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的广州市什么样的?

83年前广州市区基本没有立交桥,只有大北立交为半立交,那时没有什么流动人口,粤语通行,市民出行大多骑自行车,广州人叫踩单车,还未有摩托车,更没有小汽车了,或坐公交车出行,市内公交车大多为双卞,广州人称通道车,市内不超过33条编号公交线路,收费分段从0.04元至0.13元不等,且线路较短,当时还没有天河,白云,芳村等区,通称郊区,市区内为越秀,东山,海珠,荔湾区,黄埔港设有黄埔区,被东郊隔开,但属市区管理,离市区较远,公交有从越秀中路到黄埔港的郊线,及从农林下路到南岗的远郊线,分别称黄埔线和南岗线,另有神山,江村等北郊线路,从教育路开出,这些郊线分段收费从0.05至0.50元不等,算贵价了,因为那时广州人的月收入才几十元,那时广州出名的大楼,只有32层的白云宾馆和27层的广州宾馆,已是全广州的最高建筑。


80年代,广州好玩的地方很多,一组珍贵的老照片总结了众多老广们独家的记忆,下面带大家回到当时廣州。

广州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虽然那时生产力比较低下,物资匮乏,但是对外贸易的大门已经打开,商品丰富了起来。

衣着还是简单的黑白蓝三色,一条简单牛仔裤、一件白衬衫,现在看来也是时尚单品。

70至80年代广州的自行车大军常常令人难以忘记,当绿灯一亮或工厂大门一开,宽大的马路上千万辆自行车蜂拥而出,瞬间消散,低碳环保且交通事故少。

让人不能忘的还有大幅浓墨重彩的海报,用色大红大黄文案粗暴简洁,主流意识形态极强,也是80年代广州乃至全国都在流行的画风.

广州是改革开放前沿城市,一大批全国各地来的商贩们在此开铺,淘得第一桶金。那时候还没有城管,热闹的地方都是小商品买卖。

黄花岗公园,位于越秀区白云山南麓先烈中路,它是广州作为近代革命策源地的重要见证。每逢纪念节日,这里总会有大批市民来纪念这些为自由抗争的英雄。

80年代的学生,不是在各种补习班里,而是在野外公园跟着父母一起劳动,完成最快乐的亲子教育。

改革开放前,上下九曾是一些做五金的街道企业;到了改革开放之后,打金铺火了,几乎每天店门口都排起长龙,女人们纷纷拿出家中珍藏的首饰,改成最新式的款式。

骑楼是最有老广州韵味的建筑了吧,作楼廊道上面是楼房,下面一边向街敞开,另一边是店面橱窗,顾客可以沿走廊自由选购商品,楼上一般住人,可以避风雨、防日晒。

28自行车在80年代的中国简直是最流行的产物,80年代的孩子的儿时记忆。

来往匆匆的老广们。

食在广州,老广们总是能别出心裁的在各类食材上下功夫,发掘出让人耳目一新的食物,即使在外地人看来过于血腥。

市集可以买到各种日常所需的商品。

繁忙的珠江水,蕴含着强大的生机与活力。。

改革开放初期的广州,一切都还散发着旧时代的气息,似乎仍未苏醒过来

外地朋友想了解广州的过去,沙面是个不可不去的地方,她能告诉你许多您想知道的有关广州的过去与现在,沙面,这是一部中国近代史的百科全书!

早起的广州,传统与潮流已经慢慢交融。

现在的广州CBD地标建筑


20世纪80年代的广州,有着和其他城市基本一样的面貌,由于文革刚刚结束不长时间,人们的思想意识形态还没有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其最先闻到了变革的味道,开放的种子已经开始萌发。


原始地址:/baike/302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