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高考什么样?

千军万马过独木桥……高考改革很重要

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由二选一改为都要考引发社会关注。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标修订专家组召集人温儒敏表示,由于“文学类文本”阅读能力更需要长期的熏陶与积累,很难“速成”。因此,历年高考选“文学类文本”的考生很少,许多学校也都不重视“文学类文本”的教学,甚至基本放弃这方面的教学。但文学审美教育是语文不可或缺的内容,这次考纲修订不但能对考生素质做更全面的考查,也将对一线教学中存在轻视文学审美教育的倾向起到纠偏作用。

新大纲明确将数学文化列入考试内容。清华附中校长王殿军说:“这次明确提出了从三个方面考查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即数学思想方法、数学能力、数学的科学与人文价值。体现了知识与能力并重、科学与人文兼顾的精神,有利于引导中学数学教学更加注重思想性、文化性和灵活性,有利于实现全面提升和培养学生综合的数学素养。”

数学考试大纲中删去了“几何证明选讲”的内容。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刘和平认为,这体现了对数学教育更深层次的认识。“几何的主要知识在平面几何与立体几何中都有考查,不需要单独列为专题。推理论证是数学能力的一部分,应体现在数学教育全过程中。”

修订后的物理考试大纲将动量、近代物理等内容纳入必考。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张国辉表示,这样做是为了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体系,有利于学生进入高校后的继续学习,满足高校人才选拔要求。“近代物理与现代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关系十分密切,像核能、波和粒子的学习,即便从基本能力素养的角度,所有人也都应该了解。”

影响几何

距离高考不到8个月,考纲的修订会影响、打乱高三的教学、复习计划吗?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修订和颁布年度考试大纲是一项例行工作。近期已部署考试大纲宣传和适应性测试等工作,指导各地调整教学安排和学生复习备考。

清华大学教授、教育部教育科学规划高等教育学科评审组组长谢维和表示,大纲调整只解决知识点的变化,试题的难度不在知识点上,而在试题的呈现上。“同一个知识点的题目既可以出得很简单也可以出得很难,知识点本身并不和难度挂钩,要看知识点怎么转化为试题。”

“新进入必考范围的试题会控制好难度,确保第一年平稳落地。”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说,“高考试卷的整体难度也会保持稳定,学校以及考生家长不必过于紧张。”


朋友,2017年6月7日(今天)全国高考的大幕拉开了,有940万考生赶赴了考场。今年可谓是高考历史上的特殊年份,一方面,今年是高考恢复40周年,另一方面,今年也被称为新高考元年,高考综合改革试点地区的考生将近来首次新高考。6月9日结束。


高考每年都是很严格的。高考成为了很多人改变人生的方式。高考给考生的压力也是很大的,今年上海的高考改革无疑是一个亮点。适逢恢复高考40年,5万名上海高三应届生今天将走进2017年高考考场。

今年是上海第一年实施全新的高考改革方案。新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以及外语听说测试科目将在未来三天里开考。这一届考生不仅是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亲历者、见证者,也正在享受着因改革而释放的制度红利。

1、考试压力提前释放,有考生只需参加一天考试

和往届高三应届生相比,今天走进考场的考生,步履想必轻松不少,应考压力或许也是史上最轻的。

根据上海实施的“3+3”的新高考方案,被这一届考生俗称为“小三门”的学业考等级考,在今天之前就考完了,等级考成绩也已悉数公布。也就是说,在今天之前,考生的部分应考压力已然释放。在6月7、8、9日这三天传统高考的正日子,考生只需参加语数外三个科目的考试。即便是语数外科目,也充满着新意。今年将是上海首次实施数学卷文理合卷———文理不分科的数学卷,将是一张怎样的“面孔”?答案会在今天揭晓。

再看英语科目考试,今年首次实施“一年两考”。对绝大多数考生来说,明后天要参加的外语考试和外语听说测试,实际上已经是第二次参加考试了。因为可以取其中更高的成绩计入高考成绩,所以英语考试给考生带来的紧张感也较往常降低。实际上,如果他们中的部分考生对今年1月举行的外语高考成绩满意的话,这三天的高考,只需参加头一天的语文和数学考试即可。

