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庄太后的姑姑,哲哲大福晋的三个女儿结局如何?

哲哲的三个女儿,先后远嫁蒙古,为满蒙联盟关系做出了巨大的牺牲与贡献。

当年哲哲远嫁建州女真,为的就是巩固双方之间的同盟关系,哲哲很好的完成了这项“任务”,同时还为科尔沁蒙古争取到了巨大的政治地位,而这也让哲哲深刻的意识到了政治联姻的重要性。

因而,当哲哲的三个女儿先后远嫁蒙古诸王贝勒的时候,她非但没有反对和阻挠,而是加以配合支持,堪称“识大体,顾大局”的典范,而哲哲的女儿们也切实明白自己的“价值”和“意义”,非常出色的完成了和亲的“任务”。


结局不是很好,有点悲惨吧


都是政治联姻,可能她们嫁过去过的并不幸福,但是他们三个都分别维系了科尔沁部落与后金的友好关系,为两者之间争取了和平,避免了战争,可谓功德无量。用一句话说就是“牺牲小我,成全大我”

第一个女儿马喀塔公主12岁的时候就嫁给了林丹汗的继承人蒙古察哈尔亲王额哲,之后的数十年,察哈尔部对清朝都是忠诚的。到额哲去世,马喀塔公主又嫁给了额哲的弟弟,即新一任察哈尔亲王阿布鼐为妻,直至康熙二年去世,终年三十九岁。不过马喀塔公主去世后,察哈尔部就开始了与清朝的对抗,借着“三藩之乱”发动叛乱,不过最终还是被平定,但是这也从侧面说明,马喀塔公主在清朝与察哈尔部中的重要作用。

第二个女儿靖端长公主回嫁科尔沁,丈夫是科尔沁部台吉索诺木之子奇塔特。顺治八年,奇塔特因病去世,但幸运的是端靖长公主没有像姐姐那样,再嫁丈夫的弟弟或者儿子,而在经历了三十多年孤苦伶仃的岁月后,于康熙二十五年去世,终年五十八岁。

第三个女儿端贞长公主也是回嫁到科尔沁,丈夫是科尔沁部土谢图亲王额驸博尔济吉特氏巴达礼之长子巴雅斯护朗,康熙十一年,巴雅斯护朗去世,端贞长公主在守寡二十年之后去世,终年五十九岁!


哲哲的三个女儿,先后远嫁蒙古,为满蒙联盟关系做出了巨一人贡献和牺牲。


其中一人孤寡而死,她便是顾伦靖端长公主。

固伦永安长公主,生于1634年,于1645年嫁给蒙古科尔沁部土谢图亲王巴达礼之子巴雅思护朗,康熙十一年(公元1672年)巴雅思护朗去世,康熙三十一年固伦永安长公主去世。

固伦温庄长公主,生于1625年,于1636年嫁给蒙古察哈尔部林丹汗之子博尔济吉特氏额尔孔果洛额哲,1641年额尔孔果洛额哲去世,顺治二年(即公元1645年)复嫁额尔孔果洛额哲之弟阿布鼐,两人育有二子,康熙二年(公元1663年)去世。公主去世后,丈夫阿布鼐被康熙皇帝监禁于盛京,康熙十四年,两人的两个儿子发兵试图救出他们的父亲,但被朝廷剿灭,阿布鼐也因此被绞杀


结局都很惨。


皇太极的老婆很多,其中最出名的莫过于后来的孝庄太后布木布泰,其次是号称宠冠六宫的宸妃海兰珠,但这两位的姑姑哲哲,才是皇太极的中宫皇后。

可惜的是,这位钮钴禄氏命薄福浅,在嫁给皇太极五年之后,因获罪而与皇太极离婚,不久后钮祜禄氏就去世了,年仅十九岁。为了保持两家的姻亲关系,努尔哈赤将从乌拉部接回来的四女儿穆库什嫁给了额亦都。说到穆库什不妨多说几句,这位和硕公主先是嫁给了乌拉部的首领布占泰,布占泰和努尔哈赤闹翻之后,被接回来嫁给了额亦都,额亦都死后又嫁给了额亦都的儿子图尔格,每一段都是不幸的婚姻。不过她生了一个儿子很有名,就是康熙朝时四大辅政大臣之一的遏必隆。

皇太极的第二任正室福晋是乌拉那拉氏,是乌拉部博克多贝勒之女。她是在1608年嫁给皇太极的,比钮钴禄氏晚了一年。实际上,这也是一场政治联姻,因为当时努尔哈赤的大妃阿巴亥就是乌拉那拉氏的堂侄女,早在七年之前就嫁给了努尔哈赤,并且此时早已生下了第一个儿子阿济格,也就是多尔衮的亲哥哥。

好景不长,1623年乌拉那拉氏乘着拖床经过努尔哈赤和阿济格门口,努尔哈赤认为这是“轻漫之恶行”,十分不满。皇太极为了讨好努尔哈赤,于是与其离婚,并将其赶出了府上。毕竟这个时候乌拉部早已被努尔哈赤灭了,乌拉那拉氏的“江湖地位”大不如以前。

皇太极后来继位成为后金大汗之后,虽然将乌拉那拉氏接了回来,但始终都没有再给她任何名分,史书上也未对她再有任何记载,甚至连她哪一年去世的都不知道。

以上就是皇太极前两位大福晋的情况,钮钴禄氏是第一任大福晋,后世文献称为清太宗元妃,乌拉那拉氏是第二任大福晋,后世文献称为继妃。在皇太极改后金为大清,正式登基称帝之后,这两人都没有被追封为皇后,被册封为皇后的是皇太极的第三任大福晋,哲哲。

哲哲嫁给皇太极也很早,在1614年,这个时候家里还是乌拉那拉氏做主,因此她以大福晋的身份参加了接受新人哲哲进门的仪式。而哲哲过门之后,只是皇太极的侧福晋。

科尔沁部落一看还是不行,于是在哲哲生下皇太极第八女的同年,将布木布泰的妹妹海兰珠也嫁给了皇太极。海兰珠一过门就受到了皇太极的无限宠爱,并且还顺利地生下了一个儿子,可惜还没取名就夭折了。好在布木布泰再接再厉,终于生下了皇太极的第九子福临,科尔沁部落这才没有再派人嫁过来。福临就是后来的顺治皇帝,布木布泰就是后来的孝庄太后。

