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不服论萧何,刘邦是如何说的让所有人都服气的?

在秦朝末年,由于秦二世的残暴统治导致天下大乱。刘邦和项羽按照楚怀王的调遣,从南北两路进兵。公元206年,刘邦夺取南阳,越过武关,攻克峣关,于当年十月抢先攻进了秦朝国都咸阳。

咸阳城中那些金碧辉煌的宫殿把刘邦和麾下将领们的心都吸引住了,而宫殿之中大量的金银财宝、绫罗绸缎把很多人的魂也勾住了。刘邦在王后将相的牙床上打滚,将士们在肉林酒池边痛饮,然后纷纷运走了一车又一车的金玉珠宝。

在这暂时的昏昏沉沉的胜利之中,也有少数人的头脑是清醒的,刘邦的事务官萧何便是其中之一。萧何一进咸阳,首先想到的不是那宏伟的宫殿,也不是罕见的珠宝,而是秦朝的一大批档案材料。他带着兵士们直奔丞相府和御史府,把这里收藏的所有秦国文件、律令、地图、书籍全部收起来装了满满几十辆车子,当时有人还讥笑他,萧何却说:这是无价之宝。

不久,刘邦被迫退出威阳,项羽一把火将成阳化为灰烬。后来刘邦和项羽为了争夺天下,进行了五年的战争。萧何凭借着缴获的那些秦国资料,为刘邦的重大决策部署提供了非常正确的意见建议。在双方交战中,哪里是平原,哪里是高山,哪里有关口,萧何都可以提供出相关的地图;什么地方人口稠密,适合招兵买马征集粮草都由萧何提供具体资料;哪些道路适合运输粮草,哪些道路合适调遣兵马也有萧何指点。总之,在刘邦与项羽的交战中,都少不了这个后方的得力参谋,而萧何之所以能无所不知也全凭那些缴获而来的秦国档案资料。

所以在刘邦打败项羽做了西汉开国皇帝之后论功行赏,首先封赏的就是萧何,认为萧何的功劳最大,众大臣也一致赞扬萧何的远见卓识!


后勤补给决定战争的可持续性


萧何是汉初三杰之一(张良、萧何和韩信),是刘邦的开国元勋。刘邦刚开始造反时,萧何当时是秦朝的“公务员”,负责“法律文书”等方面的工作,萧何慧眼识珠,一下子看到刘邦长得气宇轩昂,有当领导的样子,认定跟着他混一定会有出人头地的那一天。萧何于是抛弃了铁饭碗,跟着刘邦进行了造反创业。从这点看来,萧何眼光有独到之处。

萧何不如韩信会用兵,也不如张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但是萧何有一样长处,那就是善于做后方保障供给工作。

▲萧何

刘邦带领队伍在外打仗,吃的穿的都是由萧何筹备,有道是:“三军未动,草料先行”,本来古代老百姓当兵打仗就是混口饭吃,你没有吃的穿的,谁跟你去打仗呢!

如果仅仅认为萧何只是个“后勤部长”就大错特错了。萧何还具有“识人之能”。

韩信是三杰之一,是西汉的战神,韩信的才能是萧何发现的,换言之,韩信有以后的丰功伟绩,萧何功不可没。

当初刘邦没有看出韩信这个潜在的“绩优股”,认为他就是“垃圾股”,没有重用韩信,韩信一气之下乘夜色骑马逃走,萧何听到消息后,骑马就追,这就是“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韩信最终在萧何极力推荐下,被刘邦拜为三军大帅,从此开始了他的建功立业伟大历程。

萧何做的工作和三国丞相诸葛亮的工作差不多,真实历史诸葛亮不是作战及谋略多牛逼,而是治军和保障供给做的十分出色。二人都是丞相,萧何人称“萧相国”。

▲萧何月下追韩信

萧何的工作别人无法代替,别人也想不到做不来。

比如刘邦推翻秦朝时,首先攻入咸阳秦始皇阿房宫时,刘邦想到的是先过过皇帝瘾。睡睡秦始皇的妃子们。

当别人忙着抢金银财宝时,萧何想到的却是收集秦朝的法律条文和全国地图,他想的要比别人长远,建立国家要参考前朝的法律,地图是行军打仗必须用到的。萧何的想法是超前的。

萧何想到了长远,也看到了眼前。萧何劝说刘邦退出皇宫,不要让项羽产生怀疑,刘邦这才带兵后退50里,在羽翼还没有丰满时,向项羽示弱是最佳的计策。

刘邦称帝后,大封功臣,鉴于萧何的功劳,刘邦定萧何为首功,封他为酂侯,食邑万户。准许他穿鞋带剑上殿,这是一种政治荣誉。萧何位列百官之首,被称为“开国第一侯”。

▲刘邦和萧何

刘邦封萧何为首功惹得一些武将不高兴了,比如和刘邦一起出生入死的曹参、樊哙等开国武将,纷纷向刘邦抱怨说:

臣等身被坚执锐,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萧何未尝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反居臣等上,何也?

以上武将们说:“陛下,我们身经百战,身上伤痕累累,萧何不过是舞文弄墨而已,为何功劳在我们之上?”