2、“两依据、一参考”多元评价机制首次进入操作层面

迈入“3+3”的全新高考时代,除了考试科目这一看得见的变化,过去的3年,这一届学生所接受的高中教育也显得与众不同。因为,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必然倒逼高中教育发生变革。几乎所有的考生从进入高中开始,就被要求学会主动选择。如何发挥自己的学科优势和特长,再对照报考高校提前发布的相关专业的招考科目要求,最终从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六门科目中选出参加等级考的三门科目,本届考生第一次有机会体验“6选3”的选考模式。

与之相随,为了提供相对应的教学,不少高中推出了包括“走班制”在内的多种教学改革,大量的研究型学习和科创活动开始进入高中教育的培养内容。用上海市教育考试院院长郑方贤的话说,“新高考使得我们的高中教育模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部分高中学校与现代高中教育更为接近。”

新高考方案的一大亮点,是实施“两依据、一参考”的多元评价机制,即依据统一高考成绩、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进行录取。因此,今年考生在今后面对高校的选拔录取时,拿出的成绩单不再仅仅是由高考各科目分数累加而形成的总分,每个同学还同时有一份完整的、客观记录高中三年表现的综合素质评价信息。

3、考后填志愿首次实施,考生获得更多选择权利

在今年高考之后,待高校招生录取工作启动之时,“两依据、一参考”的多元评价机制也将第一次实行。高校招生如何“既看分、又看人”,悬念即将揭晓。以备受考生关注的高校综合评价改革试点为例,早在去年年底,参加2017年综合评价录取改革试点的沪上9所高校已悉数公布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的使用办法。在复旦、上海交大等高校,学校已经明确表示,今年将以上海市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管理系统提供的基本信息作为专家初审的材料,学生不需要再单独向校方提供综合评价材料。而华东师范大学则明确表示,在普通高考录取环节,学校在严格遵照今年学校招生章程规定的专业录取原则的前提下,将把考生的综合素质信息报告内容作为专业调剂录取的重要依据。

而对今年的考生来说,在完成这三天的考试后,还有很多全新的体验在等待着他们。今年是上海第一次实施考后填报志愿,这对考生来说,实际上意味着新一轮的主动选择。在高考出分后,如何根据自己的专业兴趣以及成绩,选择理想的学府,这既是考生面临的新一轮的主动选择,也意味着考生获得了更多的选择权利,这是新高考带给考生的又一个制度红利。


高考还是和往年一样,一个字“严”。高考就是一场选拔赛,选拔优秀的学生,淘汰落后的学生。其实,学生都是一样的,没有什么优秀和落后之说。只看学生努力不努力了,每年的今天都是一场战争,一场数百万人之间的战争,想要成功,只能自己努力。


今天高考陕西的作文考的有点偏。阅读学了三年的人物传记,你就考个新闻。学了一年多的小说,你考个散文。作文也不好写,不过相信自己,加油!看完记得点赞哟,谢谢大家!


看完今年各个省的高考题目,你们对今年的高考作文是啥感受?

全国卷一如既往的高端大气上档次啊,就说那给出的十二个关键词,就已经包罗万象了。考生从中选两至三个关键词向外国友人介绍中国: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不知道给你,你会怎么写?

这次,我们逆向思维了一把,将这道题目抛给国际友人,看看他们将如何构思这篇作文题。

世界说分成两队视频拍摄人马,一队在游人如织的鼓楼,一队在外国留学生聚集的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

对刚刚来到北京几天的外国游客来说,最新奇的莫过于街边大量停放的五颜六色的共享单车。

“中国的‘共享单车’很棒,虽然在我们国家有共享单车,但是我们必须要把它还到指定的地方,而中国方便多了。”正骑着单车游览鼓楼的一位采访对象说。

当然,传统项目“中华美食”和“长城”意料之内震到不少歪果仁,一位日本留学生选择“空气污染”和“食品安全”,并友情提醒留学生朋友戴好口罩。一对夫妇很期待明后天坐“高铁”去西安。

全国卷相对中规中矩,但当我们把浙江卷题目拿给他们时,多数人的反应是——完蛋,是我就考砸了。

“人要读三本大书”:有字之书、无字之书、心灵之书。一位小哥坦诚一笑,“我不是怎么喜欢读书的人。”知道读书少为啥总被骗了吗?因为书是载体,考的是寓意呀!

