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剌子模截杀蒙古使者给世界带来了什么改变?

花刺子模杀蒙古使者,导致蒙古人西征。在攻城掠地的征战过程中,蒙古人尝到了战争的甜头。他们越打越远,把战火一路向西延伸到了欧洲。在给欧洲人带来灾难的同时,也带去了东方的科技和文明。欧洲在蒙古人衰败之后,欧洲文明进入了高速发展期。


谢谢邀请,我认为,花刺子模杀了成吉思汗派出的使者,成功的激怒了成吉思汗,后来成吉思汗带领的军队在西征过程中,发生了大量的屠城行为,这其中被杀的有科学家,工匠等各种技术人才,这当然改变了历史进程。


基本没什么影响,最大的影响是让成吉思汗西征的时间比预期的提前了!


谢谢邀请。这个我和其他回答是一致的。他的愚蠢举动引火烧身。是蒙古的首领成吉思汗提前开始了西征。


游牧民族离我们而去了,现在跑来个资本主义,而已而已。


也许改变了整个世界进程!当时的成吉思汗主要进攻目标应该是放在金国上。但花拉子模愚蠢的行为点燃了有仇必报的蒙古人复仇的火焰!把自己变成了头号靶子!也许他们不招惹成吉思汗他会和金国缠斗很久,然后是西夏或者宋!也许成吉思汗把自己熬死了也没计划西征!即使没有假设!所以历史还是沿着最血腥的方向走了下去!


元太祖十年(1215年),成吉思汗派使节到花剌子模王国,缔结通商贸易协定。成吉思汗按协定派出使臣与商队450人,500头骆驼,携带大批金银珠宝与商品前往通商。至讹答剌总督亦难出见财起意,诬指商队为间谍,上报皇帝屠杀之,侵吞商品与骆驼。成吉思汗为集全力攻金,避免中断贸易,争取和平解决,派出使臣,致书摩诃末责其背信弃义,要求交出凶手。摩诃末拒绝要求并杀死正使,剃光两位副使胡须,押送出境。成吉思汗大怒,亲自谋征讨花剌子模之事。蒙古大军的西征,纵横欧亚大陆,饮马多瑙河畔,如入无人之境。但在蒙古大军西征对欧洲,乃至整个世界历史影响深远,深刻的改变了历史的进程。

一、对西方宗教观的影响:在世界征服史上,蒙古西征的规模是空前的。在半个世纪的时间里,蒙古骑兵的铁蹄扫荡了欧亚广大地区,使这一地区受到一次东方文明的巨大冲击,它在客观上起到了传播东方文化的作用。当蒙古人入侵西方时,欧洲正处于中世纪的末期,是一个科学成为神学婢女的蒙昧时代,在历史上我们有时会称之为“黑暗的中世纪”。此时的欧洲完全陷于基督教的藩篱,罗马教皇把持人世间的一切,封建神学充斥着整个社会。人们的思想受到了禁锢,扼杀了人们的创造性和灵性,窒息了一切自由的空气,人们过的是驴子似的僧侣的生活。而蒙古人的西征对打破这种局面是有一定作用的。

二、对西方科技发展的影响:在西征过程中,有大批汉、契丹等民族的中国人随军西行,这些人有很多是工匠、医生、科学家,他们带去了先进的科学技术,促进了西方科技飞跃式的发展。中国的一些先进的科学技术如雕版印刷术、火药等也在这一时期传入俄罗斯。1125年,指南针开始被用于航海——这显然是阿拉伯商人来到中国学会使用这种仪器并将其传入欧洲的。马克思在他的《经济学手稿》中说:“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说来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三、对西方人思想的影响:蒙古西征军事上给西方造成了摧毁性的打击,可以说让西方人在一夜之间开始转变了看待世界的目光,先进的科学成果、科学技术、先进的思想,令西方人追逐的暴利商品不断通过中亚阿拉伯世界涌入欧洲,影响和改变了欧洲人的思想和生活,激发了欧洲人主观上对东方的好奇和探险的巨大欲望和渴求,当西方的航海、交通技术渐趋发达之后,这种欲望便迫不及待的展示了出来。从15世纪起,欧洲的许多航海家都开始向茫茫未知的大海进军。这一系列的冒险导致了后来新航路的开辟,也即地理大发现。但我们仍然可以追溯,曾视东方为猛虎蛮邦的西方人何以要不懈地去渴望到达东方,其中,蒙古西征的痕迹仍清晰可见。

