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小妇人》告诉了女孩们哪些道理?

《小妇人》这本书曾经改变了《我的天才女友》里的两位女主,她们在反复的读完《小妇人》后,终于不断的被《小妇人》改变,最终成为了自己想要成为的人,即便是在面对未知的恐怖,在面对贫穷所带来的局限的时候,她们都没有放弃她们想要的。

而影片里的《小妇人》最终呈现给观众的又是什么呢?我们又能够从中学到一些什么呢?中国有句古语“女子无才便是德。”这句话是错误的,是古时候的男人为了让女人效忠,服侍而又不反抗他们而得出来的结论,当然这也有男权主义的象征意义。

《小妇人》中的四个姐妹都在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想要什么就要去做,坚持自己的初心,我们可能会被现实打倒,但是请爬起来。

大女儿梅格性格温柔贤惠,是家里的长女,所以也比其他的姐妹懂事得多,最后她嫁给了劳里的家庭教授,她是因为爱而结婚的,不是为了金钱,就像她的母亲马奇太太一样。

虽然梅格的梦想是嫁给最爱的人,做一名家庭主妇,可是这也是她的梦想,梦想是不分高低贵贱之分的。能为心爱的人做饭,每天等心爱的人下班,这何尝不是一种幸福,而这种幸福的前提是你的丈夫不会因为自己的妻子满身柴米油盐的味道而嫌弃她,继而出轨那些满身香水味的女人。

三女儿贝恩从小就喜欢弹钢琴,即便马奇太太给不了孩子很多物质上的东西,但是她还是尽量的满足女儿们的愿望。虽然贝恩最后生病死了,但是在她活着的时候,她也学得了马奇太太的美德,时常的救济穷人。

四女儿艾米喜欢绘画,性格活泼开朗最后嫁给了二姐乔的玩伴劳里,在此之前艾米一直坚持自己的绘画,直到她发现自己真的没有这个天赋后才放弃绘画,在面对爵士求婚的时候,她断然的拒绝了他,因为她发现她没有办法放弃劳里。也想没有爱情的嫁给爵士。

最后说二女儿乔,乔的性格也活泼开朗,大大咧咧,因为她总是不修边幅,性格也比较的男孩子,所以很大的程度上这是她吸引劳里的原因。

她在一次舞会的时候与劳里相遇,从此劳里对她一见倾心,可是最后在劳里给她求婚的时候,她选择拒绝了他,因为那时候她把自己的事业,也就是写作看得比什么都重要。

劳里没有办法理解乔的写作,对于他而言即便乔跟他结婚了,乔依然可以继续坚持她的写作,甚至在我看来依然如此,两人从小长大,青梅竹马,而且劳里有钱,可以不让乔过上苦日子,所以我怎么也不能理解乔为什么要拒绝劳里。

直到乔遇见了教授,教授与她精神上的契合,以及他一直鼓励乔继续写作,他知道乔想要什么,也明白乔的想法。

虽然在乔因为贝恩的病回到家中,发现贝恩死去,大姐也嫁为人妻,两个姐妹的离去都让她感到了孤独,那时候她才想起了劳里,后悔了当初拒绝劳里的求婚,但是马奇太太明白女儿只是暂时的,因为她根本就不爱劳里。

我没有看过小说,所以只是看了电影,但是我知道劳里跟乔都是两个太相似的人,都说相似的人适合相互打闹,互补的人才适合一起变老,其实不然,如果当初马奇太太不跟乔说他们的性格太过相似,只是适合相互打闹,而那时候她多鼓励鼓励乔的话,可能最后乔跟劳里在一起了,那么可能《小妇人》又是另外一种结局了。

而影片里的乔对劳里的感觉就是朋友,劳里是乔一生的玩伴,很多网友都说劳里是乔的男孩,其实是的,只是这个男孩的定义只限于年少。成年后乔遇见了教授,虽然乔在面对贝恩的时候,她决定再一次的争取嫁给劳里,可是她对劳里的爱却不是爱情的爱。她只是孤独,无助,迷茫。直到劳里告诉乔他跟艾米在一起了的时候,她才发现她自己该勇敢起来了,哪怕是在面对自己的孤独,是在面对自己的迷茫,以及自身身为女子的自卑感。