1636年,皇太极在盛京皇宫崇政殿内举行登基仪式,改国号为清,不久之后即举行后妃册封大典。哲哲被册封为清宁宫中宫国君福晋,居首位,统管后宫一切事务,宫中诸妃嫔皆尊称其为哲哲(姐姐),所以哲哲也就此成为了清朝历史上第一位皇后。

第三女固伦端靖长公主,回嫁科尔沁,丈夫是科尔沁部台吉索诺木之子奇塔特。奇塔特是孝庄的侄子,哲哲皇后的侄孙,所以按照辈分,靖端长公主还应该是其丈夫奇塔特的长辈,不过我们前面也说过,这在当时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顺治八年(1651年),奇塔特因病去世,但幸运的是端靖长公主没有像姐姐那样,再嫁丈夫的弟弟或者儿子,因为清朝此时已经入关多年,慢慢开始开化了,觉得过去“收继婚”这种习俗不太好了,于是明令禁止。但作为公主,端靖长公主终究还是不能再嫁给别人,在经历了三十多年孤苦伶仃的岁月后,靖端长公主于康熙二十五年(1686)去世,终年五十八岁。

哲哲是一个对权力毫无野心的女人,皇太极称帝时她绝不干政,皇太极死后她也从未参与任何政治斗争。顺治继位时,并没有尊她为皇太后,这倒不是顺治或者多尔衮对她有意见,而是当时清朝尚未入关,汉化不深,对传统礼仪还不太明白而已。

我们所熟悉的孝庄太后,也是在顺治八年,顺治亲政之后才被尊为皇太后的。可惜的是,在顺治六年,哲哲就在北京紫禁城内病逝了,享年五十一岁。

综上所述,哲哲嫁给皇太极是一场政治联姻,对她个人而言,十五岁就远嫁给一个自己从未见过面的外族人,无论如何是谈不上幸福的,况且她嫁过去之后,皇太极并不多喜欢她,她也从未享受到过来自丈夫的宠爱。丈夫对她的尊重,多半是源于她背后的娘家科尔沁部落。


作为清太宗皇太极的皇后,孝端文皇后的三个女儿,除了老大去世的早,其它都是活到了59岁,可惜全都是寡居了大半生。

孝端文皇后的三个女儿为,皇二女固伦温庄长公主、皇三女固伦端靖长公主、皇八女固伦永安长公主。今天我就来说说,这三个女儿的结局。

一、作死的大女儿马喀塔

1625年9月10日,皇太极的二女儿爱新觉罗·马喀塔出生了,后被封为固伦公主,被指配给博尔济吉特氏察哈尔林丹汗的儿子额尔孔国洛额哲为额驸,1636,时年12岁的马喀塔出嫁了。

可惜的很,1641年,她的丈夫察哈尔·额尔克孔果尔额哲去世了,1645年,她又嫁给了额哲的弟弟阿布鼐,生有二子布尔尼、罗布藏。1657,她受封为固伦长公主。1659年又封为永宁长公主,后改封为固伦温庄长公主。

从此,这一家三口就开始走上了不归路,阿布鼐自从当上了察哈尔亲王就开始不听话了,结果在1669年,康熙因其多年不朝觐等为由,削其亲王爵,将阿布鼐监禁于盛京,并令其子布尔尼袭爵,结果没想到在1675年,他的儿子布尔尼、罗布藏发动了叛乱,准备劫父出京,被康熙发现后,阿布鼐被绞死。马喀塔被囚禁在盛京,直到1663年,39岁的固伦温庄长公主去世。

二、固伦端靖长公主

1638年十二月,10岁的固伦端靖长公主被许配给科尔沁部台吉索诺木之子奇塔特(庄妃之侄),系姑侄为婚。可惜的是,1651年二月,奇塔特去世了,这时固伦公主才23岁,从此一直寡居致死。

1657年,进封固伦长公主,1659年,封延庆公主。又改封靖端长公主。1686年5月,59岁的固伦靖端长公主去世。

三、固伦永安长公主

1634年闰八月十六日,皇太极的第八个女儿爱新觉罗·达哲出生,1641年,8岁的达哲被许配给蒙古科尔沁部土谢图亲王额驸博尔济吉特氏巴达礼之长子巴雅斯护朗。

1645年,12岁的达哲出嫁。1657年二月,被封为固伦长公主,十六年被封为固伦昌乐长公主,后改为固伦永安长公主。

1672年五月,巴雅斯护朗袭其父爵开始担任土谢图亲王,结果好景不长,三个月后他就去世了,固伦永安长公主一直寡居了几年,直到1692年二月初六日,59岁的固伦永安长公主去世,赐谥端贞长公主。

综上所述,孝端文皇后的三个女儿命运还不错,只是都寡居了多年。


哲哲皇后的三个女儿都嫁到了蒙古,而且三个女儿都活到了康熙朝。不管她们的额驸最后是否获罪,在清朝她们都得到了善终。


第一女马喀塔封固伦温庄长公主为皇太极次女,先嫁蒙古察哈尔部林丹汗之子额哲,再嫁额哲弟阿布奈。

第二女名不详封固伦靖端长公主为皇太极第三女,嫁蒙古科尔沁部奇塔特,她的表侄兼舅舅。

第三女名不详封固伦永安长公主为皇太极第八女,嫁蒙古科尔沁部巴雅斯护朗。


孝庄太后是博尔济吉特氏,名叫布木布泰,这位在大清可是大名鼎鼎。不过她们家族可不是她一个人嫁给了满清皇室,除了她还有她的姑姑和她的姐姐,成为了姑侄三人同事一夫。她的姑姑就是孝端文皇后额尔德尼琪琪格,也就是哲哲。皇太极登基后,正宫大福晋额尔德尼琪琪格为清宁宫中宫国君福晋,统管后宫一切事务。哲哲没有生下过男孩,先后为皇太极生下的是三个女儿,第一位是皇次女固伦温庄长公主。第二位是皇三女固伦端靖长公主。第三位是皇八女固伦端贞长公主。那么这三位公主的结局如何呢?

