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没有读书资质的孩子是来报父母恩的”,那么孝顺敬和成绩好坏有关系吗?

孝顺和读书关系不大


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忠孝是有深刻烙印的!以前讲的忠孝:忠是对君主、孝是对长辈,这些都是儒家文化处理人际关系准则。古人提出的这些准则,是在那个时代认知的结晶,随着世界的变迁,这些准则应该更丰富发展并与当代相适应!比如“忠”:以前天下都是皇帝的,忠就体现在对朝廷上,如今天下是人民的,忠体现在对组织的忠诚、信仰信念的忠诚、同志朋友的忠诚…

既然讲人际关系,必然牵涉着人际关系的双方。比如孔子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君主要按君主的样子做、臣子要按臣子的样子做;父亲有父亲的样子、儿子要有儿子的样子,这是一整套配套的行为规范。当代最权威的是法律的权利和义务,其次为规章制度条例,然后就是道德。人处在社会中,必然受各种行为规范的制约和调节。

啰哩啰嗦讲了这些,再回到问题的中心,阐述我的观点:

第一,家庭关系已经受到法律的制约和调节,不是一部三字经和弟子规就完了。就孩子的学习成绩这件事,用“孝”字去调节,也许不是最好的。根据我的经验,培养孩子的爱心:责任和担当是主要的。在我孩子小学时,他是80后、独生子,当时社会流行的说法是,这一代人受宠爱,会成为垮掉的一代。我就顺势问孩子,什么叫爱?不是一首歌唱到,爱就是无私的奉献么!你爱不爱这个家?如果爱,你打算付出什么?你爱不爱你的学校?如果爱,你打算付出什么?你爱不爱这个国家?如果爱,你打算付出什么?通过把爱心逐步扩大的教育方法,配合其它的手段,让孩子具责任和担当!

第二,父母和孩子都具有相应的权利和义务,因此,有独立的人格。但是,就孩子的成绩来说,这不只是孩子的事!在孩子学习成长的过程中,家庭其实占有70%的影响作用,俗话说:孩子是看着父母的背影长大的。用传统文化的“孝”去教育影响孩子是不足的,更重要的是以榜样带动孩子、陪伴孩子、帮助孩子。

第三,孝顺和学习成绩有关系,但不是必然的关系。就我个人而言,初心就是为解决父母家庭困境而考大学的。这要看每个人为什么而学习,解决自己的问题?解决家庭问题?解决国家问题?解决人类的问题?每个人肯定答案是不同的。因此,这个问题也就仁者见仁志者见智了。

祝天下家庭幸福圆满!


人生所有的一切都和孝顺挂上了。可笑之极。


其实这个问题就很矛盾,一定要用成绩衡量孝敬与否吗?成绩好的学生,考上好工作了,不孝敬父母,照样也白搭。我真的是觉得,现在很多人真的都被老一辈的思想观念束缚了,人活着,更多的不应该是为自己吗?人就这一辈子,第一次来,也是最后一次来,为什么要给自己那么大的思想束缚呢?我知道,很多人会说:“父母都是为你好”,但是这真的是为我们好吗?父母真的了解我们需要什么吗?我们想要什么吗?作为子女,确实应该孝敬父母,赡养父母,但是不能愚孝,不能去一味讨父母欢心而去做一些自己不喜欢做的事情,是了,很多人都会记得,小时候父母常说的那句:“你看看谁家的谁谁,成绩好,在家又乖”,然后希望我们成为那样的人,我们就一步步按照父母的期望去生活,因为这就是传统的孝敬啊,如果哪一天,我们不这样做了,父母及周围的人,就会大骂我们不孝顺。真的很讨厌这种,用成绩来衡量的事物。


谢谢小秘书的邀请!

其实成绩的好坏和孝顺没有关系,孝顺指的是个人的品质,并不是成绩的好坏能衡量的。

今年48岁的大卫,上海人,自小成绩优异,于同济大学毕业,后来又在加拿大名校滑铁卢大学拿到了工程师硕士学位。

这么品学兼优的学生,毕业后却一直不肯工作,宅家啃老,白天睡觉,晚上玩游戏。

而他的妈妈丁阿婆已经82岁了,患有尿毒症,每周需要坐公交车去医院做三次透析。

丁阿婆每个月退休金仅有3500元,医疗费要花2000多,再养自己和儿子,深感力不从心。

她苦苦劝儿子出去工作,无奈,他就是不肯。

丁阿婆被逼得没办法,打算去法院告她儿子,要他出赡养费。希望这样能让儿子出去工作。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孝顺父母自古以来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所以,不管成绩好坏,孝顺父母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

因为父母在,人生尚有来路,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这种讲法煽情而已,读不好书本身就让父母很头疼,找不到好的工作,天天在父母身边又能怎样?一个各方面优秀的孩子是父母的骄傲,是精神上的慰藉,人活得就是精气神。不只有陪伴才能体现孝心,对父母而言,少操心,能因孩子而感到骄傲,就是孩子对父母的孝。


原始地址:/yule/58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