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姓听说过吗?现在有吗?

“姬”姓应该是咱们国家最古老的姓了,不是之一,姬姓号称“万姓之祖”这话可不是胡说的。我说的这个“姬姓”,可不是古老周朝的那个姬姓,周朝的姬姓,也不过是最早的这个姬姓其中的一支而已。

我说最古老的这支姬姓出自于三皇五帝中的黄帝。再往上数可能就没有姓了。《史记》中称,黄帝姓姬,名轩辕。有子二十五人,得有姓者,十二人。

从这段描述,我们猜想,远古时期的姓,不是一家一户的,姓,是一个大部落的区别标志,类似于族徽一样,为了区别方便婚姻而制定的。因为远古时“女子称姓不称氏,男子称氏不称姓”。“同姓不婚”,这是防止近亲结婚,提高人口素质有着很大的意义。

而“氏”,则是后来大家族的意思了,例如郑氏出自于姬姓,田氏出自于陈姓等等。大约到了西汉,姓氏基本上就混而为一,没有那么强的界限了!

而姬姓,则是我们是书中所记载的最为古老的姓氏,现在大多数的姓,其实都是当时的氏,很多都是出自于这个“姬姓”的。


姬昌,文王武王都是这个姓,现在也有,少见,姓氏流传,暗改也有,只要是现有的姓氏字,基本都有人姓,只有个别是绝了,或者没人见过罢了,死姓都有,何况姬呢。


听说过,有。


河北的万青青年旅店乐队,词作者兼贝斯手就姓姬,姬赓


听说了。比如演员姬牧晨导演姬智


姬姓不仅听说过,也确确实实见过。在我身边就有一个姬姓的同学,我们同从1984年就开始,住在一个寝室,毕业几十年也都回到家乡。姬姓同学一家在我们京山也算是一个比较大户了。

我对姬姓也算是比较了解的。同学常说,中华民族的始祖就是由姬姓发起来的。我们中华民族的始祖之一是黄帝,黄帝就是姓姬,因为长期居住在一个叫姬水的地方,黄帝便改姓为姬。黄帝生了25个儿子,其中12个姬姓,这些儿子分封到各地。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在分封地建立了自己的小国,后代也姓姬。只不过随着后来的发展,有的小国消亡,有的又在不停兴起。而消亡后又兴起的小国就只能以国为姓,有的甚至隐姓埋名,渐渐的姬姓就逐步减少了。现在的姬姓在百家姓五百余个姓氏中排到了三百名以内,人口也就在五十万多,所以就造成身边见到姬姓的人很少的缘故吧。

姬姓是是华夏民族姓之始祖,有“万姓之祖”的说法这是历史的必然,也是有根据的。据百家姓,现在五百余个姓氏,有四百余个姓氏都是由姬姓演变而来,占到了姓氏的82%。就像我的王姓,就出自姬姓,所以我的姬姓同学经常给我开玩笑说,我们“姬王一家,同姓”。的确,据历史记载,黄帝的一个儿子周灵王太子姬晋,因直言进谏,被废为庶民,迁徙到琅琊(今山东一带),在此繁衍生息,因其本为王族,世人并称王家,就改为姓王了。现在王姓倒成了第一大姓。但是不要忘了天下“姬王”是一家。嘻嘻!


武林外传:姬无命


我来回答下

先看下《百家姓》中的“姬”姓,我们选取明王相所著《百家姓略考》作为蓝本

〔姬〕徵音。南阳郡。系出有熊氏。黄帝之先姓公孙,生于姬水,故姓姬氏。高辛氏立,以长子后稷继黄帝之后,赐姓姬氏,为周始祖。汉有姬嘉,周公之裔,封周子南君。

“姬”姓在百家姓中排297位。

从其他文献上我们看下“姬”姓的源流

①黄帝生于寿丘(故城在今山东曲阜东北),长于姬水(在山东境),因以为姓,居轩辕之丘,因以为名,又以为号,原姓公孙,长居姬水,因改姓姬,见皇甫谧《索隐》(7,11,15,60)。一说,黄帝之子得姓者14,为12姓:姬、酋、祁、己、滕、箴、任、荀、僖、姞、儇、依。一说,姬姓系黄帝族系之姓,而姜姓系周之外戚之姓。