第一位是皇次女固伦温庄长公主

爱新觉罗·马喀塔出生于后金天命十年(1625年),在后金天聪十年(1636年)嫁蒙古察哈尔部和硕亲王额哲。他可不是一般人,可是林丹汗的儿子。在林丹汗死后,他率领余部投降了。不过额哲当了六年驸马后去世,这位公主又改嫁给额哲之弟阿布鼐,并生下儿子布尔尼与罗不藏。康熙二年,马喀塔去世,终年39岁。

第二位是皇三女固伦端靖长公主。

固伦端靖长公主,在只有10岁的情况下,被朝廷许配给科尔沁部台吉索诺木之子奇塔特,这两人的关系还比较复杂,不过当时的他们是不敢血缘和辈分的,也不足为怪。在公主23岁的时候,老公去世了。可是在满清入关后,对于女子的改嫁几乎杜绝了,所以她一直寡居。在度过了36年的蹉跎岁月后去世,时年58岁。

第三位是皇八女固伦端贞长公主。

她出生于后金天聪八年(1634年),崇德六年(1641年)许配给蒙古科尔沁部土谢图亲王额驸博尔济吉特氏巴达礼之长子巴雅斯护朗。在她十二岁的时候才出嫁,那个时候已经是顺治二年了。在康熙三十一年公主薨逝,享年五十九岁。

其实不知道是她们姐妹三个的悲哀还是幸运。当年她们的母亲就是为了联姻而来,而现在她们三位同样为了联姻而去,有两位还是嫁给了她们母亲的娘家科尔沁部。


后金努尔哈赤时和蒙古联姻,盛于崇德、顺治、康熙三朝,衰落于雍正、乾隆、嘉庆,孝庄文皇后的姑姑,孝端文皇后哲哲再明万历四十二年嫁给皇太极,当时哲哲是皇太极的侧福晋,皇太极当时的大福晋是乌拉那拉氏,她是皇太极长子豪格的生母。

大福晋乌拉那拉氏的姑姑就是努尔哈赤的大妃阿巴亥,也就是被皇太极逼死的那位,阿巴亥的儿子就是睿亲王多尔衮,皇太极的这位大福晋也不是原配,她是在元妃钮祜禄氏去世后才成了大福晋。

不过,由于天命年间发生了乌拉那拉氏宫中违规坐轿撵没有向小叔子行礼一事,被努尔哈赤勒令休弃,此后未在出现于史书中,就连何时去世的也没有任何记载。

元妃钮祜禄氏的父亲就是清朝五大开国功臣之一的弘毅公额亦都,额亦都的妻子就是努尔哈赤的第四女穆库什公主,穆库什公主原本是乌拉部贝勒布占泰之妻,乌拉部灭亡后,回到建州女真后下嫁额亦都,在额亦都死后又嫁给其第八子图尔格。

穆库什公主的儿子就是康熙时期四位辅政大臣之一的额必隆,不过这位穆库什公主和图尔格的关系并不和睦,崇德二年,发生了换子事件,这件事爆发后穆库什被撤去和硕公主头衔,她和图尔格因此离婚。

努尔哈赤天命年间到崇德年间直至顺治时,是蒙古和清朝联姻的巅峰,崇德元年,皇太极册封五妃,这五妃便是指中宫皇后哲哲,也成国主福晋,东宫福晋—宸妃海兰珠,西宫福晋—懿靖大贵妃娜木钟,次东宫福晋—衍庆宫淑妃,次西宫福晋—永福宫庄妃。

这五妃以哲哲为首,不过,崇德年间典制并没有完善,直到康熙朝才典制大备,完善,哲哲虽然是中宫皇后,但这个皇后和其他朝代的皇后意思可不一样,清朝崇德年间的皇后虽为六宫之主,但五妃是平起平坐的,并不是皇后独尊。

这也是为什么宸妃海兰珠可以协助哲哲管理后宫的原因,哲哲虽然没有为皇太极生过儿子,但却为皇太极生了三个女儿,哲哲的三个女儿分别是固伦温庄长公主、固伦端靖长公主和固伦永安长公主,另外还有几个人和孝端文皇后有着说不清的关系。

就是多尔衮的嫡福晋,敬孝忠恭正宫元妃,元妃博尔济吉特氏和孝端文皇后的侄女庄妃布木布泰是同辈,但这位元妃却是哲哲同母异父的姐妹,她是哲哲异母哥哥宰桑布和的孙女,哲哲父亲莽古斯的曾孙女。

敬孝忠恭正宫元妃的生母是科尔沁大妃,衮布福晋,原本是莽古斯的遗孀,后来又嫁给了元妃的父亲索诺木,

哲哲的同母弟弟就是奇塔特,奇塔特是达尔汉亲王满珠习礼的从子,同时他也是索诺木之子,后来娶了孝端文皇后哲哲的第三个女儿固伦端靖长公主。

固伦温庄长公主

固伦温庄长公主也称固伦公主,她是皇太极次女,名叫爱新觉罗氏•马喀塔,天命十年出生,天聪九年加封固伦公主,下嫁察哈尔林丹汗之子额尔孔国洛额哲,额哲的母亲就是苏秦大福晋,也称苏秦太后,同时他的生母苏秦还是郑亲王济尔哈朗的继福晋。

在额哲死后固伦温庄长公主又嫁给了林丹汗遗腹子阿布鼐,阿布鼐(nai)的生母就是皇太极五妃之一的懿靖大贵妃娜木钟,再林丹汗死后娜木钟率族人归顺清朝,娜木钟自己也嫁给了皇太极,顺治时加封太妃,她活到了康熙十三年。

顺治十四年受封为长公主,顺治十六年晋封为永宁长公主,康熙二年病逝,年仅三十九岁。

固伦端靖长公主/延庆公主

固伦端靖长公主和她的丈夫关系非常复杂,固伦端靖长公主是哲哲的女儿,但是她所嫁给的奇塔特是孝庄文皇后的侄子,而奇塔特又是索诺木之子,满珠习礼的从子,满珠习礼又是孝庄文皇后的兄长,从奇塔特父亲那边算起公主是奇塔特的表姑。

从奇塔特母亲那边算起公主是他的外甥女,顺治八年奇塔特去世,此后公主一直寡居,康熙二十五年,公主以五十八岁高龄寿终。

固伦端贞长公主

她是皇太极第八女,母为孝端文皇后哲哲,本名达哲,天聪八年出生,崇德六年,许配给蒙古科尔沁部土谢图亲王额驸博尔济吉特氏巴达礼之长子巴雅斯护朗,顺治二年,十二岁时出嫁,顺治十四年加封长公主,顺治十六年加封固伦昌乐长公主,后改封为永安长公主,康熙十一年其丈夫袭土谢图亲王爵位,是年,八月去世。

