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目前,对你的人生或者生活,影响最重要的一本书是什么书?

生活需要仪式感!!!


我在回答另一个关于读书是否有用问题的时候,曾经提到,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是对我影响最大的一本书。

最开始,是这本书让我当了一名编辑。

1999年的时候,我刚大学毕业,在北京一家广告公司做文案策划。那几年,因为亚洲金融危机刚过,国内广告行业很不景气。我所在的公司则更惨,几乎没什么业务。大概有半年时间,我们这些毕业生,连基本工资都被拖欠。

不过也有好处,那就是上班时间你爱干啥干啥,没人管。我当时在旁边的图书馆办了个借书证,没事就借一堆书来看,其中,就有《文化苦旅》。

在广告公司坚持了半年,看公司快不成了。我也开始着急找工作,当时乱投简历。没想到真的有一本叫做《缤纷》的杂志叫我去面试。面试我的主编孙老师,看我也算个985文学院毕业的大学生,就问我最近在看什么书。我也是灵光一现,张嘴就说是《文化苦旅》。我一提到书名,孙老师就眼前一亮,很有兴致的样子,马上追问喜欢看其中哪几个章节?说实话,我当时看的也只是个大概,就记住了书中介绍了什么莫高窟,庐山,都江堰啥的。为了工作,也只能硬着头皮一通说。

没想到,过了几天,还通知我上班了。于是,从那天起,我就当了很多年的杂志编辑。

后来才知道,孙老师本人很喜欢这本书,所以看那天的我格外有眼缘。

《文化苦旅》这本书让我第一次学会了写文章

说实话,虽然我是读的文学院。可本身语文真的很一般,高考的时候,满分150分,我语文只得了80多分,所有科目里成绩最差。上文学院只是因为我的第一志愿第一专业没有被录取,被调剂过去。

所以各位可想而知,当我真的成了一个编辑,要每天面对文字的时候,内心多么惶恐与不安。

《缤纷》杂志属于家居设计类,所以每期会拍摄很多的人家案例。图片拍摄自然有专业的摄影师,而文字部分,就是我们来写了。

上班没几天,就有个活找到我。要去拍摄采访一个名人四合院。这里顺便提下,这个四合院当时的主人很有名,叫章含之。如果你不了解,那她的前夫你们应该认识,乔冠华。她还有个女儿叫洪晃,洪晃的前夫叫陈凯歌。

拍摄是两天时间,再加上摄影师后期的图片处理,留给我写文章的时间,大概就是一周。去四合院采访回来后,我就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开始憋文字。说实话,那叫一个痛苦。当时晚上做梦都是又回到了中学时代,老师拿着我写的课文,当着全班同学面挖苦批评的场景。

烦躁之时,我看到了那本《文化苦旅》,顺手拿起来又读了一遍。读了几页,我就发现这本书好像真的就是为我当下的工作准备的。书中大量对于场景的描写,文字的使用。用这些来描写一个四合院,肯定也可以啊!

这种感觉我后来看到一个词,形容最贴切,那就是“劈面相逢”。《文化苦旅》这本书,就如同我打开门,一道光迎着就到我脸上,瞬间就把我心底对于文字的恐惧融化。随后,那些文字就开始活了起来,排列成我需要的句子,段落,最后,成了一篇文章。

直到现在,我回想起当时的场景,还是觉得很激动。那一次我第一次体会到“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的滋味,相当于一个懵懂的练武少年被打通了任督二脉。

我当然知道给我灌输内力的人是谁,那就是余秋雨老师的那本书《文化苦旅》。

细品《文化苦旅》,体会文字的魅力

四合院的选题果然得到了孙主编的赞扬。从此,我每写一篇文章,都几乎要翻阅《文化苦旅》,从里面找到文字的借鉴。到某个阶段,我甚至如果不模仿书中的文字,已经不会写字了。

