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这句话如何解释?

简单点,不要把问题复杂化。多藏必厚亡,体现的是得失平衡。得到的多,失去的也多。


道德经,那是多少年前的书了,流传下来,错讹必多。

多藏必厚亡就是一例。

很多人把注意力放在亡上,认为多了就得死。但是,实际上,由于时间的关系,很可能这句话,在流传中出错了。

多藏必厚,这好理解。收集多了,自然东西多了。但是亡就不好理解,怎么就死了呢?

我认为,这亡字,根本就不是死的意思。可以理解为失去。换言之,收集的东西多了,那么,失去的东西也就多。大致是这个意思。

自然啦这句话是没毛病的。好比说你是个穷光蛋,就算想贷款,银行也不会贷款给你。因此,必须是有钱人,才能贷到很多款,最终出现负债累累的情况。

然而,这句话从根本上就是一句废话,自然只有收集得多的人,失去的才会多,用得着他说?

李耳,就是一个古人,局限于当时的文明程度,他只能说些可爱的废话。然而今天有人把李耳的话当成宝,时不时拿出来炫耀一下,实在是肤浅得很。

比较起高等数学,物理学,生物学,等等现代科学,乃至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等等人文现代科学,老子那些话,基本都是废话。现代人根本就可以不看、不听,然而会砸了某些人的饭碗。


(多藏厚亡),在现实生话中这句词名来理解有点矛盾,从这句话解释东西屯积多,变质变腐,甚至过时,价格下降,付出很大损失惨重,但是用另外一句名词来说(多蔵盈利)巧不是东西屯积多赚大钱。这两句名词就有点矛盾。


你这句话是出自明朝的《明季南略》的.一段。.这是记录明朝奸臣马士英的故事。!权利实在是太可怕了。说起霸占处女的故事,就很容易联想到历史上的著名事件。清朝的禁书《南渡录》的作者是非东林人士李清。《南渡录》入选《第三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据《南渡录》记载,朱由崧是被马士英勾结宦官黑的。弘光皇帝的荒淫根据李清《南渡录》所记载并非是真实的,据记载马士英勾结宦官把那些接蹱而死的宫中女人(估计是被马士英一伙虐待死的)都说是弘光皇帝干死的,抓蛤蟆的事也是马士英制造的谎言。

根据李清《南渡录》所记,弘光皇帝整日以泪洗面,很少接近女色但是很爱喝酒。有一次马士英告诉他要是不听话,就把他皇帝位置废了,弘光皇帝听了以泪洗面,痛哭不已,从此一切权力都任由马士英把持。

南明时期马士英借皇上选皇后和妃子的机会,大肆搜刮美女,在传统戏曲《桃花扇》中,都有所反映,由于他只要没有结过婚的美貌少女,很多被抓进宫的少女,都被糟蹋死了,害得少女人人自危,有的投井自杀,连这些少女的母亲也自杀了,有的到处拉郎配找男人。这些在史书上都有记载。从历史上看,有了权力的人找女人还真是不得了。

!权利实在是太可怕了。说起霸占处女的故事,就很容易联想到历史上的著名事件。清朝的禁书《南渡录》的作者是非东林人士李清。《南渡录》入选《第三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据《南渡录》记载,朱由崧是被马士英勾结宦官黑的。弘光皇帝的荒淫根据李清《南渡录》所记载并非是真实的,据记载马士英勾结宦官把那些接蹱而死的宫中女人(估计是被马士英一伙虐待死的)都说是弘光皇帝干死的,抓蛤蟆的事也是马士英制造的谎言。

根据李清《南渡录》所记,弘光皇帝整日以泪洗面,很少接近女色但是很爱喝酒。有一次马士英告诉他要是不听话,就把他皇帝位置废了,弘光皇帝听了以泪洗面,痛哭不已,从此一切权力都任由马士英把持。

南明时期马士英借皇上选皇后和妃子的机会,大肆搜刮美女,在传统戏曲《桃花扇》中,都有所反映,由于他只要没有结过婚的美貌少女,很多被抓进宫的少女,都被糟蹋死了,害得少女人人自危,有的投井自杀,连这些少女的母亲也自杀了,有的到处拉郎配找男人。这些在史书上都有记载。从历史上看,有了权力的人找女人还真是不得了。

人真是一种非常复杂的,非常难以从表面上看出来。人是很难从表面上看出来的,有些表面上看起来很好的人其实很可能是恶魔,而那些被很多人排斥打压的人,极有可能是无辜的。明朝末年的中国人的经历就证明了这些。