康熙三十一年,端贞长公主去世,享年五十九岁后。

以上就是全部内容了


在古代身为帝王家的女子,既享受着荣华富贵,也承担着帝王家女子的责任,那就是牺牲自己的感情,政治联姻。哲哲皇后与孝庄、海兰珠姑侄三人是政治的牺牲品,同样做为皇太极的嫡公主也难逃远嫁和亲的命运。

孝庄太后的亲姑姑是皇太极的皇后,被称之为孝端文皇后,也是皇太极生前唯一的皇后。她出身名门世家,又端庄大度,识大体,深得皇太极的欢心。可就是这么一位美貌与智慧为一身的女人,唯一的缺点就是没有生出儿子,在封建社会女人没有生出儿子是低人一等的。

也正是因为这种原因,后来的孝庄以及海兰珠作为生育机器才嫁给皇太极,为的就是皇太极的后嗣中必须流有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的血夜,这也是政治联姻的目的所在。

哲哲

孝端文皇后(1599年5月31日-1649年5月28日),博尔济吉特氏,名额尔德尼琪琪格(哲哲为崇德后宫妃嫔对孝端文皇后的称呼,即姐姐),汉语意为宝花,皇太极的皇后,蒙古科尔沁贝勒莽古思之女。

哲哲(孝端文皇后)作为一个母仪天下的女人,她对皇太极帮助很大,皇太极也很喜欢她。哲哲于顺治六年(1649年)四月十七日去世,享年五十一岁,葬清昭陵。

哲哲是科尔沁草原人,也就是孝庄太后的姑姑,这种婚姻在古代很正常。哲哲与皇太极结婚后恩爱有加,可惜的是哲哲大福晋一生没能给皇帝生一个儿子,一共生了三个女儿,这是她一生的遗憾。

哲哲婚后被封为皇后,她是幸运的,是有福气的,凭借的是自己的出身好和素质高。哲哲之前,皇太极的第一个皇后与皇太极聚少离多,感情也不太好。更可惜的是,这第一个皇后生的儿子在六岁时早夭,致使其郁郁寡欢,最后去世。而皇太极的第二位皇后,最后也被休。

孝庄太后的姑姑,哲哲大福晋的三个女儿结局如何?

继承努尔哈赤后金汗位,又进一步开创大清的皇太极,与他相关的女人中,最出名的应当属孝庄太后和海兰珠两姐妹。

因为两姐妹一个是皇太极最宠爱的后妃,一个是顺治帝生母。同时也因为二者在后世电视剧中频繁出现,被人们所熟知。

虽然两女有名,经历传奇,但是皇太极称帝之后真正册封的皇后只有一位,那就是正宫皇后孝端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哲哲,孝庄和海兰珠的姑姑。

孝端文皇后是科尔沁第一个嫁给皇太极的女人,姑侄三人嫁给皇太极的根本出发点都是政治联姻。

为了建州女真和科尔沁之间的联盟更加稳固,两部都迫切希望有个体内既有女真血脉,又有着科尔沁草原血脉的儿子。

不过可惜的是,哲哲嫁给皇太极之后,一连生三女,无有一子。在这样的情况下,孝庄和海兰珠才先后嫁给了皇太极。

海兰珠是第一位给皇太极生下儿子的科尔沁女子,这也是她受宠的原因之一。孝庄和她的姑姑一样,一连生三女,后来才生下了顺治帝。

虽然自己没有儿子,但是哲哲是正宫皇后,地位高崇。所以顺治帝继位之后,她成为母后皇太后。不过哲哲也知进退,此后几乎半隐居于后宫,于顺治六年去世,享年五十一岁。

哲哲一共为皇太极生了三个女儿,但后世对这三位公主却知之甚少。

哲哲长女温庄公主

生于后金天命十年,后金天聪九年的时候许配给林丹汗之子博尔济吉特氏额尔孔果洛额哲。额哲在林丹汗去世之后率余部归顺,皇太极将嫡女嫁给他。

温庄公主于清崇德元年出嫁,但是公主只有12岁。崇德六年驸马去世,又嫁给额哲的弟弟阿布鼐。阿布鼐于康熙十四年因“负恩失礼”被处死,享年40岁。

温庄公主早在康熙二年就去世,享年39岁。所以第二任驸马的罪过,对她没有多大影响。

次女固伦端靖长公主

生于后金天聪二年,崇德三年被许配给舅舅的儿子科尔沁的奇他特。次年出嫁,公主年仅12岁。

奇他特于顺治八年去世,十三年公主回到北京,封为长公主。此后在北京生活,于康熙二十五年去世,享年59岁,后葬于科尔沁。

三女固伦永安长公主

生于后金天聪八年,崇德六年许配给许配给蒙古科尔沁部土谢图亲王额驸博尔济吉特氏巴达礼之长子巴雅斯护朗。

公主于顺治二年出嫁,年仅12岁,驸马巴雅斯护朗后来承袭父亲爵位为土谢图亲王,公主的地位进一步上升。

固伦永安长公主未曾定居北京,她在科尔沁草原生活了四十多年,于康熙三十一年去世,享年59岁。

这就是哲哲的三位公主,12岁出嫁,早早的离开母亲,此后组建自己的家庭生活。

结语:

清朝的很多公主,大多一生的命运就是远嫁、改嫁、郁郁而终,虽然是金枝玉叶,命运却不如普通人家的女儿。

这或许也是古代后妃们费尽心思想生个皇子而不是公主的原因吧,因为皇子至少可以留在京中,而清朝皇室的公主们即使是中宫皇后所生的嫡公主,也大多免不了和亲远嫁的命运,远离京城故乡和父母,没有选择自己命运的机会,对她们来说是当公主最大的辛酸和无奈。


先后远嫁蒙古


哲哲皇后的三个女儿都嫁到了蒙古,而且三个女儿都活到了康熙朝。不管她们的额驸最后是否获罪,在清朝她们都得到了善终。

哲哲皇后

哲哲是孝庄太后的姑姑,也是科尔沁草原上的蒙古格格。那个时候科尔沁与女真联姻,哲哲嫁给皇太极就是一桩政治婚姻,不过所幸的是,科尔沁草原上盛产美女,哲哲也是个大美人,她刚嫁给皇太极的时候,夫妻和顺,也非常恩爱。但是很可惜的是,哲哲一共为皇太极生了三个女儿,但却没有生下一个皇子,为了稳固地位,也是为了保证科尔沁与女真的政治联姻果实,之后哲哲的侄女孝庄嫁给了皇太极,再然后就是她另外一个侄女海兰珠也嫁给了皇太极。