这里说个有点搞笑的例子。有一次做个小户型的人家选题,因为走廊比较狭窄,我就专门用了从《文化苦旅》中学的一个词,叫“逼仄”。责任编辑说这个词不准确,要换掉。可我坚持必须用这个,官司到了主编那里。我说出这个词的出处,孙主编才让保留了下来。

当然,到了后来,我已经不再苛求单纯词语上的学习模仿。在看了N遍这本书之后,我慢慢体会到书中对于文字应用的更高的一次境界。那就是用让文字本身带有带有感情。

什么意思呢,就是描写一个事物,或者场景。除了客观的描写,还带上主观的感受。在此之外,再让被描写的景物本身带有生命与感情。如此这样,整个一段文字,就会有一种传说中“情景交融”的独特体会,让人读起来舒爽的很。

我就拿《文化苦旅》当中描写都江堰的一个段落给大家举例。

“即便是站在海边礁石上,也没有像这里这样强烈地领受到水的魅力。海水是雍容大度的聚会,聚会得太多太深,茫茫一片,让人忘记它是切切实实的水,可掬可捧的水。这里的水却不同,要说多也不算太多,但股股迭迭都精神焕发,合在一起比赛着飞奔的力量,踊跃着喧嚣的生命。这种比赛又极有规矩,奔着奔着,遇到江心的分水堤,刷地一下裁割为二,直窜出去,两股水分别撞到了一道坚坝,立即乖乖地转身改向,再在另一道坚坝上撞一下,于是又根据筑坝者的指令来一番调整……也许水流对自己的驯顺有点恼怒了,突然撤起野来,猛地翻卷咆哮,但越是这样越是显现出一种更壮丽的驯顺。已经咆哮到让人心魄俱夺,也没有一滴水溅错了方位。阴气森森间,延续着一场千年的收伏战。水在这里,吃够了苦头也出足了风头,就像一大拨翻越各种障碍的马拉松健儿,把最强悍的生命付之于规整,付之于企盼,付之于众目睽睽。看云看雾看日出各有胜地,要看水,万不可忘了都江堰。”

大家感受到了吗?这里的文字,让水本身拥有了感情,有了生命,而为什么水会有感情,是因为观看者本身有感情,有生命。人,景,彻底融合,用一句话概括这种境界,那就是:“子非我,安之我不知鱼之乐。”

《文化苦旅》让我明白,文化本身也没那么高深

很多年过去,《文化苦旅》这本书继续被我读了很多遍。除了感谢它带给我的文字之美,这本书还带给我认知上的一次巨大提升。

在之前,我总认为文化这个事情,是很高深的,是个殿堂,是遥不可及的。可《文化苦旅》让我慢慢体会到,文化不光是存在于书本上,图书馆里。它更存在于那些山川河流,存在于你身边的一栋古楼,一个小桥。对于文化来说,时间就是最好的删选者,历经千年留下来的,都是带有文化密码的景物,等着我们去发现。

可能很多人对这几句话不理解,那我举个例子来说明。前几年有个讲述美食的纪录片很火,叫做《舌尖上的中国》。很多人发现原来美食节目还可以这么做,不光是一道菜放多少克盐,多少克油。而是一道菜本身带有多少地方的风俗,传统,故事,典故。

其实这些,就是《文化苦旅》的方法,不同的是,这里把中国文化,落到了各地的美食当中,让我们体验。

所以,当你对文化有了这样的认知。再去某个国家或者城市旅游,自然就会去寻找那些篆刻着文化密码的景物。或者说,同样的一个景点,你可以发现文化的滋味。这样的旅游,应该感觉会更好些吧?