②北魏鲜卑人有姬姓。

③南北朝陈时尚书右仆射周弘平、梁时直阁将军、南丰侯周石珍等均因事改姓姬

④金章宗诏,为避睿宗名讳,凡太宗诸子之宗姓皆加山为崇姓,其余宗姓皆改为姬姓,见《金史·宗端修传》。

⑤清满洲人有姬姓。

⑥云南白族以鸡为原始图腾的氏族,汉姓有姬、纪、奚、高、黄等。

⑦苗、土家、回等民族均有此姓。

【变】唐时水部郎中姬居逊世居长安,开元初明皇以嫌名改为周氏

【望】南阳。

【布】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03%。尤以河南、山东等省多此姓,二省姬姓约占全国汉族姬姓人口59%。

【人】姬嘉,汉时封周子南君。

现行常见姓氏。分布很广:今北京,河北之尚义,山东之平邑、龙口,山西之太原,湖北之老河口,湖南之芷江,贵州之台江,云南之泸水、河口、陇川,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汉、满、回、白、壮、苗、水、布依、傈僳等多个民族有此姓。《郑通志》、《续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①许慎《说文解字》注云:“黄帝居姬水,以为姓,从女臣声。”

②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云:“轩辕子二十五人,唯青阳与仓林氏得姬姓。稷本黄帝裔,故尧赐姬也。”《史记·三代世表》亦云:“尧立后稷,以为大农,姓之曰姬氏。”后稷即周之始祖。(按:郑樵则云:帝喾生姬水,因以为姓。裔孙周文王,三十余代至赧王,子孙号姬氏。)

③或为周姓所改。《姓氏考略》注云:“梁周弘正,诏附王伟,避侯景讳,改姓姬氏;周石珍亦改姓姬氏。”“梁”,指南北朝时之南朝“梁”(按:《姓氏词典》称“五代时后梁”云云,误)。侯景,朔方人,北魏将,后降梁,梁武帝封其为河南王,后又举兵反梁,自称汉帝。不知其何以讳“姬”。

④或为宗姓所改。《续通志·氏族略·总论·有故改氏》载:“金宗端修,章宗时避睿宗讳上一字(按:金睿宗名宗尧),改宗氏为姬氏。”

⑤白族姬姓,为鸡姓所改。源于氏族图腾。白族语“介耻”,或作“盖耻”,意为“鸡氏族”,遂以鸡为姓,或谐鸡音而为姬、纪等姓。见《中国人的姓名·白族》。

⑥苗族之姬姓,为名字所改。据传清代造册登记时,依名取姓,有祖公奶名“香鸡”者,遂谐“鸡”音而为“姬”,以为姓。

汉代有姬嘉,武帝时人;隋代有姬威;唐代有姬处逊;明代有姬文允,滕县县令。

我们总结下姬姓的渊源:

姬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

一是以水名为姓氏,传说黄帝生于寿丘,长于姬水,后人因以为姓。

二是尧立后稷以为大农,赐姓姬氏。相传后稷为黄帝后裔,周之始祖。

黄帝姓姬,在黄帝的诸多儿子中,也有姬姓。周武王建立周朝,而武王自己就为姬姓,周武王分封天下,将同姓亲族分到天下各地为诸侯,这些后来大多以所在国的国名为姓。当周朝结束之后,周王朝后代亦改姓周而不再以姬为姓。这样一来,虽然姬姓曾是很大的姓,但今天已不多见了。姬姓望族居住在南阳(今河南南阳)。

姬姓历史人物有

姬昌,即周文王,商朝末年周族的领袖,商纣王时代为西伯。

姬昌之子武王灭商,建立了周朝,并追封其父为文王。姬发,即周武王,为西周的开国之君,于公元前11世纪消灭殷商朝,建立了周王朝。其在治理国家中,表现出卓越的军事、政治才能,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代名君。

姬重耳,即晋文公,晋国国君,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当年为躲避迫害,曾流落他乡多年。后在秦国的帮助下重回晋国即位,为春秋五霸之一。

