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年郁郁而终的隆裕太后,死后为何赢得国人的同情与尊重?

本文配图来源:花瓣网

清朝最后一位皇太后是叶赫那拉·静芬,满洲镶黄旗人,乳名叫喜子,史称隆裕太后。

静芬是慈禧太后的侄女,她的父亲是副都统叶赫那拉·桂祥。静芬二十岁时嫁给了光绪皇帝,被册封为皇后。

慈禧太后决定,静芬与光绪帝举行大婚庆典在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正月二十七日正式举行。

正当人们为庆典活动紧张忙碌之时,某日夜间,紫禁城忽然发生大火,太和殿前的太和门被焚毁。慈禧太后并没有因此推迟皇帝的婚期,宣布庆典如期举行。

按照清朝的惯例,皇后的花轿入宫要经过太和门才能进入后宫的钟粹宫。如今太和门化为灰烬,这仪式如何进行呢?

史上极为荒唐的一幕出现了。慈禧太后命令工匠连夜裱糊了一道山寨“太和门”。

由于工匠的手艺高超,这道门远远看去,简直和太和门一模一样。大婚之日,皇后的花轿通过“太和门”,进入了钟粹宫,皇帝大婚,皇后从假门进宫,很多人都有不祥的预感。

静芬的内心没有民间新娘子那种喜悦感、幸福感,因为这又是一场政治婚姻,她如同工具一样,被姑母安排在皇宫里。也正是因为姑母的极端自私,造成静芬终生的不幸。

光绪帝同样没有新郎官的兴奋和得意,婚后从未亲近过皇后,不仅不喜欢她,还有一种极端的厌恶感觉。光绪帝遇到不顺心的事儿,常常把怨气发泄在皇后身上。

光绪帝被囚禁在瀛台,经常烦躁不安,皇后此时去看望他,几近崩溃的光绪帝大发脾气,拳脚相加,把皇后打得鼻青脸肿,发饰也被砸碎了。

隆裕皇后知道自己的身份,不过是慈禧太后安插在皇帝身边的卧底而已,家庭幸福这辈子追求不到了,因此主动投靠了后党,时时处处监视皇帝的言行,两个人名为夫妻,实则是政敌关系。

人们同情光绪帝的时候,却忽视了比皇帝更惨的隆裕皇后,光绪帝好歹还有个珍妃聊以慰藉,可以减轻失败婚姻的痛苦,而隆裕皇后如同守活寡一样,任由红颜日渐老去。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光绪帝和慈禧太后几乎在同时离开人世。

三岁的溥仪登基,史称宣统帝。孤苦无助的隆裕太后硬撑着,收拾姑母遗留的烂摊子。

风雨飘摇,山河破碎,弱女子和乳臭未干的娃娃如何应对风雨多变的时局?

此时,内阁总理大臣袁世凯逼迫宣统皇帝退位,隆裕太后只好如同木偶一样,任由别人摆布。

宣统四年(1912年),隆裕太后被迫连发三道懿旨,宣布大清皇帝正式退位。袁世凯洋洋得意地对手下说:“隆裕太后倘若再年轻一点,老子兴许会纳之为妾呢!呵呵!”

宣统皇帝逊位的第二年,也就是1913年,隆裕太后在孤独郁闷中病逝,年仅四十六岁。


避免了革命中的流血,功在隆裕太后


隆裕太后这个女人不简单,至少她还懂得民主就是大家的事情大家说了算。


我们分两步走,先解决同情这个问题。

我们平常会因为什么而同情一个人呢?因为这个人可怜而不可恨!

想想同样当过皇后、太后的赵飞燕最后落得个被赐死的下场,你会可怜她吗?

