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被光抓走的人》?

电影《被光抓走的人》主要讲述了一道奇特的光降临地球笼罩城市,一部分人被光抓走,传言这些消失的人都是相爱的人,而留下来的人们既要探寻真相,又要直面自我的故事。武文学和张燕本来是模范夫妻,但都被留下了,他们不由得开始怀疑相互之间的爱情。

《被光抓走的人》是由董润年编剧并执导,黄渤、王珞丹、谭卓、白客、黄璐、宋春丽、文淇领衔主演,丁溪鹤、李嘉琪、吕星辰主演,焦俊艳、李倩、李诞、王菊友情出演,黄觉特别出演的现实主义爱情电影。

《被光抓走的人》是董润年首次执导的长片电影,是“现实主义轻科幻”题材。导演解释这个定义称:《流浪地球》是一个重锤,我们的轻科幻就像一把匕首,把现实的外壳划开,照亮复杂的人性。作为中国首部科幻现实主义电影,这道“光”不仅了照亮了我们心里的期待,也照亮了类型电影的开拓之路。


电影的概念非常有创意,架构了一个设定:一道光扫过之后,只要是彼此相爱的人就会消失不见。

许多没有被光带走的夫妻情侣就懵逼了:“卧槽我们还在!!是对方不爱我还是对方出轨了呢?”

各种留下来的夫妻情侣都陷入互相猜忌之中。

我觉得这电影可以用一首歌当背景音乐:“爱是一道光,绿到你发慌。”

武文学(黄渤)与张燕(谭卓)的这对夫妻就是被光留下的人,而他们这对又是出了名的夫妻恩爱融洽,出了这件事,所有人都对他们夫妻间的感情指指点点,也质疑他们曾经的相爱是装出来的,包括武文学的母亲在散步时都问他:你们两是谁不爱谁了呢?

对于各种质疑和嘲笑,武文学都极力否认,因为他是个很要面子的男人,于是在同学会上,为了挽回自己的形象,把找人做的假车票和照片拿出来,向大家证实,张燕没有被带走,是因为当时不在被光辐射到的区域。而他的谎言很快被眼尖的同学当场揭穿了,这里我要划重点表扬一下谭卓的演技,她全场没有一句台词,全靠肢体语言去传达情绪和渲染,功力柔韧有余,我当时坐在电影院,隔着屏幕都感觉到了那种氛围的尴尬,你们知道那些代入感吗?就像是发生在我身上一样。

谭卓是一位难能可贵的好演员,在跟黄渤的对手戏中,很多微小的细节举止都让“张燕”这个人物非常有感染力和饱满,好几次都让把我带入到“张燕”这个角色中,让我对“武文学”又爱有恨。

映后见面会时,黄渤戏称自己戏中的“媳妇”谭卓,是当今“娱乐圈共抢媳妇”,她几乎跟所有中国男演员都当过媳妇,这次能轮到自己很荣幸。”

我搜了一下,那些年与谭卓搭档过的男演员:徐峥、王宝强、张译、黄晓明、黄渤、肖央、廖凡……我爱的所有有演技的男神几乎都和她合作过。

谭卓的戏剧张力,对生活细节的捕捉,对角色的塑造,让“张燕”这个人真的就像是活在我身边一样,把这个人物演活了。

看完电影后有两个收获,一个是对“爱”的理解和思考有了新的认知和定义;另一个是,被一位演员谭卓的演技深深感染


影片的前提是一个非常荒诞的设定,有一天在全球各个地方产生了几秒钟奇妙的光束,光束过后有部分人消失了。事后经过许多科学家们的分析,和消失人群的客观规律,大家推测,被光抓走的人都是相爱的人们。最有意思的是,电影里最先提出“被带走的是相爱的人”这个理论的,不是科学家而是中学生,小孩子才更容易用非黑即白的眼光看爱情。在一组组群像对应的不同故事里,它可以让城市的男男女女找到爱情里的那么一点共情。爱是没有人能了解的东西,这一场审判,在众生心里放了冷枪,百态尽显。没有人对,没有人错,无论你作出什么样的选择,都值得被理解。


大家好,首先呢,在这里我非常荣幸可以有这个机会为你解答这个问题,这让我感到十分开心,下面呢,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这个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吧。

编剧做导演有个先天优势,就是故事会做的格外扎实。很多观众看完首映后,都给出了这样的评价:

这个电影没有讨论爱的对错善恶,它只是像浮世绘一样展示了众生百态。

影片就像一面镜子,观照到很多现实问题同时,也能让观众看到自己。

这是他们卸下面具后,在爱情里最真实的样子。

千言万语汇成一个疑问:被剩下的我们,从什么时候开始不相爱的?

