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送妹,穷三辈,娘送女,穷到底”,啥意思?

《穷三辈,穷到底,过时了》

(原创回答)这是彻头彻尾的封建旧俗。“姐送妹,穷三辈,娘送女,穷到底”,在今时今日,已经过时了。

所谓穷,与送嫁没有丁点的关系。送嫁是一种形式,一种欢天喜地的旧俗,与贫穷扯不上一点儿的关系。而且,姐与借,是两种不同的概念。

实际上,在旧社会。穷人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受尽地主老财的剥削和欺凌,加上天灾人祸,一世也难以翻身。

如今的新中国,人民当家价的主人。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努力奋斗,消灭了绝对的贫困现象,并从去年实现了全国脱贫致富奔小康生活了。

所以,在国强民富的中国人面前,这些封建式的旧俗,早已退出历史舞台了。


没听说过这些话,看了一些解释,觉得就是封建迷信,陋习,说到底就是男尊女卑,看不起女人呗


不要在意,都是旧社会遗留下来的!只要一家人把婚事办的热热闹闹、高高兴兴就足够了。而将来穷与富,都是与个人奋斗有关,只要我们都努力了,不论物质财富多少,都会是幸福的!


姐送妹穷三辈是在中国的婚嫁风俗中,北方人非常讲究这个习俗,因为姐和“借”同音,若是妹妹出嫁当天姐姐去送了,那么妹妹以后的日子就会靠着“接”来过日子。

因此就有人说,若是妹妹出嫁姐姐送亲,那么出嫁后的妹妹婚后日子一定会穷困潦倒,而且还会穷三辈子,还有一种说法是,一般姐姐都会先妹妹出嫁,若是姐姐送妹妹就表示姐姐还未出嫁。


我个人觉得,不管怎都要靠自己努力!生活就是人生的答卷!怎样完成好,是靠每个人一步步努力的去做。!


封建迷信的意思!


这都是封建迷信,现在人已不相信这种说法了。我参加过许多送亲仪式,我们这没有人有这种说法,姐妹中,如果妹妹先结婚姐姐都要去送的,这是姐妹情深的表现。当然母亲不会去,不送的原因是,女儿出阁父母难过,自然不忍亲自送亲。

2020年,我国已整体脱贫,完成向联合国的承诺,“穷”以赋予新的含义,那就是懒惰,不付出。只要勤快,不怕吃苦,就不会“穷”。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解放,才会改变一个人行为方式和命运。所以提出的问题不成立。


这都是很早以前的说法了,以前人都穷,穷怕了,现在早就没有这一说了。现在哪个姐姐不送妹妹结婚,父母双亲还得上台上祝福女儿呢。就像以前结婚新娘子不许穿白色的不吉利。现在都穿白婚纱[捂脸][捂脸][捂脸]


人生四大事其一:洞房花烛夜。

结婚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有很多风俗讲究和规矩,随着社会的进步,一些习俗都会被淘汰,但也有一些会被传承下来。

来说说“姐送妹,穷三辈,娘送女,穷到底”,啥意思?

在农村女儿出嫁的时候,大多都是叔叔,舅舅,哥哥,弟弟这些男性去送亲,主要是去喝酒,男性去送亲,会显得娘家人多,势力大,想告诉婆家人,别欺负我家闺女,不然等着瞧。家里如果有姐姐是不能送亲的,因为一般姐姐都比妹妹先嫁人,嫁出去以后就不能算是娘家人了,所以不被允许送亲。

说“姐送妹,穷三辈”,其实这是一种夸张的说法,这会间接说明,娘家没人了,让姐姐来送亲,姐姐为什么会在娘家?是因为有什么缺陷嫁不出去吗?还是被婆家休了?

因为姐妹之间比较亲近,如果姐姐真有什么难处,作为妹妹,也不会袖手不管的。

这是怕妹妹拿婆家的东西来贴补姐姐。

“娘送女,穷到底、”更只是夸张的说法。

一个母亲,把女儿养育了二十年,做娘的当然舍不得闺女出嫁,可是早晚都要嫁人,舍不得也不行。如果娘送闺女,闺女就会哭,这一天是喜庆的日子,哭很不吉利,所以不让娘送亲。

但是现在这些陈规陋习都被改掉了,结婚是一件大喜的日子,在这一天,双方父母都会到典礼现场,给儿女们送上祝福。


这都是过去的说法。

我的老家在东北农村,在十几二十几年之前,确实有姐姐不送妹妹,父母不送女儿出嫁的说法。但这不是绝对的。

所谓姐姐不送妹妹出嫁,指的是未婚的姐姐不可送妹妹出嫁,但已婚的姐姐是可以的。不知道为什么?反正从前农村的父母很少参加女儿的婚礼。但是近些年来,姐姐送妹妹已经没有什么忌讳了,父母也经常去参加女儿的婚礼了。