我不会,因为赵飞燕咎由自取,她们姐妹仗着有皇上刘骜的宠爱,在后宫成了打胎大魔头,“燕飞来,啄皇孙,皇孙死,燕啄矢”无数孩子因为他没能来到世界上,无数母亲落泪。

但隆裕太后和赵飞燕不一样,她在1888年20岁的时候嫁给了比自己小3岁的皇上表弟光绪皇帝,光绪皇帝一表人才,绝对是小鲜肉一枚。年轻的隆裕怀着一颗少女心过去了,但是她长得实在太磕碜,在平均线下很远的地方。

光绪整日被慈禧太后防着,身为皇帝没有一点权力和自由,隆裕是慈禧弟弟的女儿,天生就被加了一层叫“讨厌”的滤镜。

光绪那时候才17岁,正是爱娇爱美人的年纪,自然发现不了隆裕的内在美,隆裕被丑拒。

隆裕皇后不仅颜值欠缺,也不会说好话讨欢心,也没有遗传到慈禧的能力与魄力,就是一个很善良的妹子,慈禧也就不重视她。那几年,她监视皇上的工作也没做,平日里被宫人和珍妃挤兑,这皇后当的真是没滋没味。

慈禧去世,顺带把她的便宜丈夫带走了,她从“事实上的寡妇”变成了“真正的寡妇”,她也成为了掌权太后,但她知道自己没有那个金刚钻,就把朝堂事物都交给载沣处理。

她自己本身就是一个小透明,就是个路人,没用自己的权利对人民做任何恶事,直到亡国后抑郁而终。

第二个问题,国人对她的“尊重”。

因为孙中山先生是辛亥革命的领导者,而隆裕太后是为辛亥革命画上句号的人。

辛亥革命结束了在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这是辛亥革命在中国历史上的重大意义,所以孙中山先生被尊为国父!

隆裕太后就是封建制度的守护者,她愿意签下退位书,这是她作为中国人的良心在动,作为一个掌权太后,不知道承担了多少压力,她完全可以召集满清势力,背水一战,但是她选择了民主共和,而因为她这么做,遭到了满清贵族的厌恶。

正如同两千多年前,项羽乌江自刎,他不是不能逃回江东选择重新开始,他是想打了民族大义,这片土地在战火里太久了,还是早些和平统一吧。

我们歌颂项羽的气节,袁世凯也看出隆裕太后内心的之善,为她风光大藏,给了她死后的哀荣。

她得到了当时无数文人的认可。

孙中山评价她:“孝定景皇后让出政权,以免生民糜烂,实为女中尧舜,民国当然有优待条件之酬报,永远履行,与民国相终始。”黄兴:“全赖隆裕皇后、皇帝及诸亲贵以国家为前提,不以皇位为私产,远追尧舜揖让之盛心,遂使全国早日统一,以与法、美共和相比并。”

黎洪元:”德至功高,女中尧舜。“

阎锡山:“皇太后贤明淑慎,洞达时机,垂悯苍生,主持逊位。视天下不私一姓,俾五族克建共和,盛德隆恩,道高千古。”

隆裕在无数个自己一个人度过的日子里靠看书打发时间,她了解到国外的强大,自己的微不足道,她曾经说“我知道每一个国家都有一个最高统治者,而有些国家是共和政体,像美国就是,美国对我们很友好。不过遗憾的是现在到美国去的都是些平民,没准人家美国人以为我们中国都是这样的人,我倒真希望能够有几个满洲贵族去,好让他们知道我们到底是个什么样子。”

后来,她真的成为了共和的推动者。

隆裕太后不美,但她有大善。


她比起清王朝那些蛮横,自私,贪权,腐败的王公大臣们,她更清醒睿智,她让政权的平和交接,避免了流血暴力,就算她不宣布宣统退位,清王朝的灭亡也是不可能避免的,而且结局会更惨,她承担了大清终结的名分,但在历史上她是勇敢的承责者,是值得尊重。


这辈份有点乱捋捋——也就是说慈禧桂祥婉贞是亲姐弟仨

桂祥隆裕皇后是父女关系

婉贞光绪是母子关系

慈禧和婉贞同是隆裕皇后的姑姑那么,慈禧则是光绪的姨妈

桂祥是光绪的舅舅

光绪隆裕皇后即是夫妻又是姑表兄妹!