……

能看出来,这个故事的设定虽然简单,但话题性很强。一道白光将一部分人带走了,有人开始说被带走的都是一对一对的,剩下的人的平静就被打破了,关于爱情的猜忌、背叛也就浮现出来。

影片中的爱情根据不同年龄段进行了划分,可以理解为是爱情的不同阶段、不同处境,有步入中年的老夫老妻,有七年之痒的青年夫妇,也有疯狂热恋的年轻恋人,甚至还有不为人知的隐秘恋情,四条故事线交织出的是现代都市中人们的情感群像。就像黄渤和谭卓饰演的走在婚姻破碎边缘的夫妻,妻子李楠(谭卓饰)虽说心里想着要离婚,但表面却装作不在意;武老师(黄渤饰)和对自己有好感的年轻老师开房,等待的期间充满了恐慌,其实是对妻子不爱了的报复。

换个角度,董润年这个脑洞真让人有些细思极恐。光到底哪儿来的?背后的真相到底是什么?在这个故事里并没有那么重要。观众更为关心的是这道白光给剩下的人造成的震动,把很多小心掖藏的事情不得已摆到了桌面上。或者说提出被光抓走的人是相爱的这个说法的人也是居心叵测,更像是给剩下的人下的诅咒。因此,银幕前的观众很容易就被带入进去,会立刻反思自己在这样的设定下是会被抓走还是留下来呢,亦或是自己更愿意被抓走还是留下来呢。惊叹于一部电影居然可以有这样惊人的力量。

好电影也离不开优秀演员的塑造,这部影片中的演员可以说重新定义了演技二字,通常评判演员演技是否优秀的标准可能是大家常挂嘴边的炸裂,但克制才是表演的精髓。就拿谭卓饰演的李楠这个角色来说,正处于七年之痒的夫妇,难免在这个节骨眼上会横生很多猜忌,离婚其实对她来说并不是最好的选择,但可以消解一时的焦虑。谭卓的塑造方式是隐忍,是克制,对有出轨痕迹的丈夫不是摔碗掀桌子大声抱怨,而是一声不吭,转身走掉,全靠眼神和动作拿捏这个尺度,既看出来她曾经是有多爱这个男人,又能看出她现在有多寒心,以至于会有种想冲上去抱一下她的冲动。

华语影坛终于有了这么现实的爱情话题电影,剧情设定极为巧妙,它没有给爱下一个明确的定义,千万人有千万人的爱法,只有夜深人静、扪心自问时,才能看清爱本来的样子。或许,这就是电影最大的价值吧。12月13日,你有没有勇气去影院接受爱情审判呢?

以上这些就是我对于这个问题的一些个人看法和见解,我最后在这里,祝大家每天工作开开心心,生活快快乐乐,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万事兴,年年发大财,生意兴隆,谢谢!


《被光抓走的人》是由董润年编剧并执导,黄渤、王珞丹、谭卓、白客、黄璐、宋春丽、文淇焦俊艳、黄觉、李倩、王菊等出演的现实主义爱情电影。于2019年12月13日上映。讲述了部分人被一道奇特的光抓走,留下来的人们要探寻真相,又要直面自我的故事。

《被光抓走的人》是根据李诞的小说改编,故事很有创意,题材很新颖。对人性、爱情解读很透彻的一部作品,演员阵容很强大,定档海报的质感在线,特别是有黄渤出演,感觉就是票房的保障。电影的核心是直面爱情,探讨人性。

《被光抓走的人》道光审判爱情就像是一个伪命题,成为了情人之间互相怀疑的理据,荒诞又很深刻。电影看则科幻,实则现实,它展现出来的爱情特别细腻。

电影很不错,喜欢这种慢节奏的思考,能触动观众的内心。


近日,由黄渤与王珞丹主演的电影《被光抓走的人》在影院上映。该片的创作灵感来源于导演董润年的脑洞:“如果有一道神秘的光把一部分人抓走,社会的平静与法则被打破,我们该怎么办?”带着导演的脑洞,电影里的问题也得到解答,电影更倾向于爱情科幻片。

作为一部高概念的电影,制作方对生活的体验和洞察细致入微,尤其是黄渤和谭卓这对中年夫妇,柴米油盐早已熬干了激情,婚姻的维系更多是种麻木的惯性,却禁不起多少审视和刺痛。他们会为了面子作假,可讽刺的是其他人也不会当真,毕竟同学聚餐时满坑满谷,似乎也没谁被光抓走。爱情从来都是一种抽象、看不见,摸不着的感觉,人们也无法从行为上判断两人是否相爱,所以,在电影中,光就莫名成了检验爱情真伪的一个方法。被留下来的人不再相信自己的内心,也不再相信自己的恋人,这是电影光作为对爱情考验的一个存在。

相比之下,王珞丹和黄璐这条线则更加洒脱。既然男人不可信,那爱情就更不可信,人,终归还是爱自己更多些。而再年轻些的白客、焦俊艳、那对情侣,甚至是未成年的文淇,则仍处于相信自己能把握爱情的门槛上,这道白光与其说是点醒了他们,不如说是给了他们一个预判的机会。如此多不同年龄、经历的人站在人生交叉点上,总有一款能满足观众的代入感。虽然导演最后给出了一个回归家庭的温暖结尾,但显然他更乐于在前面两个小时里解剖爱情众生相。

