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第一奇人王阳明的父亲神奇吗?

作为孔孟朱王之一的王阳明,当仁不让被称为明朝第一人,其思想在当今社会影响的不只我国,整个亚洲乃至世界其信众不知凡几,日本军神东乡平八郎做了一块腰牌,上书:一生俯首拜阳明。作为王明阳的父亲,王华也是颇有来头,自幼聪颖,过目不忘,科举考试第二名及第,他有几个小故事可以了解一下:

王华沉金,六岁时,王华在河边玩耍,有一个人在河边洗脚,离开时忘记了自己的行李,王华打开一看,里面有几十两黄金,王华想这人一会定来寻找,又害怕自己一个小人儿看不住,就把金子沉到水中,坐等失主。果然失主找来,十分感激,要赠银感谢,王华说,我不拿你几十金,怎么会要你一两,坚持不受。

富翁求子,有一个富翁十分仰慕王华的才学,自己又膝下无子,就让自己的小妾找王华借种[害羞],小妾给王华一张纸条上书:欲求人间种,王华大惊,提笔在纸条上写道:恐惊天上神。小妾再来引诱,王华始终没有同意。

古时,能上榜进士已经非同常人,三甲更是不在话下,王华虽然史名不显,能教导出王阳明这样的儿子,就当得上一方大家。


他老人家最神奇之处是生了王阳明这么一个优秀的儿子!


这俗话说的好“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王明阳的成功自然离不开父亲的苦心栽培。那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王明阳吧。

王明阳又名王守仁,生于富庶之家,祖父曾做到四品,父亲是成化十七年的科举状元。他自小聪明,但却有一颗不安分的心。不喜欢静坐读书,倒喜欢舞枪弄棍,而且还经常问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十二岁时,他曾做过一首《蔽月山房》的诗,父亲从中得出一个结论:这孩子非同寻常,小小的书房容纳不下他。为了儿子能更好的成长,父亲决定,带他去开开眼界。

父亲带他去的地方,是居庸关。当时的居庸关并不太平,蒙古骑兵经常出没,出关对于这父子俩相当的危险。若运气不好,遇到抢劫的蒙古骑兵,命就没了。当年少的他第一次看到那辽阔的草原和大漠,心情相当的激动。这孩子当时想了些什么,做父亲的不知道,但是不久后发生的一件事,却让这位父亲非常后悔带他去了居庸关。这一天,他一脸严肃的对父亲说:“我要向皇上上书,只要给我几万人,我愿意为国靖难,讨平鞑靼。”父亲一下愣了,他呆呆地看了只有十五岁的儿子好大一会,拿起手里的书劈头盖脸向儿子打去:“我让你狂!我让你狂!”

这一顿臭揍,到底让儿子有所觉悟,不长时间,他便向父亲道歉,可正当父亲感到欣慰之时,这孩子又说了一句话,把父亲差点气死。“我以后要做圣贤。”这小孩怎么天天想一些不合实际的东西啊,父亲气急,顺手就给了儿子一记耳光。这孩子再不管绝对会成为败家子,思来想去,父亲觉得给儿子定一房亲事,说不定这孩子有所收敛。就这样父亲把这难管的小子,踢给了未来的儿媳妇。

就这样,一代圣贤被现实所打压了。

所以小编认为王明阳的父亲不太神奇,至少他的父亲并没有支持他。

喜欢记得关注我哦(´-ω-`)

♥♥♥


王华、王阳明父子,我个人认为是一正一奇。

王阳明是明朝第一奇人,这个评价是没有问题的。更进一步,甚至可以说是五百年乃至千年一出的传奇之子。毕竟,在儒林历史上,可以与孙孟朱三子并列的也唯有王阳明一人,并且王阳明还是名符其实的“三不朽”圣人、完人。

而用神奇来称呼王华,则是不准确的。王华“少负奇气”,过目不忘,考中状元,并且生出、培养出王阳明这样的奇人,自然有其神奇之处,但神奇并不是他的主色调,王华的主要特点恰恰是与奇相反的正。这个正,是正统,是正人君子。可以说,王华是那个年代典型的、正统的文人士大夫。这个正,至少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思想上纯正

王华科举中的本经是《礼记》,对《礼记》有深入领悟和独到造诣,他的著作《礼经大义》是治《礼记》学子的必读之书。

面对当时神仙道术盛行的局面,王华持积极入世的态度,推崇儒家圣人之学和圣人之道。同时代的杨一清(王华的科场前辈,官至内阁首辅),对王华多有称赞:

(王华)之学一出于正,书非正不读。客有以仙家长生之术来说者,则峻拒之曰:“修身以俟命,吾儒家法,长生奚为?”

