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青蛙》(旅かえる)游戏热度能维持多久?

旅行青蛙之所以能在短期类爆火,是中国游戏玩家对游戏期望的表达,国产游戏不管手游还是端游,都需要大量时间去做任务,挂机,刷副本,对时间要求巨大,已经不能适应现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旅行青蛙是一个佛系游戏,没有挂机,没有定点任务,可以随时随地登录游戏给你不一样的游戏体验,可能它在看书,在旅行,不需要花好多时间去为游戏做什么


《旅行青蛙》这个游戏能维持较长时间,可能达1-2年之久,因为当今社会节奏太快,每个人都亚历山大,急需通过一种方式疏解自己的压力,而这款慢节奏的游戏就更像一个舒压器一样可缓解大家的压力,放松心情。


“养完老公养儿子”———当大家在猜测《王者荣耀》、“吃鸡”之后,下一波“现象级”游戏时,《恋与制作人》(以下简称《恋》)和《旅行青蛙》(以下简称《青蛙》)两款养成类游戏不依赖导流堆量、没有各种“大撒币”营销就意外刷爆了朋友圈,《恋与制作人》甚至做到3亿的月流水,这个数值一般只有腾讯等大流量平台才能完成。

更重要的是,大厂商们已经蓄势待发。据西山居世游VP廖辉透露,今年西山居与腾讯合作的一款战略级别的换装游戏即将上线,而ACG动漫游戏版权服务平台创始人唐亮也透露,单单深圳目前已经有5-6款养成游戏正在申请版号,“其中包括一些真人视频的写实类玩法。”按照游戏工委2017年产业报告显示,“卡牌+休闲”两个品类游戏市场占比仅有14%,今年其是否能动摇RPG(角色扮演游戏)与竞技类游戏70%市场份额的江湖地位?

“包括《恋》开发商之前做的《奇迹暖暖》以及《青蛙》开发商之前做的《猫咪后院》,养成类游戏一时兴起并不少见,但它们通常也会冷却得很快,”南都记者采访中发现,大部分游戏业内人士对此并不看好,“这类游戏的大火应该是对国产游戏强交互、重竞技的一种情绪反弹。但竞技类游戏拥有全球最成熟的商业模式与产业链,养成类很长时间只是一种方向,远没达到主流。”

游戏市场拐点的“过渡期”产物

《旅行青蛙》用户只需要每天去割“三叶草”,换取青蛙出门旅游的物资,打好包裹,然后青蛙出去旅游。然后,青蛙会寄回来明信片以及旅游时的土特产,这么一款几乎0剧情0玩法的简单游戏在前天突然飙升到苹果AppStore排行榜第一名。

截至目前,同样进入Appstore下载榜前五十的游戏有:腾讯的《QQ飞车》、《王者荣耀》、网易的《荒野行动》与叠纸公司的《恋与制作人》。这四款游戏中,均具有明确的社交与竞技功能,需要玩家全身心的投入。四款游戏的升级系统各不相同,但都具备刺激人们反复游戏的机制。这种成瘾机制在《青蛙旅行》中却并不明显。

“这种养成游戏的火爆并不是偶然,每次游戏市场出现拐点都会有类似的放置类游戏带来新潮流,包括微信的《打飞机》、《跳一跳》。重度游戏饱和了,就需要这类游戏填补碎片化时间。”在新知科技创始人坨坨看来,《青蛙》最大的优势是不氪金(花钱)就能完成游戏,“这也算是国内一股清流”。

与之不同,《恋与制作人》的玩家则是“重度氪金”,2018年1月,这款游戏达到了DAU(日活跃用户)400万,月流水高达3亿,相当于每个用户平均月ARPU值接近100元,上一个现象级的游戏《阴阳师》,最高月流水则是6亿。考虑到《恋》不与腾讯网易等大平台联运,不做大规模线上推广营销,这个成绩已相当令人吃惊了。

廖辉告诉南都记者,其实这两款游戏放在娱乐产业,洞察现在都市白领的情感需求并不难理解。“游戏需要不断肯定与否定自我的行业,肯定自我是用户有基本的心理体验、感受规律;否定自我则意味着,这是娱乐行业,有天生的潮流性、淘汰性与变化性。”