最后海兰珠收获了皇太极的爱情,而孝庄生下了皇太极的儿子,也就是后来的顺治帝。不过因为哲哲是皇太极的大福晋,也就是正妻,在顺治帝登基后,她也成为大清显赫的母后皇太后,荣耀一时。

三位固伦公主

哲哲虽然没有生下皇子,但她也为皇太极生下三位公主,这三位公主分别是固伦温庄公主,固伦端靖长公主以及固伦永安长公主。她们三个是皇太极嫡出的公主,因此得到了固伦公主的封号,在清朝公主封号中,算是一等一的地位了。但很可惜的是,古代女子的地位不高,即便是贵为公主,但很难与皇子相比较。于是三位尊贵的公主,成为政治婚姻的牺牲品。

固伦温庄公主在十二岁的时候,嫁给了蒙古林丹汉之子额哲,皇太极打败林丹汉后,额哲率领部下归顺了皇太极,皇太极为了笼络蒙古各部,于是将自己的嫡出女儿嫁给了额哲。固伦温庄公主与额哲成婚六年后,额哲病逝,固伦温庄公主又依旧蒙古的继婚习俗,改嫁给额哲的弟弟阿布鼐,这还是一桩政治婚姻。康熙二年的时候,固伦温庄公主就病逝,之后阿布鼐因获罪处死,但固伦温庄公主却因为早逝,免于受到连累。

固伦端靖公主也是十二岁出嫁,不过她要比姐姐幸运点,她嫁给的是舅舅的儿子奇他特,其实本质上这还是清初笼络蒙古的一桩政治婚姻,但比起姐姐嫁给林丹汗的儿子,姑表亲的婆家,可能固伦端靖公主的婚后生活,会好舒心很多。顺治时期额驸奇他特就病逝,固伦端靖公主也搬到京城居住,最后在康熙朝去世。

固伦永安长公主在十二岁的时候也出嫁到了科尔沁草原,当时已经是顺治帝时期了,清朝也入关了,她嫁给的是额驸巴达礼的儿子巴雅斯护朗。固伦永安长公主出嫁后就到了蒙古草原生活,直到康熙朝去世都没有再回过京城。

哲哲的三个女儿都是在十二岁的时候出嫁到了蒙古草原,不管她们姐妹三人的命运如何,最终她们都成为了清初,清廷笼络蒙古的手段。她们都成为了政治婚姻的牺牲品,不过幸运的是,她们三人都没有卷入皇室纷争,最后得以善终。


众所周知,康熙皇帝的祖母孝庄文皇后当年是在亲姑母孝端文皇后的撮合下嫁给皇太极的,如今看来姑母与亲侄女共侍一夫实在有悖人伦,但在过去,尤其是少数民族,这种现象尤为普遍,像西汉前往匈奴和亲的王昭君,她就先后嫁给了呼韩邪父子,在他们看来,这是最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孝端文皇后是蒙古科尔沁部落首领莽古斯之女,明朝末年,努尔哈赤起兵开始统一女真,而莽古斯当时便与自己的弟弟明安,洪格尔一起与海西女真叶赫,乌拉,哈达,辉发四部联盟,加上其余部落,号称“九部联军”。九部联军围攻努尔哈赤但被努尔哈赤所击败,随着建州女真实力的日益增强,莽古斯决定与努尔哈赤议和修好,而与此同时,努尔哈赤也决定反叛明朝,虽然当时的大明王朝已经开始没落,但相比于努尔哈赤依旧强大,所以为了打败明朝这个强劲的对手,努尔哈赤也决定对蒙古草原诸部进行笼络以求联盟,而联盟的主要手段之一便是联姻,就这样孝端文皇后与皇太极结合在了一起。

孝端文皇后本名额尔德尼琪琪格,“哲哲”本意是“姐姐”,这是当时后宫妃嫔对她的敬称。虽然如今受很多影视剧的影响,哲哲的知名度远不如自己的侄女孝庄文皇后,甚至连元妃海兰珠也比不上,但实际上哲哲当时在后宫的地位要远高于自己的这两个侄女,皇太极未称帝时,她便是大福晋,皇太极称帝后,她更是毫无疑问的被册封为皇后,负责管理后宫一切事物,由此哲哲成为清朝第一位被正式册封的皇后,地位显赫,一时无两。

皇太极一生共纳妃十五人,生有十一个儿子,十四个女儿,其中哲哲为他生育了三个女儿,分别是皇次女固伦温庄长公主,皇三女固伦靖端长公主和皇八女固伦永安长公主。

固伦温庄长公主生于1625年,于1636年嫁给蒙古察哈尔部林丹汗之子博尔济吉特氏额尔孔果洛额哲,1641年额尔孔果洛额哲去世,顺治二年(即公元1645年)复嫁额尔孔果洛额哲之弟阿布鼐,两人育有二子,康熙二年(公元1663年)去世,公主去世后,丈夫阿布鼐被康熙皇帝监禁于盛京,康熙十四年,两人的两个儿子发兵试图救出他们的父亲,但被朝廷剿灭,阿布鼐也因此被绞杀。

固伦靖端长公主生于1628年,于1638年嫁给蒙古科尔沁部索诺木之子奇塔特,索诺木的父亲是布和,布和就是哲哲的亲哥哥,孝庄文皇后和海兰珠的亲生父亲,所以如果按照辈分来讲,固伦靖端长公主其实是奇塔特的表姑,不过正如之前所说的那样,两人的结合在当时并没有什么不妥,顺治八年,奇塔特去世,固伦靖端长公主便一直寡居,直到康熙二十五年(公元1686年)去世。

固伦永安长公主生于1634年,于1645年嫁给蒙古科尔沁部土谢图亲王巴达礼之子巴雅思护朗,康熙十一年(公元1672年)巴雅思护朗去世,康熙三十一年固伦永安长公主去世。

以上便是孝端文皇后哲哲三个女儿的结局。


孝庄太后的姑姑、哲哲大福晋是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的正妻,也是清代首位生前由丈夫亲自册立的皇后。崇德八年(1643年),顺治帝即位后,为母后皇太后,无徽号。顺治六年(1649年)四月十七日去世,享年五十一岁,葬清昭陵。全谥曰:孝端正敬仁懿哲顺慈僖庄敏辅天协圣文皇后。

