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觉得司马迁的《史记》是绝唱吗?

回答是肯定的。《史记》是部伟大的巨著,它的产生来自于司马迁的努力和其父亲司马谈的遗愿,也是其父子俩对于中华民族的史学和文学的历史性创造和历史性贡献,有着最空前最伟大的现实意义,无愧于“史家之绝唱”的这一人类最崇高的称号。

《史记》是一部以写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太初年间的大约三千年的历史,五十二万多字。全史130篇,即:由12本纪、10表、8书、30世家和70列传等5部分组成,其体例完备,内容丰富,思想鲜明和艺术精堪等特点,汇史料之大成,为后世之“母本”。

《史记》在围绕“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这一基本的历史理念中,能用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来否定唯心主义思想;以分析历史和历史的分析的严谨态度,对具体的人与事“敢于揭露和敢于批判”,还原历史和事实的“原貌”,这在当时来说都是可贵之处和进步之处,也正是《史记》的伟大之处。

另外,《史记》在反映历史的同时,也显示出在文学上所具有卓越的伟大成就。能通过文学特征和文学色彩来反映历史,刻化人物,这是司马迁的发明和创造,是一般史书所达不到的。《史记》在传记文学中的这种境界,也说明它已达到了跻身于世界文学名著之林的水准。

《史记》,不仅是一部空前巨大的历史著作,而且也是一部卓越的文学作品,尤其人物传记有极高的传记文学价值,对后世的散文及各类文学都有巨大影响。因此,《史记》在史学上文学史上都有崇高的地位。所以,才有了现代文化巨匠--鲁迅,对此有“史家绝唱”和“无韵之《离骚》”的评价!


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无韵之离骚


司马迁的《史记》,可称得上是瑰宝了,毕竟记载了那么多历史往事,若是没有这本经典,估计很多历史就将无从可考了。

当然,所有的历史文献最好还是抱着参考的眼光去看,也不能全信。毕竟很多史记文献都有个人色彩,背景政治和时代的偏见。


史记的地位,我觉得大家常见的说法已经讲得很明白了:“史记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这个说法高估史记了么?

没有。

史记之前最重要的史学著作,应该算是《春秋》了。然而孔老夫子做春秋则乱臣贼子惧,显然靠的不是实录,而是靠其春秋笔法。孔子作为一个心有猛虎细嗅蔷薇的山东壮汉,在几千年前就意识到了说道理不如讲故事的写作方法,比现在的一票公众号不知要高到哪里去了。所以孔老夫子自己也不无得意的说:

我欲载之空言,不若纪之行事之深切著明也

因此左氏“论本事而作传”的写史方式逐渐势微,汉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经学大兴,礼记中又将春秋列为六经之一,所以最后的结果就是大家研究决定了,《春秋》要被立于学官,大家离史以尊经吧。

这就产生了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那就是经史要不要分离。

如果按照春秋的写法——我举个不太恰当的例子——你今天看到的史书可能就都是这种画风,你觉得自己会不会喜欢:

当然,这只是个不太贴切的例子。然而经史一家的话,用各种隐喻来解读史书比这还反人类一些。比如说春秋里庄公元年有这么一段话:“三月,夫人孙于齐”公羊传是这么解释这七个字的:

孙者何?孙犹孙也。内讳奔谓之孙。夫人固在齐矣,其言孙于齐何?念母也。正月以存君,念母以首事。夫人何以不称姜氏?贬。曷为贬?与弒公也。其与弒公奈何?夫人谮公于齐侯:“公曰:同非吾子,齐侯之子也。”齐侯怒,与之饮酒。于其出焉,使公子彭生送之。于其乘焉,搚干而杀之。念母者,所善也,则曷为于其念母焉贬?不与念母也。

我看到这段的时候,觉得什么“两棵枣树”、“眼中闪着诡异光的鱼”都弱爆了。

然而司马迁在这个时期搞出了一本史记,这就不得了了。这相当于在春秋的路子之外搞出了一条新路,大家豁然开朗发现原来还有这种操作——咱们可以经史分离啊!你愿意用寓于事中、蕴于文中的办法说事我不介意,我自己修自己的史就好了嘛。

所以这一下子,就给史学奠了基。

这本史记确定了一个范式,就是说你想修史,那么你要怎么修,你该用什么样的体例、什么样叙述方式、表达什么样的主旨,史记都给你打好了样。而这些成就是开创式的,日后官方修史基本都是按照这个体例修下来的,所以史记的价值有多大?要多大就有多大。至于剩下的,什么给先秦到汉初的史籍做了总结啊,什么犀利的史观啊这些,我倒以为只能算是添头了。

然后咱们再来简单说一下史记的文学成就。这块比较简单,我直接搬运一下就好。

由古至今,学术界对《史记》文学性的认识与阐发,是逐步深化的,大体经历了四个时期,上了四个台阶。汉魏南北朝时期,从刘向、班固、扬雄到刘勰,只着眼于《史记》文章简洁,辞采华美,许司马迁为文章家,这是最广义的文学性认识。这是第一阶段。唐宋八大家着眼于《史记》散文成就和艺术风格美,并把《史记》文章作为追慕师法的典范,从而奠定了司马迁和《史记》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这是第二个阶段。宋人开始以及明清评点家,着眼《史记》的写人艺术,从文章结构、转折波澜、人物刻画、语言色彩各个方面抉发《史记》人物传记具有小说因素,论说较为零散。这是第三个阶段。全面系统地抉发司马迁塑造历史人物典型形象的艺术手法,这是80年代以来当代《史记》研究的一大主流方向,在学术界创造了生动的局面。

