关,科学合理的帮助孩子服药,也能避免很多用药风险,让宝宝更为健康的成长!


掌握必要的儿童用药常识,确实是妈妈们的一项必修课。下面我就跟大家说道说道这些儿童用药的特殊知识。

药物品种选择

大家应该有这样的认识,除了某些仅在儿童期才患的疾病,用于儿童的药物都应是有了大量成人用药经验的,疗效和安全性都更有保障的药物。由于儿童还处于生长发育中,某些成人可用的药物在儿童是不可以使用或是需要在监测下使用的。比如,八岁以下不可以使用四环素类药物,庆大霉素等氨基糖苷类药物使用中应有血药浓度监测。那对于非医药专业的妈妈们来说,就是尽可能选择药名中还有“儿童”或“小儿”的;或是说明书中适应证描述为“用于儿童……”或“用于小儿……”的药物。这类药物我们称之为“儿童专用药”,其儿童用药的安全性很高,提供的儿童用药信息也更多;其剂型、口感方面也往往更多考虑了儿童用完药的需要。

药物剂型和规格

口服的药物中液体类的药物很适合儿童使用,方便量取所需要的剂量也方便孩子吞服。固体的药物中颗粒剂、散剂、干混悬剂也都比较适合孩子。分散片、泡腾片因为能快速溶于水对孩子也是不错的选择。但缓控释、肠溶的片剂、胶囊剂要求整个吞服,对小年龄的孩子们不适用。规格方面应考虑到方便量取孩子所需的剂量和减少浪费。

用药剂量

用药剂量是儿童用药中最容易出问题的。儿童用药剂量需要根据年龄、体重确定(要求严格的药物还会根据体表面积确定)。妈妈们可以根据处方或药品说明书来确定自己孩子的用量,这一点妈妈们一定、一定要留心了。

最后,我还想说最重要的用药常识就是遵医嘱用药,这对任何年龄段都应如此。只有按照医嘱要求的用法、用量、用药疗程使用药物才能保证药物治疗效果,不要因为自己的某些执念而自行调整用药。治疗开始前,治疗过程中对用药有任何疑问,都应第一时间咨询医生或药师。


一、切勿随意用药

千万不能随便用药,特别是解热镇痛药和抗生素。退烧药的用量不可过量,用药时间也不可太长。因为这一类药物在治疗疾病的同时也会有副作用。

二、用药种类要少而精

用药时要做到“少而精”,也就是说尽量只吃一种药。如果迫不得已要同时吃好几种药,请严格遵守医嘱错开服药时间,尽量避免几种药在体内相互作用产生毒副作用或者相互作用降低了药物的效果。

三、用药剂量遵循医嘱

用药剂量要严格听从医生安排,因为新生儿用药剂量和成人不同。很多药如抗生素、退烧药等都是根据新生儿的体重计算出来的,父母不能随意增减药物剂量,或者随意停药。

四、看清药物说明很重要

用药之前先看懂药物说明,了解其毒副作用。在用药过程中,各位父母还要留心观察,如果宝宝出现了异常情况,家长们应该马上停止用药,并带其前往医院进行相应的检查。

五、家庭用药务必谨慎

现在非处方用药非常多,许多父母会选择自己给宝宝用药。这时,父母千万要谨慎,既不能选择成人药物,也不可以按照成人的剂量给药,最好还是遵循医嘱。


用药时间要牢记

有些药饭后吃,如补铁剂对肠道有一定刺激,可在饭后服用;有些药睡前服用,如抗哮喘药孟鲁司特钠咀嚼片睡前服用效果好

药物间的配伍禁忌

医生开药后,宝妈们应先阅读说明书,在服药期间要注意不能同服哪些药物哦!例如抗生素和益生菌不能同时吃,否则抗生素会把益生菌杀死,需要间隔2小时。

宝宝一发烧或者感冒就吃抗生素这样对吗?

在拜奥肠道健康群回答妈妈问题的过程中,遇到一位宝妈问道:上次宝宝生病医生给开的抗生素,这次感冒能吃吗?

回答:吃抗生素需要指征的。并不能一感冒就吃抗生素的

到底什么指征能吃抗生素?

