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专家建议从初中课本里删除诸葛亮的《出师表》,说是避免给孩子灌输愚忠思想,大家怎么看?

忠诚于自己的国家,


我看可以。


早就应该删除


爱国就是无条件拥护保卫囯家利益这是中国人的底线


把求个哭着诉忠的出师表早该删除了。


一看提的建议就知道是专家提的!不是专家根本提不出这么专业的问题!


你也说是砖家了。。。哈哈哈哈,这种人怎么可能懂得诸葛丞相?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有些事情就是要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这个出师表国家肯定不同意删除的


在当今中国社会里,愚忠思想又何止提现在一个《表》上,从学习古典文学的角度去欣赏理解《表》,同样是一个文化的传承,况且机械主观的从教学课本里去掉《表》,并不能去掉封建愚忠思想。


《出师表》的人才举荐,治国安邦,忠奸分辨,文字功底…都是后人应该学习传承的。


这些专家,过段时间,还可能要求国民不唱《义勇军进行曲》呢吧!


一表在手,能表愚忠?

勿忘初心,方得始终。

好文传世,万世师表。


专家说的话你也信?现在世界上最不可信的话就是专家说的话。


提问的人是外国间谍吧?


以历为鉴方知未来,历史是一面镜子,人不照镜怎么正衣冠,让年轻人多去了解历史有什么错,为什么要删除《出师表》?一篇《出师表》真就可以让人愚忠吗?难道那些贪腐之人、拿人民钱到国留学再辱骂国人、说国外空气新鲜的人对国家不忠,对人民不忠的人都是因为读了《出师表》才做出不忠行为吗?简直笑话,我很怀凝提出这样建议的人是专家还是砖家。

一篇流传千年的名作,流芳百世文章怎么到现在,到了这些专家头脑里就变成了愚忠了呢?我看这些专家是愚蠢,可知愚忠也是忠,胜过不忠千万倍,初中课本的历史不但不能删除,建议还要增加一些,我泱泱华夏五千年历史,让后人更多了解才能更好发展,更加爱国。


这样的专家应该判刑。


题主好,这个问题看是从关心孩子角度提出来的,而背后却涉及到教育方向的大问题,有着深刻的政治因素。就此,野狐说说自己的看法。

一教育、文化和民族复兴

要彻底消灭一个国家,就必须消灭它的文化;要消灭一个国家的文化,就要搞乱它的思想;要搞乱一个国家的思想,最好就是从教育下手。——野狐

在台湾,台独势利很大,在香港,港独思想严重,这无不与教育有关。新疆曾经有过几次不稳定,细究其原因,发现用了几十年的基础教育教材中,竟然有一些内容是宣传宗教独立的思想,虽然很含蓄,但在几十年的教育过程中是如何被放大,如何被发挥,就不清楚了,其危害有多大,新疆的几次动荡就足以说明问题。

在高校教育中,西方的一些思想和意识很明显的在向我们的教育中渗透,而且不断向基础教育延伸,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和危害已经非常明显。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给谁培养人?是一个要认真对待的大问题。在2018年9月10日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总书记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对于当今中国来说,教育不仅仅承载着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的时代重任,更承载着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使命。

二教材改革中的异调

教育发展过程中的教材变动是很正常的现象,以前基础教育中教材所选鲁迅文章很多,后来教材变革,考虑其难度大,篇目太多,就取掉了鲁迅一些文章,这时就有人大喊:鲁迅思想过时了,新编教材要全部删除鲁迅的文章……大多人是跟在别人后面盲目乱喊,但别有用心的一定大有人在。鲁迅的《祝福》、《拿来主义》、《记念刘和珍君》现在还在高中语文教材中,初中、小学教材中目仍然保留了鲁迅不少文章。但由此引发出了鲁迅思想过时的邪论,在社会上造成了很不良的影响。

现在又有人提出把《出师表》从教材中删掉,理由是怕给孩子灌输了愚忠思想,这些人对祖国的未来如此关心,令人感动,但又让人怀疑其用心的险恶,或是被有险恶用心者所利用。境外势力要动摇我们的思想,最有效和最惯常用的手段就是在境内寻找可以利用的代言工具。鲁迅说过:“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他们是中国的脊梁。”鲁迅又说:“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揣测中国人的。”虽然这是在《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中一时的激愤之词,但恐怕也是心里的实话。中国向来不缺少令人敬仰的“脊梁”式人物,但从来都有汉奸存在。

三“忠”的精神有错吗?

曾几何时,一说到“忠”,马上有人跳出来喊“愚忠愚孝”,好像“忠”就是“愚忠”,“孝”就是“愚孝”,在一些人那里,忠孝的思想被看成是落后的思想。

忠孝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思想,两千多年来,中国封建社会的稳定、发展、繁荣都是建立在“忠孝”的基础之上。不可否认,在历史上有过愚忠愚孝的个人行为,但中国的忠孝思想从一开始就拒绝愚忠愚孝。

《孝经谏诤章第十五》

曾子曰:“……敢问子从父之令,可谓孝乎?”

子曰:“是何言与!是何言与!昔者,天子有争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诸侯有争臣五人,虽无道,不失其国;大夫有争臣三人,虽无道,不失其家;士有争友,则身不离于令名;父有争子,则身不陷于不义。故当不义,则子不可以不争于父;臣不可以不争于君;故当不义则争之。从父之令,又焉得为孝乎!”

什么是“争臣”、“争子”?孔子解释的很清楚,君臣父子的关系是在“大义”之下的君臣父子关系,“故当不义则争之”,从孔子那里开始,就否定了愚忠愚孝。历史上也没多少愚忠愚孝,现在突然担心起来愚忠的问题,不免有点可疑。

忠于自己的国家和人民这是每一个公民的基本道德,不但我们要求每个公民忠于党、忠于人民、终于国家民族,每一个国家对此都有非常明确的要求,看看这些国家的入籍誓词就清楚了:

我(姓名)宣誓:我完全彻底断绝并彻底放弃对我迄今为止所隶属或作为其公民的任何外国王子、当权者、国家或君主的效忠和忠诚;我将支持和捍卫美利坚合众国宪法和法律,反对国内外一切敌人;我将信念坚定,忠诚不渝;我将根据法律要求为美国拿起武器;我将根据法律要求在美国武装部队中执行非作战服务;我将根据法律要求,在文职政府领导下从事对国家具有重要性的工作。我自愿承担这一义务,毫无保留,决不逃避。帮助我吧,上帝!——美国入籍誓词中文翻译

我(姓名)宣誓:我将忠实地效忠加拿大女王伊丽莎白二世陛下、她的后嗣和继任者;我将切实遵守加拿大的法律,履行作为加拿大公民的责任。——加拿大入籍誓词中文翻译

不用多举例,各国的入籍誓词大同小异,都是体现一个字“忠”,要求入籍者要忠于他们国家。这没有错,天下的道理是一样的。那些担心我们孩子会因为《出师表》而将来变得愚忠的人,干嘛不担心这样固定的誓词会让入籍者变成愚忠呀?应该去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去启蒙,而不是待在国内杞人忧天。

结束语

纵观历史,愚忠不多,不忠到不少;愚孝不少,忤逆不孝也不少。放眼当下,愚忠凤毛麟角,不忠比比皆是;愚孝难得一见,不孝触目可及。所以,我们现在不用担心愚忠愚孝的问题,倒是忠孝的问题令人堪忧。


原始地址:/shijie/60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