俗话说:“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每一个风俗习惯都有其历史的成因,这和人们认知的水平有关。至于民间的说法,未婚的姐姐送妹妹出嫁或者父母送自己的女儿出嫁,都会受穷的说法,带有很强的主观主义色彩,因为没有几个人是因此而受穷的。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和人们认知水平的提高,这类说法也会渐渐成为历史的。


这个说法的完整版是“姐送妹,穷几辈,娘送女,穷到底,嫂送姑,发大蔸”。

我先来解释一下这个说法的原由。

结婚,也叫举行婚礼。重点在这个“礼”字上,古人讲“仁、义、礼、智、信”,其中“礼”就是一种必须遵守的礼制和仪式。

古人对婚礼的重视程度远超现代人,婚礼中应该遵守的各种礼仪,在《礼记》中,都有详细描述。三书六礼,从谈婚、订婚到结婚等过程的文书和礼仪,都会严格遵守。

首先告知亲属邻里,以取得社会的认可。然后举行婚礼仪式,以使一对新人取得祖先神灵的护佑。

在古代,男女若非完成三书六礼的过程,婚姻就不被承认为明门正娶,嫁娶仪节的完备与否,直接影响婚姻的吉利。

三书六礼包括聘书、礼书和迎书。六礼即问名、订盟、纳彩、纳币、请期、亲迎。

纳采,即男方向女方求婚、相当于现今的相亲说媒。问名,男方的媒人问女方的名字和生辰,然后到宗庙里占卜吉凶,结果为吉的才能进行下一步,结果为凶的则到此为止。纳征,由媒人正式代表向女方家送聘礼。请期,男方家定下婚期吉日,备好礼物,带上书信,告诉女方家,如果女方家接受礼物,就是答应。亲迎,婚礼之日,男方必须亲自去女方家迎接新娘。

“姐送妹,穷三辈”

这句俗语就是古人婚礼的一种规矩。有几个原因。

1、古人讲长幼有序,姐姐是先出嫁的,按照古代的习俗,既然出嫁了,就是夫家的人,妹妹出嫁,怎能让外人来送呢,难道娘家人丁凋零,都没有人送嫁吗?

2、古代女性不能随意抛头露面。妹妹出嫁时,如果姐姐来送,可能就是家里没有男丁。这在重男轻女的时代,是了不得的事情,一个家庭没有男人,那就是断子绝孙啊!

古人认为男人是家里的顶梁柱,家里若无男人,没有人顶门立户,就会被别人看不起,被人欺负。娘家没有得力的兄弟,出嫁的女儿在婆家也会被欺负。

所以,不让姐姐送嫁,让家里的男人送嫁,才能显示娘家人丁兴旺,新嫁娘是有依靠的。

“娘送女,穷到底”,也是同样的道理。用这样的规矩避免让女人去送嫁。

“嫂送姑,发大蔸”

“蔸”,是一种用藤条编制的盛东西的器具,就是用藤条编的篮子。发大蔸,就是装满了大篮子。就是说,如果嫂子去送嫁,新嫁娘以后会过上富足的日子。

同样是女性,为什么妈妈和姐姐送嫁就会穷,而嫂子送就会日子兴旺呢?

嫂子能嫁到这个家里来,说明新嫁娘是有哥哥的,家里是有男丁的,所以同是女人送,意义完全不同。

再者嫂子能送嫁,说明姑嫂相处得很好,家和万事兴,这样的家庭出来的姑娘也一定会过好日子的。

说到底,“姐送妹,穷几辈,娘送女,穷到底,嫂送姑,发大蔸”,这句语,还是人们对家族兴旺,家庭和美,幸福安康的日子的一种美好愿望。

而今,我们早已不再注重这些俗语,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依如继往,在婚礼上依然有很多讲究。

1、送亲要选“小”。

有弟弟的就让弟弟送,没有弟弟的,找表弟或堂弟,一定要比新娘小的。年轻小,更活泼一些,婚姻的氛围也会更欢乐。

让弟弟去,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为了给新娘子撑场面,以后万一在婆家被欺负了,娘家还有弟弟给撑腰,婆家以后就没人敢欺负自己的姐姐了。

2、送亲时,离娘肉和离娘面是一定要带的。在婚礼前一天,男方要给女方送去一袋面和一块带有七根肋条的猪肉,用红纸包好,预示新娘子要离开娘亲,成立新家了。

4、伴娘

伴娘要选择未婚姑娘,可以是新娘的好友,也可以是新娘亲戚家的同辈姑娘。

5、“哭嫁”

新娘离家时,应哭泣出声,表达对父母的依依不舍,以及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谢。

6、“喜冲喜”

