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15岁优等生捅人74刀不害怕,怕的是“被我爸知道”?

年少无知加上家长教育的偏颇所致。


也许他知道自己犯罪很重,国法难容,不会有什么希望了,所以他就睡不着,勤食难安,父亲就是知道了他犯法,也就不了他。他也就不在乎了。


看来他爸太凶悍,打他很重,说得出做得到那种,狠,毒,他才怕,现在怕有什么用,错就是错,杀人尝命,不要再说什么废话了!


乖乖男孩激情犯罪,不要过多去关注“优等生”的标签,应该更多的是反思父母教育,更应该站在孩子成长环境中心理关怀、心理支持、独立性格培养等角度去看待问题。

看到这个新闻,英武仔细看了原文,虽然感慨很多,但是对于文章的切入点有一点不同看法,下面简单聊聊本文章报道和事件本身的一点看法:

1.“优等生”也是男孩不要贴“标签”

文章多处提到男孩是如何“优秀”,在英武看来有点不敢苟同。写文章为了能够吸引人,起一个好的、响亮的标题,无可厚非。但是作为新闻来就已经发生的案件进行描述,应该更多的回归案件本身,而不是一味儿的描述:优等生是如何成为杀人犯?

尤其是文章开头:现实比东野佳吾的小说更为残酷。宋成(凶手化名)犯罪确实不用怀疑,但是因为自己的“担心怕父亲知道、维护一个优等生的面子”导致激情犯罪之后,一直活在“父母”的安排之中,这才是文章应该重点关注的地方。之后,因为“心理无法正视自己”、“为激情杀人进行心理补偿”而后走向“堕落”、“自我堕落”从而导致心理“变态”,才是应该报道的重点。

2.反思父母眼里的“乖儿子”真的好吗?

从文中报道可以看出,为了能够让宋文成才,他的父母确实关怀备至:宋成写好作文后,父亲都会改一遍,然后誊抄一遍,之后被老师当做范文念读......犯了错,都会“跪在父亲面前”,母亲更是将慈爱做到了极致、儿子稍显负面情绪都会“落泪”......

来自父母的关心备至、关爱有加,作为儿子宋文都接受了,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顺从”甚至成为自己的“认知依据”,从而在心理上对于自己的行为规范都来自于父母。这样的男孩,绝对是老师眼中的“乖学生”。这一点不可否认!

但这样真的可取吗?

一个经常处于呵护有加的“爱的温室”中时间长了,直到有一天将在温室中茁壮成长起来的“好苗子”置于风吹日晒中,当其他小苗子还在克服天寒地冻中顽强成长的时候,这颗“好苗子”早就枯萎了!

所以,这样的父母眼中的“乖儿子”,真的可取吗?还是那句话:小孩儿顽皮点,甚至有时候跑到邻居家果树上偷苹果、摘桃子吃,最多训斥一番,打骂也行。但绝不能因此不让小孩子到外面接触朋友,接触新鲜事物,甚至是挫折。

按照认知心理行为的说法:小孩子从2岁开始的模仿,很多时候都是按照父母的做法进行;但一旦到了幼稚园,更多的行为举止来自于身边的同学,即使有冲突、学习差,也是暂时的。心理认知的正确建立才是这个时候的关键。当到了初中,作为父母要敢于让子女在交往中有“试错”的机会,然后通过某件事情,让子女认识到:在外面混,一定是跟家里不一样的,没有父母的呵护,更多的是自己努力适应环境,然后迎合环境。

3.老师眼中的“乖学生”是否可取?

案件发生在2003年,当时宋成是15岁、初中。也就是宋成是1988年出生的,这个时候我们的国家社会处于什么样的形势,在这里不再多说。但那个时候大家都会有一个疑问“含着金钥匙长大的80后,如何面对未来竞争力巨大的社会”?这样的疑问不绝于耳,连我们出生在1981年的一代,更是认为未来在国家中难以担当大任!

于是,幼儿园学生家长会上,各种被刁难,当然人家学习好的肯定是表扬。庆幸的是,英武当时因为家乡还没有学校,这个阶段没有体会,更多的是跟着稍微年龄大一点儿的,在农村山坡上各种“野”。甚至出现过,把一种苦瓜当做西瓜生吃,差点儿出事儿的情况。

当然,从小学开始一直到高中毕业,家长会我从未让家人去过,自然有自己学习不好、课堂上捣乱、旷课、打架各种违纪事件,也不好让家人过来参加,没面子啊......但现在呢?哪些老师眼中的“乖学生”很多现在在什么地方?有房有车之女双全,但是人生呢?英武认为就是:没有色彩。

回到案件本身,读初中后,“我们家不允许去同学家里玩,或者出去玩”,上了泰心中学,就不会有“坏孩子”!这是当时社会的共识,更是作为老师骄傲的资本吧?

反正英武记得当时对于县城街道两边出现的网吧,很有兴趣,于是就去玩了。后来发现,兜里钱太少,还是算了,于是选择了踢球、跑步,反正这个还不需要花钱。

但是案件中,宋成没有这样做,就想逃离书本、逃离教室,想到网吧看“父亲总不让他看的小说”、“进入另一个世界,忘掉其他的事情”。

报道中很多老师认为宋成的优等生,跟犯罪联系不起来,甚至很多有惋惜的表情。

一个孩子的性格独立培养都没有,这样的老师眼中的“乖学生”,难道不是悲哀吗?

4.强势的父母抹杀了孩子性格与健全人格的培育时机

整个报道看完,很多人感觉其实宋成在隐瞒逃亡的15年,自己是深深懊悔的,不睡床、不想要孩子,坚决离婚,在宋成心理认为:自己是不干净的,自己的孩子是干净的,是自己干净灵魂的延续。

正是有了这种心理暗示,才支持自己能够“过下去”、“活下去”,但依然每天生活在恐惧之中。

对于父亲的强势,使宋成在准备翻墙的时候,让人“看到了”自己,首先想到的是“假如父亲知道怎么办?”