索性多说些,我们看下《百家姓》里哪些姓氏来源于“姬”

〔孙〕宫音。乐安郡。系出姬姓。卫武公子惠孙之孙,以祖字为氏,世为卫卿。又楚有孙氏。蒍姓之后。孙叔敖为楚相。又齐有孙氏,陈姓之后,陈无宇子子占有功,赐姓孙氏。其后有孙武子。为吴将。武子之裔,世居富春。汉末有孙权,为吴帝,武子之裔也。○蒍,音委。

〔周〕角音。汝南郡。系出姬姓。周平王少子烈之后,以国为氏。周有周任,战国有周霄。

〔吴〕羽音。延陵郡。系出姬姓,武王封太伯弟仲雍曾孙于吴,其后子孙以国为氏。战国有吴起;汉有吴芮,世为长沙王。

〔郑〕徵音。荥阳郡。系出姬姓。周厉王少子友封于郑。支子以国为氏。孔子弟子有郑国,秦有郑安平。汉有郑子真,裔孙郑露,避晋乱,徙闽莆,兴立学校,化行七闽。宋郑樵、郑侠皆其后。

〔王〕商音。太原郡。系出姬姓。周灵王太子晋之后。周有王诩,齐有王蠋。秦将王翦子贲生离,离子元,居琅琊郡;元弟威,居太原郡。又田齐之后,避难改为王氏。又魏信陵君子孙改姓王氏。又殷王子比干后亦曰王氏。凡二十一望。惟太原、琅琊二郡最著。

〔冯〕宫音。始平郡。系出姬姓。文王子毕公高支子,食采于冯阝,子孙去邑为冯氏。战国有冯亭。汉有冯异。冯阝,音冯。

〔陈〕徵音。颍川郡。虞舜之后胡公满封于陈,子孙以国为氏。孔子弟子陈亢。汉有陈寔,为太丘长,裔孙陈霸先,代齐有天下,国号陈。

〔褚〕羽音。河南郡。系出子姓。宋共公子段食采于褚,号曰褚师,子孙因以为氏。汉有褚少孙,补《史记》。

〔卫〕羽音。河东郡。系出姬姓。文王子康叔封封于卫,其后以国为氏。汉有大将军卫青,丞相卫绾。

〔蒋〕商音。乐安郡。系出姬姓。周公子伯龄封于蒋,子孙以国为氏。汉有蒋诩,吴有蒋子文、蒋钦。

〔沈〕宫音。吴兴郡。系出姬姓。文王子聃季食采于沈,其后以邑为氏。楚有沈尹戍子沈诸梁,为今尹,封于叶,号叶公。

〔韩〕商音。南阳郡。系出姬姓。武王少子封于韩,晋灭之,封桓叔子万于韩原,世为韩氏。至韩虔分晋国为诸侯。汉有韩信。

〔杨〕商音。弘农郡。系出姬姓。周宣王子尚父,封于杨,晋灭之。晋武公子伯侨,食采于羊舌,后为羊舌氏。至叔向更封于杨,子孙为杨氏。战国有杨朱。汉有杨喜,封赤泉侯,孙杨敞为丞相;后裔杨宝生震,震生秉,秉生赐,赐生彪,四世为三公,隋文帝杨坚之远祖也。又有扬氏,从手不从木。周有扬侯,失国后为扬氏。汉有扬雄,是也。