哲哲没有生下过男孩,先后为皇太极生下的是三个女儿。

第一位是皇次女固伦温庄长公主。出生于后金天命十年(1625年)八月,后金天聪十年(1636年)正月下嫁蒙古察哈尔部和硕亲王额哲。这位额哲是因为率领其父林丹汗的余部投降皇太极,并献出了元朝皇帝的传国玉玺之功,而被封为亲王的。他当了六年驸马后去世,这位公主又改嫁给额哲之弟阿布鼐,并生下儿子布尔尼与罗不藏。

阿布鼐于康熙十四年因“负恩失礼”被处死,享年40岁。温庄公主早在康熙二年就去世,享年39岁。所以第二任驸马的罪过,对她没有多大影响。

第二位是皇三女固伦端靖长公主。出生于后金天聪二年(1628年)七月,清崇德四年(1639年)正月下嫁蒙古科尔沁部多罗郡王奇塔特。这位奇塔特的祖父是哲哲之兄宰桑,父亲是宰桑三子索纳穆。推算起来,哲哲是他的姑奶奶暨岳母,他是哲哲的侄孙子暨女婿。皇太极册封奇塔特为驸马的丝绢诰命原件,制作华美,堪称档案精品,弥足珍贵,曾在科左中旗档案馆中保存了三十余年,不慎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遗失,想来真令人扼腕叹息!

奇塔特于顺治八年去世,十三年公主回到北京,封为长公主。此后在北京生活,于康熙二十五年去世,享年59岁,后葬于科尔沁。

第三位是皇八女固伦端贞长公主。出生于后金天聪八年(1634年)闰八月,清顺治二年(1645年)四月下嫁蒙古科尔沁部和硕土谢图亲王巴雅思护朗。这位巴雅思护朗的曾祖父翁果岱与哲哲的父亲莽古斯,是同一祖父的叔伯兄弟,他们曾一起参加九部之战与努尔哈赤为敌,兵败后逐渐归附。巴雅斯护朗的祖父奥巴曾与努尔哈赤结盟,并迎娶努尔哈赤的侄孙女肫哲公主为妻,成为科尔沁的首位后金驸马。

驸马巴雅斯护朗后来承袭父亲爵位为土谢图亲王,公主的地位进一步上升。公主未曾定居北京,她在科尔沁草原生活了四十多年,于康熙三十一年去世,享年59岁。


作为清朝的开国皇帝,皇太极不仅文治武功可圈可点,后宫生活也是让人津津乐道。在皇太极的后宫,最出名的莫过于孝庄皇后和海兰珠。孝庄皇后辅佐了大清三位皇帝,更是培育了一代圣君康熙帝。而海兰珠,则获得了皇太极的宠幸,羡煞天下女子。她与皇太极的爱情,可谓千古风流。

可是,她们俩并不是皇太极册封的皇后,皇太极册封的皇后是历史存在感很低的哲哲皇后,也就是孝端文皇后。

一、哲哲是清朝历史上第一个在位的皇后

哲哲是孝庄和海兰珠的姑姑,姑侄三人同嫁一夫,这可是太阳底下的新鲜事。而实际上,她们与皇太极的婚姻,是满蒙两部联盟的需要。

公元1614年,15岁的哲哲嫁给了22岁的皇太极。皇太极在迎娶哲哲之前,已经有过一位原配妻子钮祜禄氏和一位继妃乌拉那拉氏,钮祜禄氏是满清功臣额亦都之女,地位尊崇,可惜钮钴禄氏年仅二十就香消玉损,没能熬到皇太极当皇帝;乌拉那拉氏是博克铎贝勒之女,她因乘坐轿子进入汗宫,被努尔哈赤勒令离婚。就这样,哲哲嫁给皇太极后就顺其自然地填补后宫之主。

据史料记载,哲哲仁淑端庄,能识大体,顾全大局,治理后宫井井有条,为皇太极创造了一个安稳的后宫环境,让皇太极无后顾之忧,放心地在外征战。因此,哲哲得到了皇太极和后宫妃嫔的尊重。

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极建立清王朝,哲哲被册封为中宫皇后,成为清朝第一位被正式立为皇后的人,继而成为最尊贵的女人。

二、哲哲嫁给皇太极之后,一直都致力于联合两部之间的关系

哲哲自幼就被灌输了以部落为重的观念,因此她一直都致力于两部之间的关系。然而她嫁给皇太极后,始终未能生下孩子。为此,在哲哲的极力举荐下,其侄女布木布泰(也就是后来的孝庄皇后)加入了皇太极的妻子队伍。布木布泰的到来,也给哲哲带来了好运,哲哲终于为皇太极生下三个女儿,而布木布泰也为皇太极生下了一个女儿。

不过,俩人还是未能为爱新觉罗家族生下皇子。为此,为了保证科尔沁在大清的地位和长远利益,哲哲又把26岁的侄女海兰珠嫁给了皇太极,就这样经过姑侄三人的努力,科尔沁的女人为皇太极生下了二个皇子,一个是海兰珠所生的皇八子,不过不幸夭折,一个是布木布泰所生的皇九子福临,也就是后来的顺治帝。

哲哲不愧是科尔沁的好女儿,她为科尔沁带来荣耀,同时,也为满蒙两族的友谊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三、哲哲的三个女儿,在维护满蒙友谊方面作出了特殊的贡献

哲哲皇后并不仅仅把科尔沁的女人,嫁给爱新觉罗家族,同样的也将爱新觉罗家族的女儿嫁去科尔沁。哲哲皇后与皇太极共育有三女,分别是固伦温庄长公主,固伦端靖长公主,固伦端贞长公主。

固伦温庄长公主

温庄长公主,名马喀塔,生于1625年,皇太极的第二个女儿。为了巩固满蒙之间的关系,1636年,皇太极把十岁的马喀塔下嫁额哲。额哲是林丹汗的遗腹子,林丹汗去世后,额哲和林丹汗的妻子率领林丹汗的余部投降皇太极,并献出了元朝皇帝的传国玉玺。所以,额哲被封为亲王,林丹汗的妻子嫁给了皇太极。

不幸的是,温庄长公主嫁给额哲仅仅六年,额哲便去世。依蒙古习俗,父死,儿子可以继承非亲生母亲;哥死,弟弟继承其妻子。因此,温庄长公主又改嫁给额哲之弟阿布奈,并生下儿子布尔尼与罗不藏。