“在我们看来,这类游戏主要还是满足人生处于过渡期的用户,对无限可能性的憧憬,”唐亮认为,不管《恋》还是《青蛙》,更多是一种猎奇,对结果不可知的憧憬,“但毕竟是单线程(单机),用户很快就能猜到游戏走向,离开也自然而然。”

手游滞胀下的最后一片蓝海

据游戏工委市场报告显示,2017年手游市场“滞胀”还在继续,手游厂商们日子并不好过。去年,中国手游市场实际销售收入1161亿元,游戏用户规模5.5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1.7%与4.9%,但增长率已经连续五年下滑,而用户规模增长率是前年的23%。

主流玩家的人口红利基本消耗殆尽,女性用户成为最后一片蓝海。从去年底的“抓娃娃机”,到今年的《恋》与《青蛙》,更多是为女性玩家量身定做。有报告显示,目前国内的游戏玩家男女比例接近7:3,手游市场因为其碎片化属性,女性用户达到34.4%,略高于端游。

极光咨询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1月7日,这款游戏安装数量已达到了711.13万,上线一个月以来,用户群中超过94.2%为女性玩家,24岁以下的占比达73.7%。

“他们不需要很复杂的玩法,不需要竞技PK的快感,核心是剧情,”廖辉告诉南都记者,“养蛙其实就是替你去‘旅行’的感觉,替你完成这个情绪寄托;至于《恋》则是剧情创作式游戏。四个主人翁覆盖了所有言情小说男主角设定,你可以把它看做一场八点档偶像剧。”

另一位游戏业内人士也介绍说,恋爱游戏里,打电话聊天都是标配,而《恋》的首创加入了朋友圈功能,背景设定在上海,这种本土化的设定也让国内女性更有代入感。“这类剧情流与男性用户的‘后宫游戏’并不少见,比如《心动回忆》,但女性趋势刚刚抬头。”

更关键是,女性用户天然的分享意愿也给手游带来一条新的用户通道。“一款RPG的游戏,单用户获取成本接近100元。而《恋》与《青蛙》更多是依靠社交媒体的传播。”廖辉说,只要你跟她们产生情感共鸣,传播意愿会很强烈,“DAU上涨很快,保持话题性用户也不会轻易流失。”

同样的,坨坨透露,《恋》开发商苏州叠纸前段时间在深圳京基100大厦买了一条滚屏广告“李泽言生日快乐”,就在玩家中形成舆论传播,这个广告刊例价540秒才30万元。如果按照传统的买量渠道的价格,只能买到3000个左右的用户。通过话题分享建立种子用户,抓住女性用户,从而在细分题材上突围也给开发者们在获量困难的开发者找到新的突破思路。

氪金还是不氪金值得思考

从商业角度上看,游戏厂商们更愿意把《恋》与《青蛙》分开来看。《青蛙》更像是当年《围住神经猫》之类的偶然个案。实际上,前天在AppStore下载排行第一的它,昨天已经跌出前30了。

“它更多是一个单机向游戏,只能靠版本更新添加新内容,但国内环境里,它内容产出很难赶上破解消耗的速度,”廖辉如是表示。同样的,坨坨也认为,“这种结合碎片时间的不可控玩法很快会被国内山寨,加入自己的商业模式。”

实际上,现在网购平台已经有不少“旅行青蛙”的外挂,“50元获得21亿无限三叶草”随处可见,原高于平台方25元2800枚四叶草的数值。因为中文化涉及侵权,AppStore目前的正版《旅行青蛙》是日文名称,而旅行青蛙中文名称则是一个山寨版“跳一跳”游戏,需要30元的付费下载。

“但《恋》则不相同,它有剧情支撑,本质上是卡牌游戏,虽然交互少,但是他可以通过卡牌添加剧情,”廖辉如是表示。至于《恋》目前的日活下滑,她则认为主要是后期运营问题。“女玩家是可以付费的,但氪金需要温柔点,比如日消费2-3元才能长线运营。”

有玩家同样吐槽,现在《恋》700多元才能抽一张SSR,这已经超出大部分玩家的心理门槛,“这类游戏需要建立在庞大用户基础的话题性之上,太高的付费率,游戏生命周期肯定不长。”