——《王阳明全集》,第1390页。

政治上正直

王华在政治上主张“道法并重,以上至下”的国家治理方针。王华在他的著作中认为“道”为体为纲,“法”为用为目。要使国家达到大治,道与法二者缺一不可。

王华为官二十余年,虽无突出建树,但颇有节操,为官有清名。作为状元,王华仕途上走的是入翰林——担任皇帝日讲官或教育皇太子——入部历炼——入阁拜相的常规路径(明朝状元通过这一路径入阁、担任首辅的不在少数)。当时,因际遇孝宗,柄用有期,王华的仕途可谓坦途在前。不料,正蓄势待发之时,孝宗去世,跳脱的正德皇帝上位,阴狠的宦官刘瑾专权,这一个变故可以说基本断送了王华的前途。刘瑾素慕王华为人,两次主动向王华示好,而王华操持坚定,始终不肯趋附刘瑾,结果自然是被调离中央并最终致仕。而王阳明则干脆疏其罪恶,因而触怒刘瑾,被谪贬至贵州龙场,王阳明却在“居夷处困”之时得以“龙场悟道”。王氏父子对刘瑾的态度,表现出了令人敬佩的气节和傲骨。

行为上正派

王华虽贵为状元,身居显位,但却待人随和,没有官架子,“议论风生,由衷而发”,其处世之道朴素、自然、坦诚。杨一清认为,王华是“气质醇厚,坦坦自信,不立边幅”的谦谦君子。

家教上严正

王华十分注重家教,以身作则,“守道范物”,治家有方。

王阳明之所以能成为一位集心学大成的大思想家,成就“三不朽”圣人的伟业,与他生长的家庭环境和长辈教育是密切相关的。其中影响最大的自然是其父王华。王华通过言传身教,在王阳明学业上、为官上、处世上、孝道上都给予了重要指导。透过王阳明一生的言行举止,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王华的影响。尤为可贵的是,王阳明在思想建树上,虽然是另辟蹊径,出奇制胜,却最终归于正。

王华、王阳明父子,可谓是演绎了正与奇的辩证法:以正合,以奇胜;正则奇之,奇则正之。


对于王华和王阳明这对父子,我个人认为是:儿子传奇,老子神奇!

王华的出名,是因为他的儿子王阳明——中国千年难遇的圣人啊!能造出一个圣人出来的父亲怎能不神奇?更何况这个当父亲的还是个状元!

人们知道孔孟,也知道老庄,可是谁知道他们的父亲是谁?王华不一样,别人谈起王阳明的父亲时,就知道他是个状元,当过大官!虽说,儿子把他的名气提高了不少,可是他自己也是相当的不错,不然别人怎么会记得起他?

王华小时候就是个学霸,说他生性聪敏,读书过目不忘,16岁就考中秀才,和谢迁是好朋友!不过,他的好友谢迁26岁就考中状元,他自己却连乡试都考不过,一直等到35岁了才考中举人!从秀才到举人一共走了19年,从一个天才青少年到一个有了好几个孩子的父亲,估计他有把自己剁碎了喂狗的心思!

中举之后,他爆发了,第二年就考过会试,进士这个头衔是没跑的了!不过他的名次不高,排了第33名,按说连二甲都是比较危险的,但是殿试时他小宇宙再次爆发,一下子成了头甲,还是第一名的状元!估计老王家的祖坟冒了好几丈青烟!

当了状元,做了官后,就觉得虎父不能生出狗儿子!这点东北的老张应该向王大人学习一下,虎父生出了狗崽子,一枪不发就把东北送给了小太阳!

好了闲话不说。王华把长子王阳明叫来,问:你的理想是什么?答:请皇上给兵马,我去平了北患!王华把儿子揍了,理想太不切合实际,大人做不好的事你小屁孩能做到?

后来,王华决定再给儿子王阳明一次机会,他相信儿子是能改变的,即使是头牛也能拉回来,老王家不能败在他的手上!可是他的儿子回答他说:我要当圣人!

好吧,自己懒得揍他了,这个儿子不要了!还好自己当年没偷懒,多制造了三个儿子,估计培养培养还是能继承老王家的家业的!

正准备放弃时,大儿子王阳明考中进士,真是意外之惊喜!惊喜之后又来惊吓,儿子王阳明得罪刘瑾被贬去边远山区当役丞,说不定在某个夜黑风高的夜晚,当地彪悍的寡妇就给他整出一个黑不溜秋的孙子出来。这很焦急,祖宗牌位最近也抖动得比较厉害!

刘瑾对王华说:我们一起玩耍吧?王华说:你欺负我儿子还想我和你愉快的玩耍?滚一边去!我就是个教书写文的,和你玩不到一块去!

很好,很霸气,刘瑾决定欣赏他,不带他玩,也不让他玩!先是将他贬到南京去当礼部尚书,后来干脆就贬为民!


原始地址:/dongtai/235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