再进一步来说,我们人本身,无论什么职业,什么身份,只要在这个世界上存在过,那就是文化的创造者之一。同时,我们也是文化的承载者。如果说人活着有什么意义的话,那如果有机会,多创造一点点文化的元素,多开发一下承载于自己身上的文化密码,就是意义之一。

这个感悟,也是《文化苦旅》这本书带给我最重要的感悟。


谢谢邀请。最近看的书中,对我的生活触动最大的,应该说是余华的《活着》。

有句话说的好,我们无法改变世界,却可以改变世界观;我们无法改变处境,却可以改变心境。

作为一个生存于急剧转型的大时代中的中年人,在遭遇职业的变故以及由此衍生出的种种焦虑和苦闷中,为了转移注意力,读了《活着》。

余华用一种举重若轻的口吻,讲述着福贵所遭遇的一连串的巨大苦难。而让读者深深震撼的,却是贯穿始终的,与这份深痛苦难形成鲜明对比的,对生命顽强、乐观的态度。

在与这位普通老人福贵的对照中,自己那些所谓的焦虑和苦闷变得如此可笑而可怜。

福贵朴素的生命观是如此强大而执着,如同让一根头发去承受3万斤的重量,却没有断。生命的尊贵可能就在于这份从来不曾有也不该有绝望吧!

读这个沉重的悲剧,需要有承受生命重量的担当,可以说是残忍的刺透心灵的救赎。而余华通过这本书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可能正在于:生命中其实无所谓幸福与不幸。生命只是活着,静静地活着。虽然有一点孤零零的意味,但是,却是生命的实相。所谓的幸福和苦难全在于自己的领悟。


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先是《论语》,后是《道德经》。


书我没读过,我认为书就是老师它对你人生生活起到的是指导作用,它改变不了你的人生和生活。


截止目前,对你人生或生活影响最重要的一本书是什么?

收到这个邀请。还真有点发懵,不过还是要衷心感谢邀请!我相信大多数朋友被问到这个问题,都会感同身受!

一个人只要不放弃学习,不管采用什么方式去学习,不管他学习的程度如何?不要说一本书,哪怕是偶尔的看到的报刊或杂志上的一句话,就可能影响他的人生或生活,这样的报道,也许传播的神乎其神,但肯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过,并持续影响着他的生活!

大多数爱学习,爱读书的朋友应该不会有这样的传奇经历,但读书肯定会给自己带来一些改变的。工作之余,有的朋友爱运动,有的爱书法,有的爱骑行,有的爱钓鱼,有的朋友爱读书,且参加过什么读书会,这也是使自己保持良好学习习惯的一种方式。通过读书,学习感到自己充实了,精神充沛了,头脑反应灵敏了……读书是快乐的!

说到读书对人的影响,在这里不得不提《宋氏三姐妹》,宋氏三姐妹其父宋耀如,非常重视对子女的教育。三姐妹都能成为那个时代很有影响的人物。不得不说,与三姐妹其父宋耀如重视对子女的教育,并为她们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有很大的关系!我一朋友就曾对我说,他年青的时侯,偶然翻阅了这本书,所以,一直以来就非常重视对女儿的教育培养,后来在他事业成功之后,就竭尽所能为女儿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不得不说,是这本书影响了他。

要问哪本书对我的人生或生活有重要的影响?我只能说我读的书,它影响了我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小时侯,上世纪七十年代上映的《佐罗》,给我或我的那些伙伴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头戴黑帽,一身黑衣,手持长剑,惩恶扬善,侠肝义胆的蒙面大侠,是我们的偶像!这部作品的发行,在我们幼小的心里,树立了“蒙面大侠”正义侠义,光辉逍遥的英雄形象,也在我们内心种入了侠肝义胆的种子,从此多少男生都梦想成为一代大侠呀!他可能也成为了无数女生中的男神了吧!

我喜欢读鲁讯先生的《呐喊》,“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于孺子牛”影响着一代人!在我们脊柱中注入了不畏强权,服务人民的钢筋铁梁!

我喜欢读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孙少平,孙少安的人生经历,反映了一个时代普通农民面对恶劣的生活环境,为了改变自身命运,为追求幸福生活而做出的不懈努力!给平凡的我们注入了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我爱读《毛主席诗词》。“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吟诵主席大气,豪迈的诗词,顿时让人感觉豁然开朗,胸怀也变得开阔,内心充满了干劲!