每代人对于爱情都有自己的理解,宁静的生活因为一道白光而发生了改变。相爱的人都会消失掉,那留下的情侣还相爱吗。电影相比也是文艺的,渤哥将小人物的苦楚演绎给了观众。作为超现实题材群像电影还是比较有惊喜的,每个角色都在同一纬度里接受爱情的拷问,发挥可圈可点,总体而言非常享受,边看边思考。

电影设定很有意思。光是上帝视角,你以为它存在。它抓走有爱的人,留下混乱不堪的互相猜忌。其实它无形,珍惜眼前,莫抓虚无。爱情除了玛丽苏还有诸多残酷问题剖析。近年少见的爱情寓意电影,看完审视现实,思考并相信此刻拥有。黄渤文淇黄璐,艺术标配。谭卓内放的表演方式,表现不俗。

一道光,带给四条主线人物的考验各不相同。四组人物,在一道光的阴影中各自猜忌、怀疑、伤害,光并没有给人们任何解释,它只是将人们内心最卑劣的角落揭示在众人的目光中,迫使你去面对人性的恶,直视内心的欲望,导演最终让这四组人物以各自不同的方式达到了释怀。虽然每人对爱情的看法和标准都不一样,但爱情本身却是永恒动人的旋律。

电影的每个情节都很真实,很直观地表现了平淡生活中爱情的样子,爱情是在不经意间的一丝一毫的小细节,爱情也是人生中大是大非的评判官,爱情很是每个人心中最深处的渴望。所以,不论事实如何,我们应永远相信爱情!


这是一部披着科幻薄纱的爱情片,故事的三条主线不相关,但在同一时空下偶尔交汇,故事的主角们都在光柱扫过城市带走一部分人后,面临爱情的考验,他们挣扎、面对、克服或是毁灭,完成各自在爱情里的自我救赎。

整个观影过程,让我思考更多的不是被光带走的究竟是不是真的相爱的人,而是什么样才算是真正的爱情,爱情最后的终点都是亲情吗。映后的交流会,黄渤说真正的爱情真正的情感来自于我们内心的感受。其实,爱不爱一个人,心总是最清楚的,只是我们有时候会被大脑蒙蔽了,没去听过它的声音。影片最后,黄渤和谭卓饰演的夫妇在厨房里和解,袒露心声,继而一起忙活着做饭,刚经受失恋的小女儿坐在饭桌前抹掉眼泪吃上爸妈做的热气腾腾的饭菜的场景,真的深深感动了我。最后回到这道神奇的光,导演说,它不仅存在在电影里,也在我们的生活中,回望过去,来时的路上,我们都遇到过关系很亲密很在乎很爱的人,曾经以为会一直在一起,最后都慢慢消失在自己的生命里了,他们不就像是电影里被光抓走的人吗。


这个票房只能说尴尬,白瞎了黄渤!


首先从剧情上看,整个电影都在探讨爱情在不同年龄层,不同人群中到底应该是什么形态。个人不太相信爱情,最后影片的结论和黄渤回归家庭的大团圆结局也不能使我信服,这是我打三分的原因。

这几段爱情故事里,王珞丹黄璐那段故事最能吸引到我,一个男人在好几个女人之间周旋,足够狗血也足够现实,就像电影里王珞丹说的一样“他什么都爱又什么都不爱”。那个男人终其一生都不明白自己要的是什么,而喜欢他的女人们或狂热或抑制或清醒的爱他,但最终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其次我要夸夸王珞丹故事的摄像,个人最爱的两个镜头一是三个女人在广场舞前的圆凳上坐着沉默,当背景乐只要平凡一起,我就想哭。我感受到了电影中热闹角落里的三个女人的心碎,也好像看到了曾经拥挤地铁上,闹市街中心,熙熙攘攘的人群中落寞的自己。二是男人葬礼结束后的那一缕烟,恰好遮挡住了两个女人的身影。灰飞烟灭的,除了那个男人,还有两个女人的执念和爱。

一道光,带给四条主线人物的考验各不相同。对武文学来说,这是爱情与生活两相难抉择的问题。对李楠来说,这是寻找自我的冒险。对刘佳一来讲,这是轰轰烈烈不死不休的虐恋情深。

对筷子来说,这是一个不能说的秘密。四组人物,在一道光的阴影中各自猜忌、怀疑、伤害,光并没有给人们任何解释,它只是将人们内心最卑劣的角落揭示在众人的目光中,迫使你去面对人性的恶,直视内心的欲望,我最喜欢的是导演最终让这四组人物以各自不同的方式达到了释怀。