没字的书看啥呢?心灵之书咋看呢?书看完不都进脑袋了吗咋跟心灵有关呢?解释到心累的小世儿捂着胸口,“thebookinyourheart”,希望他们能感受到那来自东方的形而上学力量。

那我们就具象点,聊聊天津卷——“重读长辈这本书。”

纳尼?那位不喜欢读书的小哥又苦笑,看来换个考区还得砸。

“长辈是本书,但是我看不懂的那本书。”对,可能类似《追忆似水年华》吧。这位同学,你处理长辈代沟的问题和你的学习态度有很多相似之处啊。

但街采下来,我们发现外国友人普遍对高考了解甚少,隐约印象是“好像很难”、“不容易”,但很少有人能对这项改变许多中国学子命运的大考感同身受。


2017年全国高考开始于2017年6月7、8日(浙苏等十二省为3天),2017年高招增加一条录取优惠政策,经共青团中央

青年志愿者

守信联合激励系统认定,获得5A级青年志愿者的考生,同等条件下可优先录取。

今年政策:

2017年高招增加一条录取优惠政策,经共青团中央

青年志愿者

守信联合激励系统认定,获得5A级青年志愿者的考生,同等条件下可优先录取。

根据《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在加分方面,自主就业的

退役士兵

,可加10分投档;在服役期间荣立二等功以上或被

大军区

以上单位授予荣誉称号的退役军人,可加20分投档。边疆、山区、牧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少数民族考生,归侨、华侨子女、归侨子女和台湾省籍考生,烈士子女等几类考生,由省级招委会决定,可在高校

投档分数线

下适当降低分数要求投档,降分幅度不得超过20分。

2015年1月1日前在高中阶段获得省级优秀学生,全国中学生学科

奥林匹克竞赛

全国决赛一、二、三等奖者等称号、奖励或名次的考生,可在统考分数上适当

加分投档

,增加的分值不得超过5分。17年高招增加一条录取优惠政策,经共青团中央

青年志愿者

守信联合激励系统认定,获得5A级青年志愿者的考生,同等条件下可优先录取。

根据《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在加分方面,自主就业的

退役士兵

,可加10分投档;在服役期间荣立二等功以上或被

大军区

以上单位授予荣誉称号的退役军人,可加20分投档。边疆、山区、牧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少数民族考生,归侨、华侨子女、归侨子女和台湾省籍考生,烈士子女等几类考生,由省级招委会决定,可在高校

投档分数线

下适当降低分数要求投档,降分幅度不得超过20分。

2015年1月1日前在高中阶段获得省级优秀学生,全国中学生学科

奥林匹克竞赛

全国决赛一、二、三等奖者等称号、奖励或名次的考生,可在统考分数上适当

加分投档

,增加的分值不得超过5分。

今年招生规定:

教育部要求,各地各校不得擅自扩大高校招生规模或调整高校招生计划;不得对已录取考生违规变更录取学校和专业;不得在发放新生

录取通知书

和新生入学报到环节更改考生录取专业;不得在录取工作结束前以各种方式向考生违规承诺录取或以“签订预录取协议”、“新生高额奖学金”、“入校后重新选择专业”等方式恶性抢夺生源等。

在特殊类型招生方面,开展特殊类型招生的高校不得委托个人或中介组织开展特殊类型考试招生有关工作,或将审核、考试、选拔等工作下放至学校内设学院(系、部等部门)独立负责;

自主招生

试点高校不得在高考前以任何形式开展与自主招生挂钩的考核活动。

高中教育阶段学校和教师不得代替或干预考生填报高考志愿;不得出具与事实不符的考生推荐材料、证明材料等或在考生综合素质档案中虚构事实或故意隐瞒事实。


我是苏北的,跟我有半毛钱关系?


2017年高考终于结束了,高考后,考生们都非常关注全国各地录取分数线的出炉,而今年,将取消三本,二三本合并,那么今年本科分数线到底是怎样的呢?

