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叙情长篇的艺术特征与成就是什么?

唐代李白、杜甫、韩愈等诗人笔下,有一种藉叙事以抒情的长诗,在思想上、艺术上达到很高的境界。它的规模气魄超过一般作品,诗人们在创作时往往拔山扛鼎,全力以赴,把多种成分熔铸在一起,成为唐代诗坛上令人特别瞩目的一大类型。这类作品的出现,是唐诗繁荣的一个重要标志。尤其是在中国古代,短篇的抒情诗偏胜,叙事性强的作品比较少见,这类长篇巨制,及其着重通过叙事以表现“情”的写法,便弥足珍贵。

近代学者王kǎi@⑴运说:“李白始为叙情长篇,杜甫亟称之,而更扩之,然犹不入议论。韩愈入议论矣,苦无才思,不足运动,又往往凑韵,取妍钩奇,其品盖卑,qīn@⑵qīn@⑵乎苏、黄矣。”(《湘绮楼说诗》卷二《论七言歌行流品答完夫问》)王氏所说的“叙情长篇”当与笔者提出的“藉叙事以抒情的长诗”内涵大体一致。但王氏仅在讨论七言歌行时提到这种类型,而笔者打算把五古等诗体中相应的类型也一并加以研究,因此本文虽用“叙情长篇”这一术语,并联系王氏的话加以讨论,但并不完全受王氏的范围所限。

叙情长篇的出现,是中国五七言诗歌在抒情和叙事两方面都积累了足够的艺术经验,同时又吸收了辞赋的思想艺术营养,逐渐发展起来的。屈原的《离骚》,就通篇而论,虽然抒情和议论成分多于叙述,但其中的叙事段落,仍然足以构成一部自叙传和思想发展史。唐代诗人创作叙情长篇无疑从屈赋中吸取过营养。李白《赠江夏韦太守良宰》开头“天上白玉京,十二楼五城。仙人抚我顶,结发受长生”几句,跟《离骚》篇首的写法,就有点相近。不过,唐人的叙情长篇不用骚体,李白等人的写法属于艺术上的借鉴,不能说这种品类与《离骚》有直接的承祧关系。从诗体看,它终究是五七言诗自身演进过程中的产物。五言诗成熟早,两汉乐府、建安诗歌即已取得了较高的成就。但当时民间诗歌多叙事,文人创作重抒情,要使两方面能够巧妙配合、左右逢源地交织在一首诗中,还需要一个过程。从为叙情长篇溯源的角度去审视,建安诗歌中最值得注意的长篇是蔡琰的《悲愤诗》、曹植的《赠白马王彪》。两诗都叙自身遭遇,抒情气氛浓郁,对唐代诗人创作自叙兼抒情的篇章,无疑极有影响。王kǎi@⑴运即曾指出“《北征》学蔡女”(《王志》)。但蔡琰之作,自始至终实叙,诗中所写的悲苦历程,作为故事看,自具首尾,曲折动人,从中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实际情况出发,应该视为第一人称的叙事诗。曹植的《赠白马王彪》。两诗都叙自身遭遇,抒情气氛浓郁,对唐代诗人创作自叙兼抒情的篇章,无疑极有影响。王kǎi@⑴运即曾指出“《北征》学蔡女”(《王志》)。但蔡琰之作,自始至终实叙,诗中所写的悲苦历程,作为故事看,自具首尾,曲折动人,从中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实际情况出发,应该视为第一人称的叙事诗。曹植的《赠白马王彪》共7章,只3章着重叙事,其余都是抒情,与唐人的叙情长篇侧重于叙述还是有区别的。自两晋至隋,玄言诗、山水诗、宫体诗先后盛行,士族的腐化与时世的分裂动乱,使文人缺乏大气包举的胸襟魄力。孕育和产生叙情长篇,只有留给诗歌更为繁荣,社会生活空前地富有活力的唐代了。

