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天从540分到清北有可能吗?

希望我的回答帮助你。

有可能,你可以去看看日本一个电影《垫底辣妹》,那个还是学渣逆袭!

其实就是掌控习惯,改变很多原来的不良习惯,从而影响结果。

英国,作为自行车运动的发源地,在1908年至2003年之间,却只获得过1枚自行车比赛奥运金牌。他们在自行车运动最大的赛事“环法自行车赛”中的表现更差,110年间没有一个英国自行车运动员在这项赛事中获得过奖牌。英国车手的糟糕表现甚至让欧洲最大的自行车制造商拒绝向他们出售自行车。

2003年,英国自行车运动协会聘请戴夫·布雷斯福德担任新的绩效总监。布雷斯福德开始在英国自行车队执行自己制定的“边际收益聚合”战略,他的基本理念是:在你所做的每一件事上,寻求哪怕是极细微的进步。布雷斯福德在容易被忽视和意想不到的地方寻求1%的改进余地:

他们重新设计了自行车座,使其更加舒适;用酒精擦涂轮胎,以获取更好的抓地力;他们为每位队员专门选配不同类型的枕头和床垫,确保队员获得最佳睡眠;他们甚至将团队卡车的内部漆成白色,以便更好地发现灰尘——这些灰尘可能会影响自行车性能。

随着这些和其他数百个小改进的积累,收效之快出乎所有人的意料:2008年北京奥运会,英国自行车队包揽60%的金牌,环法赛场上,英国车手6年内5次夺冠,英国自行车队实现了华丽转身。

这是怎么回事呢?为什么小小的改进会累积成如此显著的结果?而我们又怎样在自己的生活中复制这种方法呢?

你看看一本书《掌控习惯》,作者詹姆斯·克利尔是美国著名习惯研究专家,习惯学院创办人,《纽约时报》畅销书作家。众多财富500强公司和成长中的初创企业选派其领导人和普通员工来这里参加培训,总共有10000多名领导人、经理、教练和老师从习惯学院毕业。在本书中,他会告诉大家微习惯为什么拥有惊人的力量,并详细阐述了养成良好习惯的具体方法。

首先,为什么小习惯会带来大变化呢?什么又才是真正的进步呢?

克利尔认为,人们很容易高估某个决定性时刻的重要性,也很容易低估每天进行微小改进的价值,比如,你存了一点钱。但你离百万富翁仍然差得很远;你连续三天去健身房,你的身材却一点都不见好;你练习了一个月的英语,却仍然无法用英语对话。我们做了一些改变,但总是迟迟不见期待中的效果,于是我们可能就失去了改进的动力。

更糟糕的是:缓慢的转变速度更容易让坏习惯留下来,比如,你今天吃得很不健康,但身体并没有不舒服;你今晚工作到很晚,冷落了你的家人,但他们并不会责怪你。人们总是觉得放纵自己一次算不上什么大事。

然而,如果在飞机起飞前将机头朝向移动几十厘米,起飞时,你不会觉察到这种微小变化,但当你的旅程横跨全国时,你会发现目标地相差了数百公里。同样,你的日常习惯稍有改变,你的人生道路就会通向一个截然不同的终点。成功是日常习惯积累的产物,而不是一生仅有一次的重大转变的结果。也就是说,你此时此刻是成就辉煌还是一事无成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当前的习惯是否让你走上了通向成功的道路。

你在培养习惯的过程中,有相当长时间是感受不到它的影响的,你会觉得一切都是在白费功夫,这是人们很难养成持久习惯的核心原因之一。

要实现有意义的改变,新养成的习惯需要坚持足够长的时间,才能突破并无明显变化的平台期,这段时期被作者称之为“潜能积蓄期”。如果你觉得自己培养好习惯或改掉坏习惯的过程很吃力,这并不是因为你失去了自我提高的能力,而是因为你还没有度过潜能积蓄期。

当你突破潜能积蓄期的时候,外界只会看到你戏剧性的成功,而无视之前积累的漫长过程,但你自己要知道,虽然之前你看不到任何的进展,但正是那时候下的那些功夫,才使得飞跃成为可能。

圣安东尼奥马刺队是NBA历史上最成功的球队之一,他们的更衣室里挂着社会改革家雅各布·里斯的名言,那句话是这样说的:每次我感到无能为力时,我就会去看石匠凿石头,也许他凿了100次,但石头上没有出现裂缝的迹象,然而,当他凿到第101次时,石头裂成了两半。我知道这不是最后那次凿击造成的,而是此前连续凿击的结果。

那么,我们如何克服潜能积蓄期的外在阻挠和心理障碍,成功培养出良好习惯呢?

其实,习惯就是重复了足够多次数后而变得自动化的行为。养成习惯的过程可以分为四个简单的步骤:提示、渴求、反应和奖励。

首先是提示,这个提示触发你的大脑启动某种行为举止,你的大脑会分析你的内外部环境,寻找获得奖赏的线索。

第二步是渴求,也是每个习惯背后的动力。没有某种程度的动机或欲望,我们也就没有采取行动的理由,比如,刷牙并不是你的动机,你想要的是清洁的口腔带给你的愉悦感。每一种渴求,都与改变你内在状态的强烈愿望有关联。

第三步是回应,回应是你的实际习惯,回应的发生与否取决于你有多大的动力,以及行动的难易程度。如果一个特定的行动需要你付出远超预期的体力或脑力,那么你不会去做。比如,你可能会把跑步培养成习惯,但不会把每天跑全程马拉松当成习惯去培养。