乔在影片里一直都很坚定勇敢的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所以她的这种不忘初心最终她获得了成功。而梅格与艾米那种不被俗世所打败的韧性也让她们获得了幸福。

这是2019年的《小妇人》,它跟随了时代的潮流,影片所采用的是非线性的拍摄手法,符合了当代的潮流,却用油画的质感让影片还是处在那个年代。


好。很荣幸能够回答你的问题。

《小妇人》是由吉莉安·阿姆斯特朗执导,薇诺娜·瑞德,苏珊·萨兰登,克莱尔·丹妮斯,加布里埃尔·伯恩,翠尼·阿瓦拉多,萨曼莎·玛西丝,克里斯蒂安·贝尔主演的剧情片,于1994年12月21日在美国上映。影片讲述了美国南北内战时期,马奇家四姐妹的生活点滴和各自追寻不同理想与归宿的故事。

南北战争时期,在马萨诸塞州的一所旧房子里,住着马奇一家。马奇先生随军照顾伤员去了,家中留下他善良的太太和四个女儿。在母亲的影响下,四姐妹时常帮助穷人,她们甚至将圣诞早餐送给了一家穷苦的人。邻居劳伦斯老先生听说此事后,准备了一桌大餐作为送给她们的圣诞礼物。乔同老先生的孙子劳里情投意合,麦格则对劳里的家庭教师约翰一见倾心。艾米有时会和乔闹别扭,但很快就重归于好。一封电报带来了不幸:马奇先生病重住院。马奇太太赶往华盛顿,马奇家笼罩在一层阴霾中。四姐妹互助、互励,度过了难关。不久,母亲和大病初愈的父亲回到家中。一家人又幸福地聚在一起。四年后,麦格和约翰结为夫妇。劳里向乔倾诉爱慕之情,遭到回绝;劳瑞远赴欧洲,在法国尼斯,偶遇艾米。乔以她和姊妹们的生活为素材创作了一部小说。马奇家又热闹了起来。婶婆死后将她的房子留给了乔,乔将其改建成一所学校。

有人认为《小妇人》幼稚、缺乏剧情或目的,当然它是有浮夸的部分,也确实本质上是讲的4个在19世纪中期的马萨诸塞州过得不错的中产阶级好女孩的故事。但它也是一个希望自身有所获得的女性的故事,她们怀有雄心和好意(有时是坏的意图),希望自己的未来不被婚姻和孩子所限制。那样的角色丰富程度,和“认真看待女性的希望”的纯粹事实,让在“适合少女阅读的构建人生作品”方面,这本原作可以跟简·奥斯汀作品媲美。当时的时代,社会上留给女人的工作机会是很少的。在纽约乔努力挣钱补贴家用,经常的口头禅是我要多挣钱,为了钱可以放弃一切原则。她也一度写了一些附和潮流的文章去发表。在这时她认识了一个教授贝尔,贝尔送给她一套莎翁的文集,希望能帮助她写出更好的文章。后来贝尔就爱上了乔,至于这份爱到底是出于乔的美丽还是才华还是坚强独立的性格,我就说不好了,可能爱情正是如此生发而成的吧,情不知其所起,一往而深。后来因为乔的妹妹生病,乔就回家了。最终因为妹妹贝丝的去世,乔回忆起贝丝曾经说过希望乔能把她写到小说里,于是就重新提起笔,开始忠于自己的创作,这就是《小


您好。很荣幸能够回答你的问题。

《小妇人》是由吉莉安·阿姆斯特朗执导,薇诺娜·瑞德,苏珊·萨兰登,克莱尔·丹妮斯,加布里埃尔·伯恩,翠尼·阿瓦拉多,萨曼莎·玛西丝,克里斯蒂安·贝尔主演的剧情片,于1994年12月21日在美国上映。影片讲述了美国南北内战时期,马奇家四姐妹的生活点滴和各自追寻不同理想与归宿的故事。