正是这种心理反应,直接引起了应激性心理反应,瞬间大脑空白,能够做的就是机械地让“喊救命”的人赶紧“闭嘴”,至于后面的暴力杀戮,或许到现在,宋成都不会搞明白为什么“那样去做”?

其实,这个就是宋成在父亲强势下,被管控的严格,根本没有太多的自由接触同龄人的机会,也不会有更多的机会在外面玩耍。他们关心的只是孩子的学习成绩问题。

这种封闭的环境,正是孩子健全人格未能形成的重要因素。

5.结合本案例聊聊如何健全孩子的人格与健康心理?

对于健全人格的培养,需要的重要条件是:团体活动+挫折教育+情感交流=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与世界观。

如果要阐述形成机理,估计很多人会认为有点太学术了。

简单解释:

(1)父母过度关爱使孩子性格无法独立(这也是为什么提倡要尽早跟孩子分床睡觉的原因);

(2)将孩子各种学习需要准备的东西都代劳,甚至写作文都要检查修改一边,使孩子失去了自主决定,进而形成对父亲的“心理依赖症”;

(3)在健全人格形成的黄金期却被“圈在家里学习”,失去了参加同龄人集体活动的机会;

(4)没有机会参加集体活动,就不会有挫折教育和与人交流的沟通能力;

(5)因为只关注成绩,加上父权威慑,让宋成养成了不论任何事情,以父亲满意为最高追求,失去了自我追求;

(6)在父母的严重关注下,宋成的学习成绩很好,甚至在心里暗示自己:这是父母让自己优秀的。从而循环暗示,最后形成不良的行为认知——父亲的脸面是自己的追求!随着时间推移,这种不良行为认知成为了宋成追求的行为举止。(正常的健全人格和心理认知是:只要老师不训斥,父母的训斥自己可以接受);

(7)不良认知导致扭曲行为趋势。在遇到事情(如本案件遇到喊救命,等异常场面),宋成的第一心理应激反应是:如何赶紧让这个声音停止?接下来,在脑海中所有的思维都是如何让这种“丑事”不让父亲知道,也维护了自己的优等生形象。接下来,不是选择逃跑,而是条件反射式地开始了犯罪行为;

(8)即使暂时逃脱,但接下来宋成虽然心理已经发生了严重“扭曲”,但依然选择尊重父亲的安排:大学选专业、工作、结婚、生子。但因为自己的心理能量储备不够(心理能量换个说法就是:“受不了了,我要爆炸”、“压力太大,喝一杯”,这样的宣泄其实就是我们在补充自己能量的过程),所以多次

(9)心理强迫症已经严重影响自己,一直在寻求一种“解脱”。试图自杀是宋成想解脱的一种选择,但是没有实施,于是赌博、偷盗成为选择,当然还有通过自残来获得心理自我“安慰”的举动。在这种情况下,心理是非常紧张,甚至会感觉到血冲头顶的晕厥感,这是宋成选择另一种“心理大麻”——选择紧张、呼吸不过来,甚至感觉自己是一个不干净的人。

6.父亲的溺爱与父亲追求自己子女“优秀”是罪魁祸首

通过上面的分析,大家应该对于英武的评论有所了解了吧?

其实,报道中有一句话挺有意思,也是英武认为溺爱过度和让孩子“优秀”的重要推手!

别人家孩子玩游戏、看小说,最多作为父母告诫不要花太长时间,但宋成得到“指令”是“不允许”;别人家孩子跑到河边玩耍,甚至三五成群踢球、踏青,宋成能够做的仅仅是“钻在被窝里接着微光看小说”......父亲的威严时刻影响着宋成,也成了没有个性、无法自主、不敢决断、毫无个性的宋成,造成了遇见事情不知如何处理,满脑子想着就是“不让父亲知道”。

“我看过一个故事,你给一个人做了一桌好吃的,你希望他多吃一点,你觉得为这个人做了很多,但是他其实只是想喝杯水而已。”宋成平静地,一字一句地说着。

这是报道中提到的,或许宋成已经明白的太迟太迟了。

每个人健全人格的形成过程,将会包括:胜利的喜悦、成功的荣光、挫折的辛酸、无助的痛楚、宣泄的放纵、沟通的畅快,但这就是人生,也是一个人形成健全人格和健康心理必须要经历的。

但愿作为心理专业毕业的英武的回答,能够让我们从这件案件中获得一些认知,对于自己的孩子们要关系不要溺爱,要保护但不能过度,要让孩子知道人生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


深藏着一个秘密,29岁的宋成,近14年都活在黑暗里。

他不敢交朋友,怕人了解自己。他害怕白天的人群,总觉得有人在看自己。他不敢睡觉,怕做噩梦,学习成绩从优变成差。他频繁换工作,结婚又离婚。他想忘了自己的家乡,希望孩子不要叫他爸爸。

因为15岁时,他杀了人。

那是我从人到鬼的分界线。当宋成的秘密最终曝光时,他对警察说。

不久前,在家乡江苏泰兴公安局的审讯室里,这个男人一口气交代了当年杀害一位无辜女性的经过。随后,在看守所里,他14年来第一次体会到了一觉睡到天亮的滋味。

宋成并不知道,他的秘密在那座他出生长大的小城里轰动一时。在初中老师眼里,他是从来不惹事的优等生。在父母记忆中,他没顶过半句嘴。在更多同乡看来,名校泰兴中学与杀人凶手联系在一起,就足以令人震惊。

4月的南方,阴雨连绵,有些湿冷,宋成弓着背坐在看守所的审讯椅上。与外面灰暗的天色不同,他皮肤白皙,剃过的脑袋刚刚长出新发,黑得发亮。

谈话时,他会正视对方的目光,并不躲闪,有时会扯动嘴角尴尬地笑笑。

他的手指细长,像一双弹钢琴的手。因为戴着手铐,大部分时间他的两手都扣在一起,时不时张开,再用力握紧。

这个看起来非常干净的男人,冷静地说起自己的杀人动机:让她闭嘴,我怕我爸知道。


现在的孩子都怎么了?看看这个故事吧!