在唐亮看来,游戏的生命周期依然需要建立在人与人之间的社交上,即使是《恋》依然是“单机游戏”。“当你发现你是被选择的或者是剧情可预知了,自然就离开。”

那么加入LBS功能变成社交游戏可以吗?这又是一个次元壁的问题,实际上,即使是上一个现象级的二次元游戏《阴阳师》同样无法引入社交。“二次元用户更喜欢沉浸自己的虚拟世界,不愿意面对真实社交。”一位二次元从业者告诉南都记者,满足核心用户归属感与引入主流付费用户一直是难以平衡的悖论。“从这个角度说,养成类游戏完成了市场一种多元化补充,但不可能成为主流。”

采写:南都记者蔡辉实习生陈琳玫


一月下旬以来,是不是突然发现周边不少的朋友开始沉迷于“养蛙”了?对于笔者这样的重度手游爱好者来说,《旅行青蛙》实在GET不到我的痛点,不过这不妨碍这款来自日本的放置类手游在短短的数天内火爆朋友圈。

不知道《旅行青蛙》的你已经OUT了

《旅行青蛙》的玩法简直不能更简单,在游戏里你的蛙儿子不会和你说话,整体就是写写画画、看书吃饭,而你只需采集庭院里的三叶草为蛙儿子购置旅行使用的便当、道具、护身符三样物品,为他做好出门旅行的准备就可以了。而出门在外的他只是偶尔发回一张明信片,或者带点土特产告诉你他现在的状态。

在过去的一个月里,这款制作简单的异国小游戏,已经和《恋与制作人》、《跳一跳》一样成为一月火遍全网的手游。截止2月1日,还保持了国内苹果APPStore免费榜的冠军(登顶的困难程度无需多言),APPStore和GooglePlay合计下载量已经突破2200万,用“热得发烫”和“红得发紫”都已经不足以形容这款游戏的火爆了。

笔者这里只提一点,《旅かえる》(正版)的国产山寨版“旅行青蛙”出现在APPStore付费游戏区之后,短时间内就冲上了付费榜的前列。尽管,山寨版有着高达30元人民币的售价,以及只能从一根木桩跳到另一根树桩上的无聊玩法,但都没能阻止想养蛙的玩家们。当然,这款骗钱的游戏也只存在不到一天后,就被苹果强制下架了。

小青蛙为什么这么火?

市场上出现山寨跟风的情况,基本上是衡量一款手游是否称得上现象级的最好标准。不过,这样一款玩法单调的游戏凭什么又会这么火呢?从制作方来看,制作出这款风靡中文网络的佛系手游的是一家名为——Hit-Point的日本制作团队。此前Hit-Point一款名为《猫咪后院》的放置类手游就取得过不俗的成绩,也足以见得这家公司对于放置类的轻度休闲手游的丰富经验了。

相比于需要持续投入精力的中度和重度手游,《旅行青蛙》这样的轻度放置类游戏可以说基本上不怎么消耗玩家们的精力,这类游戏也无需像《王者荣耀》、《阴阳师》一样,玩起来要占用十几到几十分钟的大块时间,打开游戏只需要花上数分钟的时间就够了,再配上简单的玩法,可以说体验门槛相当之低。

既不同于主流手游的精美绚丽的画风,也不同于一般独立游戏清新唯美的风格,《旅行青蛙》很好的将森系和性冷淡风结合起来,在描绘出萌萌的青蛙儿子的同时,也营造出一丝淡淡的孤寂氛围。

同时,本作对于目前的中国手游市场来说是一款与众不同的“逆市场”作品,目前的国产手游可以说被燥热的市场冲击的热血上头,产品经理们拼命地给游戏增加黏性,希望保证更高的ARPU和DAU。

而《旅行青蛙》则是反其道而行之,青蛙出门旅游了,那我就关了游戏去做别的吧。当年红极一时的文字冒险游戏《Lifeline》也是这样的设计,采用与现实相吻合的实时交互玩法,主角说要睡觉就只能等待现实之中的第二天才能继续游戏。这样的玩法,对于吃惯了大鱼大肉的玩家来说,无异于一道风味独特的小菜。

最终,最重要的是这款《旅行青蛙》是瞄准的女性玩家群体。事实上,这款游戏最早是在微博上被一众二次元博主安利,但真正开始病毒式扩散则是在微信朋友圈里。而《旅行青蛙》在朋友圈刷屏之后,似乎不养蛙和朋友少了很多谈资,看到这里是不是和《王者荣耀》一样?