南北战争时期,在马萨诸塞州的一所旧房子里,住着马奇一家。马奇先生随军照顾伤员去了,家中留下他善良的太太和四个女儿。在母亲的影响下,四姐妹时常帮助穷人,她们甚至将圣诞早餐送给了一家穷苦的人。邻居劳伦斯老先生听说此事后,准备了一桌大餐作为送给她们的圣诞礼物。乔同老先生的孙子劳里情投意合,麦格则对劳里的家庭教师约翰一见倾心。艾米有时会和乔闹别扭,但很快就重归于好。一封电报带来了不幸:马奇先生病重住院。马奇太太赶往华盛顿,马奇家笼罩在一层阴霾中。四姐妹互助、互励,度过了难关。不久,母亲和大病初愈的父亲回到家中。一家人又幸福地聚在一起。四年后,麦格和约翰结为夫妇。劳里向乔倾诉爱慕之情,遭到回绝;劳瑞远赴欧洲,在法国尼斯,偶遇艾米。乔以她和姊妹们的生活为素材创作了一部小说。马奇家又热闹了起来。婶婆死后将她的房子留给了乔,乔将其改建成一所学校。

有人认为《小妇人》幼稚、缺乏剧情或目的,当然它是有浮夸的部分,也确实本质上是讲的4个在19世纪中期的马萨诸塞州过得不错的中产阶级好女孩的故事。但它也是一个希望自身有所获得的女性的故事,她们怀有雄心和好意(有时是坏的意图),希望自己的未来不被婚姻和孩子所限制。那样的角色丰富程度,和“认真看待女性的希望”的纯粹事实,让在“适合少女阅读的构建人生作品”方面,这本原作可以跟简·奥斯汀作品媲美。当时的时代,社会上留给女人的工作机会是很少的。在纽约乔努力挣钱补贴家用,经常的口头禅是我要多挣钱,为了钱可以放弃一切原则。她也一度写了一些附和潮流的文章去发表。在这时她认识了一个教授贝尔,贝尔送给她一套莎翁的文集,希望能帮助她写出更好的文章。后来贝尔就爱上了乔,至于这份爱到底是出于乔的美丽还是才华还是坚强独立的性格,我就说不好了,可能爱情正是如此生发而成的吧,情不知其所起,一往而深。后来因为乔的妹妹生病,乔就回家了。最终因为妹妹贝丝的去世,乔回忆起贝丝曾经说过希望乔能把她写到小说里,于是就重新提起笔,开始忠于自己的创作,这就是《小妇人》小说的来源。

电影里的四姐妹除了老三贝丝因病早逝之外,其他三姐妹都经历了内心的成长,并最终选择不妥协地活着。老大梅格从开始的虚荣、抱怨,慢慢变得理解和支持他的丈夫,最后积极的面对生活的困难,决定靠自己的双手去努力,去获得幸福。老二乔从最开始为了挣钱写一些附和别人的趣味没有自己灵魂的文章,甚至一度放弃了写作,到最后又重新提起笔,忠于自己,开始写自己想写的文章,也成为了一个坚强独立的女人。老四艾米并没有选择嫁给有钱人,最终还是选择了爱情。我想她们之所以被人喜欢的原因,就是她们拥有独立而高贵的灵魂吧。不世俗,不物质,坚强而独立,温柔而善良。


我看过之后心里挺有感触的,这部电影教了女孩好多东西,从长大到成人都对女孩成长很重要。我大概总结了四点。1。你该如何过好这一生,而是向所有女人展示了,你的生活和选择,具有多种可能性。

2。你可以选择结婚,或者不结婚;可以选择事业,或者爱情;你可以叛逆而自由的活着,或选择成为淑女贵妇。

3。这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你要明白:你是什么类型的女人,你追求什么,渴望什么。女孩们在每一次出离自身性别角色的同时,又会回归到更加坚韧、宽广的女性魅力,让小家与大家都承认其存在的价值。如果一个女人越来越温暖智慧,对生活有了更多的认知,那么,她本身就是一个幸福的发光体,也必然会给儿女带去更多的幸福。对于一个有女孩的家庭来说,教育女儿的意义,绝不仅仅是为了让她们未来获得一份好的工作或荣耀,而是给女孩心灵上一个慢慢成长的机会。