说到这里,我推荐两本书,一本是杨燕起的《史记的学术成就》,一本是可永雪的《史记文学成就论稿》。这两本书将史记的两大价值基本上说的很清楚了,这两本书看完了,基本上也就清楚史记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了。

最后咱们再来谈一谈所谓关于史记的质疑。

迄今为止,我好像还没听说过史学界对史记有什么“质疑”的。自汉代以来,对史记的相关研究文献可谓汗牛充栋,论著数百,据我所知还没人敢说史记是“伪书”或者是“小说”,如果有的话还请大家不吝赐教,让我开开眼界。而既然这么多学者都认可史记的真实性,我也不知道这质疑是从何而来。不过倒是隐约记得在知乎上见过几个答案,说史记中记述很不可靠,类似小说等等,想必题主你所谓的“质疑”应该就是这一类的。

我不是什么正经搞史学研究的(而且很多时候还很不正经),不过肤浅如我,也是知道文献学的。

所以我想问的是,我亲爱的题主,你确定那些质疑史记的人都修过文献学么?

史学界从来没有人说过,史记中的记载全都是100%的史实,毫无虚假——如果有,欢迎随时来打脸——大家只会说,XX情节根据考证,和YY书中记载基本吻合,所以应该是这样这样的情况。大家在提到史记的时候,除了强调其史学价值以外还会强调其文学价值,而文学价值是怎么体现的?艺术加工啊!在实录的基础上对一些细节之处进行文饰(当然,你也可以理解为YY),来将人物塑造的更加丰满,从而将文章的可读性变得更强。不过谁会把这些情节全部当成客观的记述不加分辨的全部作为可信来源来使用呢?应该没人会这么干吧……

所以日后再有人言之凿凿说史记是“小说”,想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时,题主你不妨抡起点校本的史记,狂扁之后将其送去蚕室,好帮助他能突破自我,发愤为作,创造史记研究的新高峰。


相对于人类的一段历程及这种文体是绝唱。


《史记》是汉代史学家司马迁写的一部传记体通史著作。鲁迅先生对《史记》给以了极高的评价,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史记》,是司马迁在身受宫刑,遭受极大的耻辱和心灵创伤后,用血和泪写下的一部书。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讲了自己的抱负和决心:“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300篇,大抵贤圣发奋之所作为也”。他花了13年的时间,写了上起轩辕黄帝,下至汉武帝,近3000多年的历史。全书分成八《书》、十《表》、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共一百三十篇(后人称之为《史记》)。这是我国历史上,首部纪传体通史著作,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对后世的史学和文学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在司马迁之前,没有一部科学、完整的史书。司马迁自己曾说过,他的这本书是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而司马迁也确实做到了这一点。《史记》既有史学性,又有文学性。所以,鲁迅先生才说,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后世,恐怕只有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尚可近之。

所以,说《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毫不为过。


《史记》自黄帝至汉武帝三千年的历史,综而述之,以通古今之变,其纪传之体,互为衬之,以成一家之言。之前,百家述史,未能贯一,太史公虽未尽美,终有去伪存真之功。

后之正史,裁自《史记》上下五千年。其功不可没也。

《史记》规模宏大,百家尽有。其叙事如实,可谓跃然纸上呢。

鲁迅先生以其为绝唱,信矣哉!


谢邀,《史记》确实是中国历史上难得的一部纪传体史学专著,记述了从黄帝(约公元前3000年)到汉武帝(公元前122年)共三千多年的历史。全书共一百三十卷,约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有十表、八书、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司马迁用他制史之严谨的态度,深入故事发生地访谈,他利用自己太史令的便利,阅尽皇家典藏,他以儒家思想传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历史观,他以小说家的语言补充了历史资料的缺憾,让人感悟历史人物的丰满,他以正直的历史学家态度,不屈权贵真实记录事实,他以流畅的语言过硬的文字功底写就了《史记》。

《史记》最难能可贵的地方,充分肯定农民起义,把陈胜吴广放进世家。不以成败论英雄把项羽放到本纪等。

当然,《史记》也有记录失误的地方,例如,《史记•陈涉世家》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现在考古发现的秦律,没有这样的规定,有原因的误期,不会处罚,毫无原因的误期充军。也有带有作者自己感情的地方,他把抗击匈奴的伟大军事家卫青霍去病不仅放到《佞幸列传》,而且对他们记载也大失公允。霸王别姬片段,完全由司马迁用小说家言臆造出来的。

总之,《史记》是我国历史上难得的一部宏伟史书,虽有瑕疵,但瑕不掩瑜。与《史记》一样优秀的历史著作还有《汉书》、《资治通鉴》。我认为《史记》很优秀,但不能称为绝唱。


原始地址:/faxian/158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