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交往过程中是不是容易记着对别人的好,而容易忘记别人对自己的好?

非亲非故的,别人为啥对你好,自己心里没点数吗??还不是投之以桃,报之以李,这样的人际关系才能走的远。那些一开始就想着占别人便宜,算计别人的人都不知道咋想的


人在交往过程中是不是容易记着对别人的好,而容易忘记别人对自己的好?

分析前,先明确:我和你有同样的感受。

我猜测这或许跟心理学中,发现的人类天性的“损失厌恶”现象有关。

比如:你现在有50万元资金,计划做投资理财,银行提供了两种不同的投资。

投资1:能赚10万元,有可能承担非常小的损失;

投资2:80%可能性赚20万,但20%的可能性会血本无归。

你拿着自己的钱,会选择哪种投资?

现实中,绝大多数的人都会选择投资1。

但从理性上去选择,投资2平均计算下来,收益可达16万,投资2的平均收益比投资1要高出6万之多。

这个现象,说明人们在经济中,并不总是保持理性的。心理学家管这种现象解释为“损失厌恶”。我认为“损失厌恶”不单单发生在经济中,也时时刻刻会发生在生活中,楼主提出的这个问题,就是“损失厌恶”在人际交往中的一种表现。

再举一个例子:

有人要跟你打赌,你们掷硬币,正面给你400块,反面你给对方300块。

你选择跟他赌不赌?

很多时候,我们会选择不赌,赢得400元的快乐程度远不能填补我们失去300元的痛苦程度。

这也是“损失厌恶”的一种体现。

因此,很多时候,我们会认为付出的与所获得的不成正比。也就为什么会产生,楼主所说的这种现象。

你怎么看这个问题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记给珞佟点赞哦~关注珞佟,回复喜欢,珞佟送你一句暖心的话^_^

我是珞佟,一名心理学爱好者和专业初学者。我想用心理学知识帮助自己,也温暖他人。

谢谢!是的,大部分人都这样。


谢邀

硬核砖家硬核解答

硬核观点:

苟富贵勿相忘。

硬核分析:

苟富贵勿相忘,这句话在合适不过了。

让别人牢记你对他的好,以便日后索要利益,索取不成者则骂别人没良心。

常言道,行善积德。我们就把对别人好看做是行善。行善可以积德,德高则望重。而行善和经济实力并不直接挂钩,经济实力高低在行善上只是方式方法不同而已。

就有那么一些人,总想靠一点点好处去换取更大的好处。何等自私,何等虚伪!

大部分人确实更记得自己对别人的好,这是科学合理一点毛病没有的。自己为别人付出,整个过程都是自己做的,当然印象深刻。而别人对自己的好所做的付出,并不能完全感同身受,印象自然会浅薄。

我为人人,才有人人为我。人人为己,命不久矣。自私是永远的痛,一己私利是万恶之源。

硬核总结:

“这点事都不给办,你小时候我还抱过你呢!忘恩负义……”

真希望这种话,这种人,越来越少。


容易记着对别人的好,这个是一个主动施与的动作,我付出念念不忘的是能不能收到回报。

忘记别人对自己的好,这个是被动接受的过程,这个好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如果不需要只会增加自己情绪体验上的痛苦,容易忘是一种自我防御机制。


我相信确实有部分人是这样想的。

这跟一个人的修养有很大关系。我相信,从小我们大多都听过“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样的话,有些人牢牢记住了,也践行了。自然有些人却把别人的好,别人的帮助当作理所当然,有的人甚至还理直气壮要求别人帮助。

每个人的成长环境,所受的教育,与生俱来的性格,认识问题的深度都会不同。这自然决定了处世方式的不同。有的人凡事以自我为中心,考虑问题总是从个人的感受出发,即使帮助别人,哪怕只是小事,也会时刻记在心上。他们总是要求得到别人感恩,让别人记住他的好。反之,得到别人的帮助,却觉得理所当然。


人的生命中,会遇到不少贵人相助的,有的是在大灾大难临头时的相助,但大部分都在微不足道的小事中。

常说,受人滴水之恩,必将涌泉相报。这句正能量的话,是禅意,其重心是要人们做人要有普萨心肠,仁善为怀,知恩图报。

在我们生活里,知恩报恩的故事随地可见,但也有不伐其人,利益熏心,私字当头,你对我的好,我记不住,可你危害了我顶点利益,我可以翻脸。

上述这些话,是用来说明,我们每个人,都是或多或少存有私心的人。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往往会出现,自己对别人的好,能记忆忧新,而常常忘记别人对自己的好。

这是人不为己天殊地灭的人性的自然规律。要想把题示前后反过来,就必须做到四点。

一,树立大公无私的人生观,或让公心占上风,时时处处,突出公正。

二,做一个知恩,感恩,报恩的人。

三,记別人的好用放大镜,自己对别人的好,用显微镜或忘记。

四,把给别人的好,看做是自己的责任和应该做的。


原始地址:/faxian/183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