四、总结:在中世纪这一整体保守的格局中,唯独西方是个例外。只有西方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即出现了以新技术为基础的现代文明。这一新文明立即表现出自身的优越性,不仅传入欧亚大陆,而且传遍全球。„„蒙古西征的毁灭性冲击是形成西方这种独特性的原因所在:它埋葬了古典文明,让新观念和新制度得以生根、成长。综上,我们可以说,由于蒙古强大的军事打击,震撼了西方人的思想,推动了欧洲军事和宗教文化方面的改革,中国先进发明技术的传入,促进了欧洲科技的进步,因此我们可以说欧洲国家摆脱封建桎梏和教会统治,走上资本主义侵略扩张的道路,一定意义上受到了蒙古西征的影响。


我们换个角度思考这个问题。就是假如花剌子模没有截杀蒙古使者会怎么样?

如果当时蒙古与西方通商一切正常,没有发生截杀蒙古使者的事情。那么成吉思汗的西征就不会发生,或者说不会这么早发生。这从截杀商团后成吉思汗选择息事宁人的处理方式和在开始进攻花剌子模前在蒙古帝国内的一系列安排能够看出成吉思汗其实本无意攻略西方。

如果成吉思汗不进攻花剌子模。

东方帝国,受影响最大的就是西辽(处于征伐花剌子模的必经之路上)就不会那么早灭亡。金朝不会获得短暂的喘息机会,可能早就被他们的世仇在成吉思汗的时候就会被消灭而不用等到窝阔台时期。西夏因为其多次的出尔反尔,惹恼了成吉思汗才有了之后的六征西夏。而没有花剌子模事件,蒙古帝国就不会对西辽动手,也就不会出现西夏忤逆成吉思汗的情况。在当时蒙古帝国的态度中,应该是有意思拉拢西夏成为自己的附庸国。当然按照蒙古帝国的特性西夏的灭亡也是必然的。

影响最大的应该是南宋。蒙宋之间将早早进入战略对峙时期。而未曾征服西方回回人的蒙古帝国依旧是野战无敌,攻城弱手(蒙古帝国在政府西方各国的过程中获得了很多先进的攻城器械)。于是,结果就是蒙古无法轻易跨国长江攻灭南宋,南宋也无力北上恢复中原。这样的战略对峙,将使蒙古帝国无暇西顾而止步于南方的纵横水道之中。依照中原文化的强盛,以及蒙古帝国所占领的广大北方地区,很可能会在蒙古贵族之中出现一些倾向汉化的贵族,使得这个民族中一部分人“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而按照游牧民族的特性,蒙古帝国很可能会自行分裂为几个势力,互相攻讦,走上北魏的老路。这时候南宋如果存在有识之士必然会选择北伐,恢复中华。不然,就只能等到北方汉化后的蒙古政权,协新胜之资攻灭南宋。

西方帝国。当时存在于中、西亚之间的主要是阿拉伯人的帝国和突厥人的帝国。如果没有遇到蒙古帝国将整个中、西亚的全盘势力重新洗牌,这样的局势可能还会维持很长时间。也就不会出现建立在废墟上面突厥化的蒙古人建立的奥斯曼帝国。也就不会出现帖木儿汗国,那么帖木儿的儿子就不会进入印度建立莫卧儿汗国。西方的近代史也必将走向一个不同的方向。

至少东西方的大规模交流必将减少延后,程度也不会这么深刻。


谢谢邀请:蒙古的历史,手里资料不多,也研习得不够。而且外国的典籍也不多,只有一本《多桑蒙古史》、《草原帝国史》可以参考。据个人非常粗浅的理解。花剌子模劫杀蒙古商团,确实惹恼了成吉思汗,而一举西进灭掉了这个狂妄自大,又胆小懦弱的摩可末领导下的花剌子模。而且借由追击这厮开启了长期的西征战争。但这件事情本身,给人的感觉总像二战时期的“偷袭珍珠港”。成吉思汗这一代天骄,心在天下,胸怀全球的主儿,哪里容得还有别人称孤道寡。没有这件事,他也一定要西征的。