老铁们看看对吧[捂脸]

话归正题,同样,在很多人看来,隆裕皇后也是爱新觉罗皇家走向覆灭的罪人,但施治最后,她也看透了时局,确实像题主[赞][赞]所言:能够以一人之力,顶住宗室的抗议,实现权力的和平交接,让无数百姓得以躲过战火,光从这一点来说,她就值得人们尊敬。还杜绝了清廷武装分子的反抗。

皇帝都退位了,这些拥护皇室的武装力量,再负隅顽抗就没任何意义了。所以说,以现代人眼光看隆裕是一个造福了百姓和国家的人!


为不让生灵涂炭!甘愿放弃了权力!福泽九洲!


从法理上维护了大一统的中国版图和朝代更迭。功莫大焉!


袁世凯、黎元洪等官僚的政治需要。让隆裕太后身后评价为:女中尧舜。


“大清入主中国自顺治元年甲申至今宣统三年辛亥,凡历十帝二百六十八年,遂以统治权还付国民,合满汉蒙回藏五大民族为一大中华民国,开千古未有之局,固由全国志士辛苦奔走之功,而我隆裕皇太后尊重人道,以天下让之,盛心亦当令我国民感念于无极矣”当天下午,汪荣宝登高望远时进一步感慨道:“匕鬯不惊,井邑无改,自古鼎革之局岂有如今日之文明者哉?”


慈禧精选种子选手隆裕

隆裕24岁的时候能嫁给光绪,自然有叶赫那拉氏和爱新觉罗氏纯血统的政治联姻为主要目的。在豪门眼里,高贵的人活在世上似乎就不应该有爱情,而只能有政治利益。慈禧做为隆裕的亲姑姑,在众多子侄辈里精打细算和精挑细选了这丫头,自然有考量。

首先,隆裕是个知书答礼的女性,不是一般女人头发长见识短的没头脑、不高兴的性格。其次,隆裕性格温和,利于慈禧操控。

反正,后来两个当时血统高贵的皇族子女,走进了被安排好的婚姻殿堂。

其实,历史没有如果。也不知光绪就怎么不受慈禧的待见,难道是近亲结婚太熟了,腻外了?

对了,慈禧还是光绪的亲姨,光绪他亲妈是慈禧的妹妹。满清皇室这家子人,你找我,我找你,你防我,我防你的。

亲戚不用靠,有价值才有料

亲姑舅、亲二姨的,我其实也有些头晕。总能想起《天龙八部》里的段誉,喜欢的女孩怎么都是我妹?

反正隆裕进了光绪家的门,基本上是那凉快那呆着。

政治婚姻不幸福啊!隆裕好歹也是个顶级官二代出身。凭什么就要看你光绪的脸色。这就像一个企业,两个高层尿不到一个壶里,迟早是个乱。

后来,大伙都知道,丫的光绪撅什么屁股拉什么屎,都被慈禧看的门清。还好,降裕没跟着瞎掺和。

慈禧临死了,就拉了光绪一人。给了隆裕一个垂帘听政的豪华大礼包。

可能还是想让叶赫氏发扬光大。

甩手掌柜隆裕

垂帘听政的人,需要很高的政治素养。隆裕在任上,舍得姿色套不来狼,后缓团吃劲。便逐渐将权重倾向袁世凯等新势力。

还是反正。反正是我和宣统不想玩了。你们玩把,只要别把国家玩崩了就成。

隆裕没有像其它女神经病一样,因为老公不爱,就恨整个世界。只是流了几把子眼泪就交出了权柄。

好了,什么也没有了。隆裕感觉很郁闷,就真的郁闷死了。

死了,好评如潮

隆裕太后薨逝后,舆论界颇为惋惜。甚至有立铜像的提议。革命不流一滴血就应该赞美!