近日,在承德市发生一起中学生打架事件,两个初中学生因为在学校里争老大而大打出手,并且其中一人竟然将对方捅了13刀。

现在学生小吕在承德市中心医院住了将近一个月,他的头胸腹部一共中了13刀,但万幸的是没有伤到要害,这才捡回来一条性命。据了解,对小吕行凶的竟是同校的同学小刘,而说起两人的矛盾,还应说起两人的地位之争。

一个是14岁上初二的小刘,一个是15岁上初三的小吕,俩人在“谁是学校老大”的事情上,谁也不服谁,为了一决高下,10月26日他们各自叫上了同伙在约好的地点打了一架。打架过后的几天,小吕打算和解,俩人又出来见了一面。可是万万没有想到,小刘拿了把水果刀冲了上来。看到小吕被扎,身边的同学赶紧拨打120,将小吕送到医院。


家里的压力,父亲太想孩子活成他希望的那个样子,所以才在一个导火线上有了极端,不可否认这人天生有股劣根性,不过呢我妈也是那样教我的,现在回想是最垃圾的教育方法,不过幸亏我没有做坏事,但现在我也长大生子,我只会让我的孩子过的快乐健康!


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年限是不是得调低点了,现在的小孩都太早熟了,十五六岁什么都懂


个人认为现在的父母要正确对待孩子上网这件事,引导他们正确使用,让他们知道网络上的东东有好的也有不好的,学会分辨和自我控制,学会约束自己的行为,让他们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情绪和私欲,只是不要顺从自己的私欲而行


是什么让一个“优等”少年捅74刀杀人,是什么让一个秘密14年后曝光。一个少年,一段悬案,近400个警察的追捕。现实比东野圭吾的小说更残酷。新闻的生命力就是真实。

记者在看守所对凶手进行了深入的采访,这是一次人性幽暗隧道的探寻。

深藏着一个秘密,29岁的宋成,近14年都活在“黑暗”里。

他不敢交朋友,怕人了解自己。他害怕白天的人群,“总觉得有人在看自己”。他不敢睡觉,怕做噩梦,学习成绩从优变成差。他频繁换工作,结婚又离婚。他想忘了自己的家乡,希望孩子不要叫他爸爸。

因为15岁时,他杀了人。

“那是我从人到鬼的分界线。”当宋成的秘密最终曝光时,他对警察说。

▎犯罪现场,满地血迹的院子。

不久前,在家乡江苏泰兴公安局的审讯室里,这个男人一口气交代了当年杀害一位无辜女性的经过。随后,在看守所里,他14年来第一次体会到了一觉睡到天亮的滋味。

宋成并不知道,他的秘密在那座他出生长大的小城里轰动一时。在初中老师眼里,他是从来不惹事的优等生。在父母记忆中,他没顶过半句嘴。在更多同乡看来,名校“泰兴中学”与“杀人凶手”联系在一起,就足以令人震惊。

4月的南方,阴雨连绵,有些湿冷,宋成弓着背坐在看守所的审讯椅上。与外面灰暗的天色不同,他皮肤白皙,剃过的脑袋刚刚长出新发,黑得发亮。

谈话时,他会正视对方的目光,并不躲闪,有时会扯动嘴角尴尬地笑笑。

他的手指细长,像一双弹钢琴的手。因为戴着手铐,大部分时间他的两手都扣在一起,时不时张开,再用力握紧。

这个看起来非常干净的男人,冷静地说起自己的杀人动机:“让她闭嘴,我怕我爸知道”。

1

快14年了,如今已81岁高龄的报案人还记得脚下那种黏黏的感觉。

2003年5月26日晚上7点过,天刚黑,她推开邻居家的门,喊了几声却没人答应。走进院子时,她觉得有东西黏脚。在微弱的光线下,她隐约看到一片黑色的液体。

客厅敞着门,亮着灯,朱梅英立即看到,邻居家的“奶奶”躺在地板上。走近一点,她吓得怔住了,随即开始大喊。

受害人浑身是血,已经看不清面孔,身下大片的血迹一直延伸到室外。院子里黏脚的液体,正是血液。

警笛声很快响起。赵宏林记得自己到达现场时,狭窄的巷子里已经挤满围观的人,“足足有三四百”。这个当年刚刚32岁的刑警挤开一条通道,弯腰穿过警戒线。

进入客厅后,已经干了5年刑侦的赵宏林倒吸了一口凉气——死者双臂僵直,腹部、胸部、颈部、面部和四肢全都布满刀口。

根据后来的验尸报告,受害者一共中了74刀,致命伤在肺部和颈部,属于“气血性休克”。

当时正值“非典”时期,泰兴市大大小小的街道比往常冷清。偶尔有人走过,也行色匆匆。很多民警都去了车站和码头配合防疫工作。

案发的那片小区建在泰兴城郊,隔着窄窄的巷子,独门独院的别墅依次排开。一条小河从中流过,涨潮时,河水几乎与桥面平齐。在这座依傍长江的小城里,初夏的晚上总有江风吹来,夹杂着鱼腥味穿过街道。