唐代七言歌行勃兴。初唐四杰歌行与六朝后期的赋之间有密切关系。赋体格局宽大、铺陈叙事等特点,在四杰歌行中被吸取了。庾信《哀江南赋》自悲身世,近乎一篇有韵自传的写法,对唐代诗人影响尤深。七言歌行本是较少约束和富有容量的诗体,现在又接受了来自赋的影响,因此,格局大,铺叙多,而又旨在抒写身世遭遇和情感变化历程的长篇,便有可能首先见于此体。果然,骆宾王“历叙生平坎lǎn@⑶,以抒怀抱”(陈熙晋《续补骆侍御传》)的长诗《畴昔篇》以七言歌行的形式出现了。从诗中约略可见诗人自幼年直至出任临海丞前的大致经历,以及“年来岁去成销铄,怀抱心期渐寥落”那种不断追求而又不断遭受摧抑的郁郁情怀,因此和李白的《赠江夏韦太守良宰》、韩愈的《县斋有怀》等叙情长篇,并没有什么本质的不同。问题在于此诗赋的气息较浓,大量的段落用于铺陈,在对各种景象的铺陈描写中,暗逗人事变化,而从叙事本身看,则欠明晰。诗中七言段落和五言段落交替出现,组合尚嫌生硬,不及李白、杜甫等人七言歌行长短错落,挥洒自如。可能正是由于此诗艺术上未臻成熟,“叙”的特点体现不够充分,因此王kǎi@⑴运把“始为叙情长篇”之功,归之于李白

。以《寄谯郡元参军》为代表的李白七言叙情长篇已经完全摆脱了四杰歌行那种受赋体影响的痕迹,以更富有诗意的抒情叙事,代替了铺陈,通篇一气而下,极其畅遂,叙次明晰,而又能有起落,有剪裁,与骆宾王的《畴昔篇》相比,显见叙情长篇的成熟。

初盛唐七言歌行的发展繁荣,对五古的新变有一定诱发推动作用。盛唐一部分五古用韵错杂,出语豪纵,特别是一些大篇,把叙事和抒情因素结合在一起,深厚广阔,汪洋恣肆,其演进方向呈现出与七古靠近的趋势。今天在骆宾王《畴昔篇》、《帝京篇》等初唐七言歌行里,能看到五言句和七言句大段地互相交织配合的情况。大量成段的五言句与七言句相配合,服从于七言歌行的统一格调,久而久之,对五言诗自身的创作也不免要产生影响。李白《寄谯郡元参军》用的是歌行体,写于天宝五年(746)。其后他用五言写了《送魏万》)(天宝十二年,753)、《留别崔侍御》(乾元二年,759)、《赠江夏韦太守良宰》(乾元二年)。而杜甫亦于天宝十四年(755)、至德二年(757)分别写了《咏怀》和《北征》。李杜这一系列五古,才力标举,起伏动荡,有比在七言歌行中更容易见到的发扬蹈厉、纵横驰骋的格局,表现出唐代五古发展变化的新风貌,也标志着五言叙情长篇继七言之后迅速取得丰硕成果。

李白的叙情长篇多半是写赠友人的。结合叙交游、述友情,描写社会生活,抒写个人怀抱。杜甫的《暮秋枉裴道州手札率尔遣兴》属赠友诗。《昔游》、《遣怀》虽非赠友之作,而忆交游、述情怀,亦与李诗相近。但他叙情长篇中成就最高的《咏怀》、《北征》,则不涉交游。诗中对社会情况和生活过程的描写,与李白的偏于概括、偏于主观感受相比,也显得客观细致、生动逼真。这些地方显示了杜甫的创造性和他对于古代乐府叙事诗真实地表现生活的传统,有更多的继承。如果说李白是从曹植《赠白马王彪》的方向增加了叙事因素构成自己的叙情长篇;杜甫则是从蔡琰《悲愤诗》的方向,熔叙事、抒情、议论为一体,构成自己的叙情长篇。李杜各自所作的开拓,使叙情长篇从内容到形式很快走向丰富多彩。

