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考研国家线公布了,能分享一下你的考研成功或失败的经验吗?

我儿子今年将过国家线,B区教育学323分超2分,第一年考


我是一个经历过考研失败和成功的人,不错,我是一个二战上岸的研究生,两次鏖战终于考上魔都复旦,于我而言,两次最大的不同在于第一次更多的是懵懂无知的自己,而第二次是成熟的自我救赎,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两次备考的经验吧。

一、失败告终的初次考研

考研是我进入大学就萌生的想法,因为高考的失利导致上了一所普通一本学校,曾经很多平时成绩不如我的同学都靠高考一仗打了个翻身仗,去了比我更好的学校,于是我便在这样不服的倔强下情绪下踏上了第一次考研,这对我来说就是一次自我救赎,延续高考梦想的机会。

梦想和命运终是那么喜欢和你开玩笑,我的第一次考研并不顺利,遗憾败北,离复试线差了二十多分,看到成绩之后我把我自己关在家里呆了一个星期,每天不断回想这一年的备考,想想我到底败在了那里,最后终结出几点:

1、复习方向和方法的错误

我是法学专业的,所以需要学习和背诵的地方还很多,我还是抱着高中文科学习的那一套,以为把课本知识学习透彻,记忆好重点知识点就问题不大,事实证明只有书本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上了考场一看到题就懵逼了,看到题就是一种似曾相识却又写不出来,还有几道题完全是书本以外扩展知识点,真是憋死的节奏,你明知是这个知识点,可是也清楚知道单答定义只能得到一小部分分。然后平时局限于书本的我,对于这样的题真的只能眼巴巴的被憋死,明知可以更好却没有做好,然而世上没有后悔药,事后成绩也证明书本只是基础,常识一样需要具备的知识,只掌握书本是考不上研的。

2、浮躁和不自信

平时去图书馆复习时总想着要排队的第一个,好像认为排第一个就是努力的自己,而这样内心的攀比导致就是早早起来排队,最后进了图书馆却昏昏欲睡的复习,结果可想而知一早上也没有看几页书,完全打乱和错开了自己学习的最佳时间。考研经常学习都很累,有很多知识需要记忆,但却又总记不住,很浮躁,有时都快把自己憋疯,怀疑我是不智商有问题,是不是太笨,总是记了又忘记,这样浮躁的心情是我后期长期的状态,而这样浮躁更加助长了我的不自信和自卑,这极大影响了后期的复习效果。

3、自制力差

相信自制力是很多考研人都遇到的问题,考研不比高考,有老师督促学习,而考研学不学,学多学少没人逼,想学就学,不学就学,特别是手机成为难以戒掉的瘾,常常每次复习前都要刷刷新闻看看朋友圈,而时而因为碰到感兴趣和好看的视频而耽搁复习时间,刷完视频再去个卫生间,即使没有必要,好像是流程一样要走完,做一些毫无意义的一系列动作,这之后才开始安心学习,学没多久就要到饭点了,想着第一次这些劣迹斑斑的恶习惯,明白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而我的失败就是自制力差的恶果,可怜而不值得同情的自己,谁让没有管好自己。

二、二战的成功救赎

一战的失败彻底撕掉了我最后的一块遮羞布,最后的无事伪装荡然无存,再战还是工作成为我的艰难选择,一方是家人父母的热情渴望结果,一方是内心的不甘,是对自己不努力的恨。一直犹豫的自己终于在这次坚决了一次,顶着家里的压力,瞒着家里人一个人只身来到魔都,来到这座陌生和人生地不熟的城市,离梦想更近的地方,一个我日夜思念的地方,我在学校旁边租了个小房间,一人一间房一个书桌就是二战考研时的写照。

在对第一次失败痛彻心扉的剖析后,我给自己制定了一个严密计划。

1、复习方法的转变

我不再以课本为基础,而是以课本为框架,以此衍生不断下载学术界相关论文,从一个知识点到另一个知识点系统的整理,再到司法实践案例的对比和运用情况,从理论和实际运用都做了详细笔记,除此之外,也常常厚脸皮的去蹭课,一个人偷偷摸摸的坐在角落听课,努力假装自己是本校生,生怕别人认出和拆穿不是本校生的尴尬身份。研究生导师在课堂上提到的热点话题我都会记录下来,在课后查找相关案例和学术观点进行总结,进行深刻理解记忆。当把一个个知识点放进案例,放进一个个有趣的学术观点里,我发现很多知识点都有或近或远的联系。这也让我的记忆不再是死记硬背,我的知识点不再像第一次那样空架子,而是变得有血有肉,学会如何运用一个法律知识点,学会如何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样的学习方法不仅让我初试专业课取得了不错成绩,更让我在律所实习和工作更加轻松。