城郊别墅命案发生后,本来就为疫情而陷入恐慌的小城更加紧张起来,有人被捅几十刀的说法在坊间流传。在人们的想象中,凶手是躲在暗处的一头凶残猛兽,不知何时就会再次扑向毫无防备的人。

▎受害人家所在的小区。

赵宏林记得,为了这起案子,全市600名左右警察,出动了将近400人。他们调查了凶案现场附近几乎全部有前科的人,随后把调查重点转向了与现场一路之隔的一所中等职业学校。

“那时我们都觉得‘中职’学生素质相对比较低,坏孩子多一点。”赵宏林回忆说,“17岁以上的男生全部要见面问话,15岁以上的也要查阅档案。”

泰兴市公安局成立了专案组,江苏省公安厅也派遣专家协助调查。赵宏林一直牢牢地记得,那段时间,在公安大楼三层的刑警大队,灯光整夜地亮着,烟灰缸里塞满烟头,他和同事在烟雾缭绕中忙着分析线索,推演案情。

一边是大面积排查,另一边,在泰兴一家破旧的招待所里,死者的丈夫王伯官正在接受警方的讯问和调查。他是当地一位小有声望的民企老板,因为有外遇,泰兴警方把他列为重点怀疑对象。怀疑的罪名是:雇凶杀人。

整座小城都被这起凶残的杀人案搅动着。根据警方多年后对凶手同学的走访,就连在泰兴最好的高中泰兴中学里,学生也惊恐又兴奋地讨论着各种凶案版本。

高一年级的男生宋成从不参与讨论。他稳稳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看起来没什么异常。他上课盯着黑板看,下课拿出小说读,就像一个普通的高中生那样。

2

在凶案现场,血迹像胡乱的涂鸦,遍布客厅和院子。赵宏林和专案组的同事找到几个不完整的足印和掌印,还提取出几滴并非受害者的血液。受到当时技术条件的限制,这些痕迹仅能确定,凶手应该是一名15~30岁的男性,同时,警方也大致找出了凶手的逃跑路线。

赵宏林的一双眼睛,扫描过许多毛发、指纹和车辙子印,这次却有些“看不透了”。这些零星证据提供的信息,并没有给案件带来多少突破。

专案组将希望寄托在了一项当时最新的技术——DNA指纹图谱。不明身份者留在现场的血液被紧急送往泰州市公安局进行检测。当时,国家公安系统内的DNA数据库还不够丰富,送检血滴透露的“密码”找不到匹配对象,不得不孤零零地待在原地,等待有一天被激活。

专案组重新回到大规模排查上,只是在他们圈定的排查重点里,泰兴中学并不在列。

案发那天晚上,泰兴中学高一男生宋成像往常一样上晚自习。这是读高中后新加的课时,他一直忘不了那晚教室里“沙沙的写字声”。他说自己越来越受不了那种沉闷,就提前溜出教室。

宋成的初中班主任张宝华至今记得那个“聪明的男孩”。在泰兴最好的初中里,他的成绩能够长期稳定在班级前5名。

他还是班里的团支书,“口才好,组织能力很强”,经常主持班会,学校晚会和歌唱比赛也张罗得很好。

在张宝华看来,宋成的优秀离不开他的家庭教育。他写好作文,父亲会改一遍,再让他誊抄一遍,交到班上就是“第一”,被老师当范文念。他痴迷看小说,父亲就给他写长信讲道理。回到家,他要先找到父亲,恭敬地喊一声爸爸。犯了错,他会跪在父亲面前。

母亲则将慈爱做到了极致。直到宋成上中学,她还在给儿子打洗脚水、陪写作业,儿子稍微显露的负面情绪都能让她落泪。

“父母要求我好好学习,好好听讲,成绩要好。我习惯性地接受他们的安排。”宋成回忆道。

因为父母严格控制他的外出时间,直到高中毕业,他能记起的最后一次在外玩耍也是小学时,放学后在河边玩石子。读初中后,“我们家不允许去同学家里玩,或者出去玩。”

“看闲书”也是被禁止的。冬天的时候,爱看小说的宋成会躲在被窝里,用电热毯的指示灯照着书,一字一字地读。

即使偷偷把一些时间花在了喜欢的事情上,宋成还是考进了泰兴中学。这所高中“二本上线率”常年保持在90%以上,当地人戏称它为“泰兴最高学府”。人们相信,上了“泰中”,就等于一只脚踏进了大学。

14年后,泰兴警方走访了解到:“宋成的同学大多是博士,最低也是研究生,都在什么研究院、国企之类的地方上班。”

当时的赵宏林也和大部分泰兴人的想法一样,“只有‘好孩子’才能考进泰中,那里不可能有‘坏孩子’。”

“好孩子”宋成溜出教室,逃出校门,骑车来到学校旁边的鼓楼街。那里有不少网吧,他想上网看会儿父亲总不让他看的小说,“进入另一个世界,忘掉其他的事情”。

3

因为受害者身中74刀,赵宏林和他的同事当时怀疑,这可能是起“仇杀”案件,凶手可能与死者有很深的矛盾。专案组调查了死者的社会关系,还跑到死者老家挨家挨户做调查,都没有发现可疑对象。

受害者的家庭在当地称得上是“富人阶层”,“财杀”是专案组考虑的另一种可能。但随即他们就否定了这一推测:一枚崭新的金手镯还戴在死者手腕上,死者家中也没有丢失任何财物。

那时赵宏林根本想不到,那天闯进死者家中的人,正是为财而来。

溜出学校后,宋成走到网吧门口才发现,自己没带够上网的钱。当时是晚上7点多,离晚自习放学还有一个小时,他开始慢慢悠悠地往家走。

南方夏日的夜晚,氤氲着热烘烘的湿气。但后来想到当晚,宋成却记得:“我一直觉得那天挺冷的,我感觉是冬天。”