中唐时期,韩愈的《县斋有怀》与骆宾王《畴昔篇》在“历叙平生坎lǎn@⑶、以抒怀抱”方面,性质相近。而他的其余各篇,均为写赠朋友之作。这些作品,一方面固然是结合叙述交游展示自己种种心境感受,并且象李白诗歌那样有一种深挚缠绵的感情和悲歌慷慨的浪漫气质;另一方面,“倥偬杂沓”,摹写种种情感和事件过程,又和《北征》、《咏怀》颇为相近。如《赴江陵途中寄赠三学士》叙述被贬出京时的情景,描写真切,极尽情态,可与《北征》归家一段相匹。《此日足可惜》写在郾师听到汴州兵乱的消息,下笔琐细,正得杜法。后幅写急如星火地追赴徐州安顿家小,却记叙了途中的景物,这又是杜甫那种作极紧要极忙文字,偏向闲处传神的写法。以上可见韩愈的叙情长篇对李白、杜甫的艺术经验均有所吸收。但他能够把李白那种一往情深、叙故忆旧的布局和杜甫琐细逼真、淋漓尽致的摹写整合起来,实在是大手笔。再加上这些诗具有新颖奇突的面貌和排ào@⑷之气,可以说在艺术上对叙情长篇又是一次重大开拓。

韩愈之后,张籍的《祭退之》,杜牧的《郡斋独酌》、《池州送孟迟先辈》和李商隐的《安平公诗》、《偶成转韵》、《戏题枢言草阁》,直到皮日休、陆龟蒙的吴中苦雨唱和诗,都是各有特色的叙情长篇。比较起来,中晚唐诗人中以白居易、元稹的某些叙情长篇相对地写得随便一些。白居易的《话长安旧游》,元稹的《思怆曩游因投五十韵》、《寄吴士矩》等篇,都是追忆年轻时放荡生活,夹带着复杂感慨的诗篇。由于下笔随便,颇能流露真实思想,无所讳饰。元白作为大诗人,并非只有一副笔墨,白居易《醉后走笔酬刘五主簿》,一气盘旋,情意殷殷,浑厚而又畅达,可谓自成一境。他们两人的五排《代书一百韵》、《酬代书一百韵》,在唐人长篇排律中叙事最为明晰,则又是很好的律体叙情长篇。

叙情长篇非有巨大的才力难以驾驭。唐诗中这一类型的成功之作多出自大诗人之手,而且又多半出现在这些诗人的中后期,正当他们阅历丰富、精力旺盛、诗艺成熟、感慨最深的时候。由于叙情长篇的作者要用大的魄力去写,读者也相应要用大的魄力去读,甚至评论介绍也要费大的气力,所以历代选本选录和反映不够。特别是一些普及性选本,被动地适应一般读者的欣赏习惯,更很少以之入选。“或看翡翠兰苕上,未掣鲸鱼碧海中”,从全面地认识唐诗,藉以发展我们民族诗艺创造力的角度来要求,这种不足应该得到弥补。

历代治唐诗的学者,在具体作家作品研究中,对李白、杜甫、韩愈、白居易、李商隐等人的叙情长篇均有评述,有些篇受到极高的评价。


1、时代背景:唐代是我国政治、经济高度发展,文化艺术繁荣昌盛的时代,是封建文化灿烂光辉的时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尤其是贞观、开元年间,政治气候宽松,人们安居乐业。