4。因此,教会她明白人生的意义,如何拥有一个无限精彩的人生,便显得尤为重要了:让孩子懂得感恩一个家庭最重要的是和谐、温馨,面对孩子的错误,能够心平气和地去沟通交流,循循善诱地积极引导,而不是情绪化地“打雷小雨”,对一个家庭来说,这就是最好的风水。对于大多数女孩来说,只有清楚自己到底需要什么,才能明白人生的意义


2020年的开头异常艰难,不赘述,大家也都知道全世界在遭受的生命危机,还有各种自然或人为的灾难在频频发生。最初的焦躁让人无法静心、无暇写作,一直到今年看了一部很经典的治愈系电影《小妇人》之后,内心有了冲动想要写点什么。

二刷这部经典女性题材作品,杨澜女士的话重新浮现在我的脑海中,久久不能自已。本片以现实与回忆两条平行线的视角讲述了马奇家四姐妹(梅格,乔,贝丝,艾米)的女性成长史,成为原著作者路易莎·梅·奥尔科特丰富情感的真实写照:积极独立、坚强勇敢、敢担当,有才华······但在过去西方主流文化中,这同时也是被不屑一顾的,所以才有了马奇姑妈对艾米说的那句话:女孩子做得再好,都不如嫁得好。

女性的身份认同感影响她们的一生

乔在四姐妹中属于特立独行,不受羁绊的一种,但在父母困难的时刻却能承担起赚钱养家的重任,去和报馆男编辑周旋,想要更高价卖掉自己的书稿;在妹妹贝丝病重时,可以放下自己的一切回到她的身边,全身心地陪护;在母亲无钱买火车票去照顾受伤的父亲时,悄无声息地卖掉珍爱的长头发支援母亲;在自己彻底变成“假小子”的时候,又会在台阶上偷偷哭泣······

这一切责任与重担在普通人看来,应该让男性去承担,但是因为家里唯一的男人——自己的爸爸不在身边,她把少女的脆弱感都掩埋起来,让自己成为家人的精神支撑。在这里感觉乔不像“小妇人”,而更像一个活脱脱的“大女人”。

当孤独感侵蚀乔对女性身份的信仰时,她哭了,眼泪的流淌让也看到了她脆弱的一面。她在为自己坚持的“我只是不想女孩被别人所定义的样子而生活的信念”发出震耳欲聋的呐喊。在那个当下,乔也说出了我的心声。之所以对这部片子情有独钟,是因为乔的代入感启发了女孩们的心声:不因任何外界的声音,而失去对“做真实自己”的追求。

女孩的教育起点在于妈妈的精神世界富足

俗话经常说:穷养儿,富养女。

很多教育专家对此做过很深入的解读,在这部电影中,观者都发现马奇太太对于养育四个女儿所采取的教养方式,是值得被更多母亲去学习的。

面对生活拮据的时刻,马奇太太依然带领自己的女儿们去帮助身边更加困苦的人。在大女儿犹豫要不要去参加舞会的时候,马奇太太坚定地支持她,女孩就应该多去外面的世界看看,体验之后才知道怎样才是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在乔救回掉进冰窟中的艾米自责不已时,马奇太太用坦诚的态度告诉她,妈妈年轻的时候也像你一样脾气暴躁冲动,伤害过周围的人。在乔为错过自己的初恋爱人而感到孤独的时刻,她又能直言不讳地帮助女儿去区分爱与被爱是两种不同的感觉,如果是真爱,就勇敢去追寻。

这些情节的描述都证明了马奇太太是一个见过世面,见过自己的内心,同时也可能受过伤的女性,但是她能够把自己的所有经历化作激励女儿们前进的动力,精神世界的富足可见一斑。她教会了自己的女儿们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去过生活,并且让她们拥有一个足够安全的精神港湾。这是我一直以来崇拜的人生境界与向前的方向。

