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节好的作文课标准是什么?

我认为,师生合作是作文训练的强大动力。

首先,在合作教学中,学生的个人活动是班级活动和小组活动的组成部分,其活动必须受到班级和小组成员的检查、评估和认可。因此,对每个学生来说,作文不仅仅是个人的认识活动,同时也是满足社会要求的活动。合作活动本身就是对每个学生的一种激励,可以激发学生自我确认、自我完善和相互竞争的动机。

其次,合作教学还可以使学生形成与别人合作共事的心理承受能力,形成虚心听取别人意见和合理地思考各种问题的习惯,发展社会化的智力。如果学生学会彼此间协同活动,那么那些经过概括的互相合作的方式就会成为他们稳定的心理结构,使他们终身受用。

再次,合作教学对学生掌握作文的智力技能也是十分有利的。教师和学生以及学生和学生在一起通过深刻的讨论揭示文章题意,编写文章提纲,安排文章情节,把作文能力的基本结构一步一步地揭示出来,用外部语言固定下来,这样就为作文智力技能的顺利形成架了桥、铺了路。

因此,要实现有效的作文训练,关键是尊重学生,让学生做作文训练的主人。师生共同合作是作文训练最为科学的方法。


作文可导而不可教。看前面的回答就知道不会语文教语文,不会作文教作文。

1.掌握作文教学的一般范式。

2.直面学生的现实。

3.让学生看得见写的技巧。

4.呈现一篇文章的写作的过程。

学生收获了什么才是好课的起点。


让学生明白具体写什么?言之有物。言之有序。


作文好课五大标准

如何评价一堂作文课的好坏呢?我认为有五大标准:

第一,所讲知识要准确到位。

作文写作有自己的一套完整的知识体系。从立意到选材,从结构到表达,再加上各种个样的写作技巧等等。这些内容,不管你讲哪一部分,都力求能够讲清楚,讲明白,讲到位。比如,你要讲立意这一节课,那么什么是立意,立意方面容易出现哪些问题,立意都有哪些方法等,这些基本的知识,老师都应该讲准确、讲清楚。

第二,讲课要富有激情。

讲课不能像和尚念经一样,那样学生就会困困欲睡、打不起精神来。讲课,应该学一点演讲的技术,要激情澎湃,打动学生,吸引学生。讲写作方法,本身比较枯燥,但有时可以有意穿插一些生动的故事、笑话等,使讲课内容有趣一些。还要注意语言的幽默风趣,切忌枯燥无味,形同嚼蜡。

第三,老师知识丰富渊博。

虽然是一堂作文课,但是有时却涉及到方方面面的知识,如果老师知识面狭窄,就会讲的很干巴;如果老师知识丰富,就能旁征博引,就会使这堂课显得很充实,也会增加不少吸引力。记得我在讲怎样写《节日》这一课时,我既讲了《节日》的写作方法,也讲了端午节、中秋节、元宵节、春节的由来。这节课的内容,就显得很丰富。

第四,要有互动交流。

一节课,老师不能搞“一言堂”,要注意互动。通过互动把学生听课的兴趣调动起来。有人说,一课学生发言不能少于10次。我觉得简单规定几次,也不一定合适,但起码课堂上要有互动、要有交流。老师要学会调动课堂,要让学生动起来、活起来。当然,动起来、活起来,也要有度,乱哄哄的也是不行的。

第五,授课要有实效。

有的老师讲课很注意生动性、趣味性,学生听的很过瘾,可是老师出了个题目让学生去写,学生却还是不会写。作文课,和其它一些知识课,不大相同,它有很强的操作性。作文课,既要讲究好听,还要讲究好用;既要讲究趣味性,更要讲究操作性。作文授课的目的,就是让学生会写,如果听了半天,学生还是不会写,你的作文课,能算成功吗?

一堂好的作文课,要求是多方面的,是对一名作文老师各方面素质的考验。因此,作文老师要讲好一堂作文课,需要付出许多的努力!

闫老师简介:

我是一名作文老师,业余时间喜欢写作,发表短文300余篇:著有《新闻漫话》《闫老师教作文》《中考作文冲刺》等书。有喜欢作文、喜欢写作的朋友请关注我!


一节好的作文课标准是什么?

个人认为评价一节好的作文课的标准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一、是否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创作欲望。

作文课堂教学中使用情景教学法,有利于激发学生创作欲望。情景创设可以是影视播放;可以是图片引入;可以是教师讲述;可以是范文引导等。如: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五中的习作是:看一张图片,写一篇作文。具体要求是:1937年8月28日,日本侵略者轰炸上海火车南站时,被记者拍下来的真实情景。仔细观察照片,想一想:这个小孩为什么哭?他的父母在哪里?当时可能发生了什么事?这个孤独的孩子以后的命运如何?联系照片的人和景,把你看到的和想到的写下来。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情感。从作文的要求看,这是一篇自命题想象类作文。图片中的事件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当时的环境背景离学生太远,学生想象起来有一定困难,因此需要教师课上要播放一下当时视频资料,协助学生理解;教师还可以采用文字资料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当时日本侵略中国时候的情景,当学生感受到了日本帝国主义屠杀我国无辜百姓禽兽行为,自然而然地会与图片产生共鸣,同时就会激发起创作的欲望。教师有意识的创设出这样的情景,不但有利于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而且还有效地体会人物心情,激发爱国之情。

二、是否尊重学生,珍视学生独特感受

众所周知我国拍摄科幻大片与美国相比相差甚远,究其原因除了缺少科学知识外,更重要的是想象力弱。作文教学肩负着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在作文课堂教学中,当学生叙述了认为不可实现的想象内容时候,教师不要用否定的态度去“打击”学生,而是以鼓励与欣赏的方式尊重学生。因为学生独特的感受是创新以及想象的源泉。记得20多年前六年级有一篇作文题目是《未来学校》,让学生想象未来学校是什么样子的,并写一篇400左右的文章。当时作文的要求是想象要合理。班内有一名学生作文中的一段写道:未来学校应该是没有学生的,可以在家学习;未来的学校学生可以不带书包等等。当时互联网概念还没有深入人心,作为年轻教师的我也没有接触过网络,就在作文本上用红笔描画出这段话,并在旁边写到:想象不合理!20年后互联网发达到“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的地步。现在的”我“为当时的”我“汗颜——没有好好珍视学生的独特的感受。所以,评价作文课的好与否还要看老师是否珍视了学生的独特感受。

三、是否提供修改工具,提升学生作文质量。

作文课上,教师是否提供有效的修改工具,直接关系到学生作文质量。因此教师要在课上为学生提供多种修改工具。其中可以是同伴互助,小组内同伴相互修改文章;也可以是自行修改。教师提供修改意见,可以从内容、标点、语言逻辑、遣词用句、书写规范等去修改。最后,在组织学生进行修改后的组内互评。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欢迎批评指正。


原始地址:/zhishi/123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