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满三周的女儿,为什么老是跟我们大人对着来?

很多人生了孩子以后,会把孩子当成自己的私有物品。

注意,我用了物品这两个字!

几乎所有父母都会觉着自己的孩子最可爱漂亮,也是几乎所有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聪明听话,有礼貌有修养,可谓天下所有的优点都能集中在自家孩子身上。

从他们出生,父母就开始比孩子的体重,性别,健康,漂亮,可爱,只要做父母朋友圈里晒的全是这些。

无可厚非,小朋友确实就是天使一样。

大一点父母又开始比聪明学习听话。

提问者就说出了所有父母的问题,为什么三周岁的孩子不听话,对着干?

那么请问你是想让他听什么话呢?不摸电线,不去危险的地方?你在教育他的时候有没有想过你三岁时是什么样子呢?你没有一点自己的想法吗?父母说什么你就做什么吗?从不自己做主张?如果真是那样,那你家父母有福气生了乖宝宝,但没有自己的喜好,只能生活在父母的指令下,你快乐吗?

孩子从生下来就有自己的思想,他不是木偶,也不是你的复制品,他要有自己的生活方式,他年龄小却对对世间万物都有好奇心,他想知道为什么电线不能摸,如果你只是粗暴的告诉他不能摸,会受伤,那么在他心里却会觉着受伤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因为爸妈不允许,一定要试试。

想要孩子听话,你就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这个问题,而不只是用成年人的权威来强迫他遵从你的意愿和指令,你完全可以试试跟孩子做同龄的朋友!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所以有人给孩子立了很多规矩,所以孩子总是不听话,跟你对着干!我的观点,孩子还小,没必要立规矩,一切随他,因势利导,还会跟你对着干吗?我没规矩,只要没有危险,对他健康成长无害,想干啥就干啥!每天睡到自然醒!玩耍到饿,吃完睡觉!起来继续玩!在他兴致勃勃时候教他认字读书,记英语单词!不必会写,会说即可,锻炼他的记忆力!你没规矩,他自然什么错误都不犯!


这位朋友说,3岁女儿总跟大人对着来,没有举例说明具体是些什么事情。

但是以我自己带孩子的经验来看(我家女儿刚满5岁),3岁的孩子如果没有受到压抑,不会无缘无故的喜欢和人“对着干“。

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值得家长去反思。

我假设一个场景:父母带着孩子准备去动物园,在去搭地铁的时候,路过一个小广场,孩子却不愿意走了,非要在广场玩。

这时候,父母对孩子进行劝说:这里有什么好玩的呀,动物园里有很多的动物,那里才好玩呢!可是孩子好说歹说就是不走,因为广场有很多小朋友在踢皮球,那是他最喜欢的游戏。他想在这里找小朋友一起玩。

这时候父母是不是很生气?好好的计划泡汤了,这孩子怎么这么倔呢?这么“不听话”!

仔细想想,不听话的倒底是谁?本来就是带孩子出去玩的,只是大人觉得动物园好玩,广场不好玩。孩子在哪里玩不是玩呢。也许,在孩子的眼里,在广场玩比去动物园有趣的多。

所以,父母要学会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孩子的想法,尤其3岁的孩子他的语言表述能力落后于意识发育,很多想法没办法清晰的表达出来,他们用得最多的方式是哭或笑,顺从或反抗。

父母要耐心去引导孩子用语言把自己的想法讲出来,不要简单地不分青红皂白地认为孩子不听话。

如果父母一向比较强权,总是要求孩子听话,而不是把孩子当一个平等的人对待,可能真的会培养出不听话的孩子。

我是Angel妈,欢迎关注号交流育儿心得


谢邀。听专家说孩子有几个时期是有叛逆期的。0-5岁,10-13岁,15-18岁,只不过是很多家长不知道小孩子还有叛逆期的,都是觉得大了才有叛逆期,这是不对的。我单位就有那么一个职工,二胎男孩,就是三岁,妈妈自己做的饮料,儿子拿着妈妈说不能掉了,孩子答应的很好,接着啪的一下就往地下摔去,弄的满客厅的都是黏黏糊糊的东西,炒的菜儿子看着好吃,就拿着端了屋里去,锁上门,谁也不让吃,有好东西不让他姐姐吃,还打他姐姐,还不让他姐姐抱妈妈,说妈妈是他自己的妈妈,妈妈批评也不听。我觉得3周的孩子和大人对着干,应该是好事,那是孩子聪明,和大人交流,大人应该和小孩多交流,小孩就不会和大人对着干了。


谢谢邀请,我来回答下这个问题,我家女儿刚过了三岁,小朋友到这个年龄,我觉得她不是说跟大人对着来,而是有了自己的思想,对待一些事情,她不想按照大人说的方式去做,只想用自己的方式试试。