2、戒掉手机,做一个孤独的梦想者

这次考研我选择性的用我的智能手机,卸载了手机里的游戏和一切休闲娱乐和无用的APP,只保留了学习必用的app,比如一些背单词的软件,而且防止自己自制力差,我还买了个老人机,每次出门去自习室学习时只带只能打电话的老人机,而智能机放在家里,那一年基本上没怎么刷手机,和家人朋友联系也基本上用传统的短信和电话。一个人到陌生的城市最大的困难也许是孤独吧,没有朋友,身边一个都不认识,当时我排解孤独的最常用办法让自己忙起来,不断学习,学累就逛校园,就跑步,总之不让自己闲下来,闲下来的孤独是最让人难以忍受的,而考上研也成为坚持下来的唯一理由和精神动力,不甘心的这口气一直支撑我在每一个困难时刻咬牙坚持下来。

3、心态的转变

我觉得相比第一次,我最大的改变在于心态,不会再在意一得一失,也不再去跟谁比起得早,比学了多少小时,我也没人可比,因为我一个认识的没有[捂脸],只有和自己比,给自己制定了一个弹性学习时间,状态好的时候就多学,早上适当的放宽起床时间,没有刻意逼自己多少点必须起,而是睡到自然醒,完全没有制定闹钟,当然虽然没有定闹钟,也不会睡得昏天黑地,每天经常七点多就醒了睡不着,也许就是梦想的驱动吧。还有在对于考得上与否来说没有之前患得患失,而是尽力而为,更加关注过程,当时的执念是一心去准备,不为其它的,只想看看专心努力的自己是否可以达到怎样的高度,为梦想最后一次努力,即使失败了也无怨无悔,坦然的心态让我不再浮躁,不再计较得失,更多的关注点在于如何学好一个知识点和完善自己的复习。

两次考研,一次失败,二战如愿圆梦,最大的收获在于自己的成长,常说失败是成功之母,失败不可怕,可怕的是失败了被真正打败,不去回击,庆幸自己没有放弃,做了正确的选择,蓦然回首,依然无悔经历的每一切,想对每一个考研的人说,无论成与败,勇敢的追求我们的梦想其实就是一种成功。

愿我之所想所写成为你前进的点缀,愿每一个努力优秀的灵魂都梦想成真,你若考研,我便渡你,分享考研干货经验、资料共享、学校专业分析等,欢迎学弟学妹关注和点赞评论。


1.选择大于努力!

2.准备得越早越好

3.专业课决定你能否参加复试,数学决定你能否有更多机会调剂!


您好:

考研失败有很多原因,成功很难复制,但失败的原因一定值得借鉴!!

我将从以下三点说明考研失败的主要原因:

1.拒绝死记硬背

死记硬背可以说是最笨的方法,建议学弟学妹们不要采用。

备考时最重要的还是理解记忆,如果不理解知识点或是一知半解,无论我们怎样背诵,怎样默写,都只是机械记忆,学不会不说,还容易忘记,费时又费力。

必须承认,一味地背诵知识点真的是太枯燥了,挺长时间也背不下来多少内容,反倒让自己很烦。这是学姐的亲身经历。

而且做专业课真题时会发现,简述题特别是分析题,一道题可能会综合考察好几个知识点,如果我们只是机械性的记住某一个知识点,而没有在脑中形成知识体系,没有自己的理解,是写不出高分答案的。最好的情况也就是得个基础分。

所以,理解记忆真的很重要。

2.经验贴不是秘籍

就连我的这些经验,也不应该被看做是备考秘籍。学姐学长们的经验是自己备考过程中的体会,每个人情况不同,借鉴也要有所甄别,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我当时是看了一个上岸学姐的备考时间安排,以为这就是正确的时间安排,也严格执行,也不管作息时间自己能不能承受的来。结果就是,我的复习只为赶进度而复习,效果可想而知。

在学习方法上,我还是有所甄别的。当时大家基本都用肖秀荣的教材,我觉得光看教材不适合我,就跟了腿姐的班,事实证明,看网课让我节省了很多时间,效率也很高。

3.切忌抄书式笔记

现在才明白,当初图书馆里奋笔疾书的那个人,未必就是后来考上研究生的那个人。

做笔记也是讲究方法的,抄书式做笔记,还不如剩下时间多几遍书。虽说,好记性不如赖笔头,但也不是写过一遍就能记住的。

笔记是对原有内容的补充或是自己的理解。我觉得最有用的笔记应该是自己整理的知识框架。框架是对知识的梳理,后期还可用来查缺补漏。

不过我当时很懒,政治是直接用的老师整理的框架,专业课干脆没整理框架,只是标注了重难点。这都是失败的教训啊!