当年的《大公报》、《中国日报》、《亚细亚日报》及孙中山、黄兴、黎洪元、阎锡山等名流无不发文颂扬隆裕,无外乎赞美隆裕做了一件大好事。

隆裕就是女中尧舜,道高千古啊!

好了,其实是让慈禧那个老妖垂帘听政怕了。

中华民国,感谢你!隆裕,听得见了吗?

我是打酱油的路人甲!


隆裕太后虽然才干有限,但知顺时而动,多少生灵免遭涂炭,应该还算有功!


顺潮流让位共和,免内战造福华夏,舍小我断臂皇权,弃尊位成就民主!


和平改朝换代,千古功勋!!!


其实她是个很苦命的皇后,清宫剧要是拍一部她,应该能比肩《延禧攻略》。很想@下于妈了。


隆裕有让国之功,本可以让爱新觉罗子孙安享富贵,结果不安分的溥仪用12天复辟将这份厚重的政治遗产挥霍一空,也把自己折腾成了政至犯。


《清史稿》:“德宗孝定景皇后,叶赫那拉氏,都统桂祥女,孝钦显皇后侄女也。

隆裕太后是慈禧太后的侄女,她长大后,就嫁给了光绪,并封她为皇后。但在光绪看来,隆裕这个表姐,就是慈禧派来监视自己的。所以他不但对隆裕没有半点夫妻之情,而且还对她多加防范。光绪帝只宠幸珍妃,和隆裕之间感情很不好。

光绪三十四年,光绪皇帝突然病逝。由于光绪和隆裕没有儿子,慈禧命年幼的溥仪继位,尊隆裕为皇太后,自己为太皇太后。溥仪是摄政王载沣与嫡福晋苏完瓜尔佳·幼兰的儿子。

她在宫里不得志。由于性格懦弱,前期没有培养自己的势力。直到忽然登上高位后,想要学慈禧垂帘听政,由于各方势力阻挠,把她的想法扼杀了。所以,后来只能尽母亲的职责,对国家大事有心无力。

1913年2月22日,裕隆在长春宫病逝,享年46岁。

时任民国总统的袁世凯随即下令全国下半旗致哀三日,文武官员穿孝二十七日。参议院除下半旗外,于2月26日休会一天。2月28日为祭奠之期。不唯如此,袁世凯还亲自臂戴黑纱,举哀致祭。当时的军政要员纷纷致电名义尚存的清室,对隆裕的病逝表示哀悼。

各方对她的评价:

孙中山:孝定景皇后让出政权,以免生民糜烂,实为女中尧舜,民国当然有优待条件之酬报,永远履行,与民国相终始。

黎元洪:德至功高,女中尧舜。

《亚细亚日报》:隆裕太后去岁,不为亲贵浮言所动,力主共和,实为有造民国。今一日崩御,我五族国民,当同情哀悼。

各方的声音,主要是赞扬她为清朝和平过渡民国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当时,她任命袁世凯为议和全权大臣,委托唐绍仪为议和代表,负责与南方各省进行和平谈判。而且,她作为当时清朝明面上最高的掌权人,定了议和的基调,就是全国人民免受战乱灾祸。这份勇气是非常难得。因为这样做,意味着她会成为家族的罪人,会成为清廷的罪人。

2月12日,《清帝逊位诏书》颁布,清廷和平过渡到民国。

我是老鱼,请关注我,每天和你一起看世界,品历史,长见识,树人格。


清帝的退位。保全了祖国的统一。也避免了旗人被清算。

否则,武装更替正权有可能面临国家的分裂,也会面临大量的血腥屠杀。


是袁世凯给清王朝画上了句号,隆裕太后被迫变成了这个句号。


大清得江山捡便宜的,丢的也糊涂。但没有血雨腥风,不然皇族旗人得被杀绝。


原始地址:/remen/83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