女孩们在每一次出离自身性别角色的同时,又会回归到更加坚韧、宽广的女性魅力,让小家与大家都承认其存在的价值。

心理学家卡伦·霍妮曾经说过:女性在其一生当中,总会有想要出离自身性别角色约束的时刻。

为了更重要的存在意义,打破世俗对女性的评价,在电影的结尾乔用马奇姑妈留下的房产去建了一所艺术学校,为观者尤其是女性观者种下了一颗“善良与爱”的种子,为培养更多的智慧女性而去奋斗。

最后的最后,看到《小妇人》这部著作被印刷出来,乔把它抱在胸前露出微笑时,我感到这部书沉甸甸的重量,它实现了乔对去世的妹妹的承诺,也让包括乔在内女孩们的成长赋予了对未来的希望。

经典总能带给我们治愈,同时回到现实,经历疫情考验的国家与社会,有千千万万的女性同胞,尤其是那些可以被叫做女孩的90后,95后医护人员,坚守在一线最危险,也是最赋神圣使命的地方贡献着女性的力量,在撑起祖国这个大家。每次在电视上看到那一张张被护目镜和口罩压过的笑脸,眼睛里就会噙着泪水,但这泪水是温暖且具有力量的,因为我也自豪于自己是“中国女性”的一员······

女神节,祝所有女孩们节日快乐,越来越美丽、善良,笑脸为形、真金如色,永远面向太阳,向上生长


【《小妇人》10句最经典对白,句句是爱情良言】

经典对白#1

WritingDoesntConferImportance,ItReflectsIt.–Jo“WritingThings,”“Iswhatmakesthimportant.”–Amy

「看似不重要,或是因为从没有人写,写出来不会赋予重要性,只会反映其地位。」「我不认同,写出来会令其更重要。」

自己的作品,认为没人会有兴趣知道她与姐妹们的相处时光与经历。但Amy却回答她因为因为事情重要,所以才需要写下。幸好LouisaMayAlcott最好决定出版著作,我们才幸读到这部著作。亦证明了有时我们认为不重要的小事情,分分钟可以改变世界。

经典对白#2

ImAngryNearlyEveryDayOfMyLife.–Marmee

「我每天都控制自己的怒气。」

作者笔下的Marmee,是文学作品中最受人爱戴的女性人物之一。身为一家之主的她在战时独力抚养、栽培四个女儿,给予她们很多当代女孩子得不到的信任和尊重。妈妈有时会被读者视为是为家庭而牺牲自我的象征,但LouisaMayAlcott其实是根据她那位性格刚烈的母亲AbbyMay来塑造这个人物,Abby是个慷慨激昂的妇女参政运动者、废奴主义者,也是美国首批社工,她是个坚定不移的改革者,不只是作者的人生向导,也是创作上的缪思。

电影中,Marmee向Jo坦言不会容忍周遭不公平的事情或女性所受的限制,但她只是把愤怒和对改变的渴望埋藏在心里。因此她希望女儿可以拥抱自己人生的情绪。而她所说的其实是任何世代的人都都需要聆听:你可以成为最真的你,不要让别人的看法使你收起你的狂妄、愤怒、脆弱、感性、幽默或者优雅,因为这才是你。

经典对白#3

YouWillBeBoredOfHimInTwoYearsAndWeWillBeInterestingForever.–Jo

「你两年后便会对他生厌,我们一起会永远有趣。」

不婚主义的Jo在Meg结婚时曾力劝她不要出嫁,更提出可以与Meg离家出走,自己可以靠写作维持生计,让Meg继续去追自己的演员梦。相信有少现代女性都有同感,在这个独立自主的时代,在经济上可以自给自足的女性不用依旧婚姻。

经典对白#4

JustBecauseMyDreamsAreDifferentThanYours,ItDoesntMeanTheyreUnimportant.–Meg

「我的梦想虽然与你不同,但不代表不重要。」

Meg是一个比较思想传统的女性,但她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她内心深处最大的渴望就是与心爱的人结婚,就像她在婚礼当日跟祖说:“我的梦想跟你的不一样,并不代表我的梦想就不重要了。无论是当时还是现在,每个人都拥有选择的权利。”