以上呼吸感染为例,目前区分病毒性和细菌性最简单的是依据血常规检查。血常规主要检查红细胞、白细胞及组分比例、血红蛋白、血小板等项目。

区分上呼吸感染是病毒性的还是细菌性的,主要看白细胞数量变化和其系统内各组分细胞的变动。白细胞检查值升高,说明有细菌感染,有炎症。

如果不变或降低则可能是病毒感染。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是细菌感染;降低或不变则可能是病毒感染。淋巴细胞比例升高的话则可能是病毒感染。

医生会根据宝宝血常规化验单,有细菌感染指征以及宝宝临床症状,最终确定使用抗生素。而抗生素只是针对细菌和某些支原体、衣原体等病毒,不能抑制或杀死病毒。对于病毒感染,抗生素是无效的。所以各位宝妈,切勿自行给宝宝用药哦!

如病毒感染并不严重,不是单纯疱疹、疱疹病毒等,不需用抗病毒药物。病毒感染后2-4周,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会恢复正常,不需用升白细胞药物或免疫增加的药物。

每次医生开很多药,是否需要全部吃完?

宝宝生病后,医生会开两方面的药:一是治疗症状的药,二是治疗病因的药。

治疗症状的药,宝妈们确认症状好了以后,就可以停药了。如退烧药,宝宝不烧了就不用吃药了。

治疗病因的药,一定按照医嘱用药,切勿自行停药,比如细菌感染会开抗生素;比如孩子过敏,开了治过敏的药等。

激素类药物是否可以使用?

随着宝妈们用药知识的普及,一谈到激素类药物都知道不良反应多。所以有时候不按照医嘱用药。

例如宝宝患有湿疹,医生让用湿疹膏,宝妈们担心是激素不敢涂;或者涂一点,刚好转又停了。因为没有彻底恢复,所有很快又复发,又用,稍微好转,又停了。这样反复刺激后,皮肤越来越敏感。所以使用激素类药物时,严格按照医生开出的用量和时间,等病情彻底好转后再停药。

同时排查湿疹真正的原因,例如宝宝反复湿疹,怀疑是否牛奶过敏或者测过敏源确定

宝宝的用药原则:能口服,绝不静脉输液

宝宝生病了,宝妈们都希望宝宝快快好起来,所以有时候会要求医生给宝宝输液治疗。输液从表面来看是特别简单的事情,可是在国外,静脉输液达到了小手术的级别。

在输液过程中,周围环境看似干净,在显微镜观察下,有大量的颗粒物进入血管内,可能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

口服药物相对安全很多,有胃肠道这个过滤膜哦。而且口服用药比静脉用药达到药效的高峰晚半个小时左右,但是口服药物的持续时间较长,而且副作用会明显降低


儿童是指14周岁以下的小儿,由于儿童尤其是新生儿、婴幼儿一直处在不断发育中,生理功能不断成熟,因此,儿童有着与成人明显不同的特点,并非成人的缩小版,在用药种类、给药方式、给药剂量不能以大人为模板给儿童用药。

那么儿童怎样用药呢?核心就是对儿童生长发育产生危害的药品不能用;给药剂量按儿童的体重、体表面积计算;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同时,选择患儿易接受的给药方式如口服、雾化等。

或许这样讲比较抽象,那么我们结合儿童几类常用药物深入了解一下。首先是抗细菌感染类药物,首选青霉素类与头孢类抗生素,18岁以下应禁用喹诺酮药物,影响软骨发育;7岁禁用四环素类等。

此外就是儿童发烧时使用退烧药,对乙酰氨基酚被推荐为儿科首选解热药,临床上常用对乙酰氨基酚栓,给药方式简单不会引起宝宝哭闹。

另外一个常用的是激素,目前有很多宝爸宝妈都会“谈激素色变”,认为对宝宝身体不好,但在儿童高热或大于40℃的超高热伴明显中毒指征时,抗生素联合使用激素可以发挥激素强大的抗炎抗感染的作用,促进疾病的痊愈,只不过长期使用激素可抑制骨骼生长、影响体格发育和难愈型骨质疏松,所以用药期间应严密观察儿童生长情况和控制长期用药。

除了选择正确的药物,还得让儿童使用乐意服用,但很多儿童不愿意服用味苦的药,也听不进“良药苦口利于病”的大道理,因此可在服用味苦的药与糖水一起服用,或者先用零食或玩具吸引孩子注意力,在儿童吃零食时乘其不注意让其吞下。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不要给孩子灌输服药打针可怕的思想,保持乐观、勇敢的心态,加强锻炼,选择正确的药物和使用方法,为健康保驾护航。

作者:苏州科技城医院张冠英

药事网权威解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抄袭必究。


原始地址:/faxian/255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