崇祯王朝东厂和锦衣卫刺探臣民隐私,直到崇祯末年,周延儒上台以后,才禁止东厂和锦衣卫刺探臣民隐私,周延儒此举深得民心。但后来周延儒因为提拔马士英而被列入《明史》奸臣传中的六大奸臣之一。

顾炎武,圣安本纪卷之六:馬士英伏誅。士英渡江後,黔兵逃散,乃潛居天臺寺中。其家丁某縛之以獻貝勒,貝勒數其罪惡誅之;剝其皮,實之以草,用快眾憤。時人有以周、馬作對者:『周延儒字玉繩,先賜玉、後賜繩,繩系延儒之頸,宛同狐狗之屍;馬士英號瑤草,家藏瑤、腹藏草,草裹士英之皮,遂作犬羊之鞹。

周延儒、马士英都被《明史·奸臣传》列为有明一代六大奸臣。在马士英执政期间,批评马士英就会遭到严厉的打击,连《让马瑶草》的作者,在马士英逃跑以后,马士英已经很大程度失去权力的时候情况下,都做好了遭到白道黑道的威胁的准备,《明史·奸臣传》称马士英日事报复,就是一天到晚就整人害人像恶魔一样。左良玉在讨伐马士英的檄文中,指出江南人民如果批评马士英就会被搞死。东林党实际上是处于被打压的地位,执政的机会并不多,他们执政的共同理念包括:减税、平反冤假错案、制止东厂和锦衣卫刺探臣民隐私,以及全民参政,比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风声雨声雷电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明朝末年的东林党和复社的人出资几万两白银,资助周延儒再度出山,当时的周延儒因为减税以及平反冤假错案,制止东厂和锦衣卫刺探臣民的隐私,使得当时明朝的内患大为减轻,被时人称为救时之相,但他提拔了马士英,因此被明史和马士英一起列为有明一代六大奸臣。小人是很难从感性的角度看出来,一般的人往往会把小人当成很好的人。人性就是这么复杂,看起来非常好的人其实可能坏的要死,而看起来被大家都排斥迫害的人极有可能是无辜的。实际上在明朝末年,马士英非常讨人喜欢,朋友圈极广,给人一副精明强干的印象。周延儒就是东林党的著名人士。明朝末年,党争剧烈。崇祯14年,周延儒为了复出接受了阮大铖赠送的万金,作为活动经费。但阮大铖作为阉党分子,东林党人都不接受。马士英不是阉党分子,跟周延儒的关系也很好。后来马士英当政之后,周延儒有一个弟弟家的亲家的亲戚,找到马士英,马士英对这个周延儒家的亲戚赠送了大量金钱,又封官又改名。马士英对周延儒的感激之情,那是不用说的。阮大铖被江南的士大夫们视为小人,也就是叛徒。主要是因为阮大铖当年当时曾经背叛出卖过不少的江南士大夫,使得他们有的坐牢,有的失去了性命。后来阮大铖企图缓和双方的关系,比如他出钱3000两白银给侯方域去为李香君开苞,侯方域已经答应和解,但李香君坚决不同意,阮大铖就构陷罪名准备逮捕侯方域,侯方域逃跑了,但后来还是被阮大铖关了起来。这就是明朝末年的党争。对于马士英大家都没有意见,都愿意接收马士英。开始的时候,大家对马士英的印象还很好,不少人还认为他是于谦再世,能救民于水火之中,挽救大明朝。当马士英把他的妹夫越其杰派到开封去担任河南巡抚的时候,大家都没有意见,尽管越其杰先前因为贪腐被处理过。本来,马士英是把河南巡抚拿给阮大铖当的,如果这样的话,阮大铖远离这个是非之地,似乎后来会少了很多故事。


屯积太多太久,就会发霉发烂,经不起

风化腐蚀,就会背时,就会造成巨大损

失!也就是“厚亡”!


所谓贪心不足蛇吞象,贪心是多藏的根本,这里藏是指物质的积累,厚亡是指更多的损失。道德经全部内容无非就是讲道、德两字,其道在内隐含在一切之中,其德在外彰显在器之上。多藏有其内在的道,引起隐含在内的动因,厚亡是动因的必然。这个动因的必然又是贪心的结果。贪心是多藏必厚亡的根本起因,所以说遏制贪心就能自保、安心!