经典对白#5

Youmustmarrywell.Saveyourfamily.–AuntMarch

「你必需嫁人,才有能力照顾家人。」

AuntMarch是个承继了丰厚财富的寡妇,她的财富让她可以不用再婚,并且毫无保留和口若悬河地说出她心中所想。她会跟几姐妹说:“你最好做好准备如何在这个世界生存,因为世界很残酷,没有人会关顾你。”因此她认为现实世界与我们想要不同,所以你要找一个实际的方法去生存。当你有能力,才可以尝试改变世界。

经典对白#6

TheWorldIsHardOnAmbitiousGirls.–Amy

「世界不停打压有抱负的女生。」

Amy是四姐妹中最年幼的一个,在读者眼中是个争议性人物。性格强硬而且有时爱生事端,但她却是四姐妹中走得最远的一个。Amy很清楚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她希望成为伟大的艺术家,但慢慢接受自己能力有限,但同时她很顽强,很聪明和讨人欢喜。

经典对白#7

IBelieveWeHaveSomePowerOverWhoWeLove.ItIsntSomethingThatJustHappensToAPerson.–Amy

「我相信能控制自己爱上谁,爱情不会无缘无故发生。」

Amy很清楚当时女人的命运大部分都无法自主,因此她认为面包应该比爱情行先。但当她有机会嫁入豪门,却为了自己理想的爱情而放弃。因为《小妇人》想探索的是这四姐妹不只是寻找爱情,更是寻找她们心目中平等的爱情。

经典对白#8

WomenHaveMindsAndSoulsAsWellAsJustHearts,AndTheyveGotAmbitionAndTalentAsWellAsJustBeauty.AndImSickOfPeopleSayingThatLoveIsAllAWomanIsFitFor.–Jo

「我只是觉得女人…她们有主见、有灵魂,不只得感情;她们有志向、有才华,不只空有美貌。我厌倦别人说,女人只适合谈情说爱。」

对处于南北战争的18世纪,对于女性的成长可说是相当严谨,认为结婚是女人的唯一出路,因此Jo经常被灌输要嫁作人妇的观念,离开婚姻女人就什么都不是。但Jo是一个不愿屈从时代的新女性。她冲动直率、不甘于嫁为妇人;她拥有写作的梦想,对性别框架以外的人生的追求,希望可以主宰自己的人生。因此电影中不乏她的独立宣言。一字一句仿佛表达现今女性的心声。

经典对白#9

IIntendToMakeMyOwnWayInThisWorld.–Jo

「我想自己闯出一片天。」

经典对白#10

IdRatherBeAFreeSpinsterAndPaddleMyOwnCanoe.–Jo

「我宁愿成为一个自由自在的老姑婆,自己照顾自己。」


描写的种种情感体验和生活经历,都曾经、正在并将要发生在每一个少女走向成熟的过程之中;书中提倡善良、忠诚、无私、慷慨、尊严、宽容、坚韧、勇敢、亦是人类永远尊崇和追求的美德和信仰.


电影用一种娓娓道来的节奏,讲述了美国南北战争时期,马奇一家的故事。

战争期间,马奇先生应征入伍,留下太太带着四个女儿,一同生活。女儿们性格迥异,各有特色。大姐美格贤惠温柔,有一些爱慕虚荣,一心想做一名贤淑的家庭主妇。二女儿乔敢爱敢恨,热爱写作,对自己的未来有清楚的认知。三女儿贝丝温柔善良,处处为他人着想,喜欢弹钢琴,是家庭中的润滑剂。小妹艾米古灵精怪,小小年纪,就打定主意嫁个有钱人,时常把一句“我们都会长大,我们要想清楚自己要什么”挂在嘴边。

四个女儿个性不同,但同样的善良、温厚。尽管战争期间,马奇一家的经济并不富裕,但是“小妇人们”的日子依然过得有滋有味。她们像一个坚不可摧的团体,用温柔的力量共同筑建和守护着这个家。

一、他们的幸福,来于情绪表达的不受限制

马奇一家的幸福,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在这个家庭“情绪”的自然流动。

她们善良,并不意味着一味忍让。马奇太太平日里看起来个性温柔,对女儿们的教导总是循循善诱,但在该强势的时候,绝不做老好人,让孩子们受委屈。

有一次,小女儿艾米回到家,哭诉学校的老师打了她,马奇太太立马给老师写了一封义愤填膺的信,信的措辞相当激烈:

“你有什么权利打小孩?我们都是上帝的子民,如果你打和羞辱小孩,她唯一学到的教训就是‘殴打和羞辱’”。

信写完了,她问艾米:“你能约束自己在家学习吗?”艾米点点头。于是乎,她直接让女儿退学了。

在这个家里,愤怒从来都是一种可以被接受的情绪。

小女儿艾米因为姐姐乔不带她去看戏,愤怒地烧毁了乔的写作手稿。乔冲着妹妹怒吼:“我再也不想看到你。”

马奇太太了解了此事,没有劝乔让着妹妹,别跟妹妹计较,而是告诉她“这对于你来说,是很大的损失,你绝对有权利生气。”

生气归生气,艾米不小心掉进冰窟窿里,乔拼命相救,还埋怨自己,怎么对妹妹这么狠。

除了愤怒,在这个家里,悲伤也从不被轻易掩盖。

当马奇太太得知先生受伤的消息,她没有选择隐藏,独自抗下所有的悲伤。而是第一时间与女儿们分享了这个坏消息,并选择共同面对。

马奇太太要远行去照顾丈夫,一家人共同为此事做准备。留在家里的大姐担负起妈妈走之后,照顾家庭的重任;二女儿乔更是卖了自己的一头秀发,为妈妈换得出行的盘缠。连最小的女儿也在跑动跑西,为妈妈准备出行的装备。

因为不掩饰悲伤,一家人可以在悲伤中互相鼓劲、互相安慰。所以,悲伤在这里家里不仅没有表现的过于沉重,反而让一家人空前的团结。

二、中国式家庭,不该习惯掩饰情绪

对于情绪的自在表达,是我从这一家人身上看到最珍贵的东西。因为,这种表达方式,在中国的很多家庭里是不多见的。

我们似乎对于愤怒有一种天然的恐惧。

我们习惯于强调“合家欢”,强调“尊老爱幼”,却轻易的把愤怒、悲伤这些人类最自然的、本该拥有的情绪隔离在外。

隔离,并没有解决家庭原本存在的问题。只是让家庭成员学会了不表达,学会了压抑自己的情绪。于是,把更多的沟通,留给家庭之外的人。

而家庭内部,看似关系亲密,实则渐行渐远。不表达,看似维护了家庭表面的祥和,实则是破坏了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就像导演徐峥在一次访谈中所说:“中国人最重视亲情人伦,却很少去拍家庭电影。因为里面说不清楚的东西太多了。说不清楚,是因为平时不愿意说,于是表面祥和的家庭往往内里暗流涌动。”

三、学会表达情绪,才能让家人走得更近

中国家庭面对情绪通常有三把斧。

首先是否认。

比如,一个孩子看见妈妈在哭,会很自然地问妈妈怎么了?

妈妈习惯性地把眼泪一抹,对孩子说,“妈妈没事,是沙子迷了眼睛。”

然后是压抑。

一个被妈妈偷看日子的孩子,愤怒的指责妈妈“窥探自己的隐私”。

这个时候,爸爸对他说:“你怎么跟妈妈说话呢,没大没小,看看你的日记怎么了。”

最后导致过度承担。

一个家里的坏消息,孩子总是最后一个知道的。

习惯了被否认、被压抑和过度保护。长大以后的孩子,要么选择继续把情绪埋在更深处,很难真的在家庭中,打开心扉。要么选择在某一刻,情绪被积压到极点,然后瞬间爆发。

所以,看完《小妇人》,我最大的感慨、最多的羡慕,就是她们之间平等的关系,和不受拘束的表达情绪的自由。

愤怒、悲伤,这些看似负面的情绪,其实不是洪水猛兽。

一个家庭里,也不会只有其乐融融的快乐。学会表达情绪,学会及时化解彼此小的情绪,不仅不会损害家庭关系,反而因为这种坦率,这种共同面对的勇气,让一家人走得更近。

这正是中国家庭应该向《小妇人》这部电影学习的。


原始地址:/wenda/23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