2、时代风格

唐朝尚武且诗性,骨子里洋溢着英雄主义与浪漫主义,唐朝人也是中国古代少见的颇具国际视野的朝代,其文化艺术吸收各国的优点。

3、代表人物

书法代表人物有颜真卿、柳公权、张旭和怀素等,诗歌有李白、杜甫、王维等杰出诗人,绘画阎立本、吴道子,还有数不清的优秀艺术家。

4、艺术贡献

唐代是中国书法艺术史上的一个光辉时期。主要的书体如篆、隶、草、行、楷等发展成熟,涌现出许多著名的书法家。

中国古代雕塑和壁画艺术的发展到了唐代进入全盛期。著名的石窟有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敦煌的莫高窟等。唐代陶塑,造型逼真,色彩艳丽,马和骆驼栩栩如生,是享誉中外的艺术杰作。


对人物的形象刻画高情于景,情景交融。


唐代叙情长篇的艺术特征寄情相思,相念,怀旧,以及向往美好自由的生活理念。成就是以惊人的思想,构想出美丽动人,或惊天动:的感情与内心的写照。


唐代的叙情长篇是指李、杜、韩、元、白等人所作的藉叙事以抒情的长诗。叙情长篇与叙事诗的相同处是两者都用叙述手法,都叙事,不同处是:叙事诗立足于故事,追求事件的连贯性与故事的完整性;而叙情长篇则立足于抒情,它虽然也叙事,但只是将叙事作为抒情的手段,并不追求事件的连贯性与故事的完整性。叙情长篇与一般抒情诗的相同处是两者都以抒情为主旨,不同处是:一般抒情诗多依托某一行动、某一事件或某种景物,抒发主体一时的比较单一的情感;而叙情长篇则多铺排多方面的活动场景和有关事件,抒发主体长时期内的比较复杂的情感。


唐代记叙长篇,以文言小说为记叙重点,唐代文言小说是在兴盛繁荣的唐诗文化氛围中发展成熟的,因而受到了诗歌多方面的辐射和渗透。

首先表现在创作小说的是诗人,他们用诗的精神和诗的激情来观照小说,关注小说的消遣娱乐特性和审美愉悦特性,提出了“小说戏谑说”和“小说奇味说”等新颖的小说观念。

他们学习、借鉴诗歌想象虚构、词藻运用、抒情言志等多方面的艺术经验以培育小说着意好奇、文辞华艳、叙述婉曲、情思热烈等审美特征,使唐代小说挣脱了对史传的依附而成就了一种新兴文体的灵魂和品格。

他们在创作小说的过程中常常直接引入诗赋韵语,并把人物的描写和刻划、情节的设计和配合、环境氛围的渲染和衬托与浓烈的情感抒发融为一体,营构了圆融浑成的诗的意境,为小说增添了诗的意趣,使小说的叙事职能、艺术特征和美学价值都有着浓厚的诗的质性,洋溢着诗意之美,标志着中国古代小说民族形式的开端和发生。

唐代文言小说作为诗歌时代的小说,创作它的是一代诗人,接受它的也是诗人群体。

共同的行为方式、精神心理和文学风习促进了唐代小说创作群体和接受群体间的交流,为唐代小说营造了良好的创作和接受氛围,促进了唐代小说的发展。

同时,诗还成为了唐代小说重要的传播媒介,唐代小说借助诗歌走近了平民百姓,诗歌也因此扩大了自身的影响。

唐代小说对唐代诗人的生活和唐人的诗歌也作了多侧面的记录和反映,它们再现了唐代文人丰富多彩、形形色色的诗歌活动,唐代诗人的仕宦生涯、情爱艳遇和文化生活都在小说中得到生动的展示,唐代诗歌的物质与精神价值、现实与历史功能、社会学与文化学意义都被唐代小说一一揭示。

总之,唐代小说与唐诗有着共同的精神旨趣,它们都反映了唐人昂扬向上、自信乐观的时代精神,抒发了唐人丰富真挚的情感,表达了唐人对于真、善、美的追求,因此,唐代小说和唐诗一样都是唐代文学的杰出代表,都是唐代气象和时代风貌的载体。


