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者》里面,你最感动的是哪一个故事?

最感动的是杨乃斌的妈妈!为了孩子不惜花费16年,目的是让孩子学会说话,就为了这么晓得举动,一辈子的付出,为她点赞!

杨乃斌是一个从小身患残疾的男孩,讲述自己的母亲一直陪伴自己上完十多年的学,亦母亦师,这漫长的路,一路的辛酸也自有他们母子俩人最为清楚,自己的母亲害怕儿子以后出来社会得到不公平的对待,含辛茹苦地辅导,不分昼夜,年复一年,这是多么伟大的力量,也是自己人生道路最大的动力,直到自己的儿子拿到大学的通知书方为放心,朗读了冰心的《不为什么》,母亲爱自己的子女,就是不为什么,不求回报,从来都不觉得辛苦,谨以此篇献给天底下所有的父母们。


-

刚看完《朗读者》第二期:陪伴!

说真的,让我感动的故事不只一个...

如果说,’遇见‘是故事的开始。

陪伴,则是故事的延续...

《朗读者》第二期,说的是和陪伴有关的故事。

开篇言中,主持人董卿娓娓道来,她说:

陪伴!这是他们节目组最早确定的主题词。

因为这是一个那么温暖的词,它意味着有人愿意把最美好最宝贵的东西给你...时间!

而它也是一个很平常的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到最后陪伴或许就成了一种习惯。

......

我在想,相比于遇见,陪伴才是真正的稀罕啊!

遇见是瞬间,是上帝的赐予;

陪伴是永恒,是最长情的告白!

-

在这一期故事里,展示了那么多生命中那些最感人的陪伴

......

有父亲对被学校开除的儿子一生的陪伴:

著名作家郑渊洁,小学时代被学校开除。

父亲却从孩子写的一份检讨书中看出了儿子的写作天才,一句:孩子,学校不教你,我来教你。便开始了数十年如一日的陪伴...

正是在这种润物细无声的陪伴中,使老师眼里的坏孩子成长为一名蜚声国内外的儿童文学作家。

---

有母亲对聋哑儿子的陪伴:

为了让孩子在一个正常的环境中成长,杨乃斌的母亲从孩子六岁起就成为了儿子的‘同班同学’,并坚持整整十六年,直到孩子大学毕业。

那是怎样的一份母子之情!

-

有妻子对丈夫情深意切,不离不弃的陪伴:

著名配音艺术家乔榛老师,一生七次与死神擦肩而过。

每一次都离不开妻子唐国妹倾尽全力,无微不至的陪伴和照料。

乔榛老师动情地说:“没有她,我活不到今天。”

唐国妹对丈夫乔榛的这种不离不弃的陪伴,不正是爱情中最长情的告白吗!

就像两人在节目中共同朗诵的诗句:

我愿意是急流,山里的小河,在崎岖的路上、岩石上经过…

只要我的爱人是一条小鱼,在我的浪花中快乐地游来游去。

......

-

陪伴,平凡中的伟大!

陪伴,生命中的永恒!

董卿说得好:

陪伴是一种力量。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是孤岛。

失去了陪伴,就失去了生存的意义。

......


《朗读者》说实在的我每期都喜欢看,就怕错过。不知说的对不对,我觉着这节目就是一种正能量的传播。向校长对艾滋病的孩子,高等学校毕业的大学生当村官,为改变落后的村子付出了许许多多等等等等都让我为之感动。我会一直看下去。


《朗读者》遇见,让我遇见了让我变得美好的人,也让我遇见了那些能我看明白很多事情的人,也让我遇见那些值得珍惜的人~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世间一切,都是遇见。就像,冷遇见暖,有了雨春遇见冬,有了岁月天遇见地,有了永恒人遇见人,有了生命。——董卿《朗读者·遇见》

因为遇见—这位妹妹,我曾经见过。这是宝玉和黛玉初见面时欢喜的遇见。

因为遇见—幸会,今晚你还好吗?这是《罗马假日》里安妮公主糊里糊涂的遇见。

因为遇见—遇到你之前,我没有想过结婚;遇到你之后,我结婚没有想过和别人。这是钱钟书和杨绛之间决定一生的遇见。这些遇见好像一种命运的安排,因为有了遇见也才会有之后的陪伴,眼泪......

这些年你遇见了谁?又错过了谁呢?

第一期节目中那最后一位遇见的老先生,九十多岁的高龄却依然有着充沛的情感和一颗年轻的心态,真的很是让人非常钦佩,看节目的时候真的是满满的感动。生命并不是你活了多少日子,而是你记住了多少日子....生命中你又记住了多少人呢?又有多少人记住了你呢?

我希望遇见一个如你一般的人。如山间清爽的风,如海边晶莹的沙,如古城春日里温暖的阳光......


第六期中斯琴高娃的朗读很有感情和感染力,但是最喜欢赖敏和丁一舟的故事,因为他们,使我相信爱情最单纯最美好的样子,使我相信什么是不离不弃生死相依,但愿所有的人都是嫁给了爱情!谢谢他们给我久违的感动,如果你们也是因为这个故事感动,就点赞吧!


原始地址:/baike/353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