顺治十四年,马喀塔受封为固伦长公主。顺治十六年,马喀塔封为永宁长公主,后来改封为固伦温庄长公主。康熙二年(1663),固伦温庄长公主去世,享年39岁。

固伦端靖长公主

端靖长公主,生于1628年,皇太极的第三个女儿。清崇德四年(1639年),十岁的端靖长公主下嫁蒙古科尔沁部奇塔特,奇塔特也因此被封为科尔沁郡王。奇塔特的祖父是哲哲之兄宰桑,父亲是宰桑三子索纳穆。而实际上端靖长公主是奇塔特的表姑,系姑侄为婚。俩人的婚姻,也是为了巩固满蒙联合的需要。

顺治八年(1651年),奇塔特先公主而去,此时公主才23岁。从此,端靖长公主便开始了长达36年的寡居生活。

固伦端贞长公主

端贞长公主,生于1634年,皇太极的第八女。顺治二年,为了满蒙之间的友谊,端贞长公主下嫁蒙古科尔沁部和硕土谢图亲王巴雅思护朗。巴雅思护朗的曾祖父翁果岱与哲哲的父亲莽古斯,是同一祖父的叔伯兄弟,巴雅斯护朗的祖父奥巴曾与努尔哈赤结盟,并迎娶努尔哈赤的侄孙女肫哲公主为妻,成为科尔沁的首位后金驸马。

康熙十一年,巴雅思护朗被朝廷册封为土谢图亲王,但是他仅仅做了三个月的亲王,就去世了。康熙三十一年,固伦端贞长公主病逝,享年59岁。


后金到清初时期,科尔沁部落博尔济吉特氏姑侄三人都嫁给皇太极,共侍一夫的故事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这姑侄三人都不是简单的人,但在世人眼中,孝庄太后是康熙年间老谋深算的存在,而海兰珠作为皇太极最爱的一个女人,他们的爱情故事广为流传,似乎只有作为姑姑的哲哲是寂寂无名的,不显于后世,但实际上,就皇太极时期来说,哲哲才是母仪天下的存在,是皇太极的贤内助。

哲哲来自来自科尔沁部,当初海西女真叶赫部联合乌拉、哈达和蒙古科尔沁部等九部攻打努尔哈赤,这就是著名的古勒山之战,战争以努尔哈赤的胜利而告终,战后,努尔哈赤和这些部落展开联姻,之后就有了满蒙联姻。

参与古勒山之战的科尔沁部莽古斯在战败后和努尔哈赤议和,数年之后将十六岁的女儿额尔德尼琪琪格(哲哲)嫁给了二十三岁的皇太极,彼时的皇太极元妃已经去世,继妃乌拉那拉氏以嫡妻生身份来接受新人哲哲的进门,九年后,乌拉那拉氏因其轻慢行为被废弃,而哲哲转正,成为皇太极的嫡妻。

1625年,哲哲生下皇太极的次女马喀塔,即固伦温庄长公主,也是在这一年,哲哲的侄女布木布泰也嫁给了皇太极,这就是我们熟知的孝庄太后。而1634年,哲哲生下皇太极的第八女后,哲哲的另一个侄女、孝庄太后的姐姐海兰珠也嫁给了皇太极。

就这样,姑侄三人都嫁给了皇太极,身份上来说,哲哲是后金时期皇太极的大福晋,是大清时期皇太极的国君福晋,其实就是皇后,居中宫母仪天下,统管后宫一切事务。而宸妃海兰珠作为皇太极最宠爱的女人居关雎宫,被称为东大福晋,而孝庄太后在姑侄三人中地位最低,居永福宫,称西侧福晋。

孝庄太后虽然存在感最低,但他生了个儿子叫福临,即后来的顺治帝,因为这,再加上她的长寿,让她成为三人中最大的赢家。

而海兰珠虽然最得宠,但进宫最晚,嫁给皇太极的时候已经二十六岁了,不久生下一子,皇太极极为珍视,只不过那孩子很快夭折,海兰珠也悲痛成疾,成为姑侄三人中最先离世的一个。

哲哲则是姑侄三人中唯一没有生下儿子的一个,她只有三个女儿,所以,即便她是皇太极的皇后,母仪天下,但在皇太极去世之后并没有成为太后,或者说并没有真正被册封为太后,而真正的太后是生下顺治帝的布木布泰,所以才有了著名的孝庄太后。

在顺治帝时期,哲哲只能算是名义上地位最高的女子,但很多事情和很多踪迹都被抹除,这也是为什么哲哲明明地位最高,还是大清朝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位皇后,但仍旧不显于后世,倒是在皇太极时期存在感不怎么高的庄妃布木布泰摇身一变成为顺治帝时期的皇太后和康熙帝时期的太皇太后。

顺治六年即1649年,哲哲去世,谥号为“孝端正敬仁懿哲顺慈僖庄敏辅天协圣文皇后”,一般被称为孝端文皇后。哲哲生前曾为皇太后生下三个女儿,即:固伦温庄长公主马喀塔、固伦靖端长公主和固伦端贞长公主。

与别的朝代的公主有所不同,清朝的大部分公主大部分都按照清朝皇帝的羁縻政策而成为满蒙联姻的牺牲品。哲哲所生的三个女儿也不例外,全部都在12岁那年嫁去了蒙古,其中固伦温庄长公主嫁到了察哈尔部,而另外两个公主嫁到了哲哲的母族科尔沁部。

我们先来看看年龄最大的马喀塔,马喀塔生于1625年,当时皇太极还没有成为后金的可汗,等到了皇太极称帝的1636年,12岁的马喀塔嫁给了15岁的蒙古察哈尔部博尔济吉特氏额尔孔果洛额哲,成婚之后,额哲成为察哈尔亲王,两人的婚姻生活并不长久,因为在他们成婚五年后,额哲就去世了。

十七岁的马喀塔成了寡妇,又在1645年嫁给了额哲的弟弟阿布鼐,这一次,两人的婚姻还算长久,育有两个儿子,阿布鼐也袭封了察哈尔亲王的爵位,只不过等1663年马喀塔去世之后,或者她还在世的时候,阿布鼐就不再朝见大清皇帝。

1669年,康熙帝以多年不朝见等为由削爵,并将阿布鼐软禁在盛京,六年后,马喀塔的两个儿子发动叛乱想救出父亲,但叛乱很快被平定,而阿布鼐也被绞死,只不过这一切,马喀塔已经什么都不知道了。

