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优秀但会离你而去,孩子平凡却愿意待在你身边,你会怎么选择?

母亲的心愿,待在我身边,相互陪伴。


孩子有孩子的未来,能飞多远多高是孩子的福气也是父母的福气,我们父母应该毫不犹豫的选择孩子的优秀,当然孩子陪父母也是美好的选择,但是有局限性


在这个问题上我和父母有不同的选择。我是独生女,我是学会计专业的。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很想去省会城市闯一闯。去应试,没费多少功夫,就和一家企业我谈好了,每月一千多的工资,解决住房问题。正当我在考虑要不要去时,父亲打来电话说母亲脚痛,不能行走,要我赶快回家,无奈,我只好回来了。母亲对我说:父母在,不远游。从此我打消了出去的念头。一直陪伴他(她)们到百年。

我对我的孩子就选择了让他独立,离开我们,(当然不能太远)去做更有意义的事。发挥自己的智慧,做更有挑战性的工作,这样的人生会更有意义。


每个人都有自私的一面:而孩子长大成人后也要根据工作的所在地來决定的:工作在哪都各有千秋:


每个人来到这世界上都不容易,都应该有自己无憾的人生。孩子平凡也好,优秀也好,都应该去见识更优秀的人,做更优秀的事,用自己的脚步去体悟人生的精妙,用自己的努力去开启人生的智慧。无论成败得失,无论身边还是远方,努力开悟自己就是无憾的人生。虽然时时刻刻都想见到孩子,但有什么比孩子无憾的人生更重要的呢。


五十以后选后者。


l两难。。。或者说没得选择。儿大不由娘,优秀的孩子不会留在你身边,他有自己的抱负,你能“强人所难”留住他吗?即便你希望平凡的孩子去外面打拼,他又有出人头地的能力吗?所以,我不会去做什么选择,让一切顺其自然。


别离得太远就行


优秀的孩子是国家的。我骄傲。

我就是这样做的。


身边有太多的例子了,有一个叔叔家,引以为傲的孩子就是留学加拿大然后定居在加拿大,三年左右回家一次。

面子上很过得去,经常骂其他人没他儿子有本事,不好学,但是想孩子了那就是痛。

姑父家四个孩子,姑姑去世三十几年了姑夫都没有再找,姑夫一个人拉扯孩子长大,老大留市里面,老二县城,老三外市公务员,老四(儿子)结婚在了武汉。平时最能靠得上的反而是最没本事的二女儿。


不要寄予后代多大希望,活好自己。


我会选择孩子优秀。孩子是独立的个体,有他自己的思想,在生活和工作上,父母首先要尊重他自己的想法,支持他的选择,优秀的孩子人生发展的一定好,孩子自己发展的好,不论离父母远近,父母的心里既踏实又欣慰。让孩子平庸地守在自己身边,这样的父母比较自私。


要因人而异。问题关键在于孩子是平庸还是优秀。如果孩子平庸,即便给他一双翅膀,也不能冀望高飞;如果孩子优秀,无论在哪里,都会有自己的天空。


无意中在网上刷到一则许世友将军的故事——

许世友将军13岁失去父亲,他和母亲感情深厚。新中国成立后,许世友将军日夜辛勤工作,直到1959年春天,才因为思念母亲请假回家。当他看到母亲背着柴草从后山下来时,马上快跑过去,接过母亲背上的柴草,跪倒在母亲面前,说:“娘,您这么大年纪了还上山砍柴,儿心里实在难过啊!”直到母亲答应他不再上山砍柴,许世友才站起来。