与《王者荣耀》、《阴阳师》、《恋与制作人》这样偏向于竞争、炫耀式的社交方式不同,《旅行青蛙》更多的是用共情来维系。根据来自百度的大数据画像,养蛙的群体的搜索热度排名前五的城市分别为北京、上海、杭州、广州、深圳这样的一线城市,而大城市里的年轻人不正想和青蛙一样背上行囊离家闯荡,在玩游戏的你,是不是就一下子产生了共情心呢。

旅行青蛙会昙花一现吗?

至于这款现象级的手游还能火多久,我们实在是不好断言,但消化虚火,稳定常青地运营下去的可能性真的不大。从游戏层面上看,相比于同样是轻度游戏的《糖果传奇》和《开心消消乐》,《旅行青蛙》的内容实在太少,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与众不同的轻量化玩法会渐渐变成单调无聊,被遗忘的最大可能性就是内容被探索光,变成发图APP,再然后就被慢慢遗忘。

同时,目前的火爆可以说是烈火烹油,其社交属性是立足于朋友圈而非游戏本身,靠的是“佛性心理”。对于一款没有足够世界观支撑的游戏来说,光靠共情来获得用户无异于空中楼阁。而且对于中国玩家来说,马上就是新春佳节,对于在外的游子来说,马上就是与亲人团聚的日子了,因此《旅行青蛙》给玩家带来的虚拟化的情感共鸣很容易被取代。

你要问我怎么让《旅行青蛙》能更长久?我们可以从成功的游戏上找一找答案,一般来说一款游戏要成功,无非是世界观构筑的相对完整、游戏模式相对完善、人物塑造适当。

我来给Hit-Point想个注意

回过头来看《旅行青蛙》,这款手游的世界观和对于青蛙的塑造都相当成功,唯一不足的就是游戏模式对比很多成熟的作品来说只能说个半成品。

首先,青蛙只能用明信片来交流是其与其他手游的最大区别,这肯定无法更改,但可以增加在家时对于青蛙的更多可操作性。此外对于收集癖来说,只是收集日本地区的明信片和土特产肯定不够,如果Hit-Point能够让青蛙走出日本、环游世界的话,游戏的内容就会增添许多。

其次,一般意义上,游戏的火爆程度与围绕它的同人创作圈的繁荣程度成正相关,比如在LOL最火热的时代,五花八门的Coser们都在出皮城女警、赵信、提莫的COS,起点上也有大批的英雄联盟同人小说,表情包、同人图就更多了。因此,鼓励戏精父母们进行同人创作,用UGC建立同人圈是很不错的选择。

最后,这样一个以社交起家的游戏,居然在游戏内没有完善的账号体系,玩家之间的交流实在游戏外这会极大的挫伤用户的黏度,如果游戏内能引入好友系统,能够让自家的小青蛙去拜访别人,无疑会给游戏增加更多的爆点。

最最最最重要的就是,一款养成游戏怎能少的了换装。外观对于氪金量和游戏生命的促进无需多言,看看《奇迹暖暖》就懂了,作为老父亲、老母亲给自家的青蛙儿子买身新衣服不是理所当然的吗?


强烈怀疑有幕后推手在误导中小型团队以及独立制作人,给它们树立一个假象,原来我们现在做的东西并不是没有机会脱颖而出……可能在坚持下去就能出头了!

从产品类型上看这个产品不可能一夜之间爆红起来,至少要有一定的时间,至少是3-6个月,因为他的主动传播率并没有那么频繁,同时传播后又没有任何奖励,而且又没有中文版,很难让人相信这个产品是靠自己的能量爆发起来的.

如果说这个产品的生命周期,我的判断是幕后的推手什么时候放弃推广宣传,它的热度也就基本完了!


原始地址:/shijie/378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