相对来说,我最喜欢的是白客扮演的筷子,那种不必言语的情愫,以及报仇得逞的快感,他把自己的秘密藏在心里,以内敛的表演呈现给观众,这是电影最动人的光彩。

可以说《被光抓走的人》是目前特别好的以科幻之名聊情感生活、众生百态的电影,在大科幻概念推出,除了《流浪地球》其他都没动静的前提下,终于有一部有一个不错的科学概念,不需要太多特技,却把当前的感情生活拍得非常到位的一个生活流电影应运而生,让人感到满足。

首先自然而然提到这个人,这个人就是品质保证:黄渤。

这次是黄渤的培养新人导演计划,推出了这个新人导演,董润年。我查了下他资料,做了很多次不错项目的编剧,点映的时候就问导演怎么从编剧到导演,结果他答本来学的就是导演,黄渤调侃说你是曲线救国呀……

黄渤自己在拍完《一出好戏》以后已证明了自己导演方面的能力,作为国民好感度几乎可以说是最高的演员,同时其高情商极其宽厚的人品让人极度放心,一直扎实地落在社会底层考虑人们的情感需求,包括去年做了《忘不了餐厅》这个综艺,关怀老年痴呆的老人,黄渤本身的眼光以及主演决定这个电影的品质是足够靠谱的,落实在民众基础,不玩太多虚的花活。

这个电影立意和题材都分外不错。故事是这么个故事,宇宙莫名来了一道科学家无法解释的光,带走了成双成对的人,而留下的人被推理出没有真爱,这给当时宜昌这个地方的社会群体带来巨大的冲击,黄渤和谭卓饰演的中年夫妻开始怀疑彼此之间是否有真爱,虽然他们之前的生活也有倦怠,但黄渤自认和妻子一直是相爱的,一度他需要制造假的车票,证明没被带走是因为妻子不在当地还差点被拆穿……

同时故事还主要交代了另外三条线索,分别是要离婚的妻子王珞丹和小三黄璐,两个本该敌对的女人无法相信老公的消失,却在寻找中发现男人还有其他很多女人……另一边白客扮演的混混十分确定自己的兄弟被害,却莫名消失了,以及还有一对小情侣本来是偷了户口本准备偷偷结婚,在民政局被女方爸妈阻止,光把女方爸妈抓走,他们留了下来,被怀疑没有爱情……

同时影片结合这个创意,还有很多副线,完全是依托这个创意去延伸,但讲的都挺高级。真的很像在看一篇《科幻世界》高水准的软科幻想象文,对中国整个社会构成进行了一次讽刺感的揭露,里头要聊到的话题深度还挺多,立意是高的,是揭示的,这也源于主创请的文学顾问都是一帮高人,李诞不光出演了一分钟,也还写了同个创意自己的小说。包括马东配音出现,这些高智商人才对影片的文本进行了真正的“保驾护航”。

这个题材真的是不错的,科幻只是个外壳,讨论的还是目前群体关于如何界定人的情感的偏见与压迫,但用了这么一个设定还真挺妙。大体“真爱”这个点谁都拿它说事,就是因为它极其不好定义,所以就有大量定义,突然一道没来由的光,好像莫名给了一个权威性,当然并不充分,但大家着急要个标准,于是一下子就制造出了更多乌龙,和更多文化人想讲给普通老百姓的那些荒谬感。看的时候对当下的捕捉还是非常准确非常好看。

同时整个电影几乎没拿得出手的特效,这个光一来也就是简单的白光晃镜,场景非常简单,完全没有科幻片的大逼格,主创把宝完全押在表演,这些人物情感和落实在真实的这些感情和人与人的困境。不得不说,里头这些困境由于太过真实,通过演员的诠释,真的看得太开心了,总忍不住笑场。

里头好不容易熬到终于可以评职称的黄渤,因为无法自证和妻子的“真爱”,就要让给伴侣被带走的同事,他不得不去仿造一个车票,证明妻子当时不在场,却因为这个事,在同学会大出洋相,真的让情感陷入危机,因为这个设定,影片可以很好地呈现这些慌张,这些迷惘,打破了世俗规律,重组规则的时候,可以看到我们的生活如此道貌岸然,又是如此狼狈可笑。

相信黄渤帮了导演不少忙,具体细节都落地成功,不然这种类型要完全让观众能接受还需要时间,但因为表演整个都很顺畅,所以这个电影还真是有蛮明显的黄渤《一出好戏》的影子

这里是一个有趣的现象,成名导演扶植新人或多或少都带有自己的喜好属性,比如黄渤演《被光偷走的人》非常成立,都是有点科幻小背景,但完全落实在人物本分的底层表演,把善良人的困境说得淋漓尽致。而宁浩起用各路高手,但整体都保持了他所要的较劲。至于陈可辛起用的导演都有感情细腻的标准,而陈思成团队提供的凌厉和荷尔蒙也是一脉相承。这些都是电影有希望的好现象。黄渤团队出手,群众基础肯定是稳的。当然这里也暴露出了影片的问题:那就是过满。