2017年全国30个省份的高考分数线预测全面出炉,由于各省市地区考试内容不同,除上海、海南、浙江、江苏等地总分并不是750分,其他省份总分均为750分,预测北京的文理科一本、二本分数线依然会是最高的。

虽然准确的分数线只有少数几个省已经确定,但是大家也可以稍微猜测一下自己的省份分数线。

最后,还是祝各位考生得到自己理想的成绩,去到自己心仪的学校!


我参加的是2017年高考,我就说说我所参加的高考吧!2017年高考的试题难度适中吧,因为我是理科生,我觉得理综还是有点难的,因为很多创新的题型,需要的综合能力挺强的。数学并不是特别的难,但是需要很细心,我就是因为粗心丢了几分,这在选大学选专业的时候就吃亏了。英语其实难度差不多,不会特别的难。语文作文有点出乎我的预料,网上有很多人说这次的作文有点不太公平,我也这样觉得,毕竟,乡村的考生对共享单车等东西了解的没有城市里的考生那么清楚。


我今年大一,参加的是17年的高考,湖南地区的文科生,据说16年的高考开始使用全国卷,不得不说全国卷的退出对于湖南地区的考生是是一种心理安慰,湖南地区的高考偏难,在全国考卷出来后,无论是语数外的主科还是理综文综,难度都比省内自出要稍易,所以去年的高考并不太难。今年的高考同样推出的是全国卷,各地区难易程度相差不大,这是很公平的,高考在不断的改革,未来的教育同样是不断的进步的,希望我们的国家教育越来越完善,适用于国情,也希望今年的高考,学弟学妹们可以创新高哦。


每年高考都是一样的,能者上败者退,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1.202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延期一个月举行,考试时间为7月7日至8日。具体科目考试时间安排为:7月7日,语文9:00至11:30;数学15:00至17:00。7月8日,文科综合/理科综合9:00至11:30;外语15:00至17:00。

2.提前14天进行日常体温测量和身体健康状况监测;

3.制定异常状况的评估制度;

4.对所有进入考点人员进行体温测量;

5.每10个普通考场设1个备用隔离考场;

6.发生过疫情的学校不能作为考点;

7.普通考场可使用分体空调或中央空调;

8.工作人员和监考人员全程佩戴口罩。


今年高考已大功告成,现在学生就准备等待接收录取通知书,准备入学资料和相关证件就可以了。


这个问题不好回答,不知提问者想问哪个方面,是问国家高考政策,还是问高考试题及得分。从国家层面,教育顶层设计已出,目前有十几个省份已进行了新课改,选科上出现3+3和3+1+2两种模式,各有优劣,沒课改的省份,也在各个方面作准备,所以今年的高考课改气氛较浓;从高考试题及得分来看,全国1,2,3卷都在过去的基础上有所创造,试题难度均不高,都在与新课改对接,平稳过度。几个生源大省,竞争依然急烈,像河南有7.5万本科生滑档。


据说今年高考有些变化?命提更加灵活多变,基础的分值高?


年年高考年年考,岁岁录取岁岁取,千军万马过独桥,高考落者两行泪,高考有利也有弊,学成毕业等失业,每年全国毕业生,就业己成大问题,高考期间爭高分,四载学后业无迹,百万考生挤独桥,金榜题名皆欢喜,如若榜上无有名,伤心落泪无处诉,残酷事实本有弊,虽说高考相公平,但也利弊相伴行,毕业等于就失业,此类实例知多少,北大毕业当屠夫,清华学成落街头,教育高考必改革,学校工厂结“姻缘“”,可缓解就业难,中国是个高考国,每年百万一毕业,文凭专业不对称,必会造成学无用,只有学业联专职,方能解决毕业荒,暂缓每年大录取,先把本生解决好,本届毕业大多闲,转年又增新毕业,年复一年久积累,毕业必然临失业,生活度日每日续,谁能空腹饿三日,高考年年大招生,院校毕业涌社会,如若长此待下去,社会隐患须思危,百万考生战考场,百万毕业进社会,二个百万皆利弊,高考势必要改革,关系民族大兴旺,关联千家和万户,教育就业“老大难“”,何时才能出“困境“”,人才流失无处安,各行各业“满负荷”,每年高考大招生,毕业之路在哪里?每年毕业几百万,就业前途在何方?


原始地址:/dongtai/43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