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数学题难,能怪出题的人吗?你怎么看?

真的不是问题了。

出题一般都是这样的,有基础知识题,考察基本功,也有拔高题,也就是拉分题,考察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也就是这部分题目,才能展现考生的能力。

试想,如果没有这部分题目,那么,大家都死记硬背就好了,教育出来的就是硬盘,我只要记住就行了呗。

当年,我们比赛跑步,比赛拆枪装枪,打靶,这都不是事,就害怕五公里后拆枪装枪限时打靶,那叫一个难!但是人家素质好的兵一下就拉开成绩了。

上学的时候,各种专业课各显特长,学完之后,一个设计论文,完了,大家都开始抄袭学霸了,为什么?不会综合运用啊!

话再说回来,还是那句老话:难者不会会者不难,好好学习,都不是事。


不怪出题的人,自己对高考的认识,和太度,对人生价值的理解,遇到难题找借口,这样的人应该被社会打压。


我的看法是不怪。

因为这不侵犯我的利益,说出怪的人都是被侵犯利益的人,数学越简单,那么那些数学不好的人便可以得到极大的好处,他们自然要为维护自己的利益。

高考数学题难只要为了区分度,如果数学简单,而作为占比极大的数学一旦好,自然总数就高,导致高考成绩大家都不错,那么怎么筛选出人才,说不定更加吃亏。


现在数学题目难在哪里?

一道维纳斯,一道完全平方,计算量增大,现在高考数学面临的群体是1000万的考生,本身题型设计上遵循了以前考题的设计风格,重解题技巧和套路,但大量学生在学校氛围成了刷题工具,对于技巧的作用,数学思维的养成缺乏训练,逐步变成了重题,不重题型,个人学习归纳的能力在逐渐减少!

尤其初中的题目为了应试而存在,缺乏思维针对性,很多初中数学能考110,到高中立马剩60,这样的考生多到怕,重思维的数学思维的内容本来就是本质,现在逐渐是去本质刷题。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小学的分母运算,初中加强为通分运算,高中转变为裂项相消,然后就演变为高考题,小学的图形比例,直接演变为高中维纳斯高考题,难倒百万考生!

学好数学,不重题量,重概念,重例子,重思维,学会独立完成!而不是每天抱着答案,不会就看,看完就懂,缺乏认知度。


不能!

首先你要考虑到高考毕竟是一个选拔性考试,你难别人也难,高考的选拔并不是看分数,最为重要的是看你的分数排名。因此题目的难于易并不能影响到学生的最终高考结果。

高考试卷的难易更多地是为难教师。因为高考是教学的指挥棒,一个较难的指挥棒会打乱下一年的高考复习规划。所以你懂了高考试卷的难易,不是为难学生的,而是为难教师的。

再有,你可能说难了会影响孩子的下一场考试心理。我要强调的是,高考不仅仅是一场知识的考试,更是心理适应能力、整体规划能力、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考查。

个人认为现有的中学教育现状对高考前的过分重视,帮学生面面俱到地思考清楚这些一些问题,本身就是一种错误的方式。


如果出的题目超纲,自然要怪出题人

咱们看2014年的辽宁数学卷,这道题是填空题的第16题,需要用到柯西不等式,这个显然是超范围的。当年这道题的得分率非常之低,难度系数都接近0了!

如果题目不超纲,要感谢出题人

这样才能有效地拉开分数梯度,实现高考选拔人才的目的。

再看2019年全国二卷的题,今年关于高考数学卷变难了的呼声一片,咱们看这道选做题:

需要用到极坐标和直角坐标的关系,去求轨迹方程,这就是一个非常考察数学能力的题目,出得非常好!

还有最后角的取值范围,很多同学会把他忽略,或者既使想到了,不一定能够精确地写出它的范围,这也是一个好问题。因为它能有效地拉开区分度。

比如:

有些同学想不到范围,自然分数就丢了;

有些同学虽然想到了,但是做的时候考虑不仔细,自然分数也不完整;

还有的同学能考虑到取值范围,而且精准作图把范围找到,自然给一个满分。

完整的高考卷分析,可以在我的图文中查看。

成绩好的学生,希望考难题;成绩差的学生,希望考简单题。这永远是一个难以平衡的杠杆

成绩好的学生如果考试题难的话,它可以通过数学一科拉开与其他同学的分数,甚至出现一个两个失误也无所谓;

成绩差的同学自然希望考简单题,虽然他肯定考不过学霸,但是可以拉近与学霸的距离。比如,学霸就是150分,如果题难,他只能考六七十分,和学霸的差距是80-90分;如果题简单,他能考到100分,自然和学霸的差距就缩小很多。


原始地址:/chaoliu/292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