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斗米养恩,担米养仇”这句话?

这里是三叔小记,我来说一说!

一碗米养恩人,一斗米养个仇人。也就是斗米养恩,担米养仇。

不知道还记得卢俊义不?

《水浒传》中,卢俊义绰号玉麒麟,仪表堂堂,不但是个大员外大财主,还有一身高强的武艺,棍棒天下无双,威风凛凛。最重要的是人家为人仗义,慷慨疏财。妥妥的高富帅一枚。

不过,最终还是被好汉们逼上了梁山,当了强盗。李固这人功不可没……

李固便是卢俊义家的管家,原是东京人,后来来北京投奔相识不着,冻倒在卢俊义的家门口。刚说了,卢俊义为人仗义。所以,将他救下,然后养在家中。

后来,卢俊义发现李固还不错,很勤快,能写能算,索性教他管顾家中事务。五年之内,李固就被提拔为了管家,管理卢府里外家私事。家中内外都得谄媚地管李固叫一声“李管家”、“李总管”。

正是位高权重,权势赫赫!

本以为卢俊义作为救命恩人,李固会知道感恩,帮卢俊义管理好家中一应事务。没想到啊,李固和卢俊义的老婆贾氏有了私情,直接背叛了卢俊义。

我对你这样,你居然那样!

李固得了人,还想人财两得。在卢俊义刺配沙门岛的时候,钱财买通两个防送公人——董超和薛霸。还没到沙门岛,薛霸对卢俊义道:

你休怪我两个。你家主管李固,教我们路上结果你

要不是燕青及时出现,卢俊义早就魂归了地狱。

一碗米给李固,他会感激;

两碗米,三碗米……

欲望就像心中的痒,可以忍耐,但越挠越慌,越慌越想越慌,越想越慌越想。变得理所当然,最终一斗米养个仇人。

所以,吴国的赵姬在女儿出嫁准备离开时,她告诫女儿,“女儿啊,这到了婆家之后,你可千万不要做好事。”

女儿感到很疑惑,莫名其妙的,问赵姬,“既然不让做好事,那可以做坏事吗?”赵姬很严肃回答道,“好事尚且都不能做,更何况坏事呢?”

这出自《世说新语》。赵姬的意思并非不让女儿做好事,而是“特不愿其遇事表暴,斤斤于为善之名,以招人之妒嫉。”好事不是不可以做,怕的是别人对你的善,你的好习以为常。当你没有继续为善时,那你就是仇人。

人呐,有时候光有善心是不行的,得要有聪明才智。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三叔小记!

参考资料:

《世说新语》、《水浒传》。


放点干货!家喻户晓的赵云,就是因为死心塌地付出太多,才得不到刘备的重用,不过好像赵云也挺愿意的哦,你的善良总被别人看成理所应当。人都是有贪婪心理的,善良是种美德,善良过了头,就是你的错,是你把他的贪婪惯出来的。无论做什么都适可而止,物极必反。


救急不救穷是一个道理。


只有在最困难那刻给予帮助,才会觉得珍贵,长期提供的帮助反到成为了依赖,认毛为理所当然。


谢邀~

我们这边说的是“斗米养恩,石米养仇”。

我们首先了解“斗、石”。古时一斗为6.25㎏,十斗为一石。这就不难理解了

你有一斗米你可以全给人家,这叫倾其所有帮助他人,人家自然会感激。但如果你有一石米,全给人家你舍不得,给人家一斗,人家心里就想“你那么多就给我这么一点,太小气了。”(人跟人不一样,想法自然有差异,当然也有感激的)但遇到一个不感恩的就弄的你心情难受,这就是这个道理


人心难测,无辜的施舍是罪过


古训有之道理,给太多了,会培养人的惰性,一旦有朝一日不给了,立马反目成仇


帮人有度、适可而止,帮多时对方感觉理所应当,再不帮就会仇恨你


我理解我意思是如果你对一个人好一两次,他会记得你,如果你一直对他好,他慢慢的觉得你做的是理所当然的


人在困难的时候,哪怕是一点点的帮助都会感激你的,但是你如果给了太多,慢慢形成了依赖,一旦你给不了他了,他就会对你有仇恨了,我的个人见解。


真的不能再真了


一无所有,常常想起扬白劳。


所谓雪上加霜容易,雪中送碳难。

说个身边的例子

念大学时,有个舍友总是问我借耳机,前几次我都借了,但是有一次是我要用,所以我说我一会要用,就没借,然后那个小伙伴和我生气了,在床上摔东西。说实话,我自己的东西自己要用不借,这是正常的吧,但是她的行为让我觉得我不借好像做错了似的,想不通。

同期,有个舍友总是让另外一个舍友给带饭,哪怕不顺路让给带,有一次大概是路上聊的太开心了,就给忘记了,然后就生气了。

我觉得啊,如果一直对一个人平平淡淡,突然在困难的时候伸出援手,哇~就会觉得那人太好了

相反一直对待人非常好的,突然有一点不好了,就觉得那个人好差劲呀

感觉好像如果一直对一个好,就要变成理所当然的了


长期无条件的获取会让人产生这是我理所应得的错觉,一旦得不到了,便会感觉是被剥夺了本属于我的东西


却有一部分人,恩将仇报,印证农夫和蛇的故事!


意思就是救急不救穷。人在困难时帮他一把,他会感激不尽。如果天天对他好,有一天没有好处给他了,他会恨你。


感谢邀请!升米恩斗米仇,这句话简单的字面理解就是:偶尔的对某个食不果腹的人,送点米接济一下,那个人会感激你的。而如果经常在这个人饿肚子的时候拿米去接济,忽然有一次没有顾得上去照顾,这个人就会产生怨气,怨恨你。

与此相关联的词语: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经常送鱼给别人吃,不如教会别人怎样捕获鱼。

这两个成语都讲到两点:1、做人要知道感恩。2、真心帮助一个人,不仅是照顾,更重要的是指点。


这就是人性!人们通常对自己雪中送炭的点滴关爱感动不止,而对自己身边无私奉献的人熟视无睹!所以做人要讲策略,无节操的帮助别人并不会有预期的回报!


恩生怨,自古皆然,施恩也完方法,好人更难做


一个人在望无尽头的沙漠中饥渴地行走,你遇到他然后与他同行。给他一瓶水和面包,他会心怀感激。

因为他知道,你作为一个事不关己的人还能去帮助他,这是很难得的。

那么我们继续和他同行,分享你的食物,可有一天你的食物已经不够与他分享,他却忘记你之前的帮助跟你反目。

为什么?因为你在他心中的某种形象崩塌了,这种形象或许是热心的、高大的、善良的,可这一刻在他眼前崩塌,心中觉得受到了背叛,可为了想生存下去,于是说出充满所谓道德的话来质问我们、甚至做出令人作呕的行为。

我们遇到这种情况千万不要去和他讲道理,因为你永远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也无法叫醒沉迷在自己世界的人。


原始地址:/changshi/228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