此句出于道德经四十四章: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多藏必厚亡是什么意思呢?

藏的是什么?就是前文说的“身与货孰多”中的“货”,此处的“货”就是第三章说的“不贵难得之货”,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就是稀世珍宝,古玩字画。我们去收藏这些东西,就会加快我们的死亡。如果你多藏金银财宝,必定导致第九章说的“金玉满堂,莫之能守”,自古以来,如果你富可敌国,会招来杀身之祸,中国有句谚语“人怕出名猪怕壮”就是这个写照。


原因在于心贪且闭塞

狗眼里全是狗

佛目中全是佛

小偷最怕别人偷他东西


萧何曾经说过,子孙贤,守我俭,不贤,勿为势家所夺。

吕后的妹妹吕媭听说吕禄不负责任地到处跑。她愤怒地把自己家的财物金银全部抛到大街上,说不给别人守财,守也守不住了。为什么,吕氏在她看来,再都再富厚的财物都守不住了。

这两个也许就是多藏必厚亡的经典案例。


老子的这个说法,可以检测出谁望文生义了!很多人都说:“过分爱惜,必定招致更多的破费;丰厚的贮藏必然会招致惨重的损失。”世间没有这样的公理,而且这样的认知水平也不是老子的智慧!如果是这样,《道德经》没什么了不起的,还读它干什么?

一,先说“多藏必厚亡”,因为误会最大。

【多藏】多,是动词!贪多的意思。这里的“多藏”,意思是“贪图多收为己有”。

【厚亡】厚,是动词!是厚爱、重视、优待、推崇等意思,如得天独厚,厚此薄彼,就是此番用意。这里的“厚亡”,意思是“很重视亡失或很在乎损失”!第七十五章的“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看,“厚”与“轻”相对而用,就是重视和轻视的不同。

【多藏必厚亡】是说“贪图多藏的人必然很在乎损失。”这正是老子要告诉我们的!这才是人的欲望模式!也就是说,人在乎得失必定是一同出现的,在心理上也是同等重视的。老子是在提醒人们,别只陷在贪多的喜悦里,亡失来时,其打击程度是相同的。至于说什么“丰厚的贮藏必然会招致惨重的损失。”哪个宇宙法则推出这样的道理?而且还扣在老子头上?比如灾难来了,富人的损失比一般人大。老子是在说这个再简单不过的情形吗?不是的!老子重点观察的是,此番大损失对富人的打击大不大?如果打击大,等于说富人“宠辱”了!

二,联系另外两个句子来印证。

【宠辱若惊】说到这里,不得不再把第十三章的这个词拉出来,印证老子的思想逻辑。(我在之前的相关回答里,有详细解说过对“宠辱若惊”的理解,大家关注我,去看一下)。这个词的真实意思是:注重个人利益得失=自招其辱。

【少则得,多则惑】这是第二十二章里的一句话,也要拿来印证“多”的意思。多和少,都是指欲望,作动词用。意思是:“欲望少,就会(直接)有得;贪多就会迷惑无从选择。”大家注意没有,老子说“少则得”,干吗不说“多则不得”呢?这是老子厉害的地方,就一个“惑”字,把欲望的奴隶的纠结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所以,我们解读文本时,千万不能轻忽对字词的考究。特别是同一个字,在书中多次出现,第一要做的就是尽量让它只有一个意思,不要轻易以“通假”或传抄失误,甚至怀疑老子本人都错了,来骗过自己!第二才做其他义项的辨析。

【综合三句话来看】都是在谈欲望奴隶在得失问题上的各种情形:

①少则得,多则惑,说的是欲望对“得失”的影响。

②多藏必厚亡,说的是“在乎得”和“在乎失”是相同的。

③宠辱若惊,说的是“在乎得”和“在乎失”会给自己带来耻辱的后果。

可见,关于“欲望型得失”的各种情形都说到了。所以,在理解“多藏必厚亡”时,一定要联系其他相关的句子来一起辨析,才能让我们确信所作的解读。

三,什么是“甚爱必大费”?

【甚爱必大费】理解了上面的要义,就不会把这句话翻译为“过分爱惜,必定招致更多的破费”了。而是把它理解为“过于爱惜自己,必然会大耗心神。”这还是在算计自己的得失。它跟“多藏必厚亡”语意相近,逻辑相同,与全书要义也是完全吻合的。因为,老子一再强调的就是要对治个人的欲望。怎么对治?不是把它抛之脑后,而是使之升华。如何升华?可以关注我,到主页里看相关的回答,这里就不展开了。


不是这样理解的,多藏必厚亡是屯积的多了,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必遭怨恨与惦记,是为其罪。南北极为何太平、中东为何动乱不正因此么?


