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样看待“洋节”?你觉得“洋节”该不该过?

分情况吧,比如父亲节母亲节情人节之类的可以增加亲人感情的节日可以加入,但像圣诞之类的有宗教和政治意义的节日就让人很别扭,有谁会在别人祭祖的时候去上香磕头呢?


要看什么角度

从商过洋节

从政看安排

男士不过节多

女士过洋节多


圣诞节是基督教过的节日,所以大家不用担心过不过


中国人就过中国节日,且要隆重的过。这是文化自信问题!我们大张旗鼓的过洋节,那么外国人是不是也大张旗鼓的过中国节日呢?我知道西方国家是没有大张旗鼓的过我们中国节日的!别把自己的文化不当一回事去崇洋媚外呀……!


个人觉得洋节和我们没一毛钱关系,我们的民族文化不一样嘛。现在流行过洋节,其实就是跟风,年轻人过个洋节就好像高大上了一样。你可以问问那些过洋节的人,他们内心真的觉得有意思吗?未必。我个人并不抵制别人过洋节,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活法,只要不打扰别人的生活爱咋过咋过。


过不过洋节,是一种个人行为,只要不妨碍别人的自由,无须限制。比如有人要过莫名其妙的“愚人节”,你尽管自娱自乐,只要不伤害不影响他人生活,与他人何干?但洋节中如父亲节母亲节,我是认同的,多一个孝敬父母的机会和仪式感,岂不更好?其实,过不过洋节以及如何过,也有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选择。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保持本心


洋节不过,难道那些人在洋节之前全部死掉吗?

你过与不过,洋节都在那天!

题主少提这类挑起族群矛盾的弱智问题!


我生在中国,是娘的乳汁把我养大,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所以,我今天不会去过洋节,明天也不会!将来更不会。慎终追远,不能忘本。


宗教,这个题目看着有点大,有神圣的意味。其实,屡清宗教的诞生、发展、壮大、变化,就会认清许多问题。宗教看起来有很多,现在公认的世界三大宗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外加比较出名的犹太教、印度教,和我们土生土长的道教,等等,等等。这些教派,现在看来,有些是“世仇”的关系,很有“有你无我”的架势;有的宗教内部之间派系的斗争更是比和“天生冤家”的“对立”宗教斗争更加激烈。那么,为什么会这样,这些冤仇又是哪儿来的呢?为什么会不断的发酵,有没有降温的可能呢?这里面主要涉及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这样的“一神教”。

首先,我们要明确,这些宗教诞生之初,都是底层群众为了反抗现实的压迫(物质压迫、精神压迫)(也可以称之为剥削),而在一代伟人(必须有这样的政治强人)的带领下,通过感受“神意”,将之教义化,而带领底层群众,首先是本民族群众,形成反抗的拳头,而带领他们走出困境。犹太教是在犹太民族反抗埃及法老压迫的情况下诞生的,在犹太民族遭受历史上的种种灾难时发展壮大的,现在依然保持强大的生命力。首先,我们要明确,这些宗教诞生之初,都是底层群众为了反抗现实的压迫(物质压迫、精神压迫)(也可以称之为剥削),而在一代伟人(必须有这样的政治强人)的带领下,通过感受“神意”,将之教义化,而带领底层群众,首先是本民族群众,形成反抗的拳头,而带领他们走出困境。犹太教是在犹太民族反抗埃及法老压迫的情况下诞生的,在犹太民族遭受历史上的种种灾难时发展壮大的,现在依然保持强大的生命力。

其次,犹太教是第一个“一神教”,对以后的“一神教”的发展有着强大的基因影响,从犹太教、伊斯兰教都称亚伯拉罕为祖先就可以看出来。区别在于,亚伯拉罕妻子那一支里,孙子雅各的子孙成为以色列民族,雅各的第四个儿子犹大的子孙成为犹太人;亚伯拉罕妾那一支以实玛利的子孙成为阿拉伯人。这有点像黄帝的子孙派生出了华人、匈奴人、苗人等等所有华夏文化圈里的民族一样。