他家的小区距离案发现场只有不到300米。快要到家时,他穿过那条每天都要经过的小巷子,并在一排漆黑的院子里看到了一抹光亮。这个地方他再熟悉不过,他清楚这些房子里住的都是小城的名人。他朝着那盏灯走去,“像是被它吸引了一样”。

后来,他记不清楚,是小说里的“侠盗”刺激了他,还是因为没钱上网的尴尬,在那间院子前,他第一次有了“做一笔”的想法,想搞点儿钱。

他走到那座有光亮的院落前,爬到院子围栏外的花坛上,向内观察。忽然,这个当时只有15岁的少年听见一个女人的叫喊声。他转过身,几乎与女人面对面,“不到一米”。

出于本能,他想逃走。“她还是不停地喊‘小兔崽子,你是谁,你在干什么?’”宋成回忆说,那一刻自己的脑子一片空白,所有的想法不过是“这件事不能被我爸知道”。

宋成在指认犯罪现场时,跪倒在受害人家门前。

多年以来,对父亲权威的恐惧和脸面的成全让他拥有了一种条件反射:“我做所有错事,第一时间的反应就是,如果被我爸知道了会怎样?”

多年以后,成年男人宋成坐在看守所的讯问室里,说起那种恐惧感,然后把脸埋在手掌里,失声痛哭。

他说这种恐惧感来自于“父亲沉重的爱”和“害怕让父亲失望的压力”。自己的每一步都要按父亲的意思去做,“任何不符合主流价值观的都会被他视为污点”。

母亲给他洗的衣服,父亲如果觉得不好,会再给他洗一遍。中学时,父亲常常请班主任吃饭了解他的情况。大学时,每学期父母都会到宿舍,为他铺上一床新被子。

“他们的举止都很端庄,为人也很正派,我爸妈最注重面子了。”他停顿了几秒,又肯定地重复了一遍,“对,最注重面子。”

在宋成的记忆中,他想和父亲亲近,“但不知怎么亲近”。他从来没跟父亲有过任何双向的“交流”。每次做错事,他不是挨打,就是要听父亲讲“至少两个小时不重样的道理”。

甚至,大学选什么专业、毕业做什么工作、和谁结婚、要不要生孩子这些事,都来自“父亲的安排或要求。”

“他这样会让我觉得很累,但是他又控制不住自己那样做。”宋成的肩膀,披着涉嫌重大刑事案件的橙色背心,止不住地抖动着,“我必须接受这些,否则他就会很伤心。”

后来,面对父亲,他学会了“演戏”。他说自己即使不乐意,笑一笑也不过是“扯动一下嘴角而已”。

4

在大规模排查和有针对性的调查都没有结果后,警方的疑点再次回到受害人丈夫王伯官身上。

案发前的午后,受害人本来和王伯官一起在乡下的工厂里,后来王伯官以“孙女没人照看”为理由让司机把受害人送回了市区。这个做法让警方和所有知情人都感到怀疑。

案发前40分钟,受害人曾接到儿子的电话,要她去自己的店里吃饭。如果她没有准备晚饭,而是听了儿子的话,或许就能躲过那场厄运,躲过那个扒在她家院墙栏杆外的男孩。

事实上,15岁的男孩连院子也没进去,根据他后来的回忆,听到受害人的呼喊时,他正站在一团阴影里,原本他可以沿着小巷,舒展年轻健壮的双腿,就此跑掉,跑进另一种人生。但他太害怕了,“只想让她别叫了”。他伸手去捂女人的嘴,换来的却是更响亮的“救命”声。他说自己脑子里全是“声音太大,声音太大”,连刀子是什么时候捅上去的都不记得。

在陷入回忆的时候,他仍觉得当时脑里“一片空白”,用刀刺人也没觉害怕,只害怕有人看见,被人知道——一个名校优等生,逃课、上网、扒别墅院子栏杆,根本解释不清楚。他绕到女人身后,用左臂勒住她的脖子,右手仍在持刀捅向她。他边捅边往屋里拖人,直到自己没有了力气,女人没有了声音。

14年后,在接受审讯时,宋成哭着说起对受害人及其家人的忏悔。当他戴着手铐脚镣,被警方押着指认现场时,曾跪倒在那间院落门前,无法抬起头来。与当年那个安静的夜晚不同,沉重的脚镣发出金属碰撞的声音,他听到身边有人在歇斯底里地哭喊、叫骂,有人向他冲过来,被警察拦下。

说起这一切的时候,他看起来有点神思恍惚,还时不时闭上眼,身体轻微颤抖。他说这一切就像在做梦,就像当年的那个夜晚一样。

留给受害者家属的没有梦境,只有冷冰冰的现实。

▎王伯官在端详妻子遗像。

在宋成从高中到大学毕业的这7年间,曾经在泰兴风光无限的王伯官,“走在街上都有人在背后指指点点。”就连他的子女也有点相信父亲“雇凶杀人”的传言,“父子父女间总有种说不清的隔阂。”

事发后,死者一家人都搬离了原来的那栋房子。7年间,院子里、房顶上长满了杂草。因为妻子遇害时,王伯官待在厂子里,他便发誓,案子一天不结,就一天不回厂房。没过几年,这家曾经的明星企业就宣告破产。

刑警赵宏林和装满物证的铁皮文件柜一起老了。他的鬓角冒出白发,物证柜表面也出现片片锈蚀。但他始终没放下这起案子,如同柜子依然安静地怀揣着那些现场照片、案情文件和血色的证据。

