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回坐忘是个怎样的故事?

颜回是一个不简单的人物,他是孔子最爱的弟子,没有“之一”!

颜回在孔子心目中,有不同凡响的地位。细读《论语》就不难发现,其中直接或间接讲到颜回的,大约有近二十处之多,有的则直接以颜回的名字为题。

可惜的是,颜回早于老师孔子而去世。孔子因为颜回的离去,极度悲伤而恸哭不已。并且发出“噫,天丧予!天丧予!”(意思是老天要亡我)的悲叹!

孔圣人如此看重的颜回,他的“坐忘”是怎么回事呢?

这个故事语出《庄子大宗师》,讲的是有一次颜回跑来对孔子说,我进步了,老师。

孔子问,怎么进步了?颜回说,我忘记仁义了。孔子说,好是好,不过还不够。

过了一段时间,颜回又跑来跟孔子说,老师,我又进步了。孔子问,怎么进步了?颜回说,我忘记礼乐了。孔子说,不过还不够。

又过了一段时间,颜回再次来找孔子,说自己又进步了。孔子问怎么进步了?颜回说,这次我“坐忘”了。孔子惊叹地问,你是怎么样“坐忘”的?

颜回答道,我感觉整个身体和大自然融为一体,我已把自身的一切完全忘却,感觉自己与整个世界相通,与清静融合,我觉得这就是“坐忘”。

孔子感叹道,与道相通,就不会出现任何纷争和喜好,与大道一起变化就不会感觉到任何障碍。颜回你真是大贤啊,我也愿意跟你一起“坐忘”!

从上面的故事,我们可以知道颜回的境界之高,他能够做到不受约束,不受个人喜好的影响,是因为他本身就是仁义和礼乐等,这些已完全内化成在他的精神境界中,所以感受不到其约束力,其外在表现也是自然本真、毫无矫揉造作的。

这种圣贤的境界,我只能转述并仰慕,因为我确定平凡如我,穷尽一生也无法达到不那样的境地。

文尾我想用《论语》中的一句作结:

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未由也已。”

这一句是颜回对于老师的赞叹,意思是说,我的老师道行真高,越抬头仰望越觉高大,越钻研越觉深奥,老师一步步引导我,用他渊博的知识让我有文采,用礼仪来约束我,使我想停止都不可能。

我心怀敬意,只为期望窥斑见豹,怀着谦卑的心,仰慕圣贤之道。

这,是我当下能够做到的。(完)

世界是一本书,人生是一份缘。关注兰阇读书,感悟知识的魅力~


颜回坐忘的故事出自于《庄子》:“颜回曰:“回益矣。”仲尼曰:“何谓也?”曰:“回忘仁义矣。”曰:“可矣,犹未也。”他日复见,曰:“回益矣。”曰:“何谓也?”曰:“回忘礼乐矣!”曰:“可矣,犹未也。”他日复见,曰:“回益矣!”曰:“何谓也?”曰:“回坐忘矣。”仲尼蹴然曰:“何谓坐忘?”颜回曰:“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仲尼曰:“同则无好也,化则无常也。而果其贤乎!丘也请从而后也。”

我简单介绍一下颜回和庄子其人。

颜回,尊称颜子,字子渊,春秋末期鲁国人,孔子七十二弟子之一,其英年早逝,孔子多为悲叹,后世尊称“复圣”。庄子,姓庄,名周,字子休,宋国蒙人,他是东周战国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创立了华夏重要的哲学学派庄学,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下面我简单介绍一下“坐忘”,坐忘是道家的专用语,即是一种静坐的姿态,“忘”的状态,是一种用身心求正道的实有的生命状态,不是一种自我陶醉或麻醉,而是已经融入到血液里,成为自己的一部分。忘记并不见得是坏事,记得也不见得就好。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坐忘者,因存想而得、因存想而忘也。

回到问题,颜回坐忘是怎么样的故事?颜回是儒家学派的最杰出的继承人之一,而庄子是道家学派思想大成者,颜回坐忘这个故事即是庄子借颜回来与儒家的孔子进行对话,来表达天人合一的思想。


洞观一切而无内,明观自在而无外,空尽五藴在其内,明观五内而自在,空泛其身而有径,本体泛空方成道,见道还在证道先,证道还在得道后,成道还在证道先,了道还在成道后,证道还在了道前,了道了道道无了,道了道了道无了!旦观自在!


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之说为人道称之为德。颜回真正明白了德是什么,做到了顺其自然。


无论学习儒释道那一家,你若有门户之见,那一家你都不会入门!如果你能融会贯通,其三家根本绝无两样!皆修心以至其用,皆修一心,其用不一,与你我亦同一心,其用不一,故凡圣,善恶为其用不一,用其用之心无二!差别在于用!故明心以制用,而成凡圣!