最后,回应会带来回报,获得奖赏是每个习惯的最终目标。奖赏的首要目的是满足你的渴求,其次,奖赏也教会我们,哪些行为值得记住,并应用于未来。

如果一种行为在这4个阶段中的任何环节做得不够,那么它就不会得到重复,就不会成为习惯。而克利尔在《掌控习惯》这本书里,更具创造性地将这4个步骤转化为了一个实用的框架,称之为“行为转变的四大定律”,我们可以用它来设计好习惯,消除坏习惯:

第一,我们要让提示可见,实际上,是要让提示非常可见,或者说显而易见。假如提示你抽烟欲望的是打火机,那么,想要抽烟的你,就会把打火机放在自己能看见的最明显的位置。反过来,想戒掉抽烟,就要让提示抽烟的引子离自己越远越好。我们经常将习惯的养成与否完全归功于个人的意志,但其实原动力可能是被高估的,环境往往更重要。

第二,我们要让行为的欲望更加有吸引力。多巴胺并不是在目标完成之后才产生,而是当你决定做并开始执行的时候,大脑就开始已经自嗨,所以,我们可以把一些习惯和奖赏绑定并马上实现,比如在冬季,做完两个小时大汗淋漓要死要活的运动,奖励按摩池和桑拿一次。当从热腾腾的桑拿走到户外,全身在冷热交替中会极其爽快,多巴胺会冲击每一根毛细血管。即便以后没有桑拿,但大脑记忆中的运动也具有了很强的吸引力。

第三,我们要让回应简单。习惯的回应部分是最实际操作的部分。为了养成运动的习惯,不管怎么触发,怎么挑起欲望,我们最终还是要走上跑步机。所以就要将回应定义得足够简单。不是要每天跑20分钟,30分钟,而是尽量将习惯定义的容易完成,以保持每天的执行不间断。

比如,每天只要换好衣服走上跑步机就算完成今天的习惯了。听上去很好笑,但是真正这么执行的时候,会发现真的走上跑步机,自己也就自动跑起来了。即使当天真的有事无法锻炼,从跑步机上跑两步立刻下来也不会造成任何心理负担。重点是让行为习惯每天得以很轻松地维持下去。

第四,给予奖励。奖励和欲望是一对元素,有了欲望,我们会行动,行动过后获得了奖励,大脑就会对这个行为进行鼓励,长此以往,该行为最后变成自动化的习惯,就像听见铃声就流口水的狗。

奖励部分的要点是,奖励一定要是每次行为之后立刻获得的,即使很小。不要做“那种坚持三十天,我就怎样怎样“的约定。后置的奖励无法让大脑产生反应,从触发到奖励的这个刺激循环也就无法建立了。

总的来说,作者克利尔在这本《掌控习惯》中,主要阐述了两个基本观点:第一,每一个细微的习惯叠在一起,最后塑造了我们这个独一无二的人,看不见的积蓄和不被认可的小进步往往是成功的必备因素;第二,习惯是一种自发性行为,由提示,渴求,反应和奖励四部分组成,促进自己养成良好习惯,奥秘就在于如何高效地把这四步落到实地。

高考只是人生刚刚开始,学习是终身的事情。


1,英语和数学,提前准备预习。2,可以买:北京教育出版社《基础知识手册》等基础性强的教辅,只用一套。不必买一大堆,只求精简实用。3,可以提前上网看些历年高考考试卷和高考考试说明大纲。提前进入应试状态。做到心中有底。三从一大——一切从难,一切从严,一切从实战出发,大运动量训练。4,语文和英语的语法,要掌握。主谓宾定状补,不定式,从句,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等语法主干要深入骨髓。固定词组和常用短语一定要记住,生词可以每天不定时反复记忆。5,数学的公式中,除公理之外的定理,推论一定要自己推理出来。课后习题要快速正确完成。要做到知其然和知其所以然。6,高考的题目源于教材,难于教材,百分七十以上是基础题和中等题,教材是重中之重。7,中学英语和数学是大多数实用性强难度大专业的重要基础课,对以后选择专业至关重要。是起到战略核心作用的学科。记住一句:万变不如其宗,先整理好考试大纲,制定可行的目标,用田忌赛马的方法对付考试,先吃肉再啃骨头。平时可以多看一下巨鹿之战或萨尔浒之战,凭他几路来,我只一路去。这样才可将注意力集中。


是可以做到的。根据我以往经验,对近5年高考真题研究,并模拟考试,查漏补缺。


我不知道你在哪个省,也不知道你们省的分数线是多少。假定你需要提高120分,我觉得400天可以做到。

第1步,找出你做的不好的题目,找找原因,好好的去搜索一下解决办法。中国的考试讲的是考试法,你可以多搜一些巧妙做题的方法多练练。

第2部,对于需要背诵的东西,没商量,一定要背过。这些东西是死知识,要尽最大努力保证不能错。

第3步,需要逻辑推理和分析的题目,多找找逻辑顺序,多寻求一些分析方法,然后找专项练习重点突破。

我相信你可以。


有天赋的人稍微努力就上去了,像我这种没天赋的,再努力还是与清北无缘[泪奔][泪奔]

定一个适合自己的目标是很重要的,我也一直在做清北梦,现实只允许我做梦[酷拽][酷拽][酷拽]


有可能的!540到清华有130分距离,一定要把作文写好!基础知识一定不要错!400天提高一下有可能冲击一清华!


如果当时540已尽全力,那没可能,如果只用了540/750的力量,那上清北没问题!


原始地址:/wenda/68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