这14年间,泰兴公安局每年都会把这起案子“过上两遍”。与此同时,全国公安系统的DNA信息库也在迅速扩容。

3年前,局里建立了自己的DNA鉴定实验室,泰兴公安局刑事技术科的警员从铁皮柜里取出那两滴血迹样本,赵宏林还记得血迹颜色已经发暗,散发着“发霉和腐臭”的味道。

尽管如此,技术人员还是重新找到了隐藏在这两滴血迹上的那串密码。以后的每天早上,这串密码都会被拿来与信息库进行比对。不管是当年参与办案的赵宏林,还是刚刚进入警队的新警员,都静静等待着密码匹配成功的那天。

5

做完一生中最脱轨的事,15岁的少年宋成丝毫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手也受伤了,在看到受害人没有气息后,他反而有一种出奇的平静感。他找到这栋房子的洗手间,清洗了沾满血的手。旁边的厨房里,受害人为晚饭煮的粥正冒着热气。

走出洗手间时,他听到有人发出“嘎嘎”的声音,便跑上二楼,发现两间敞着门的屋子里都没有人。他循着声音,来到后院,看到一个老人背对着他,头也不回。宋成马上意识到他是个“傻子”,没有“威胁”,就走出客厅,翻墙离开。事实上,那位老人是受害人丈夫患有智力障碍的兄长,怀中还抱着受害人的小孙女。

离开后,宋成没有马上回到距离不超过300米的家,而是绕到家对面的河边,将那把原来用于“耍酷”的弹簧刀扔进了小河。

后来警方的追访证实了这点。当时,宋成身边有不少男生都把刀藏在书包里,偶尔围在一起偷偷比画。

整个作案过程大概只有五六分钟。宋成回忆,年少的自己跨上自行车骑出巷子,发现路上的行人像往常一样悠闲,迎面吹来的风里还是有股鱼腥的味道。他发现没有人注意他,一切都一如往常。

只是那场“噩梦”再也没有离开过他。当晚回到家后,他一闭眼就看见受害人的面孔,耳边响着那一阵歇斯底里的“救命”声。

此后多年,每一次回家,他都要绕到大路,再也没有走过那条小巷子。但在他的脑海里,那个摇曳着微弱灯光的小院子,并没因为时间变得模糊,反而“更清晰”。

从民警后来调出的成绩单看来,他的分数从整栏的90多分一路下降,80分、60分,直到50分。参加高考,这个曾被父母师长寄予“北大清华”期望的男生只考上江苏的一所三本院校,成了泰中“剩下的10%”。

除了成绩快速退步,在三年高中生活中,宋成看起来并没有别的异常,他也会跟同学说笑,没跟任何人发生过摩擦。只是没有人知道,他曾经不止一次想过自杀。

高二时,他曾经爬上窗台,不料母亲忽然出现。高三时,在某个雨下得大到看不清前方道路的日子里,他闭着眼睛骑车,渴望车祸降临。落网前的一段时间,他还想过去西藏,就死在那里,因为“雪山纯净,而我太脏了”。

上大学后他就在外面租房,怕在宿舍里不小心说出梦话,更怕经常出现在他梦里的那个满脸是血的老太太。他从不睡床,觉得床下有人,从大学起,他就睡在地上或者沙发上。

每天晚上,他几乎都睁着眼,一直到天亮。但比起黑夜,他更怕白天。“白天让我无处可藏。”他说,他怕人来人往,怕与人交流,怕秘密被人看穿,“要不停伪装,让别人觉得你是个正常人。”

“我在我爸身上学到的东西就是不要说太多,因为我觉得他说的太多了,而且都没用。”宋成说,但他不得不接受父亲的所有计划。大学毕业后,他去往上海,进入父亲安排的国企上班,他住在父母置办的房子里,迎娶了父母认可的妻子,并按双方老人的意思,跟妻子生下一个孩子。

“我看过一个故事,你给一个人做了一桌好吃的,你希望他多吃一点,你觉得为这个人做了很多,但是他其实只是想喝杯水而已。”宋成平静地,一字一句地说着。

在别人眼里,他过着“有车有房有妻有子”的体面生活,但在别人看不见的时空里,他豪赌、盗窃,过着另一种人生。

宋成关注过“辛普森案”,清楚被抓的那一天早晚都会来,他也相信自己拥有的一切最终会失去。赌完之后,他才觉得自己能彻底放空,“但必须输……我要提前把这些东西全部抛弃,我宁可自己不要了”。

从大学毕业到2016年8月,宋成欠下了200多万元赌债,“想用那样的刺激冲淡对杀人回忆的恐惧。”

为了还债,他又加入了盗窃团伙。去年1月,他在上海作案时被抓,在上海看守所抽取血样时,他心里清楚,“那天终于要来了。”

父母和岳父母分担了他的赌债,但他马上就要求和妻子离婚。岳母把他的儿子带到民政局,希望用孩子挽回他们的婚姻。但宋成冷静地说道:“我只会伤害最亲近的人。”坚持离婚。

6

今年1月,当年在命案现场提取的血滴,终于讲出了宋成隐藏了14年的秘密。

血滴里的那串密码终于被重新激活。在泰兴公安局刑事技术科每天例行“碰信息”时,民警听到了那个熟悉的提示音,电脑屏幕上弹出了一个对话框,提示这串密码,与上海一起盗窃案的嫌疑人的DNA密码匹配成功。

接到凶手被抓的电话后,王伯官“大哭了一个下午”。他已经说不清自己是高兴还是悲伤,14年来的屈辱、伤痛被压抑成低头沉默,如今终于找到了出口。

当年案发后,王伯官曾把妻子手上那个手镯取了下来,和自己的一枚戒指熔在一起,重新打了条手链。如今找到凶手后,他把这条戴了14年的手链取了下来,打算送给15岁的孙女——奶奶出事那天她只有10个月大,被背对着凶手的“傻爷爷”抱着,待在后院里。