举个例子:早上送我女儿去幼儿园,把头天晚上准备好的衣服拿给她穿她就是不穿,问她为什么不穿,她说她想穿另外一件软绵绵的衣服,并且自己去衣柜翻出来,而作为大人,我试图劝说她穿上我认为她该穿的衣服,她就是不听,非要坚持自己的意见,经过考虑,我觉得她穿自己找的衣服不会让自己感冒和不舒服,我同意了她的提议,她美滋滋的,觉得自己胜利了,很有成就感的样子。

再举个例子:女儿在看绘本的时候,看见有条绿色的霸王龙,她就拿着本子让我给她画,我就随手拿了一支铅笔给她画了一个,她又说书上的是绿色的,让我给她找支绿色必把霸王龙涂成绿色的,我找了一会只找到一支红色的水彩笔,我建议她涂成红色的,她说不行,书上就是绿色的,我说找不到绿色的必涂成红色的也可以的,她就开始大哭,非要绿色的笔。

举这两个简单的例子,虽只是很小的事情,却说明孩子在生活中总喜欢和家长“对着来”,所谓对着来,说白了就是没有按照家长的思维去做事情,三岁的小孩已经有自己的思想,思维方式也不一样,我觉得只要不过份,不伤害到她自己,家长可以试着按照她的想法来,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孩子的自信,也可以锻炼孩子的思考能力。

不要过早给孩子带上叛逆的帽子,要用欣赏教育来鼓励孩子,从孩子的立场出发,探索她的小世界。


其实孩子之所以成为现在这个样子,主要是家长与她的互动方式,造成了现在的局面。人生的头三年胜过以后发展的各个阶段,胜过三岁,直到死亡的总和。

很多家长以讲道理代替共情,而这是孩子内在情感逐渐疏远父母的主要原因,孩子哭闹本质上发出信号,我处理不了了,被拒绝的情绪,请你们帮助我,共穷的本质是父母的右脑与孩子右脑的调谐交流,而此时讲道理,相当于父母用理性的左脑区应对孩子情绪和情感的右脑,这称之为错位,通俗的说就是我要和你谈感受,你却和我讲道理,所以很多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在情感上会和父母渐行渐远。

出现心理或行为问题的孩子,其实需要体验,而不是解释,也就是说孩子需要一个改善你们的亲子互动关系,胜过需要一个解释,为什么这么多的理由。

儿童心理专家和教育家们,把从三岁到七岁这个阶段称为学前期,所谓七岁看老纸的就是七岁时幼儿的个性倾向开始形成,七岁之后基本上就难以重新塑造了,所以与孩子沟通互动中,前三年对孩子的教育尤为重要。


出现了这种问题,你应该反思:那么小的小孩子知道什么?家长引导才是关键,你平时和孩子多沟通多交流,没有什么事情是说不通的,真正了解孩子的需求,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先顺着孩子的想法,在行动中慢慢的一点点的纠正孩子的错误,更多的时候孩子的做法就是一种好奇,让他们去经历挫折,经历失败,不要总是什么事情都大包大揽,时间长了谁都会反感。所以家长首先要有一个好的示范,然后和孩子多沟通,让他真正的意识到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从心里敬重你,崇拜你,这样以后你们才能更好的相处!!


我来给你解答一下,希望能帮到你。

三到四岁是儿童发展的第一逆反期,幼儿要求行为活动自主和实现自我意识,反抗父母控制,不用恐慌,这是发展中的正常现象。

这个阶段儿童发展的心理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特殊的心理需求和行为表现

幼儿要实现自我,实现自我价值感,希望父母和亲人接纳自己“我长大了”,我很“很能干”的现实。要参与成人的生活活动,自以为自己能干的事自己也能干,并大胆付诸行动;认为自己能干的事或者自己要做的事被成人代做,往往坚持退回原状态,自己重做;常常逆着父母的意愿,说“不”,并按自己的愿望说,“我自己做”,喜欢听“你真棒”等表扬的话。

2、这个阶段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性特点

三岁以前,幼儿处处依赖父母,父母紧紧控制儿童的行为,这是依赖和控制的平衡期。三岁以后,儿童的心理发展出现“跃入”新阶段的动力和趋向。儿童的认知、言语发展和行为活动能力等都有了明显的进步,积累了一定的“心理资源”,构成了进一步发展的驱动力,所以,他们便跃跃欲试地趋向新的发展阶段。

针对这种情况,父母应明确认识这是儿童发展的正常现象,并理性积极面对。父母要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帮助指导孩子,适宜地满足孩子的发展需要。最好的教育方式是通过游戏活动,特别是扮演社会角色的游戏活动,以满足他们参与社会生活活动的需要。培养训练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能力,以体现他们“很能干”的价值感。了解儿童的特长和优势,创造条件,有针对性的培养他们认知、艺术及其他方面的能力,使孩子获得成就感。以民主型等良好的教育方式,正确选择,积极引导,帮助孩子顺利度过人生的这一重要转折期,为孩子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原始地址:/yule/249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