而明心至用,有很多方法可以达到,故有很多教别,众生根器不一,机缘不同。就如同得不同的病吃不同的药!适药病除,药无好坏!适宜为益!不明儒家的人只以为只谈仁义道德!而不知其修心之法!只是你看不明而已!就如你看道家道德经你明白修法吗?庄子里你看到了吗?

"坐忘"很简单!只要你放的下一切,很容易达到!其实是无法的,放下就放下嘛!但又很难体会到,因为你放不下,所以就衍生出了很多方法,而千法万法只是让你为了让你放下,你放下达到"坐忘"的境界,并不是因为用方法!才会修习得到的!那都是你本有的!只是借助于方法,体验到而已!依然无住!不可得,不应住,无常!佛说我所法如筏喻者!过河用之!到岸弃之!筏非岸,不可用而不放,亦渡河不可不用!岸亦非因筏而有!达岸亦不离筏!

我们平常不是散乱就是昏沉,被欲望所缠!放不下静不了!所以有些境界体会不到!"坐忘"的境界很有意思!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形如死灰,其觉明明了了!那种感觉就像镜子映物,来者不拒,去者不留!什么都知道!什么又都不知道!那种境界里听到别人说话,只觉其声不辩其意,听一字忘一字.视而见其形而不知其物何!刚体会到时,但很难保持,自己会感觉很奇怪,一旦动念便出此定,慢慢能听声辩意!但这不是道!也无奇特!这就是"中庸"的"中"(四声),六祖言,不思善不思恶,如何是你本来真面目?但你能不思吗?发而皆以"中"节之!此和之!至中和,契而庸之!庸者用也!悟后而用!此一句戒定慧具足!不过成圣之法而已!契道之法!还不到家!


不知道!


你们不觉得“颜回坐忘”这个故事很诡异吗?

孔子的最得意门生呢,颜回,七十二贤人之首,配享孔子、祀以太牢,被称为“复圣”,孔子都想做他的管家的人……就是这么一个秉承孔子学问,尊师重道,儒学的忠实的传承者和学习者,他的故事出现在道家经典《庄子》中!更有趣的是“颜回坐忘”这个故事,字里行间的都在表达“天人合一”的道家思想……

真的没有人觉得这件事情奇怪吗?

虽说,道家思想是流淌在华夏文明中骨血里的、根深蒂固的思想,且儒道本是同根之源,同一片土地上的不同景色。但是,这不代表,庄生就认同了儒家的仁义礼乐,也不代表颜回又或者孔老夫子也在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啊!这则故事中所呈现的人物以及他们的立场、思想观点,和故事所要表达的意思完全是南辕北辙,背道而驰。

所以说,颜回坐忘这个故事,应该是道家后人借用了儒家人物,阐述自家观点,顺便提升自家立场的一个充满心机的“绯闻”,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庄子》蹭了孔子和颜回的热度。当然《庄子》中的故事不见得就是庄子所说所写,自古流传下来的经典,很多都是后人编纂修改以后的,就连《道德经》都是百家言大集合,更遑论《庄子》了。

从孔子和颜回的一问一答中,我们可以看得出,这则寓言故事真实的中心思想是在教人忘乎礼乐仁义,与自然大道相同,这样就能到达圣贤的境界。这个中心思想个儒家思想是完全背道而驰的,倒是与《道德经》第三十八章异曲同工。所以说,“颜回坐忘”这则故事是典型的宣传道家思想的寓言故事,至于孔子、颜回,也就是借用而已。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道德经》

其实无论儒道佛,在发展传播自己的思想、观点、教义的时候,都会借用比较被大家普遍接受的人或事做载体,这样比较利于传播,且有说服力,容易被接受。嗯,这就跟现在拍摄广告要找明星一样,利用的就是明星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可见,古人早在我们之前就深谙“广告宣传”的奥义了。

以下是颜回坐忘故事的具体内容:

颜回兴高采烈的对孔子说,师傅,我最近又进步了。孔子就问了,从哪里看出来的呢?颜回说,我已经忘记仁义了。孔子也为徒弟高兴,但是孔子教诲颜回说,还可以,只是还不够。

又一天,颜回向孔子报告说,师傅,我又有进步了。孔子又问了,这次又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呢?颜回说,我已经忘记礼乐了。孔子教诲颜回说,好呀,但是还不够。

后来又过了几天,颜回对孔子说,我师傅,我这次又进步了。孔子问,哪里进步了?颜回回答说,我“坐忘”了。孔子就问了,“坐忘”是什么意思。

颜回回答,我已经不拘泥于形体,不限于视觉和听力,抛开躯体和感知智慧,与大道相同,这就是“坐忘”。孔子听了颜回的回答,很是感慨,他说道,与万物相通没有偏好,顺应变化不滞于常理,你果然圣贤,我也要向你学习了。


原始地址:/dongtai/105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