宋成并不知道自己当年留下了这几滴血迹。他在用刀捅向受害人时,不小心扎到了自己勒住受害人脖子的左手手腕。

直到第二天下午,他才发现手腕受伤了。伤口愈合后,留下了一个指甲盖大的伤疤。此后,他总是不自觉地用右手捂住这个伤疤,直到父亲给他强制改掉。只是直到现在,他还是会在人多时,把左手手腕缩进袖子里。

每次洗澡,每当摸到这个伤疤,他都会“浑身打个激灵”。他不想看到这个疤痕,以至于在高二的一个晚上,他拿刀片在自己的左下臂上划出5条从上到下的口子。

“既然一定会看到它,就让它更多吧。”在看守所里,他掀开袖子,露出那了5道长长的伤疤。

无法忘记过去的宋成曾与妻子定下“不要孩子”的协定,觉得“没资格当父亲”。但当他把刚出生的儿子抱在手中时,忽然觉得孩子就是另一个自己,“一个没有罪恶的自己”。

他在睡觉时喜欢主动靠近熟睡的婴儿,用自己的身体蜷成一个弧度把儿子裹在怀里。他说他能感受到一个生命的天真、纯洁,“就像一个重新开始的,没有罪恶的自己。”

14年来,他只对襁褓中咿咿呀呀的儿子讲过自己的秘密,轻声地告诉他:“小宝你要好好的,爸爸杀过人,你要做好人。”

他曾想象过,他要给眼前这个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两个字:快乐。“这是从我父亲那里学到的。”他眼神坚定地说,确认那是与父亲“完全相反的教育方式”。

宋成的前妻回忆,前夫每次看孩子的眼神,“都好像是在看最后一眼”。但当这个深爱孩子的父亲想到以后的生活时,却表示不愿儿子叫他爸爸。“我孩子出生后,我第一眼看到他时,我脑子里全是以前杀人、盗窃、赌博的画面。他越长大我越怕,我的事要是曝出来,他的一生就毁了。”

在上海因盗窃被抓后,宋成见到从家乡赶来的刑警,听到了熟悉的乡音。那一刻,这个29岁的男人意识到了接下来将要发生的事,他忽然感觉,“就像是见到了我的父亲”。

他从未怨恨过父亲,因为“你不能把父母对你的好当成压力”。

在他看来,如果14年前父亲知道他杀了人,一定会自杀。但现在,他相信父亲不用。因为“这些年我已经做了足够多让他失望的事情”。

就在回到泰兴的第二个星期,他从在看守所提审他的民警那里得知,自己其实是父母领养的孩子。

他的第一反应,是想知道亲生父母和其他有血缘关系的家人是什么样的个性,是不是也是“坏人”。“我有点人性本恶的观点,我想不通为什么这样的教育也能把我教成这样的一个人,我只能想,可能我天性就是这个样子。我养父母的命真的太苦。”

他曾经想过,“我大不了把命还给爸妈”,但发现现在连这个资格都没有了。

“在里面的生活,会更容易一点吧,起码不用再演戏了。”审判即将来临,宋成却非常平静。

只是有时,他还是会想起14年前的那天晚上,他杀了人,在洗手间清理血迹。少年抬头看到镜子里的自己,满脸是血,就用手去擦镜子,血越擦越多。

那一刻,他对着镜子里的自己说:“从现在开始,你已经不是人了。”


事件更多反应的是当代的教育问题。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

首先是家庭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影响最大的老师。孟母三迁就是为了让孟子拥有更好的学习环境,如果孟母不三迁,孟子未来的成就如何,根据其所在环境也能想到一二。家长要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时,更应该去看他的心理健康。如果总是强调学习成绩的重要性,而忽略孩子的心理健康,孩子本身的创造力与能动性都会被破坏掉。想一想鲁迅先生《风筝》一文,我撕掉了弟弟的风筝,将一个小孩子正常的天性给抹杀掉了,从此弟弟变得沉默寡言,非常惧怕这个哥哥。家庭教育父母应该给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树立正确的做人做事的方法。众多家庭的孩子聚在一起,所以有了学校的基础。

其次是学校教育,学校是许多家庭的孩子聚在一起而存在的。如果每个孩子的家庭教育良好,问题学生是不是就会少很多?通过在学校5天的学习,给孩子授以更多的知识与文化。减少形式教育,更应该提倡素质教育。清除学校团队中的教兽,给孩子们一个好的学习环境。

其三社会教育。不要允许5<2的不等式在教育中存在,我读初中,历史老师提到这个问题,学生在学校学习5天,放假2天,孩子一玩,又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学好学的慢,学坏学的容易。这就是5<2的原理。现在的学生是每个家庭的未来,也是整个社会的未来。社会教育不是哪个人的责任,不是哪所学校的责任,而在每一个人。网吧老板坚决执行未成年人不要上网,抵制不良信息的传播等等。

家庭教育为基石,学校教育为辅助,但社会教育从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


我先从你的问题中提取以下关键字‘优等生’‘好好学习,好好听讲’‘成绩要好’‘习惯性接受他们的安排’‘怕被我爸知道’。还有另外一组:‘逃学’‘没钱上网’。

以上两组关键字中,我根据第一组关键字推断:

一个温顺乖巧的孩子,父母望子成龙的急切心情,天天给孩子加码,要求成绩要好。孩子很听话,真的能考上重点学校,为父母争气了。

第二组问题,显示了在家庭的重压下面孩子受不了而“逃学”,因为家庭困难或者是管得严而“没钱上网”。

两组关键字权且做如上推断,不过要申明绝非为凶手找理由,我们仅仅是事后对他进行客观分析,不代表任何立场。凶手的罪行应该由法律制裁,我们无权讨论。

后面总结评论省略300字


我们首先要明白,一个越内向,越听话的‘乖孩子’,遇到事情就越容易走极端!