〔施〕徵音。吴兴郡。系出姬姓。鲁惠公子施父之后。五代孙施伯,以高祖字为氏。孔子弟子施子常。

〔鲁〕羽音。扶风郡。系出姬姓。周公元子鲁公伯禽封于鲁,支子以国为氏。战国有鲁仲连,汉有鲁恭。

〔岑〕宫音。南阳郡。系出姬姓。周武王封叔耀子渠于岑,子孙以国为氏。后汉有岑彭,封武阳侯。

〔滕〕宫音。南阳郡。系出姬姓。武王封弟叔绣于滕,其后以国为氏。战国有滕更,汉有滕婴。

〔毕〕徵音。河南郡。系出姬姓。周文王子毕公高之后,以国为氏。晋国有毕万,晋朝有毕卓。

〔于〕羽音。河内郡。系出姬姓。武王子封于邘,后世去邑为于氏。汉有于定国,相宣帝。

〔孟〕羽音。平陆郡。系出姬姓。鲁桓公子庆父,世为卿,号孟孙氏,孟子其裔也。汉有孟敏、孟尝。

〔邵〕商音。博陵郡。系出姬姓。召康公封于燕,其次子世为畿内诸侯,作王卿士,号曰召公,因为召氏。后世子孙,增邑为邵氏。秦有邵平,汉有召信臣,同出一祖。

〔毛〕羽音。西河郡。系出姬姓。文王子毛伯之后,世为周卿士,因国为氏。赵有毛公,汉有毛苌。

〔狄〕徵音,天水郡。系出姬姓。周康王封弟孝伯于狄城,其后以地为氏。唐有狄仁杰,宋有狄青。

〔米〕徵音。京兆郡。系出西域米国。汉有米楷,宋有米芾。○芾,音费。

〔贝〕宫音。清河郡。系出姬氏。召康公支子,食采于巨野之浿水,后为郥国,子孙去邑为贝氏。汉有贝瑗。

〔臧〕商音。东海郡。系出姬姓。鲁孝公子彄食采于臧,其后僖伯、哀伯、文仲、武仲、世为鲁卿,汉有臧宫、臧洪。○彄,口平声。

〔成〕商音。上谷郡。系出姬姓。文王子郕叔武之后,去邑为成氏。齐有成覸。○郕,音成。

〔茅〕商音。东海郡。系出姬姓。周公支子封于茅,其后以国为氏。秦有茅焦。

〔闵〕宫音。陇西郡。系出姬姓。鲁公族闵马父封于闵乡,因以为氏。后有闵子骞。

〔季〕徵音。渤海郡。系出姬姓。鲁桓公子季友之后。又随国大夫季梁。汉有李布。

〔贾〕商音。武威郡。系出姬姓。唐叔虞少子封于贾,后以为氏。晋有贾华,汉有贾谊、贾复。

〔颜〕商音。鲁郡。系出姬姓。鲁公柏禽少子颜之后,以字为氏。有颜路、颜渊。

〔郭〕商音。太原郡。系出姬姓。武王封王季次子虢仲于东虢,虢叔为西虢,召曰二虢。后虢叔之国改号郭,支子以国为氏。汉有郭解、郭泰;唐有郭子仪;五代有郭威,为周太祖。

〔盛〕羽音。汝南郡。系出姬姓。召公奭支孙封于盛,为燕附庸,姓奭氏。后避汉元帝讳,更以国为盛氏。

〔刁〕徵音。弘农郡。系出姬姓。文王同姓有雕国,后更为刁氏。齐有竖刁,晋有刁协。

〔蔡〕徵音。济阳郡。系出姬姓。文王子叔度封蔡,后以国为氏。晋有蔡墨,秦有蔡泽,汉有丞相蔡义。

〔凌〕徵音。河间郡。系出姬姓。卫公子仕于周,为凌人,以官为氏。吴有凌统。

〔霍〕羽音。太原郡。系出姬姓。文王子霍叔之后,以国为氏。汉有霍光。

虞万支柯昝管卢莫

〔虞〕商音。陈留郡。系出妫姓。舜后封虞,以国为氏。又姬姓。太伯弟虞仲雍之后。魏有虞丘子。汉胡虞诩。

〔万〕商音。扶风郡。毕万之后。孟子弟子万章。

〔支〕徵音。邰阳郡。汉宣帝时郅支单于世子入侍,其裔留于京师,遂姓支氏。汉有支雄,晋有支遁。

〔柯〕商音。济阳郡。系出姬姓。吴王柯卢之后。