首先在视听上没什么太大的变化,多数是依托表演解决。让我觉得有趣的地方还在于,不知道是不是故意的,《误杀》也好,《被光偷走的人》也好,开头的视听和表演都一般,让我感觉这个电影很危险,接下来就越来越好,我甚至在想是不是故意的,这样观众接受起来被打动的概率更高。像《误杀》,由于后面实在过好,我就不记得开头的视听和表演其实有点刻意,这可能是一种接受过程。

像《被光偷走的人》开场的很多镜头调性就很接近是一个电视剧的质感,所以的确就是卖表演,整体是一个拼盘式的故事,节奏顺序很流畅,因为大家想看的东西太多了,有感动也有讽刺。但整体作为电影来说,我还是觉得长了,不够松弛,有点像新人导演着急把握机会,一下子塞入太多东西,余味就不多。这点《一出好戏》就做得很好,他素材拍的有三小时,但电影只剪两小时,全版本做网剧推。

而《被光》里面,尤其是结尾,意思都能明白,但导演要完整讲掉一个中年夫妇慢慢重新确认自己有信心建立情感的唏嘘与真挚,通过做菜这段戏未免实在太长,也是我在现场提的意见,希望能有所删减,这样观众看起来更带感。

一下子塞太满未必是好事,还是要符合电影观赏的习惯,导演也说其实还有很多好的故事,他们塞不下,其实这就涉及到影片的取舍。但不管怎么说,这个电影上映还是让人觉得很感动的,是高级的,值得你去影院观看,不羞辱你的情感。

最后还想说的是,我觉得这个电影的票房不会特别好。虽然拍得很难得,但一是讲得太满,二是更多是文化人对于这个题材有强烈的表达,其实普通观众还是相对更感兴趣里头的幽默,而整个电影里面那么多情感的探索,其实还是有点没讲得太透。拼盘能带来丰富,但也意味着无法展开。包括里头有几个视角,我感觉还是前卫了一些,是导演在摇摆要表达更残酷的东西还是满足受众。比如那对本来要结婚的青年情侣,男方后来用暴力强奸,再自杀,女方再慢慢确认他们有爱情,这些价值观未必是准确的,也容易触及目前群体关于反家暴性侵的神经。


如果有一束光,让相爱的人消失了。

那么剩下的人该怎么面对彼此,面对自己?

昨晚因为这个问题我买了票,大清早看的电影,我太想知道电影里会有什么故事,其实我更想知道如果你和不相爱的人在一起,该怎么办?我是有自己强烈的私心的,我想知道电影里有没有答案?

看过的人我就不再说情节,这里面能打动我的是黄渤饰演的中年男人在路边默默哭泣的那里,可能是人到中年太不容易了,和你的搭档埋着头赶路,却忘了彼此看一眼对方,那里的哭不止是不易更是在路上仓促停下看到的心酸;而另一处就是最后谭卓饰演的中年女人听到了我爱你从抽泣到大哭,因为女人太容易为情所困,有时候逞强很久觉得自己已经不需要那么一句动情的话,事实上非常容易溃败。可能这句话就能让女人觉得熬过的所有没有色彩的日子都被重新上了色。

男人和女人的眼泪啊,都在为谁留?却又因为什么呢?因为人到中年容易活成盔甲,所以在盔甲里面的柔软才更让人疼惜。

曾经我认为走进婚姻的人一定是因为相爱这一种原因,长大了才发现相爱竟然是只是其中一种,并不是唯一必要条件。

甚至说大部分人都无法确认保证自己一生都会只爱一个人,因为爱也是会随着时间变化的。

如果有一天真有这束光存在会让相爱的人消失,我希望我会消失。如果没有,那么这束光也不是来当审判官的,而是照见我们自己真正的内心。

跋山涉水,我们能找到的人只有自己,因为我们是一切爱的源泉。


1、任何人,都不是一个人。

当一道神秘光束笼罩宜江时,许多人凭空消失了。科学家、好事者利用数据科学研究后,发现消失者竟然是能被判定为真爱的成对关系,这些人还存在时的举动和言论,对幸存者留有非常大的影响~

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在个人之上,有个面对面交往形成的初级社会群体。它是社会有机体的基本构成单位,每个成员的存在或消失,都会对社会产生一定的蝴蝶效应。就算我们不幸身亡了,也会对殡仪馆产生经济效益,通过工作人员的日常消费,刺激总体GDP~

董润年选用了最有代表性的五个初级社会群体,来叙述这场暗流汹涌的大风波。

家庭、友情(or同性)、婚姻、热恋、青春期躁动,是它们的社会学符号。

这五个初级群体的核心人物为:

讲文明的语文教师武文学(黄渤);

混暴力圈子的混混筷子(白客);

陷入迷茫的被出轨女强人李楠(王珞丹);

心中有信条的热恋女青年刘佳一(李嘉琪);