要说对世界带来什么改变,那可能这个课题简直就放得大了。首先由这个事件引发了世界尤其是亚欧的版图产生的巨大的变化,其次给广大土地上生活的各教派、各族的人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人存乱世,生不如狗啊。蒙古人屠城那是老幼不留的,被征服的地区有什么样的惨状,可想而知。

其他的,由于这个事件开端,使得蒙古人打通了整个丝绸之路,这是历朝历代都没有做到的,使得东西方贸易得到了便利,但这其中有多少横征暴敛,也是不足细说的。

最后要说一说,惟武功论这种看待历史的方法不可取。亚历山大、汉尼拔、拿破仑、成吉思汗、拔都等所谓的军事家,军事奇才其实统治所征服地域的时间都不长,而且这些人的战争,当真是一将功成万骨枯,不由让人想起“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古话来。

有点偏离主题了。罢笔。

谢谢!


花剌子模原来是波斯帝国的一个省份,其中心城市为兀笼格赤,位于中亚西部的地理区域,阿姆河下游、咸海南岸,主要辖区在今天的乌兹别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等地。公元11世纪末,花剌子模自成一国,13世纪,花剌子模进入鼎盛时期,成为中亚地区的主要帝国。

1215年,成吉思汗派使节到花剌子模国,此时花剌子模国的君主是阿拉丁·摩诃末答应了与蒙古通商的要求。于是一支四百五十人的蒙古商团就出发,希望多换取花剌子模的土产商品。但是商团刚到花剌子模的边界,就被当地总督以间谍罪名给正法了。成吉思汗派遣特使去询问此事,摩诃末又杀死了蒙古使者。一怒之下,成吉思汗亲率大军讨伐花剌子模。

花剌子模截杀蒙古使者,不仅引来了蒙古人的报复性讨伐,而且造成了自己的灭国,蒙古人的正式大规模西征。而蒙古人的残暴凶狠也开始在中亚、西亚乃至欧洲传布。


诸位看官,这里是陈大舍道古。以史为鉴,可知兴衰。承蒙青眼,不胜荣幸。

花剌子模位于今乌兹别克斯坦及土库曼斯坦一带。古籍中被写作“火寻”。在历史上曾是丝绸之路上响当当的强大帝国。然而在蒙古时代到来之际,也就是花剌子模最强盛、最繁华的时期,这个盛极一时的大国却毁灭于成吉思汗的铁蹄之下。

招致这场亡国灭种之灾的是花剌子模帝国的一代雄主苏丹摩诃末大帝,他在位期间对周边国家大搞“虽远必诛”,不仅将周边小国囊括于麾下,而且还彻底使帝国摆脱了来自“异教徒”——西辽王朝的政治指导,使花剌子模正式崛起为“世界强国”。所以摩诃末大帝被国民们骄傲地称为“世界征服者”。

但是,花剌子模帝国强大的表象之下,却是四分五裂的事实:由于摩诃末大帝的穷兵黩武,之前被征服的土地,如波斯和阿富汗等地仍然处于叛服无常的状态,所谓的麾下四十万大军则至少有一半在这些地方分散着,执行着维稳工作。

在花剌子模帝国朝廷的内部也是矛盾重重。摩诃末大帝的母亲秃儿罕太后是个十分专断的女性,她倚仗着儿子的孝顺和自身的功绩(曾经单独面负担过西辽王朝的外交)在国中说一不二。以至于军中将领大部分都是属于土儿罕太后家族的武士,也就是钦察人。更糟糕的是,由于长孙扎兰丁王子没有钦察血统,所以她就十分的偏爱有着钦察血统的幼孙兀思剌黑王子,并要求儿子摩诃末大帝废长立幼,为此花剌子模帝国的朝廷至少分裂为三个派系:扎兰丁王子派;兀思拉黑王子派(基本上有钦察人组成);骑墙派。各派系彼之间一直明争暗斗。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已经白热化的时候,秃儿罕太后的侄子,贪婪残忍的讹答剌城主海儿汗(《元史》记载其名为哈只儿只兰秃)又擅自以“特务”的罪名屠杀了四百多名由成吉思汗派出的蒙古商队和使臣,从而引发了蒙古帝国第一次西征。