以上是一位学姐,考研失败后的心得体会,希望对21考研的你有所借鉴。


我有好几个师兄弟在高校当老师,对近年来的考研情况有所了解。

考研成功,数学、英语和专业基础扎实是关键,成绩要求摆在那儿,而且各个学校或者学校的各个专业复试线不一样,但往往都比国家的划线高一些。复试成绩也会看初试成绩,一般而言参加复试的比录取的至少要多20%,除非特别情况,复试成绩不会拉开太多,综合成绩与初试成绩关系很大,不可能把初试成绩高的不录取。

以上回答只是个人见解。


你好,很高兴能回答您的问题,我是一位已经上岸的研究生,目前在一所国际学校任教。

对于考研成功失败应该是因人而异:

虽然我已经上岸了,但是我也没觉得自己成功,相反那些没有考研的或是没上线的也不一定就失败。

1.从历年的报考人数来看考研的竞争的确越来越激烈,同时也要看到,中国研究生扩招的热潮正在到来,就今年来看,硕士,博士新的一波扩招已经开始,所以竞争也没有想象的那么大。

2.考研难易和专业也有关系,文史哲类的考研要稍微简单一些,理科的可能要难一些,但是从2020年的考研分数线来看,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管理学较往年来看增长幅度很大,就拿教育学来看,增幅较大,这可能和报考人数有关,报考人数增多,分数也水涨船高,所以竞争不是固定的,考研难易也因学科不同而有差异,因学科,年份,国家招生政策而发生变化。

3.考研最重要的是要能够坚持,如果您还没有开始准备,建议你多思考以下你考研是为了做什么?喜欢学术?逃避就业?还是想继续深造。。。只有规划清楚了你才会有动力。

4.真正想清楚后,考研其实不难,其实很多考研的英语也很菜,就像我,4,6级都没有过,也能读毕业了,所以最大的难其实是你心里自己给自己的心里暗示,我不行,我好难。

5.如果你是今年考的,刚好上线了,那么恭喜您,已经有半只脚踏进研究生的大门了。

最后,祝福你早日上岸,也希望我能考上博士,一起努力!!希望能对您有帮助。


激动。

痛苦。


感谢邀请,我是梅可1224,很高兴可以分享自己的经验。

2020考研国家线在今天中午12点多公布了,跟很多人预测的明天或者17号出有些许差异,不过国家线还是在大家的期盼中终于露面了,可谓是千呼万唤始出来呀,所有的等待在这一刻都是值得的。

看到网上转发的国家线图片和链接,在点开的那一瞬间觉得自己点错了,分数不可能现在出,还要再等两天,这个分数是真实的吗等等一系列的疑问。

当自己冷静下来后,认真看着各个学科的分数线,回忆着往年的国家线,分析哪个科目的分数是上涨了,还是下降了亦或是保持着不变。结合自己身边正在考研的朋友们,分析着他们进去复试的可能性,与他们取得联系,询问他们的近况如何。

对于考的好的朋友,在恭喜的同时提醒复试的重要性,考的不好的朋友,送去关心的同时询问后期的打算,也表示了自己愿意陪在身边一起度过这个不愉快的时光。虽然我自己没有参加过去年的研究生考试,但是在看到国家线出来的一瞬间,心里还是有很多感触的,自己身边的朋友或者学生,这一年的努力终于在各种等待中,尘埃落定了,可谓是几家欢喜几家愁。他们的开心或者不开心,都牵动着我的心,我与他们在一起。

预祝,所有的考研学子,复试顺利,成功上岸,金榜题名!


2020考研国家线公布了,别的笔者不过的述说,对于学硕工科线较2019年降低6分,这对绝大多数考生来讲是好事。也说明了一点,扩招使更多的工科考生如愿以偿。祝贺!

考研误区:拼了就能考上

我开始就是这么认为的,而且我觉得我整个考研过程很勤奋。每天至少学习14个小时,后期冲刺时每天能达到17个小时。可事实证明我的效率并不高。这其中有方法和心态上的原因,前者在于以下几点:

1、计划制定不到位。我建议计划的制定应该分长期和短期的。每种计划都落实到纸上,以便经常督促自己。

2、偏爱复习自己喜欢的或擅长的。

比如我高中政治很好,所以觉得考研政治也一定没问题,希望在政治上的高分,于是早早6月就开始复习政治。但是政治的内容非常多,考的细,这就导致了花在政治上的时间太多,超过了个别专业课的时间,这就使我最后冲刺时由于担心专业课而又大大减少了政治的复习,最后两项都没有取得好成绩。