〔昝〕徵音。太原郡。系出咎氏。商相咎单之后。咎,古音高,又音灾咎之咎。故增一画为昝氏。

〔管〕徵音。晋昌郡。系出姬姓。文王第三子管叔鲜后。齐有管仲,汉有管宁。

〔卢〕商音。范阳郡。系出姜姓。齐文公子子高之孙,食采于卢,因氏焉。汉有卢绾。

〔莫〕商音。巨鹿郡。系出高阳氏。封于鄚,子孙去邑为氏。汉有莫藏用。○鄚,音莫。

〔应〕宫音。汝南郡。系出姬姓。武王第四子封于应,其后以国为氏。汉有应劭。○应。平声。

〔宣〕徵音。始平郡。系出姬姓。鲁大夫宣伯之后,以谥为氏。汉有宣秉。

〔单〕徵音。南安郡。系出姬姓。周成王封少子臻于单。为畿内诸侯,世相王室,号单伯。

〔石〕徵音。武威郡。系出姬姓。卫公族大夫石碏之后。汉有石建。○碏,音鹊。

〔邢〕商音。河间郡。系出姬姓。周公第四子封于邢。以国为氏。齐有邢子才。

〔滑〕商音。下邳郡。系出姬姓。滑国之后。汉有滑兴。

〔荀〕徵音。河内郡。系出姬姓。文王子郇伯之后,去邑加草为荀氏。晋荀寅世为卿,周有荀卿,汉有荀淑。○郇,音荀。

〔惠〕商音。扶风郡。系出姬姓。周惠王之后,有周大夫惠施。

〔家〕角音。京兆郡。系出姬姓。周孝王子家父之后,世为周卿,姓家氏。宋有家铉翁。

〔巴〕徵音。高平郡。系出姬姓。楚附庸国,后为巴氏。

〔秋〕商音。天水郡。系出姬姓。鲁大夫仲孙湫之孙有名胡者。仕于陈。以祖字去水为秋氏。

〔宫〕宫音。太原郡。系出姬姓。鲁孟僖子之子韬,食邑南宫,即孔子弟子南宫适,其后支子为宫氏。又虞仲支子封于上宫,其后有宫之奇。

〔宁〕徵音。齐郡。系出姬姓。卫武公子季亹食采于宁,世为卫卿。后有宁俞。

〔栾〕徵音。西河郡。系出姬姓。晋靖侯孙宾封于栾,世为晋卿。汉有栾布、栾巴。

〔暴〕商音。魏郡。系出姬姓。周公族有暴公,世为王卿。其后姓暴氏。汉有暴胜。

〔武〕羽音。太原郡。系出姬姓。周平王少子有文在手曰武。遂赐武氏。世为周卿。秦有武沙,唐有武士彟,武后之父也。

〔符〕羽音。琅琊郡。系出姬姓。鲁顷公孙,掌秦符玺,以官为氏。汉有符融。又氐王蒲洪改孙坚姓为符氏,从草不从竹,号后秦,别一族也。

〔詹〕羽音。河间郡。系出姬氏。周宣王支子封于詹,世为周大夫。楚有詹尹。

〔郜〕角音。京兆郡。系出姬姓。文王子封于郜,后以国为氏。

〔怀〕角音。河内郡。无怀氏之后。又系出姬姓。唐叔虞初食采于怀,后封晋国,支子别姓怀氏。

〔从〕角音。东莞郡。系出姬姓。周平王封少子精英为枞侯,后为枞姓。汉有枞公,子孙改从氏。

〔鄂〕商音。武昌郡。系出姬姓。晋侯光居于鄂,号鄂侯,子孙以为氏。又楚子熊红僣称鄂王,后为鄂氏。

〔堵〕羽音。河东郡。系出姬姓。郑大夫堵叔师之后为堵氏。楚堵敖之后。亦有堵氏。

〔冉〕宫音。武陵郡。系出姬姓。文王少子冉阝季载封于冉阝,后世去邑为冉氏。孔子弟子冉雍、冉耕、冉有。

〔宰〕徵音。西河郡。系出姬姓。周大夫宰孔之后,以官为氏。孔子弟子宰我。

〔郤〕商音。济阴郡。系出姬氏。晋大夫郤献子之后。本封于郤,遂以为氏。世为晋卿。汉有郤正。郤,音隙,与郗字通。

〔寿〕商音。京兆郡。系出姬姓。吴王寿梦之后。汉有寿良。

〔通〕商音。西河郡。系出姬姓。巴国之裔,邑于通江,因姓通氏。又有辙氏,避汉武讳,改通氏。

