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一下,一九六七年春节全国不放假,你家是怎么过的大年?

记不住了。


出工。用四齿镐把冻糞块打碎,运到地里。


六七年春节放不放假记不得了,文化大革命方兴未艾,各大院校造反形势已成规模,对中央如朱德,刘少奇等同志已被打倒隔离,但反对文革的二月逆流已遭批判,全国性的抢班夺权正在展开,谁还有心思抓革命促生产,春节已作为四旧被扫除,不放假已成为必然之势,接下来的一年,打砸抢成风,武斗抢枪事件不断,希望年过七十的老年人认真回忆一下。


六七年大年三十除夕夜,我开着拖拉机去拉肥料,半夜吃夜班饭,每人两个冻得硬梆梆的窝窝头,根本吃不下去。六八年不知是谁提岀要过革命化的春节,大年初一,岀发去几公里外的地方背棉花送到加工厂,为了体现革命精神,不许开汽车,开拖拉机,赶马车运棉花,真是形而上学害人不浅。


1967年春节全国不放假,名曰:过一个革命化的春节。那时候我还只有12岁,小学六年级再有一个学期就小学毕业了。六年级上学期学校上课就难上了,一些老师由于历史问题已经受到了冲击。学校里已出现了“大字报”批判有问题的老师,批判资产阶级教育路线。把解放后的十七年说成是“资产阶级教育路线统治我们学校”,老师不敢教学生不想学。初中以上的学生成立了“红卫兵”组织,并组织全国“大串联”。学校和整个社会一样已经出现了“两派组织”,不时的辩论搞的很乱。这样的情况下1967年的春节到来了,队领导传达今年春节不放假过一个革命化的春节。这消息对于我们这些孩子来说,实在是两个字:失望。那时候大人怕过年,小孩盼过年。过年可以穿新衣服、吃到平日难以吃到美食。由于过年不放假是临时决定的,春节的一些糖果、糕点、花生、瓜籽还是有点的。鸡、鱼、肉一些好食材还是准备了些,就是不放假亲眷之间也就无法来往了。我记得那年的春节前,队里的下放知青还是前几天就回城了。因此,不放假也就是我们这些本场的职工。一大早队里就布置留队职工到防风林挖树苗,植树造林。能成活吗?领导这样的安排,就如此这般执行。由于处于文革时期,农场文娱活动少的可怜。原本各分场会组织文艺活动,演传统折子戏。前几年一分场演越剧(绍兴戏)、二分场小京班演京剧、三分场演淮剧、我所在的四分场的无锡知青自然是演锡剧。那时候春节还是挺有意思的,早早地搬凳子占位子。开演前的锣鼓喧天还是像模像样的,今天想起还是美滋滋的。而这一切全因不放假无法做到了,事实上也无法实现了。传统戏不敢演,新戏有也没空演。这就是我记忆中的1967年的春节,小小的遗憾吧。


那时我还很小,六七岁。只记得年三十,喝玉米面糊糊粥。那时的玉米面很粗,含玉米脐,很难下咽。为了能喝下去,不得不加点白糖喝!!!这就是革命化春节!


六七年春节没放假原因是多样的,那时红卫兵串联已接近尾声,大家对文化大革命的热情已不如刚开始那样热情了,这是当时中央文革小组不愿看到的,六七年元月一起把全国所有电影打入冷宫不准电影院放映,也禁止其它文艺团体演出,这还不够,取消了传统的春节假期为下一步的所谓全国性夺权运动展开作好精神上的准备。


这些都是真实的事情,我们这些7十岁以上老人厉历在目,在那个极左年代只讲抓革命促生产,人民生活极端贫困佰姓生活很苦,春节都不放假,所以现在年青人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要知足,现在有些人还认为以前生活好,只要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绝不会说那个年代好,还是改革开放后的今天最好!


原始地址:/yule/35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