哲哲的第二个女儿是固伦靖端长公主,因其没有留下名字,下面以靖端长公主称之。靖端长公主出生于1628年,也是在12岁那年出嫁,嫁给了科尔沁部孝庄太后的侄子奇塔特,两人的婚姻持续的时间也不长,1651年,奇塔特去世,24岁的靖端长公主守寡。

靖端长公主和姐姐固伦温庄长公主不同,她在守寡之后并没有再嫁,而是和清朝的绝大多数女子一样被要求从一而终,靖端长公主守了35年的寡,直到1686年在京去世。

固伦端靖长公主去世的时候59岁,她的亲妹妹固伦端贞长公主也是59岁那年去世,端贞长公主出生于1634年,这一年,海兰珠进宫成为皇太极的宠妃。端贞长公主12岁那年,即1645年嫁给了科尔沁部博尔济吉特氏巴雅斯护朗,两人的婚姻持续了27年之久,至于端贞长公主有没有生儿育女,我们不得而知,两人的婚后生活究竟如何也不可知。

不过到了1672年的这一年,巴雅斯护朗袭父爵成为土谢图亲王,仅仅三个月之后就病逝了,而端贞长公主就这样成了寡妇,之后守寡20年,在1692年去世。

我们看哲哲这三个女儿的命运都算不上好,小小年纪就不得不遵从满蒙联姻的制度,当然三人的婚姻算不上不好,她们都是出生在关外,长到12岁之后进行满蒙联姻,倒比后来入关后的公主进行满蒙联姻要感觉好受一些,但三人又实在算不上幸福的人,马喀塔39岁就去世,靖端长公主和端贞长公主虽然活得久一点,到了59岁,但她们都守寡多年,靖端长公主更是从24岁就开始守寡,这个年龄放在现在,正是成婚的好年纪,甚至很多姑娘在这个年纪还是未婚状态,而靖端长公主却已经过上了守寡的生活,在那个“饿死事小贞洁是大”的年代,守寡就意味着一眼能望到死,其中的烦闷可想而知。


姑姑和侄女三人嫁于同一个男人,这在现代社会似乎无法为世人所接受,但是在封建社会一切都以帝王的意愿为主,所以姑侄三人共侍一夫也显得那么合情合理。

孝庄太后的姑姑名叫哲哲,是皇太极的结发妻子,即孝端文皇后,当时出于政治的原因,为了建州女真和科尔沁之间的联盟更加稳固,哲哲在十五岁时嫁给皇太极,二人相差了七岁。婚后二人感情极好,算是琴瑟和鸣、恩爱有加。

可是哲哲只给皇太极生了三个女儿,没有生下皇子,如果孝端文皇后有嫡皇子,自然会立为太子,便不会有后来多尔衮等人争夺皇位的闹剧,也许历史将会改写。

可惜哲哲只生了三个女儿,这三个嫡公主成人后也逃脱不了被联姻的命运。世人不太熟悉这三位公主的生活,虽然生在帝王家,自己的命运也只能听凭父母作主,身为女子在那个时代很多时侯都是身不由已的。

孝庄皇后和海兰珠之所以能够嫁给皇太极,其中一个原因也是因为哲哲生不出儿子,作为联姻的女子,能否生出拥有两部血统的儿子是很重要的。而海兰珠嫁给皇太极后很快生了儿子,这也是她受宠的原因之一。孝庄皇后也是在生了三个女儿之后才生下了福临。

哲哲和皇太极的第一个女儿是固伦温庄公主,在后金天聪九年的时侯许配给林丹汗之子博尔济吉特氏额尔孔果洛额哲,后来林丹汗去世之后,额哲带领着余下的部族归顺了皇太极,因此皇太极将自己的嫡女嫁给额哲。

清崇德元年,温庄公主在12岁的时侯嫁给额哲。没想到才过了六年额哲就去世了,温庄公主还很年轻,随后又嫁给了自己的小叔子阿布鼐。

可是阿布鼐在康熙十四年的时侯获罪被处死,死时四十岁,好在这时温庄公主在康熙二年的时侯已经去世,年仅39岁,所以阿布鼐的罪过对温庄公主并没有太大影响。

哲哲生下的第二个女儿是固伦端靖长公主,她被许配给自己的表哥奇他特,出嫁的时侯年仅12岁。固伦端靖长公主自嫁给奇他特后,两个人感情还不错,只可惜奇他特于顺治八年去年。

长公主一直寡居,于顺治十三年回到了北京,被封为长公主,后来一直在北京生活,在康熙二十五年去世,终年59年,后来被葬于科尔沁。

哲哲的第三个女儿固伦永安长公主,出生于后金天聪八年,后被许配给蒙古科尔沁部土谢图亲王额驸博尔济吉特氏巴达礼之长子巴雅斯护朗。公主于顺治二年出嫁,年仅12岁,想想现在12岁的女孩还是躲在妈妈怀里的宝贝,可是那个时代12岁的女子就背负着联姻的使命远嫁他乡,想必心中充满了惶恐和不安。

后来固伦永安长公主一直生活在科尔沁草原,即使在丈夫去世以后,也没有回到北京,在草原生活了四十多年后,于康熙三十一年去世,终年59岁。

能够生为公主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可有时生在帝王家还不如百姓家来得容易。哲哲的三个女儿都在12岁出嫁,12岁还只是个孩子,普通人家的女儿还可以在父母怀里撒娇享福,可是身为公主却不得不小小年纪远嫁他乡,担负着联合双方势力的重任。

出嫁之后最重要的是要能生下一儿半女,如果没有子嗣,以后就没有依靠,就算有大清王朝撑腰,但终究是生活在婆家,封建社会男人本就不只属于一个女人,即使是身为公主也要想尽办法笼络住丈夫的心,所以相比普通百姓人家的女儿,她们可能比常人承受的更多。

远在他乡有多少心事无人诉说,那时又没有通讯工具,只能凭借鸿雁传书,十天半月都收不到一封家书,在婆家受了委屈无人诉说,思乡之情又无处宣泄,其中的苦楚只有个人知晓。

若能与丈夫相亲相爱,这是何其幸运的一件事,但是在封建社会又有几个女子能得到这样的幸福。所谓的幸福也只是相对而已,许多事不能说不能往心里去,只能自己开解,生活在深宅大院,有多少事不足为外人道。

生活本就不易,生在封建社会更加不易,而生在帝王家的女儿有时更是难上加难。(以上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原始地址:/yule/267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