〔燕〕羽音。范阳郡。系出姬姓。召公封于燕,支子以国为氏。隋有燕荣。

〔郏〕徽音。武陵郡。系出姬姓。文王定鼎于郏鄏,支子以地为氏。○鄏,音肉。

〔温〕商音。平原郡。系出姬姓。周畿内诸侯,以国为氏。晋有温峤。

〔阎〕宫音。太原郡。系出姬姓。太伯曾孙仲燮,封于阎乡,以邑为氏。汉有阎未央。

〔茹〕羽音。河内郡。系出如氏。魏有如姬,汉有如淳,其后加草为茹氏。南齐有茹法珍。

〔耿〕宫音。高阳郡。系出姬姓。周有耿国,晋赵氏灭耿以为邑,后以国为氏。汉有耿弇。

〔国〕角音。下邳郡。系出姬姓。郑公子子国之后。有国侨即郑子产。又齐有世卿国姓。

〔蔚〕羽音。琅琊郡。系出姬姓。郑公子翩,封邑于蔚,后以邑为氏。

〔师〕徵音。太原郡。系出姬姓。周师尹之后。又晋公族大夫师服之后。

〔巩〕宫音。山阳郡。系出姬姓。周公族大夫巩伯之后。

〔晁〕角音。京兆郡。系出姬姓。晁,古作鼌,即朝暮之朝。周景王子朝之后为晁氏。汉有晁错。

〔养〕羽音。山阳郡。系出姬姓。邓大夫养甥之后。楚有养由基。

〔鞠〕宫音。汝南郡。系出姬姓。燕公族大夫鞠武之后。

〔丰〕宫音。松阳郡。系出姬姓。文王子封于酆,后去邑为氏。

〔蒯〕商音。襄阳郡。系出姬姓。卫庄公蒯聩之后,以字为氏。汉有蒯通。又古国名,以国为氏。

〔游〕宫音。广平郡。系出姬姓。郑穆公子游吉之后。又晋桓庄之族,亦为游氏。

〔公羊〕宫音。顿丘郡。系出姬姓。鲁公孙羊孺之后为公羊氏。子夏弟子有公羊高。

〔公冶〕宫音。鲁郡。系出姬姓。鲁大夫季公冶后,以字为氏。孔子弟子公冶长。

〔濮阳〕商音。博陵郡。系出姬姓。郑公族大夫居濮水之阳,以濮阳为氏。吴有濮阳兴。

〔太叔〕宫音。东平郡。系出姬姓。郑穆公孙太叔仪后,姓太叔氏。○太,音泰。

〔仲孙〕商音。高阳郡。系出姬姓。鲁桓公子庆父之后。庆父曰共仲,称为孟孙氏,又号为仲孙氏。

〔令狐〕商音。太原郡。系出姬姓。周文王子毕公高之后毕万仕晋,其孙魏犨子颗,别封令狐,其孙文子颉因为令狐氏。汉有令狐迈,唐有令狐楚。

结语:姬姓是中华上古八大姓之一,位于《百家姓》297位,目前姬姓人口54万多


“姬”姓听说过,有姓的。在潍坊乔官镇有个村子--名叫“姬”家庄子,村里的人大部分姓“姬”。这个“姬”姓并不稀奇啊,在全国应该有不少吧。


姬可以说是中国万姓之祖,中国第一祖宗姓。

据考察,王姓、张姓、杨姓、周姓、吴姓、李姓等等大部分就是源于姬姓。

那姬姓为什么这么牛呢?

这要从周王室说起。周武王灭了商朝,建立了周朝,后周朝东征,周公分封天下,把自家的亲戚,三大姑,四大爷什么的都分封到各地,他们就是姬家人。像周文王就叫姬昌。所以,天下出现了大量的姬姓诸侯。比如鲁国,比如卫国,比如郑国。这些国家虽然在战国时期都没落了,但在西周以及春秋的早期,都还是很牛的存在。春秋末的吴国,其实也是姬姓国家。

国家多,后代当然就多,而且很多人都改了姓,以国为姓的,以赐地为姓的。而周王室在春秋时期,就开始不行了。很多姬姓国家都被灭了。灭了之后,为了避难,姬姓人就改姓了。所以在春秋的时候,姬姓人就不多,反而变成了姓吴,姓鲁,姓魏、姓魏等等。