多藏必厚亡,用人身上的肌肉功能,最好打比喻。

健身爱好者,非常喜欢肌肉充血变大的感觉,其实这正是《道德经》里反对的。

肌肉充血,是让肌肉内血管充满血液,即“多藏”。好让肌肉充满力量。

可这样的健身运动,会导致肌肉的“厚亡”。就是肌肉会变大,可同时会变得紧张,不灵活,让身体变得笨拙。并且对于肌肉功能本身来说,肌肉长时间充血而紧张,会造成过度疲劳而酸痛,虽然健身爱好者喜欢这种感觉。可酸痛意味着肌肉已经受到损伤,不及时修复,肌肉就会逐渐失去收放自如的能力,也就成了“死肌肉”。这就是肌肉“多藏必厚亡”的道理。

所以,健身的人,需要在力量训练后,肌肉充血后,喝蛋白粉补充营养,拉伸肌肉,间断休息(一块肌肉力量训练一回,休息它一天)。如果天天让那块肌肉接受力量训练,它会很快罢工的。


这是一个风险管理问题,你拥有很多,但德行不足,最终将失去很多,甚至原夲拥有的也会失去,看看那些自杀或入狱的上市公司老板,就是典型的例子!所以要知足,提髙自己的德行,才能做到多藏未必厚亡,否则真的会变成多藏而厚亡!


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原因很简单,就是物极必反,盛极而衰,物壮则老的道理。干什么事情都要懂得适可而止,量力而行,见好就收,功成身退,这就是天道。月满则亏,日中则昃,无论干什么事情太过则害,这就是《道德经》中揭示的道理。


“多藏必厚亡”出自老子的《道德经》第四十四章。

原文: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译文:

声与身体哪个更亲近?身体生命与物质财富哪个更重要?获得与丢失哪个更有害处?

过分的贪爱一定付出大的代价,过多的追求宝藏一定更快的灭亡。

因此知道满足就不会屈辱,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灭亡,长久的生存下去。

老子劝导人们不要过度贪求名利。因为,过度地爱名,必然会耗费很多的精和神,积贮过多的财物,所费的精力必然很大,它却能严重地损害身体,,小则损寿,大则丧生。但这些劝告不被世人所理解,他们疯狂地追名逐利,甚至达到不择手段的地步。正所谓“名为之身累,货之为身贼。”

多藏必厚亡。在世人眼里,钱越多越好,权力越大越好,地位和声望要越高越好,多藏就是指人们对金钱、权力、地位和声望的那种贪得无厌的表现,“厚亡”是指被金钱或权力束缚而亡的人。在老子看来,过分地追求金钱、权力、地位和声望,人的内心就会被这些东西所控制,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变成这些欲望的奴隶,终身不得解脱。

对某事物过分追求,终将为之付出惨痛的代价。人之所以的痛苦皆源于贪念,别让外界的浮躁沾染自己的本心。不要因为欲望,就去争自己不应得的东西。因为德不配位,往往会带来灾殃。钱永远也挣不完,福永远也享不尽。

人生的苦乐植根于我们的心,若要活得开心,先要不起贪心、不动妄念。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专心致志,才能收获真正丰盈充沛的人生。

古人有偈言: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多藏必厚亡”来自《道德经》第四十四章:“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这句话的原意是:过分地追逐名声,就必然会浪费精力,过多地追求财富,就会背负巨大的负担而死去。

也就是过份贪欲必然会有大的耗费;过份地敛聚必然会有过多的丧失。为什么这么说呢?