享受校园纯爱的女学生小蕾(文琪)。

2、社会有机体,永远会诞生自疗机制。

由于一些固定人员的凭空消失,社会陷入了病态。在经历一段时间打砸抢烧的骚乱后,宜江市又回归了安宁。

赫伯特·斯宾塞认为社会是个有机体,因为动物有机体和人类社会很相似,两者当中都有调节、维持、循环分配三个系统。

在动物中分别是中枢神经、营养和静脉动脉。在社会中分别是官员、劳工、商人(机构)。

不管是暴力的军事社会,还是文明的工业社会,都会产生秩序≈三大系统,能够微妙地调节各个团体的需要,最终抑制炎症,跟生物学是一模一样的~

明面上官员会出警处理骚动,颁布相关惩戒法令;教师(机构)会做出决策,将群体责任损失划分到最小,分摊给家庭/个人;个人会借由思考、消遣、分享会等形式,将压力最终化解掉。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均摊到的压力其实是最小的。

社会,是一种解压器~

无法消解掉的压力,就会转换成暴力or自残。

譬如电影中的筷子(白客),他虽然依靠初级暴力谋生,依然信赖法律机器的公正。由于超自然现象使得他的朋友(恋人)消失前是否受了致命伤,警察无法拼出足够的证据链,不能对嫌疑人进行惩罚,最终,郁愤至极的筷子选择对嫌疑人使用了高级暴力。

(白客演的真好!!)

3、信仰,是驱动社会正常运转的支柱。

在处理完社会骚乱之后,宜江市里的人们依然不能互相信任,无法马上回归生活常态。他们判断生活是否正常的几个典型信念崩塌了,陷入严重的猜疑链里面。

被光抓走的一对对人都是真爱,那么被挑剩下的人,定有一方没有贡献or收获对象真爱。

古往今来,真爱是一种典型信念。

它是一种可以被传染的群体认知,借由书本、传闻故事,撼动我们的知识、情感、意志、价值四要素,驱动了人们做出牺牲、奉献、索取、暴力等心灵波动和行为举措。

捆绑它最严重的是私德,然而在这场超自然闹剧里面。学生党的纯爱、同性间的龙阳癖、出轨的外遇丑闻、甚至是渣男,都被证明是拥有真爱的代表了,自己和对象却没消失,那么要对伴侣、同事、朋友、家人自证/追问清白了。

一时之间,大家忙于自证清白,让机构、家庭、个人陷入了不同程度的瘫痪或迷失。

武文学(黄渤)就被典型信念折磨的够呛,他不知道是自己出了问题,还是爱人张燕(谭卓)不再爱他。

人生在世都有一个通病,能爱上太多人,使得这场审判异常精彩。

4、我们,都为别人而活。

武文学作为要晋级高级职称的优秀教师,他最在意口碑,一直营造模范夫妻形象,就算是交公粮这档子事,他都按期来一趟,尽管不那么用心~

被家人、长辈、朋友、同事质疑时,他郁闷到想找尽一切办法来自证清白、造伪证装清白、证她不清白。

除了本我意识(主观我)之外,还有个“镜中我”(客观我、超我)在悄悄作祟。

人的行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自我的认知,而这种认知主要是通过与他人进行社会互动形成的,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态度等等,是反映自我的一面镜子。

为了让“镜中我”看起来非常优秀,本我一直在模仿榜样的品学行为,还学会了弄虚作假,使“镜中我”经常超越本我。

简单讲,为了让别人看我们很优秀,大家都在努力演戏,演的多了,就成了真的自己。

努力的程度,可以看做对典型信念的信仰程度,也被叫做“印象管理”。

5、冲突,是人类进化的源泉。

武文学的自证、伪证、证她,都是为了消除冲突,想赶走紧张心理、用来挣得人们同感的方式。

他面对的冲突,源于真爱审判,审判范畴却远远不止真爱,竟然囊括了冲突论的三大流派:

A、辩证冲突论:社会内部权力分配不均,是冲突产生的根源。会诞生国家、群体承认的制度来平衡、治理冲突。

代理校长把评高级职称的机会,给了另一位优秀老师,理由是武文学可能私德有亏,或许有不爱老婆的身心出轨行为,所以人没消失。而另一位老师人没消失,伴侣却出轨消失了,需要一定的精神慰藉。

他不把职称给武文学了~

武文学在莫须有的私德问题上,遭遇到了薛定谔的猫,不能忍受“评价焦虑”,才开始撒谎造假了。

私德,正是一种因冲突诞生的民间制度。

B、积极功能冲突论:出于自利或利他的考虑,人们会在社会合作中诞生冲突,做出典范、谈判、退让等行为,来获取声誉和经济上的优待,最终对保持群体团结、巩固人际关系、控制社会变迁等起到积极作用。

武文学作为一名人民教师,他有做道德楷模的社会约束,享受清誉赞美,为了维护排面,他得把各种不利于他的传言消灭掩埋掉。

C、一般冲突论:冲突是由财富的匮乏、道德的沦丧引起的,得克服和限制冲突,用理智、道德、互相谅解来对抗这种负面作用。

张燕想要更富裕的生活,就会一直催促武文学积极争取高级职称,久催无反应,必定心生巨大间隙。武文学不敢肯定她还爱不爱自己,有一定的歉疚,先自证、伪证后,才想着证她;武文学对小韩(焦俊艳)拿捏不住的办公室情愫,会影响家庭、口碑、前程,迫使了武文学举棋不定。