父亲权威的恐惧和脸面的成全让他拥有了一种条件反射:“我做所有错事,第一时间的反应就是,如果被我爸知道了会怎样?”

多年以后,成年男人宋成坐在看守所的讯问室里,说起那种恐惧感,然后把脸埋在手掌里,失声痛哭。

他说这种恐惧感来自于“父亲沉重的爱”和“害怕让父亲失望的压力”。自己的每一步都要按父亲的意思去做,“任何不符合主流价值观的都会被他视为污点”。

母亲给他洗的衣服,父亲如果觉得不好,会再给他洗一遍。中学时,父亲常常请班主任吃饭了解他的情况。大学时,每学期父母都会到宿舍,为他铺上一床新被子。

“他们的举止都很端庄,为人也很正派,我爸妈最注重面子了。”他停顿了几秒,又肯定地重复了一遍,“对,最注重面子。”

在宋成的记忆中,他想和父亲亲近,“但不知怎么亲近”。他从来没跟父亲有过任何双向的“交流”。每次做错事,他不是挨打,就是要听父亲讲“至少两个小时不重样的道理”。

甚至,大学选什么专业、毕业做什么工作、和谁结婚、要不要生孩子这些事,都来自“父亲的安排或要求。”

“他这样会让我觉得很累,但是他又控制不住自己那样做。”宋成的肩膀,披着涉嫌重大刑事案件的橙色背心,止不住地抖动着,“我必须接受这些,否则他就会很伤心。”

后来,面对父亲,他学会了“演戏”。他说自己即使不乐意,笑一笑也不过是“扯动一下嘴角而已”。

这或许就是教育的畸形产物吧。


优等生捅人74刀后,怕的是“被我爸知道”,这样的新闻,人们看到后的第一反应肯定是优等生竟然杀人了,似乎所有的关注点都在这个当年还是少年的犯罪嫌疑人身上。但是我看到的是,在这残忍变态行为的背后,这优等生的父亲,在家教方面是如何的强势。可以这样看这个问题,74刀有多残忍,那这位父亲对儿子的教育就有多残忍。

1、首先,人身上的能量是流动的,优等生杀人、盗窃、害怕父亲,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家庭环境中,在成长过程中,他的父亲赋予他的含义,在我看来,父亲比儿子杀人更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家长在孩子的教育中所起到的作用,也要我们来重新审视。

2、其次,在他的成长过程中,他的父亲没有帮助他树立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而是一种畸形的、扭曲的,甚至是一种变态的三观。他模仿父亲对他的残忍,继而用到他人的身上。试问,这样的孩子做出这样震惊的事情奇怪吗?

3、他是优等生,读重点高中,他习惯性地接受家里的安排,父母要求他好好学习。看看这一切,都是父母要求,好的成绩不是因为自己想要,是因为父母要求的、必须达到的。各位家长们,是时候认真思考一下,到底怎么才能教育好子女,咱们要的是他们健康成长,难道不是吗?

4、最后,我想说,如果我是法官,我也会把这位父亲一并判刑,要让他看到,自己该在这件事情中所要负的责任。

如果你喜欢我,欢迎关注我,随时跟踪我的动态。

另外,如果你有任何心理或感情方面的困惑,欢迎添加我的微信公众号:于际敬工作室(yjj-110),丰富的原创文章和福利送给你


看到标题很是震惊,读了内容更是令人匪夷所思……父亲的光环被孩子是一个优等生笼罩着,而孩子的成长之路被父亲的精神枷锁禁锢着。往往在某种状态下,孩子没有了自己的思维,没有了自主意识,缺乏了安全感。所以心理教育也是一门终身艺术……


这就是硬式教育的弊端!所有的孩子心里都极其脆弱,需要得到认可,害怕失败,心里承受能力差…我原本以为这是80、70后才会存在的问题!!因为我们从小都是被比较长大,身边总有一个别人家的孩子,所以遇到问题不会想办法解决,而是本能的想要隐瞒、掩盖,这是一种病态心理!


你好好生活就不会被查到的。。。有多少案子一辈子都查不到。。。什么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有多少人做了坏事一辈子也不被查出的太多。。。现在网络发达国家一侦破一个案子就生怕国民不知道各种途径传播。。。。不喜勿喷


又一个家长带出来的”低能儿”,只顾他学习,却没有关注孩子的生活以及思想道德建设。有些上了大学最基本的个人卫生等都得学习。以前看过一些学校杀人的,多是些学习成绩优秀的,有些让人感慨万千。


本来就不应该用学习好坏来评价一个孩子的好坏。再国外,不用高考,却要面临所有包括,学校学习成绩,孩子性格人品,日常生活表现。心里是否健康。等等一系列包括老师,家长,同学,朋友的综合评价。才来判定孩子如何。成绩如何。在中国只要死读书。就是老师家长心中的天之娇子。只要孩子老实听话,根本不关心心里健不健康。三观正不正。在国外,一旦发现孩子有任何不利于心里的行为,就会被要求心理辅导。所以不要以为孩子就都是善良的。也不要以为家长以为对孩子好就是真的对孩子好。七八岁的孩子就有自己的想法和心里活动,不去沟通,只是要求孩子。再加上一些家庭因素,很多孩子慢慢的心里就不健康了。发现不了就害人害己


1.凶手是被领养的

2.凶手小学时候就有小偷小摸行为

3.基因论吧,龙生龙凤生凤,凶手的亲生父母究竟是什么样子,或许可以想象到


原始地址:/changshi/86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