一、过份地敛聚必然是侵占了他人的财富

社会的总财富是有限的:只有这么多耕地,每年产出的粮食是一定的;煤矿、铁矿的储量是一定的。

如果某些人大量地占用财富,那么其他人得到的财富就会减少。

假设我们整个社会的财富是10000金币,共有100人。那么每个人的平均财富是100金币。

当然,由于各种原因,每个人的能力有大有小,不可能每个人都有能力得到100金币。有些人能力强,得到了120金币,有些得到了150金币;能力差的得到了50、70金币。如果这个数量在100上下波动,就还算正常。假设30金币是温饱线。

但如果有人拿到了3000金币,那必然有人的财富大幅缩水,甚至财富值低于30金币的温饱线;如果他拿到了5000金币,那财富值低于温饱线人会更多。我们不讨论他们是如何获得财富的,只讨论结果。

生活在温饱线以下的人越多,他们的不满情绪越大,必然会想办法找活路。那谁的钱多谁就是斗争的目标。

所以说,不管你是如何获得的财富,如果敛聚太多,就要考虑你很难保住这些财富了。一定会通过某种手段被平均一下。

比如前一段时间,部分美民众高喊“逮捕比尔盖茨,瓜分千亿身家!”不讨论原因,这就是低收入人群对超级富豪的态度。

二、让财富流动起来

所以很多有钱人都在做公益,盖茨把微软股份套现,捐赠给自己成立的基金会,总计580亿美元。本次疫情,盖茨向世界卫生组织捐款2.5亿美元。

巴菲特将他的大部分财产捐献给盖茨基金会。其捐款总额达到340亿美元。

截止2017年,马云累计捐款近300亿。马化腾捐款6年捐款172.35亿。

每个人都生活在地球上,个人消耗的财富也是有限的。让财富流动起来,给最需要的人,不失是一个大智慧。


“多藏必厚亡”是《道德经》第四十四章中的一句,原文是: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解义:身外的荣名和自己的生命比起来,哪一个更亲切呢?身外的财货和自己的生命比起来,哪一个更重要呢?得到名利和失去生命,哪一个更有害呢?所以爱名过甚,必会造成更大的耗费(因过分的爱名,必定拼命去追逐争取,甚至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所以说是大损失);贮藏过多的财货,必会遭受严重的损失(比如敛天下之财,以纵鹿台之欲,天下叛而台已空。虽然敛藏很多,但所失去的更多)。因此,唯有知道满足,便不会身遭侮辱(知道满足的人,放弃对名利的追求、远离欲望,便可使自身免于受辱);知道适可而止,便不会身遇危险(知道该停止就停止,财利不会变成累赘,声色不会扰乱耳目,则终身都不会陷于险境),这样才能长久平安(人能这样修身,则心神安宁;治理国家则人民安定,所以能够长治久安)。

研析(知足与知止):这一章主旨是教人爱惜身体,重视生命,不要过分追求名利。因为名利是身外之物。若得到名利而失去生命,那是得不偿失的。可是世人往往不能了解这个道理,而一味“贪夫徇财,烈士徇名”。因此,对治的方法,就在知足、知止,即从心理上知足、行为上知止,两方面双管齐下,才可获得长生而平安。


感谢邀请。这句话是老子的一句话,原句是:“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大致意思就是,物体发展积累到一定阶段,就极有可能产生相反的作用。也正是我们现在常说的一句,别爱的太满,别睡得太晚。所以有些事情并不需要大量的耗费心血,有意义的坚持才是正确的坚持。至于“多藏必厚亡”的原因,我是这样理解的,一开始可能你只是个一穷二白的穷小子,随着自己不断的努力,财富不断积累,有一部分人就会因此恃宠而骄,做出不理智的判断和决策,导致自己遭受了非常严重的损失,所以一定意义上来讲,这跟人的本性有关系,不同的人也会做出不同的反应。


先秦·李耳《老子》:“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版亡。”释义为,“所以说,过份的贪求物质与名利欲望的人,必定要劳心劳力,大费精神,结果失去越大,贪求利禄的人,必定喜爱宝贵的珍品,但是珍品藏很越多,反权而使人嫉妒怨恨,结果往往身遭横祸。”

老子这话问得很有意义,古往今来,太多的人就是因为贪求名利,最后身败名裂,丧失了生命的意义。

◆“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过分偏爱就会有大的耗费,太多收藏就会有大的损失。这10个字并不难理解,有人认为这句话是老子批判过分的贪欲,当然没错,字面意思就是如此。

◆但是,不尽然。

◆那么,老子这句话的背后,蕴含着什么样的深意。或者说,我们还能读出什么样的深意呢?

▲道德经

“甚爱必大费”,费了什么?“多藏必厚亡”,又亡了什么?

◆想清楚这个问题,才是关键。

◆比如你很爱钱,也办了公司,挣了很多钱,那么“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你最后一定会把这些钱失去吗?