唐代叙事长篇两种,其一是,唐代李白、杜甫、韩愈等诗人笔下,有一种藉叙事以抒情的长诗,在思想上、艺术上达到很高的境界。它的规模气魄超过一般作品,诗人们在创作时往往拔山扛鼎,全力以赴,把多种成份熔铸在一起,成为唐代诗坛上令人特别瞩目的壮观。这批作品的出现,是唐诗繁荣的一个重要的标志。尤其是在中国古代,短篇的抒情诗偏胜,叙事性强的作品比较少见,这类长篇巨制及其着重通过叙事以表现“情”的写法,更弥足珍贵。

叙事诗,可定义为相对的完整的故事情节,以记叙人和事物为主,侧重于事件的场面重现,其中也抒发作者的感情,表现篇幅不限。唐代是诗歌发展的鼎盛时期,同时也是叙事诗的繁荣时期,各种记叙时事或者个人经历的叙事诗开始出现在人们面前,可当作那时的“新闻”,同时作为诗歌文体特征的表征,但它在今天又算是“故事”。不管是从诗歌的叙事主体视角还是文体特征,抑或它的文体结构特点来看,叙事诗的新闻性与故事性都始终交融并进。

唐代还有另一种叙事长篇,那就是乐府。唐代乐府诗具有较强的叙事性,其叙事观念与叙事经验多源于汉乐府,但将分角色表演转变为问答体结构。唐代文人拟写旧题乐府诗时由于故事潜文本的存在,较少进行冗长叙事。唐人新题乐府中所叙之事,主要有人物传记型、政治时事型、日常生活型、咏史怀古型,为了实现讽喻和训诫的目的而重实录,但亦讲究艺术虚构。唐代乐府诗叙事的文人化表征是:叙事视角复杂,叙事简省婉曲,融入抒情与议论,形式多样化。在研究唐代乐府叙事诗时,不必套用繁琐的西方叙事理论,也不宜以抒情诗的标准去衡量。


简单一点回答。

特征:亲近生活

成就:丰富了社会中上层人群的精神生活


唐代的叙情长篇是指李、杜、韩、元、白等人为代表的诗人所作的藉叙事以抒情的长诗。它是中国五七言诗歌在抒情和叙事两方面都积累了足够的艺术经验,同时又吸收了辞赋的思想艺术营养,逐渐发展起来的。它的出现离不开中国诗歌发展的独特背景。中国古代叙事诗不发达而抒情诗特盛,似乎二者为了谋求某种平衡,在它们的中间地带通过交融产生了叙情长篇。

叙情长篇与叙事诗的相同处是两者都用叙述手法,都叙事,不同处是:叙事诗立足于故事,追求事件的连贯性与故事的完整性;而叙情长篇则立足于抒情,它虽然也叙事,但只是将叙事作为抒情的手段,并不追求事件的连贯性与故事的完整性。叙情长篇与一般抒情诗的相同处是两者都以抒情为主旨,不同处是:一般抒情诗多依托某一行动、某一事件或某种景物,抒发主体一时的比较单一的情感;而叙情长篇则多铺排多方面的活动场景和有关事件,抒发主体长时期内的比较复杂的情感。

唐代李杜等人笔下的长篇叙情的长诗,在思想上、艺术上达到很高的境界。它的规模气魄超过一般作品,诗人们在创作时往往拔山扛鼎,全力以赴,把多种成分熔铸在一起,成为唐代诗坛上令人特别瞩目的一大类型。叙情长篇中那种前后相续、不断发展演进的情感过程,几乎象叙事诗中“有头,有身,有尾”的情节一样,给全诗一种开合起伏而又不致松懈散漫的内在凝聚力。它以表现情感过程为中心,把各种境况纳入主体的体验观感之中,融叙事、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因素,却保持了艺术上的有机完整、生动具体。这类作品的出现,是唐诗繁荣的一个重要标志,尤其是在中国古代,短篇的抒情诗偏胜,叙事性强的作品比较少见,这类长篇巨制,及其着重通过叙事以表现“情”的写法,便弥足珍贵。