现在的姬姓大概只有五十万,排不进百家姓,但若以姬姓演化出来的姓统计,绝对是中国第一大姓,人口在数亿以上。所以,周文王家族才是世界第一家族,比成吉思汗的黄金家庭还牛,而且周文王家族不但是武力的家族,还是思想的家族,中国现在的文化都可以追溯到周公身上。我们现在还在按周公定的规矩生活着。

而黄金家族,剩下的,只有一段辉煌的历史可以凭吊了。

除了姬姓,还有一些古姓,比如嬴

这个姓最主要的一脉就是秦国那一脉,据说是一个女孩吞玄鸟的蛋生下来的。一开始是给人放马的,春秋开场,帮助周平王东迁,才成为诸侯,最后秦国统一天下,八百年秦国也是很励志的,比楚国还要励志的。楚国励到后面,有点文艺小青的气质,秦国从始到终,都带着黄土地的厚重感。

那赢姓当然也很牛啦,虽然秦始皇的后代不多,但梁、秦、谭、徐、黄、江、李、赵等等很多都是赢姓化来的,最重要的当然是赵家人。春秋时期的赵国,其实跟秦国是一个祖宗。

3.姜

姜姓出自神农氏,因为生于姜水边,所以姓姜。到了后面最有名的是姜子牙,帮助周武王打天下,封了齐国,开始在湖南,后面搬到了山东。齐国是春秋第一个霸主国,可能也是唯一实至名归的霸主国,到了战国,被田氏这个外来户给灭了。姜姓人当然就四散了。现在姓姜的依然很多,但还有更多是披了马甲的,比如吕、许、谢、纪、丘、卢这些姓。东郭先生的东郭也是出自姜姓,还有复姓公牛姓的,也是源于姜姓。

4.妫

这个姓源自舜帝。我们知道周武王灭了商朝,但不是那种你死我活的灭法,而是留活路的。比如商王朝的后人其实也分了国,就是宋国。宋国就是商朝的继承者,宋国在春秋时,属于格格不入的,它依然信鬼神,跟周朝的文化不相融,所以,春秋时期有一个奇怪的事情,就是喜欢编排宋国的成语。守株待兔、揠苗助长等说的都是宋国人。

而安排了宋国之外,三皇五帝的后代其实都有分地盘,有一块地祭祀祖先的。那舜的后代就分了一块地,国家叫陈国。也是东周一个大国。国君妫姓。到了春秋早期,还一度活跃在中原,到了后面,当然就被收拾了。

妫姓的后人就开始披了马甲,因为第一代陈国国君曾被分封为胡公,所以很多就改姓了胡,当然还有改姓陈的。还有陈国的公子曾经逃难齐国,齐国封他田地,他就改姓田氏,后面取代姜氏,成为齐国国君的就是这一支了。所以,田姓原本也是姓妫。

这就是中国四大古姓,现在的中国人绝大多数都是从这四大姓来的。

再说点八卦的,就是中国第一姓是什么。

大家知道中国有百家姓,人数最多的有王、李、张,每个都接近一亿人口。我们也曾经介绍过,这个老王是很厉害的,是历史上的超级豪门,比如有琅琊王氏。但是,谁才是中国第一牛姓呢?

应该是赵姓。

为什么说赵姓最牛呢?因为赵姓人氏当皇帝的时间最长。大家都知道的,宋朝皇帝就姓赵,是天水赵氏一脉,开国皇帝是赵匡胤,宋朝包括南宋统治了中国三百年。

但除了宋朝之外,还有没有皇帝姓赵呢?

在秦朝末年,南方的一个小县令叫赵佗,原是秦朝的将领,他在秦末大乱之际建立了一个南越国,国土包括现在的广东广西以及越南的北部跟中部,延续了九十多年,最后被汉朝灭了。

还有没有呢?