一般结婚的日子都选在吉日,很可能会在送亲途中遇上另一队送亲的队伍,这叫“喜冲喜”。这时,双方要停下来,两个新娘子交换小礼物,一个手帕或一朵小花都行,互相祝福彼此的婚姻都幸福美满。

7、孕妇不能去送亲。

古人认为,孕妇象征着血光,孕妇送亲会为新人带来血光之灾,所以在新娘出阁时,孕妇应该要回避。

而且在婚礼中,往往要燃放花竹,婚礼上人多,拥挤嘈杂,为了孕妇的安全着想,不让孕妇送亲。

8、寡妇或离婚的人不能去送亲。

寡妇和离婚的人去送亲了,会被认为是不吉利的,担心把不吉利带给新娘子,而影响新人以后的婚姻幸福。

9、家里有新丧的人不能送亲。

家里有人去世了,古人认为是晦气的事情。在丧期,就应该待在家里守孝,不应该去喜庆的场合,更不能去参加别人的婚宴。否则无法得到逝去亲人的庇佑,也会给新人带来厄运,影响他们的婚后生活。

10、属相不合的人不适合送亲。

属相不合,被认为对新娘子结婚有忌,影响新娘子婚后与丈夫间的和睦。

写在最后:

地域不同,婚俗各异。因地而异,因时而宜。时代的发展,过去的一些传统已不适合当下。但有些却是有道理的,我们就该继承并遵守。

不管怎样,婚礼是形式,幸福才是我们最终的追求,愿你、我、大家都幸福!


其实这是旧社会遗留下来的陈规陋习,没有必要当回事。

谢谢《问答》老师邀请。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国家推行一孩政策。在城市此情况基本不存在,在农村既使有两孩或两孩以上的家庭,姐送妹,娘送女的现象也基本不会出现。

因为人们的整体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提高了。全国脱贫建设小康,国家富强,人民安康。

什么穷三辈,什么穷到底,都是屁话。

管见了。


人类在突起,社会在旺发,那些老规矩不适应当今的社会。


“姐送妹,穷三辈”。若是妹妹在出嫁的时候,古人认为姐姐随着男方接亲队伍送妹妹到她在婆家结婚入洞房,那么姐姐一家必然三代都要受穷。虽然这句俗语,是不可能决定姐姐送妹妹完婚就会受穷,是没有什么科学依据的。但是反映了古代社会人们祈求幸福,向往美好生活,害怕受穷的心理表现。说到这里有人会说这是封建迷信,其实不然。这是古代人用这种大众化的害怕受穷的心理来限制,人家姑娘出嫁时,自己的亲人陪送她到男方家里入洞房的尴尬,是一种巧妙的方法而已。

这句古代婚嫁俗语“娘送女,穷到底,姐送妹,穷三辈”,并不是封建迷信,而是过去的一种婚俗习惯,虽然不存在什么现实意义,但反应了古代社会,人们的“男尊女卑”思想,祈求家庭幸福,向往生活美好,害怕受穷的社会现实。但是这句俗语至今在农村仍然非常盛行,这种婚嫁习俗也仍然是普遍存在的。


女子出嫁的时候,送嫁的队伍里可以有哥嫂、叔婶、伴娘、弟弟、妹妹送可以,唯独姐姐不可以。这是因为在农村人的说法中,“姐”和“借”是谐音,就是害怕结婚以后的妹妹会越过越穷,四处借钱。再一个说法就是“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也就是说这时候的姐姐已经嫁人了,是外乡人。农村对于封建的礼数还是非常的重视的,毕竟不是娘家人,也就不能送出嫁的妹子。

之所以会让哥哥和弟弟去,就是为了给新娘子撑场面,以后万一在婆家受了气,娘家还有哥哥哥和弟弟给撑腰,给新娘子涨面子,添威风,以后就没人敢欺负自家姐妹了。所以兄弟可以去,未出嫁的妹妹也可以去,唯独已出嫁的姐姐不能去。

关于婚礼的习俗,每个地区都会不一样,已经说了姐姐不能送嫁的,有些地区连妈妈都不能送女儿,送到门口都不行。因为有人说“娘送女,穷到底”,如果妈妈去送女儿,女儿将来是会吃苦头的,也会过的很清贫。

农村还有另外一种说法,就是“姑不接,姨不送”,主要就是姨是母亲那边的人,是不属于自家人的,姨去送新娘就会显得娘家这边不重视,随随便便就派个人来送新娘子。迎亲的时候也是同样的道理,姑姑毕竟是嫁出去的女儿,就不属于父亲的家族,这个时候必须本家人亲自接亲,姑姑也自然不会在其中了。

这是老一辈人留下来的规矩,现在好多农村也都在延续着,相信以后的婚嫁会变得越来越纯粹,那些封建的风俗习惯会慢慢的走出人们的视野,留下父母的祝福,姐妹相拥的感动瞬间。


原始地址:/faxian/13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