第三,宗教在带领底层群众反抗腐化了的上层不公和压迫时是积极的、进步的、向上的,同时一定也是被当时统治阶级所着重暴力打压的。耶稣当时是在底层群众中宣传博爱、互助的思想,在组织中也是强调了“有余者捐赠出所得而帮助困难者”,而当时的罗马统治者主要是基于他有了组织这一点,而在现实中对其打压。耶稣虽然被杀害了,但是精神不死,因为现在的不公依然存在。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统治集团的力量越来越弱,反抗阶级的力量越来越大,这时候就会寻求一种妥协。基于现实力量的对比,统治集团有微弱发球权,所以伸出同意教派“合法化”的橄榄枝后,教派同意和解,但统治集团有附带条件。这样,宗教就变成了群众公开的“信仰”,也成为了统治集团的一份子。这点,在中国,很像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这个口号下,儒家是被“修正”的最狠的,如孔子的“以德报怨,何以报德?”这样号召人们“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的斗争思想,直接被修正成了要群众要“以德报怨”;而将“仁”的积极向上的思想变成了“忠恕”这样的妥协思想。同样的,三教九流中被历代统治阶级最不能容忍的就是“墨家”,因为他可以派出刺客暗杀暴君,而墨家慢慢的在历史长河中消失了,换成了道家的面目出现。这就是一种宗教思想,只要形成,说明有成长的土壤;而单纯的打压,只要有现实土壤,是不会被打压灭亡的。道教的发展也是一样的,道教在东汉末年的农民起义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后来被统治集团所吸收,成为官面上的宗教,但是其斗争的核心思想,变成了“白莲教”等其他名目。(现在生活中,不管以何名目出现的邪教,因为其反人类、反稳定、反真善美的性质,都是必须被严厉打击的。)

第四、伊斯兰教是很平和的宗教,他拒绝偶像崇拜,将教第四、伊斯兰教是很平和的宗教,他拒绝偶像崇拜,将教义融入日常生活,规范人们的习惯,而“圣战”更是指的自己对自己的挑战,与现在别人用心的人指责的恐怖主义“圣战”根本不是一回事。这很大原因上是因为他诞生时间的靠后性,也从其诞生100年间打下横跨亚非拉那么一大片信奉伊斯兰教的领土上能看出来。一个宗教刚传播到一个地区,绝不是靠强迫就能让那个民族信奉的,必须是对其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有裨益,那个民族才会自觉信奉的。之后,就与生活教育、传统延续等相融合壮大了。所以,真正有生命力的宗教,是体现在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的,进而,宗教信仰的改变是个人的事情。

第五,宗教和宗教之间、一个宗教内部派系的矛盾,有其对教义的不同理解这样的思想上的矛盾,这种矛盾大时就是理论间的辩论,一般不会扩大成为流血斗争,因为纯教义类的学术研究者人数不多;之所以能变成流血斗争、进而发展成“世仇”,这是经济原因决定的,这时理论者很容易在群众中得到认可并形成组织力量。在处理现实矛盾冲突中,只是更多的人喜欢拿着宗教这个思想信仰上的事情来说事情,故意把事情搞复杂。最后,用马克思的话来做总结:不管欧洲各国间战争乌云多么密布,只要经济形势一好转,“和平还能坚持一个星期、两个星期”这样的论调,立马就会被人们忘的一干二净。


这个问题本身就是个问题。是官方该不该让民间过还是民间该不该自己过?官方的话,不应该。民间的话,什么洋节都是消费节,过与不过都无所谓。但必须以自家传统节日为核心。外来的就是玩闹的


所谓洋节,一般指西方国家的传统节日,比如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随着中国的开放,越来越多中国人走出国门,那些洋节也进入我国,我觉得这是好事,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提升的愿望也升高,洋节也迎合了年轻人追求新生事物的心理。有些人主张抵制洋节,这其实是不自信的表现。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其包容性也是举世罕有的,它能够海纳百川,兼容并蓄。比如佛教就从印度传入中国,但它很快就被中国化了。变成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份。情人节也好,圣诞节也好,在中国只不过变成了商家的促销节,年轻人的狂欢节,圣诞节在中国可能没多少年轻人到教堂去祈祷,吃苹果倒是独一无二的中国特色,其实这些洋节已经中国化了,我们与其抵制,不如继续加入其中国化的内涵,使它更加中国化。这就是我们的文化自信。


隨人心意,顺其自然。


原始地址:/wangluo/343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