读书,读好书,我们一起行动!

(在此声明,图片来自网络)

|


谢邀

十二年前读高中的时候,高中班主任给我们介绍了一本书,他对我们说只要每一天坚持读一遍,十年之后你将会拥有你想要的一切,我当时也就抱着半信半疑的态度,偶尔看看,主要是看不懂,后来毕业了,也就忘了这件事了,上大学后就开始学习西方的心理学,管理学,成功学,年轻的我充满了斗志,想要闯出一片天,大学毕业果断放弃就业回家创业,可是创业并不是那么容易,才发现自己很多问题都处理不了,以为坚持就会成功,可事实完全不是这样的,坚持的结果是把家里的钱亏,女朋友因为我没有稳定工作分了,年龄熬大了工作经验也没有,搞得工作都找不到,生活都难以维持,被亲人各种骂,对人生绝望透了,想死的念头都有了,发现自己已经有了严重的心理疾病了,为了自救不得不学习心理学,可是完全没有用。

后来想起了高中老师的话,把当年老师介绍的书拿来看,这时候发现居然能读懂其中的一部分了,而且和自己经历的看到的听到的十分相似,于是在网上搜了一些视屏,买了一些书自己学习,天天读,发现自己的心病逐渐好转,信心也慢慢的回来了,生活也规律了,很多的坏习惯都改掉了,看问题也从以前的三维上升到四维,感觉比挣一百万都舒服,也让我知道了再多的物质都只是为思想服务而已。

现在我决定把这一本书介绍给大家,

里面有治国治家,相夫教子,保养养生,企业管理,事物的发展规律,提高幸福指数等应有尽有,还会让人像游戏一样对其痴迷,这就是世界出版第二多的书《道德经》,被译成多国文字广为流传,是中国乃至世界的巨大精神财富。


该怎么回答这个问题呢?书我读并不多,如果以有限的读到的书就影响到了我的人生或生活,且最重要,搜寻一下脑海中的记忆还真没有。但这样的回答就有点所答非所问了,也有点说不过去,我重新回忆一下读过的有一本叫《周易》的书,该不会是它吧?有一段时间对它入了迷,为了记住书中的内容,我采取了笨方法:抄书。于是,我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把它完整地抄了下来,一本书我却抄了两笔记本,累的手指发酸,抄完后发现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我又把里边的彖辞,爻辞用记录纸抄写下来,挂在室内的四周墙壁上,每天看一遍,两遍的。这样,大概用了一年的时间把它会背了,会背了又有什么用呢?发现我不会用,只知道一个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并没有于实际生活中对我的人生起到决定性的改变,如此一本博大精深的书竟没有改变我的生活,让我的生活有质的变化,仔细说来,它并不是对我人生和生活影响最重要的一本书。那我的人生和生活真的没有受到哪本书的影响吗?也不是的,我之前回答了有哪本书的内容让你向往这个问题,说到了《无字天书》这本书,发现它也让我着迷了一段时间。这本书我反复看了多次,并且对书的内容有些地方画了重点,按理说该对我人生和生活有影响了,但依然不是想象的那样,它仍就没有对我的人生和生活起到影响,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道理再是道理,也不能生活中生搬硬套,只有一点一点的悟,所以这本书我也只有向往的份,向往着与鬼谷子他老人家神侃,神问:老人家,这本书是你写的,你会用吗?教教我好吗?如此,《无字天书》也没影响到我,我无可救药了吗?也不是,既然目前世上没有对我人生和生活影响最重要的书,我就向自己的内心去找,如果问有哪本书对我的人生和生活影响最重要,那我目前只能说是我心目中的无字天书,只有它可以让我任意驰骋,挥洒自如。


原始地址:/dongtai/47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