唐代是我国政治、经济高度发展,文化艺术繁荣昌盛的时代,是封建文化灿烂光辉的时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尤其是贞观、开元年间,政治气候宽松,人们安居乐业。唐文化博大精深,全面辉煌,泽被东西,独领风骚。唐都长安,那时是世界上最为繁华、最为富庶和文明的城市,为各国人民所向往。

唐代的叙情长篇是指李、杜、韩、元、白等人所作的藉叙事以抒情的长诗。叙情长篇与叙事诗的相同处是两者都用叙述手法,都叙事,不同处是:叙事诗立足于故事,追求事件的连贯性与故事的完整性;而叙情长篇则立足于抒情,它虽然也叙事,但只是将叙事作为抒情的手段,并不追求事件的连贯性与故事的完整性。叙情长篇与一般抒情诗的相同处是两者都以抒情为主旨,不同处是:一般抒情诗多依托某一行动、某一事件或某种景物,抒发主体一时的比较单一的情感;而叙情长篇则多铺排多方面的活动场景和有关事件,抒发主体长时期内的比较复杂的情感

唐代李白、杜甫、韩愈等诗人笔下,有一种藉叙事以抒情的长诗,在思想上、艺术上达到很高的境界。它的规模气魄超过一般作品,诗人们在创作时往往拔山扛鼎,全力以赴,把多种成份熔铸在一起,成为唐代诗坛上令人特别瞩目的壮观。这批作品的出现,是唐诗繁荣的一个重要的标志。尤其是在中国古代,短篇的抒情诗偏胜,叙事性强的作品比较少见,这类长篇巨制及其着重通过叙事以表现情的写法,更弥足珍贵。


一,唐代传奇兴起和发展

“传奇”本是唐人裴铏所作小说的专名,后来即以此为唐人小说的通称。唐传奇的出现使中国小说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无论内容和形式都呈现了前所未有的新面貌。

传奇兴起和发展的原因:(一)城市经济繁荣,市民阶层兴起,为传奇提供丰富的主题和素材;(二)继承了古代神话、传记文学及魏晋南北朝小说等优良的传统;(三)古文运动和诗歌等各种文学的普遍繁荣,给传奇的表现艺术语言、描写、意境、想象等方面提供了丰富的艺术营养;(四)唐代科举制度中的“温卷”,对传奇的发展也起了促进的作用。

二,唐代传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唐传奇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发展过程可分三个阶段:

(一)初盛唐时期。作品少,思想价值不高,志怪色彩很重。代表作如王度的《古镜记》写古镜制妖、显灵、治病故事,宿命论思想很重,但作品有文采,已具备以往志怪小说所末有的结构。无名氏的《补江总白猿传》写梁将欧阳纥妻被白猿劫走,欧阳纥带兵深山寻妻,情节布局和描写都比《古镜记》有所发展。张文成的《游仙窟》写作者投宿仙窟,得到仙女柔情款待的故事,有严重的低级趣味。但作品已注意对现实生活的描写,怪诞色彩已显得淡薄。同时,语言上吸收了民间口语。本篇文体具有骈文结合的特点。

(二),中唐时期。作者作品众多,盛极一时。有志怪遺风,然反映现实生活已成为共同倾向。

沈既济的《枕中记》和李公佐的《南柯太守传》,即揭露了官场的险恶,否定了对功名名利的追求,同时流露了人生如梦的消极处世思想。融合寓言与神怪小说是它们共同的艺术手法。李公佐的《古嶽渎经》虽是一篇“滑稽玩世之文”,其说诡异,但宋元以来流传不绝,有较为广泛的影响。