◆当然不是,世界上好几百年的长青企业有的是。

◆你执迷于实现理想的过程中,你耗费的、失去的,可能是另外一些同样值得珍惜、甚至更值得珍惜的东西。

◆你耗费的比如健康,你失去的比如亲情……

◆更重要的是,在追求的过程当中,你并不确定地知道,最后我会失去什么。

◆可能直到你得到了你想得到的那个,回过头来才发现,噢,原来我失去了这个。

◆有多少功成名就的父母,因为错过了孩子的成长,而懊悔不已。

◆又有多少功成名就的子女,因为错过了陪父母最后一程,而懊悔不已。

▲什么是你珍惜的东西?

◆总之,你不知道你的代价是什么,你会失去什么?

◆但是,可以肯定:任何获得,都将伴随着失去。

为什么?

◆因为这是天道!“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说的正是天道,当然也是人道。

◆《易经·谦卦·彖》说“天道亏盈”,“人道恶盈”,世间没有完美之物,这是宇宙法则。当开普勒经过精密测算,发现行星绕日运行的轨道居然是椭圆,而非完美的正圆时,他很痛苦,世人也很痛苦。

◆人心是追求完美的,但是天道是拒绝完美的,这就是人生最大的困惑。

◆记得有一次,马云说他最后悔的事情,是创立了阿里巴巴。很多人把这当作一个玩笑话,但是马云说得很认真,并非矫情。在创立阿里帝国的过程中,马云一定也失去了很多东西,这是肯定的。因为有得必有失,天道就是如此。

◆一个人内心的这杆秤,非外人可以衡量。

◆所以,对于每一个在追逐梦想的人,你要清楚你的代价是什么?或者说,你可能的代价是什么?

◆同时,我们也不必去羡慕任何人,每个人更应该遵循内心的选择,做好自己。也许,做一个平凡而快乐的人,对有些人来说就已经很好。

知足常乐,知道的人不少,真正做到的又有几人?

◆所以老子最后说“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知足,就要断绝贪欲,但是比断绝贪欲更重要的,是放弃追求完美的心理。而在当今社会,追求完美是作为一种美德,受到普遍赞扬的。

▲你的诗和远方

◆这或许是人生最大也最隐蔽的一个陷阱。

◆正如西方哲人爱默生所说:“我们对人生有种种期许,却从未真正生活过。”

※感谢阅读,望能解您所惑,欢迎大家一起探讨,我是@见贤思齐论古今,下次再见※


很多事情翻来覆去的讲道理不容易明白,讲一个故事大家就好懂多了。

为什么多藏必厚亡?

先说第一个故事,这是柳宗元写的寓言故事《负蝂传》,负蝂这种虫子有一个特性,就是在路上看见什么东西就喜欢往自己背上面驮。这个虫子的背部非常粗糙,东西放上去之后,就不容易掉下来。因为这个缘故,虫子背负的东西会越来越重。人们看见虫子可怜,就把它身上的重物卸下,但是等虫子缓过来劲儿之后,继续往身上装载货物。

此外这个虫子还喜欢往高处爬行。

由于身上背负重物,一旦从高处坠落,虫子就会被自己背的重物给砸死。

这就是负蝂的生命悲剧,或者说是闹剧。

柳宗元自然是用这个寓言故事讽刺那些贪财有想升官的官员。

这样的人物,不仅仅生活在古代的寓言里面,在我们身边,还少吗?

在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曾经火爆全网的反腐大剧《人民的名义》里面,侯勇扮演的那个小官巨贪大家还有印象吗?

这个鸟人谨小慎微,在家里吃糠咽菜骑自行车上下班,谁能想得到他会贪污受贿上亿元的国家财产。

看见空房子里面塞满的红色人民币,在看看这个家伙眼泪汪汪的哭诉,我相信大家一定会明白什么是“多藏必厚亡”了吧。

老子在《道德经》里面说:

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其实是给我们指出了一条“长久之计”,有意思的是,长久之计不是无休止的积攒家底儿,而是要知足,要知道适可而止。

道理说得简单,做起来很难。

这个世界上谁能做到呢?

巴菲特做到了,这个世界第二富翁,早在13年前就公开自己的财富分配方案,要把80%的财产捐赠给慈善机构。至今已经捐赠将近400亿美元。

所以你看,巴菲特活的多潇洒,90岁的老人,每天跳着踢踏舞上班。

至于负面典型也不需多言,只要把每年的胡润财富榜名单拿过来分析,看看那些“进去的”人,你就可以会心一笑了。


原始地址:/yule/6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