冲突,催生明文、民俗上的约束。

所有的苦难与背负尽头,竟然是人类社会的成长与自洽。

另外,很多人都会青睐上“喜欢自己的漂亮人”,因为别人的爱慕包含对你的肯定,这种“恋爱补偿效应”很迷人。

武文学面对小韩,用了职场常见的刺猬法则,即一种不近不远的恰当关系。

感情我相信还是有点的。

6、爱与家庭信任与窒息感

早期婚姻是一种稳定社会关系、增长人口的制度手段。

从一百年前开始,欧美开始强调陪伴式婚姻,夫妻双方不仅要是彼此的恋人,也应该是彼此最好的朋友,即SoulMate(灵魂伴侣)。

近几十年来,这种陪伴式婚姻也崩盘了。男女日益平权之后,人们开始评估自己对这段婚姻满不满意,有没有获得成长,想法、感受有没有在婚姻中得以满足,认为被逼结的婚姻不算自己想要的婚姻,情愿离婚再找,或者用出轨来解决身心需求。

更着迷于自我利益。

在离婚率逐渐高昂的今天,出现一个奇怪的现象。

欧美高学历女性容易结婚,亚太高学历女性不容易结婚。

在亚洲、太平洋地区,有一个“婚姻包袱”,男性普遍更希望比配偶拥有更好的事业/学术/经济成就,不然会形成自我压抑。

由于眼界智识的差距问题,偶尔会在聊天时遭遇单方面碾压,为了寻求地位对称,可能会对配偶进行贬低、疏远。也许会对颜值、地位逊色于高学历配偶的女性,产生好感而身心出轨~

很多不合常理的行为,都是为了寻求刺激或者释放压力~

李楠(王珞丹)遭遇的其实是这种问题,相信一些朋友没体味出来。

7、不对等关系,源于自我理解。

男女之间有很多种不对等关系,李楠与丈夫女强男弱,是一种常见的经济类比关系。

人们很容易被他人评价所支配,对自我、他人估值有一个相对概念,哪种异性配得上,哪种配不上,心里有一个底。

对价值高昂的印象极深,即便选择放弃了,也会当个标杆尺度,这种现象叫做沉锚效应(瞄定效应)。

对我们第一个产生沉锚效应的异性,一般是初恋,不管有没有追到,它都影响过我们后续的投资决策,和对红利的判断。

在学生时代想发展成为恋人的人,大多会调查一下彼此的初恋,看自己符不符合对方锚定的价值取向。

所以李楠对丈夫选择何晓芬(黄璐)不能理解时,调查了前夫的初恋。

8、放弃,会造成境界升华。

关于李楠的猜疑链,是我最喜欢的那部分。

李楠的终调对象,李倩,一个细嫩优雅谈吐不凡的女人,正是李楠老公理想的梦中情人类型,说他对她知无不言,谈吐非常有趣,却只是睡在她屋里的沙发上。

然而谈吐有趣,是对李楠、何晓芬从未展示过的才华。

李倩在电影中扮相优于性冷淡风的李楠,一身显眼奢侈品,明显是李楠老公追不到的level,然而他敢攀谈,还深得对方欢心。

他面对李楠这种level都很自卑,怎么做到和李倩谈吐自如的呢?

当猎艳对象远高于锚定价值时,人们会启动防御机制,为了降低失败对人生价值的打击,而选择降低自己的期待,放弃自己的追求。

不在意反而妙语连珠,在意时有了楚河汉界,怕有些话头让雷池翻滚。

回归不油腻状态,以友好姿态获取美女朋友坑位,还是比较容易的,弄的我也猜不透电影中他俩到底睡了没有。

9、情绪稳定,等于拥有足够的自我肯定。

李楠见完李倩后,才有了释然。

她开始明白不是她的错,而是前夫有自卑和婚姻窒息感。

一开始前夫消失,她以为小三何晓芬也跟着消失了,是一对真爱,自己只是一个弃妇,上班时神情有一点混混僵僵。当何晓芬出现后,她开始回归了一些自信,在查证线索的路上,李楠越来越自我肯定,直至拥抱新生。

逃离抑郁症的最佳医治方式,就是填充自我肯定。

需要利用到门槛效应,一级台阶一级台阶的登。

明代思想家洪应明在《菜根谭》里说“攻人之恶勿太严,要思其堪受;教人之善勿太高,当使人可从。”

翻译一下,就是欲速则不达。

10、仪式感,是一种表现原理。

刘佳一(李嘉琪)与王扬(丁溪鹤)的爱情,最具有仪式感,经常吵架的刘佳一父母消失了,口口声声相爱的刘佳一和王扬却还留在人间。刘佳一是确有真情的,愿意为王杨跳楼,王扬在真爱审判下,为证明有真情选择当了真·跳楼男青年~