在以后的岁月里,许世友因为工作太忙很难回家,他每月都从自己的工资里省出一部分寄给生产队,一是委托生产队为母亲买粮食吃,二是请生产队里聘一名女孩照顾母亲。

“母在江之南,儿在淮南北。相逢在梦中,牵衣喜且泣”,

无论是古代铁骨铮铮的英雄史可法,还是现代戎马倥偬一生的许世友将军,都在思念着母亲,潸然泪下。

现在身处和平年代,虽然不用上战场打仗,但是培养出的优秀的子女,也许会离开父母,去外地工作。

1.培养子女两种不同的结局。

我们培养的孩子,有可能会有两种比较不一样的结局——

一种是子女很优秀,却远在天边;一种是子女平凡,却可以守在身边。

那些优秀的子女,会选择去发达城市或者出国就业、安家;而父母还在老家,偶尔去子女那小

住,或者只在逢年过节时和孩子见面。

子女在国外的,见得更少。有时候可能只能一年或者几年才能见上一面。

优秀的子女确实优秀,发展的结果也令人很欣慰;但是他们的父母却需要承受父母不在身边的苦楚,无法享受天伦之乐。

平凡的子女,却可以守在父母身边。逢年过节,子女、孙子、孙女绕膝,全家人团聚在一起,共享天伦之乐。

父母身体不舒服、有病有灾时,孩子也可以立马赶到身边,悉心照料。

但同时,父母要接受孩子的平凡,也许无法和那些“优秀的”子女相比。

2.培养孩子的目的是什么?

为人父母,都希望自己的下一代比自己过得更好,活得更有尊严、更有价值。

所以,在孩子小时候,父母就会付出百倍、千倍的努力,去成就孩子、去托举孩子,希望孩子有一天能够出人头地。

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当孩子真的出人头地,不在自己身边时,也许父母的心态就会慢慢发生变化。

特别是逢年过节时,特别是在自己需要孩子在身边照顾时,做父母的,多希望孩子能够在身边照顾自己;可是,等来的,可能是工作忙不能回家的消息;等来的,可能是暂时无法在身边照顾的消息。

每当此时,做父母的,心里难免有失落感,甚至有时候会纠结,为什么要把孩子培养的这么“优秀”呢?真的还不如孩子平凡一点,在自己身边。

有时候想想,其实,我们培养孩子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他给我们养老,更重要的是,他要实现自己的价值,去走他要走的人生之路;而这点,是我们不能用亲情和道德去绑架他的。

我们不能成为孩子前进路上的“阻碍”,更不能因为孩子的“牵挂”而影响他的发展。

世界上只有一种爱,是以分离为目的的,那就是父母对子女的爱。

3.距离不是问题,孝心才是。

前段时间在网上刷到一篇文章,大意是说有一位母亲很后悔把儿子培养的太出色了。她的儿子在国外,老伴儿得了重病,儿子不仅没有从国外回来,而且让他们自己坐车去北京看病。

后来,她有了孙女,老两口就出国去儿子家照顾。结果儿媳对她很客气,已经“客气到生疏冷漠的地步”。和儿子、儿媳不一样的观念、天壤之别的生活习惯等,实在使他们无法在一起生活,儿媳把孙女送进了早教机构,老两口也被客气地“请”回国了。

后来,老伴儿被诊断出肝癌晚期,只有她的外甥陪着他们去看病。儿子得知情况之后,匆匆赶回老家,呆了不到三天,电话响个不停,他又匆匆忙忙地走了。

老伴儿临终时,儿子都没有在身边,老伴儿连儿子的最后一面都没见上,留下了终生遗憾。

本以为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结果作者的老家面临拆迁,会按照房屋面积和屋后观赏林树种的数量进行补偿,补偿额应该数目可观。

已经得知这个消息的儿子,打着为他姨奔丧的幌子,其实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是奔着拆迁补偿去的!

最终,被伤透了心的母亲立下了遗嘱,说自己去世后三套房子中的两套留给两个外甥,另一套捐赠给希望工程,没有给儿子留下一套。

因为她的心“曾经是火热的,可日复一日被儿子冷淡对待,慢慢也就凉了”;在她儿子眼里,这个亲妈就像一块“没有利用价值的破抹布”,随时可以丢弃。

看完这篇文章,我也觉得很寒心,父母含辛茹苦一辈子,却用自己的“无私”喂大了儿子的“自私”,让他觉得“即使把你吸干榨尽都理所当然”。

所以,孩子和父母的距离并不是问题的核心所在,而孩子对父母的孝心才是关键。

如果有孝心,即使身在天涯,也能想尽办法照顾好父母;如果没有孝心,即使近在咫尺,也不会去尽孝。

我们需要培养的,是知道心疼父母的孩子,而不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面对子女不在身边,父母也不用伤心难过,也不用觉得失落,只有安排好自己的生活,锻炼好身体,让自己的晚年能够过得更有质量,也更有尊严。

初雪,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原始地址:/dongtai/159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