波斯细密画,成吉思汗和他的儿子们。

二次元文化中的花剌子模末帝,扎兰丁王子。他的勇气使敌人,也就是成吉思汗都十分敬重。

其实蒙古当时是万事草创,而成吉思汗只是一门心思的想办法搞钱来养兵,好跟南方的金国打仗。所以一直在向花剌子模帝国示好,目的是开通商贸,多挣点钱。据《蒙古秘史》记载,成吉思汗曾经写信给摩诃末,表示尊敬与问候。信中写到:

摩诃末可汗你统治日落地方,我(成吉思汗)统治日升地方。

虽然成吉思汗派出了商队,希望进行贸易。但落花有意流水无情,摩诃末大帝不认为和蒙古的贸易会给自己带来什么好处;而海儿汗则干脆对这些商人和使臣干起了杀人越货的勾当。于是正在中原和金国苦战的成吉思汗在得知消息之后立刻把战事交付结义兄弟木华黎,自己则亲自率二十万大军征讨花剌子模帝国。

战争的具体细节不用在此多讲,蒙古的铁蹄踏碎了花剌子模帝国的千秋大梦,不仅由秃儿罕太后遥控的钦察将军们一败再败,那些曾经被摩诃末大帝虐待的诸侯、前王族也纷纷响应蒙古人的到来,比如《元史•赛典赤瞻思丁列传》中记载:

“赛典赤·赡思丁,……回回人,太祖西征,赡思丁率千骑以文豹白鹘迎降,命入宿卫,从征伐,以赛典赤(圣裔)呼之而不名。”

这位赡思丁就是前为不花刺(布哈拉)的王子,降蒙古后被封为咸阳王。正是这些人的加入使蒙古人的铁骑在西亚更加横行无忌,而惨遭血洗的花剌子模帝国只是第一个牺牲者。

格鲁吉亚首都第比利斯,1226A.D.,花剌子模余部杀至当时的第比利斯城(据说是有十二万居民的都会)。为让人们皈依伊斯兰教,他们将基督教圣物放置于库拉河的一座桥上,命人们到桥上来,冲圣物吐唾沫。不服从者当即被斩首,头颅落入库拉河中。据说第比利斯有十万人因此送命。

成吉思汗的西征使他发现西亚的繁荣和孱弱都远远超过中原的金国、西夏,如果真的想成就一番大业,那西亚将是蒙古人取之不尽的金库。于是此后蒙古人在两代人的时间内又发动了两次西征:

第二次西征,由成吉思汗长子朮赤及拔都(朮赤之子)统帅,蒙古军队攻陷了俄罗斯、基辅罗斯这些东欧地区的主要邦国,并在波兰李格尼兹打败日耳曼骑士联盟;

第三次西征,则由成吉思汗之孙、拖雷之子、忽必烈、蒙哥和阿里不哥的兄弟,旭烈兀汗统帅,在蒙古宪宗八年(宋宝祐六年,1258A.D.)旭烈兀汗攻占了(报答)巴格达,在那个寒冷的残冬(二月十日),蒙古人将这座五百年历史的帝都洗劫一空。阿拔斯朝末帝海里飞穆斯塔法被乱马踩死。与大唐并起,曾经盛极一时的黑衣大食(阿拉伯帝国)灭亡。

细密画中的蒙古君臣。

花剌子模君臣擅杀蒙古商队、使臣的暴行不仅让自身付出了高昂的代价,也打开了潘多拉魔盒,正式开启了蒙古时代的到来。

蒙古时代的到来是中世纪崩溃的开始,东西方的文化、技术的交流和多元民族的融合逐渐的瓦解了中世纪欧洲田园牧歌式的生活,也让东方古老的丝绸之路回光返照。而从今后世界上也没有任何一个角落会是“民至老死不相往来”世外桃源,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个世界,无论是荣辱抑或是功过,其实大多始于蒙古时代。

而这一切的起因,都是因为八百年前在花剌子模帝国的那一次对蒙古商队和使臣屠杀。


原始地址:/zhishi/292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