当然有,比如赵国就是啊,三国的赵国是从晋国分出来的,三家分晋,其中一家就姓赵。这个赵是相当有历史的,而且跟秦国有很近的亲属关系。秦国原本姓嬴,始祖是伯益,因为替舜帝喂马有功,被赐姓嬴。到了周穆王时期,嬴家出了一个老司机造父,特别会开车,是周穆王的司机,有一回立了功,周穆王把赵城(山西洪洞)赐给了造父。他们这一脉从此以地为姓,称为赵氏。

其实,除了赵国人,秦国人也是赵家人。秦国的国君姓嬴,氏赵。但男子一般用氏,女子一般用姓。所以秦国国君也是赵氏。秦始皇可以称之为赵政。

那么,除了这些,赵家还当过什么皇帝呢?接下来就比较野史,或者说比较暖味了。

在《啸亭杂录》卷10《宋人后裔》有这么一段话:两汉以下,只有宋氏最为悠久,虽屡遭变迁,其业犹存。即使亡国后,其后裔也没有遭到酷毒。野史说元顺帝是天水苗裔,事虽暧昧不清,但未必有来头。今日董鄂冶亭总督考自己的宗谱,乃知其先人为宋英宗越王的后裔。后为金人所迁,处居董鄂,以地为氏。数百年之后,尚有巍然兴者,何盛德之至也。

什么意思呢?就是汉朝之后,只有宋氏最牛了,他们虽然屡遭变故,但是打不死的小强,就算亡国,其后人也没吃太大亏。

更吃惊的是,他说:元顺帝是天水苗裔。

天水就是天水赵氏啦,其实是代指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宋氏其实就是指宋朝的赵匡胤这一家。这是什么意思呢?

野史中说元顺帝其实是赵家人。

南宋灭亡之后,皇帝宋恭帝投降了,为了安抚他,忽必烈把女儿嫁给了宋恭帝,此后生了一个儿子妥欢帖睦尔。后来,元明宗收养了这个妥欢帖睦尔。妥欢帖睦尔就是后来继位的元顺帝。所以元朝皇帝元顺帝姓赵。

据说,后面朱元璋看画像,又听了这个故事,恍然大悟,说难怪元顺帝看起来一点也不像忽必烈他们家的,反而跟赵匡胤很像。我还以为自己是驱元复宋呢,原来是误伤兄弟啊。

这是元朝皇帝姓宋的事情。

接下来,那段话其实说了另一个更惊人的消息,清朝皇帝也姓赵。

他说:董鄂冶亭总督考自己的宗谱,乃知其先人为宋英宗越王的后裔。

董鄂冶亭总督叫铁保,姓董鄂。董鄂氏是以地名为姓,原本是宋英宗的后人,在北宋灭亡之后,被金国人抓到了董鄂这个地方。

这就更惊人了,因为据《清史稿·铁保传》里记载:董鄂氏,满州正黄旗人,先世姓觉罗,称为赵宋之裔,后改今姓。

就是说,董鄂原本姓觉罗的。

而觉罗,我们知道其实就是清朝皇帝的姓。

清朝皇帝姓爱新觉罗,这个姓分两部分,觉罗才是真正的姓,爱新是一个定语,在满语中是金子的意思,就是金子般的觉罗,是最尊贵的觉罗。

如果说,董鄂原本是姓赵的话,那觉罗也应该姓赵。爱新觉罗就是最尊贵的赵姓人,什么赵姓人最尊贵,当然是宋朝皇族的赵姓人最尊贵。

而且又有人考证,在满语的发声中,赵其实就是发觉罗的音。而爱新觉罗发家的地方,正是当年金国安置宋徽宗这些宋朝皇族的五国城。

这么说来,清国的皇帝也姓赵,康熙乾隆这些竟然是宋徽宗的后人。

到了建国后,北京的爱新觉罗的人都改姓金,因为爱新是金子的意思,而东北的爱新觉罗却基本全改姓赵家。所以,象牙山的赵四也可能是爱新觉罗·四。

这样看来,秦国人姓赵,秦朝姓赵,赵国姓赵,宋朝姓赵,连元清皇帝都姓赵。

赵姓人统治了中国二千年的历史,自然是中国最牛的一个姓。

都看完了,就关注一下我的号:脑洞历史观,一起打开脑洞看历史吧。


原始地址:/wangluo/34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