3、没做笔记

我之所以没做笔记是因为我自己写字太慢,做了一单元后觉得做笔记的时间还不如背呢,于是就用彩色笔在书上做的笔记。考研后期我就已经开始后悔了,因为越到后期笔记越重要,他可以帮助你形成整本书的知识框架,最后只要复习笔记就可以了。我建议文科类的考生一定要做笔记,建议可以这样做:因为文科类的专业课一般都考名词、简答、论述,所以可以以单元为单位整理这三种类型的题。每种类型规定在一定字数范围内,不然考试时时间是很紧张的。建议不用笔写,用电脑打出来最好,这是因为你每看一遍书,都有更深一层的理解,方便随时更改。而且最后背书时打印出来就好了,十分的方便。

4、复习不及时

文科类考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背书,有的人说我的记忆力不好,背了就忘。其实谁都会忘,记忆最大的天敌就是重复,只要形成了自己的记忆曲线,你就不怕忘了。我之所以最后专业课没背好,除了笔记的原因外就是重复的时间间隔太长。我是这样的:第一遍背书两天背一章,背了两章后第五天复习背了的两章,然后就不管了,再背新的两章,直到整本书背完。也就是说我一遍下来,每章只复习了一遍。第二遍背书是一天一章,没有复习。这样做的结果是我费了功夫,每天背的头痛但是效果不大。其实如果在第一遍背书时再加一遍复习效果就会好很多。所系文科类的考生一定要勤于复习,不要为了速度而影响质量,学就要学扎实了。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您好,很开心能回答您的问题,我是17级考研成功上岸的研究生!

首先,国家线出来了,意味着各大高校研究生院会陆续发布复试分数线,分数感觉还可以的,感觉自己能稳进复试的,并且排名能在中等以上的,要第一时间准备复试,复试一般有英语听力、口语、专业课以及综合面试,我先来说下准备复试的事情,报考的院校复试分数线出来的第一时间,要联系导师以及目标院校同专业的师兄、师姐询问往年往年的复试题目和复试的流程!

其次,对于进了复试,但是排名不太理想的,要做好两手准备,一方面积极的准备复试内容,联系导师等,另外一方面做好调剂的准备!调剂可以先于调剂院校的招生办取得联系,确定调剂名额!如果报考院校是985或者排名靠前的211,调剂回一些中游211或者本专业次一点的211还是希望很大的,当然西部的一些211调剂成功的机会更大!

最后,没有进报考院校复试的同学们也不要气馁,明早再接再厉争取成功上岸!

我是材料类的研究生,我们17年考研分数普遍偏高,报考的是省内的一所211,我们专业招24个人,除去保送和本校的(本校考本校基本上稳稳的,只有进复试),还有10个名额左右,当时我初试第5名,复试线出来我第一时间联系了导师,这一点很重要,因为每年综合面试的老师基本上都是固定的,我们材料学院五个系-金材、新能源、材料物理、无机非、材料加工成型,基本上是一个系一个老师!切记要联系本专业的师兄师姐要专业课笔记以及往年试题!英语的话,可以看看何凯文出的视频以及资料,因为英语基本上定型了,短时间提高很难!口语方面要准备英语自我介绍以及相应的专业名词,我记得当时口语的时候是先自我介绍,然后抽两个题目,一个是专业翻译,一个是介绍自己的项目经历!当时,综合面试的时候,由于不是本校的加上本科院校不是太好,所以综合面试分数比较低,幸好专业课考了135,拉回了一些分数,最后总成绩排名第6,成功上岸!材料类的调剂有几个不错的学校可以试下,安徽大学、福州大学、华侨大学、西南石油大学还有中科院下面的院所,只有过线,机会都很大的!我分享的复试信息、流程,还有调剂院校只针对于理工科,文科也大同小异,可以借鉴下!

最后的最后,希望2020届的所以考生都能上岸,考上自己满意的院校!


感谢邀请,分享自己的失败紧经历吧。

毕业毕业工作5年后的我决定考研。这一考就是4次(其中有一年和事业单位招考冲突,弃考)。

第一次成绩一出,感觉没戏,结果差了不到10分。

第二次成绩一出,大喜,结果差了5分。

第三次成绩一出,没戏,真没戏了。

第四次,也就是2020年,成绩(342)出时,预估一定过段,英语小分(41分)B类地区没问题。因为毕竟听说要降段嘛。

结果今天中午梦碎

因为我报的专业总分涨了6分,英语涨了2分。

而涨这两分。正好是在我分数的基础上涨的。

不过,对我来说屡败屡战,已经成为常态。

明年我还会考。

第一,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增长点知识挺好。

第二,人总该有点梦,对我来说,考研算一个。

希望能够帮助您。

我是辅导员范儿,关注我,关注学生成人成才。


原始地址:/wangluo/43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