爱情小说在唐传奇中成就最高。李朝威的《柳毅传》,写人神通婚,揭示了封建婚姻制度下妇女所受的压迫和痛苦,情节具有戏剧性,想象优美,富有浪漫主义的色彩。白行简的《李娃传》反映当时青年男女对爱情幸福生活的追求;对封建礼教和门阀制度作了揭露和批判,但封建阶级的思想意识在本篇中仍有流露。人物形象鲜明突出,情节引人入胜。民间说话《一枝花》在题材广义方面对本篇有影响。蒋防的《霍小玉传》,通过爱情故事揭露了唐代社会豪门和贫民间的矛盾。作者对豪门士族的卑劣和封建门阀制度的罪恶进行了谴责。谨严的结构,完整的形象,优美的文字,细緻的描写,使它成为唐人爱情小说中最动人的杰作。元稹的《莺莺传》写青年女子为爭取爱情自由而大胆反抗封建道德。莺莺的悲剧结局暴露了封建社会的罪恶和妇女普遍的悲惨命运。张生的始乱终弃的负心行为,是封建制度下醉心于功名富贵的文人的真实写照。作者对张生卑劣品盾的袒护,反映了他严重的封建阶级的思想意识。后半篇以大量的篇幅的诗文代替生动的叙述,削弱了艺木感染力。本篇文学影响很大,但思想艺术不及《霍小玉传》。其他爱情小说如沈既济的《任氏传》、陈玄祐的《离魂记》等,都具有一定的进步内容。

这类作品的特点是内容具有现实牲,细节真实,想象丰富。现实主义是它们的基本倾向。

以历史故事为题材的作品成就不高。郭湜的《高力士外传》、姚汝能的《安禄山亊迹》、无名氏的《李林甫外传》等,大都杂以神怪。写统治阶级人物故事,都不足观。值得一提的有陈鸿《长恨歌传》和《东城老父传》。前者通过玄宗与杨妃的爱情故事,暴露了封建帝王的荒淫误国。后者写玄宗鸡童贾昌的经历,对统治阶级的荒淫无耻也有所揭露。

(三),晚唐时期。大批传奇专集出现,搜奇猎异,神怪色彩转浓,思想、艺术不如前期。作品大都散佚。今存专集有牛僧孺的《玄怪录》、裴铡的《传奇》、皇甫枚的《三水小牍》等。表现豪士侠客作品特多,这和当时藩镇间互相攻杀、神仙方术之说盛行、阶级矛盾尖锐有宻切关系。作品大都有怪诞迷信等消极因素。代表作如杜光庭的《虬髯客传》,写隋未群雄逐鹿,侠士虬髯客不敢与唐太宗爭夺天下,大力宣传真命天子神圣不可侵犯的宿命论思想。但在人物塑造上有成功之处。袁郊的《红线传》写女侠知遇报恩,情节离奇,内容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裴铏的《昆侖奴》反映了豪门婢妾追求爱情幸福、反对封建压迫的要求,成就较高。这类作品的艺术特点是故事紧张,风格刚健明快。

在爱情小说中,薛调的《无双传》、皇甫枚的《步飞烟》,牛僧孺《玄怪录》中的《崔书生》、《郭元振》,裴铏《传奇》中l的《裴航》等篇,通过幻想的形式,追求自由和幸福,歌颂坚贞不渝的爱情反对封建束缚,内容较好。作品都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特色。

三,唐代传奇的地位和影响

唐传奇是我国古小说发展的里程碑。从它开始,小说正式形成自己的特点,出现了比较专门的小说作家。唐传奇广泛地反映社会生活,思想性达到它以前的小说所未有的高度。艺术上具有惊人的慨括力,人物形象的塑造较为成功,语言简洁、准确、丰富、优美。当然,它们在思想和艺术上也都具有局限性。

唐传奇对后代有很大影响。宋传奇是在它直接影响下产生的。宋后小说发展的两大支流,无论文言笔记小说或白话话本小说都和它有一脉相承关系。有不少小说从唐传奇吸取题材。唐传奇中的豪侠小说是后世剑侠小说的始祖。后世戏剧以传奇故事为藍本写成的,数量极多。


原始地址:/zhishi/332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