心理学赞姆斯·莱德尔认为,我们有了某种行为,才会有某种心情。

当我们微笑时,我们的心情会变得愉悦,当我们皱眉时,心情也会变得低落、不开心。这种反常理的现象,竟是真实存在的,毕竟我们的一些情绪表达是由后天学习得来的。有时对酒装愁引旧恨,对花启眉笑自来。

很多人觉得,别人的部分行为,会对自己的人生存在被尊重感,这就属于是能够打动ta的仪式感,使生活不仅仅是生存。

仪式感,遵循了表现原理。

为了表现我们很相爱,很愿意为爱付出,求婚、浪漫婚礼、精心挑选节日礼物,是很多人都要经历的表演桥段。有的人乐于其中,有的人只是当个求偶公式。

诸多行为和微妙心情,并不是天然存在的。

人类忙于证明自己有情。

11、谎言,是人类文明的遮羞布。

刘佳一最后被王扬感动了,质疑有没有必要用性命去圆真爱的谎。

她成长的有点晚了,没看懂两出新闻联播之间的巧妙。

全人类科学家先用数据科学,验证了被光抓走的人,全是成双成对的,恐怕都是真爱。

等爱情猜疑链一步步燃起,烧破很多家庭天花板后,人类官方媒体们开始声称,上一次公告有巨大错误,并没有直接证据能证明消失的人是真爱关系,只不过是一出偶然性事件。

社会的自愈能力再次起了作用。

成熟的官员们做出决策,要掩盖更多小家庭的创伤,维护社会平稳发展,不损害GDP。

欺骗,是生物为了生存演化出来的本能。

这部片子里,有多少猜疑链,就有多少谎言,还有一些我就不拆穿了,逻辑非常严谨,制作的挺好看的。


题材不错,但黄渤只适合喜剧片。


你相信真爱吗?

我相信,但我不相信长久的真爱,事物总是动态发展变化的,曾经花前月下山盟海誓是真的,以后老死不相往来也可以是真的。

若用动态思维审判真爱,那毫无意义,所以电影《被光抓走的人》聚焦当下,讲述了一道神秘莫测的白光,不讲理就蒸发掉了都市里的真爱男女,成对成对儿凭空消失了。

为了更好的理解电影,我们姑且把这一道白光,当做“真爱审判之光”,结合电影情节,我们不难推断出真爱两大定律。

小三何晓芬痴迷胡建平,筷子对秦山暗生情愫,但他们都没有被光抓走,所以我们可以得到真爱第一定律:真爱是双向的。

白光闪耀之时,学生情侣会消失,老夫老妻会消失,这说明真爱不分年龄,另外存在伴侣跟别人配对消失了,这说明真爱不受结婚证,世俗关系等外物所限制,再包容一点上看,筷子跟秦山是龙阳之好,这说明真爱是允许同性关系的,所以综上,我们可以得到真爱第二定律:真爱是唯心的。

那么,在真爱审判之下,通过考验者得道升仙了,剩下的世间人类就要遭受真爱审判带来的另外两个副作用:暴乱和猜疑链。

暴乱很好理解,一些混乱分子以“末日来临”的名义趁火打劫,烧砸抢掠,但这不是电影要讲述的重点,略过。

猜疑链才是电影的核心主旨,有武文学张燕为代表结婚17年的老夫妻,有李楠何晓芬为代表多角关系纠缠不清的青年夫妻,有刘佳一王杨为代表在谈婚论嫁的适婚年轻人,他们所有猜疑和痛苦的源头都来自于:谁把真爱弄丢了?是己方人性的扭曲?还是对方道德的沦丧?

单说武文学和张燕的婚姻生活,算得上万千中国家庭的缩影,真实的令人压抑。

在经济学中,有一个“边际效用递减规律”,随着同样刺激的反复进行,兴奋程度就下降,同样两个人相处久了,激情也会慢慢消退,爱从轰轰烈烈开始,到平淡如水结束。

这么说来的话,如何经营维持好一段感情,其实方法也很简单,只需要持续性提供新鲜感就可以了,像张昕宇梁红那样,北极求婚南极结婚,其他时间全世界侣行。

但遗憾的是,大多数普通人的一生只会碌碌无为,为明天的柴米油盐而奔波,打败真爱的从不是时间残酷,而是枯燥单调的重复性生活。

所以,有时候我常常会想,人该如何过自己的一生?

我从不认为人到了什么年纪,就该做什么事,但世界上绝大多数人都是按照工作、结婚、生子、混吃等死这样套路化的模式在活着,这难道是对的吗?

我不知道,但我知道主流的路,一定是最容易走的路。

我写文,做自媒体,潜意识里就是想走一条与众不同的路,并希望能够有一天可以靠着它谋生,把我从一个固定的地方释放出来,在往后余生岁月里,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地方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

和你一起。


原始地址:/paihang/281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