刘邦没有直接回答武将的问题,而是反问道:【诸君知猎乎?】意思是说你们见过打猎吗?武将不明就里回答:【知之】刘邦紧接着追问一句【知猎狗乎?】武将说【知之】,刘邦朗声说道:

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今诸君徒能得走兽耳,功狗也。至如萧何,发踪指示,功人也。且诸君独以身随我,多者两三人。今萧何举宗数十人皆随我,功不可忘也。

▲萧何和韩信

刘邦说:既然见过打猎和猎狗,你们这些武将就好比猎狗,追上兔子和野兽,我称之为“功狗”,也就是有功劳的狗,萧何则是发现野兽踪迹的功人,你们取得的成绩,离不开功人的指引。况且你们跟着我造反,家族中不超过两三人,而萧何宗族里不下数十人追寻我造反,你们家族做得到吗?听刘邦这样一说,这些提反对意见的人心服口服闭上了嘴。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删。欢迎转发、留言、关注】


汉王刘邦五年,四海已定,于是大封功臣,刘邦以为萧何功劳最大,所以对萧何的封赏最为封厚,众将不服,为自已争的,为别人争的,整个朝堂争吵不休,这些刀头舔血战战场上打拼出来的武将,功劳都是一刀一枪拿命换出来的,而萧何不过是一个文人,在战场上未立寸功,让这些人服他,委实有点难。

于是刘邦让大家静下来,先别吵吵了,先听我说一句吧,于是刘邦清了清嗓了说:“你们都见过打猎吧,”众将说:“这个谁没见过呀”那刘邦又问:“那猎狗追赶兔子你们见过没有?如果没有人指挥它们,它们能知道往哪个方向去追吗?你们就好比是哪些猎狗,而萧何就是那个能够发现野兽踪迹的人,所以萧何的功劳比你们少吗?”好吧,话糙理不糙,众将无话可说。

萧何还行,不明白这张良为何看起来这么猥琐!

好了,该封赏的已封赏,到了给功臣排名次的时候,又吵吵起来了,刘邦并不想为难众人,但是心里仍然认为萧何应该排在第一,众将仍然不服,大家都说:“曹参作战勇敢,身上有七十多处创伤,功劳最大,应该排在第一”没办法,这些人就是认死理。

萧何纪念碑

这时有人站出来说:“曹参在战场上立了功劳是不假,但是萧何的功劳在于,皇上在外争战,是萧何在汉中让皇上无后顾之忧,军备粮草,人马,哪怕皇上不说,萧何也会准备好,如果皇上在外打了败败仗,萧何都会保全汉中,等待皇上归来,这些都是万世不朽的功劳,你们有谁比得上吗?”

刘邦心说,总算有人说出来我的心里话了,“很好”于是萧何排在功臣的第一位。后来刘邦虽诛杀功臣,萧何的位置仍然稳如泰山,说明萧何的人品和能力都是刘邦欣赏的。


对开国帝王而言最烦恼的事莫过于安抚功臣良将了,尤其是评开国首功的时候更难处理,一个不小心就会引得群臣的不满,更严重的可能会引起群臣的造反,这不刘邦就遇到了这个问题,群臣争吵了一年多也没有定论,迟迟不封赏也不行,于是在一次宴请群臣的时候刘邦不露痕迹的又将这个问题抛了出去,这次他采取了自问自答的方式。

汉初三杰就由此而来,既然这三个人这么厉害群臣又没有反对意见(当然帝王都发话了,反对也没用),自然开国首功就要从张良,韩信,萧何中选择了,这三人选择谁呢?刘邦给出了答案——萧何。

俗话说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萧何虽是文臣,不上战场,但战场上所需的军需,粮饷全靠萧何来准备,然后刘邦又以猎人和猎犬做比喻,萧何就相当于猎人,武将相当于猎犬,谁比较重要不言而喻。

最后刘邦通过关内侯的口强调萧何所做的是谋万世基业的功劳,群臣的功劳只算是一时战功(陛下虽数亡山东,萧何常全关中以待陛下,此万世之功也。今虽亡曹参等百数,何缺于汉?汉得之不必待以全。柰何欲以一旦之功而加万世之功哉!),这样比下来首功是谁还有疑问么?

最终群臣同意了刘邦的说法,萧何功劳排第一。


谢邀,萧何当时被刘邦定为第一功臣,是因为萧何能着眼全局,谋略过人,识人善用为刘邦坐稳汉朝江山立下不世之功。众人不服的原因是,他未曾领兵打过硬仗。

所以,刘邦就打了个比方,把萧何比做猎人,而那些武将比做猎犬。很显然猎人的作用远比猎犬的作用重要。

其实,那些武将不服,是把功劳和苦劳搞混了,功和苦是不成正比的,功劳的大小是以为国家做的贡献而定,跟受苦受累的多少没多大关系。


萧何是刘邦钦定的第一功臣、汉初三杰之一。

一、说服群臣,最先封赏萧何

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刘邦击败项羽做了皇帝,开始论功行赏。群臣争功,吵吵闹闹了一年多仍然没有一个结果。

刘邦以萧何的功劳最大,先封他为酂侯,食邑八千户。

其余功臣都说:

“我们披坚执锐,多的经历百余战,少的也有几十战,攻城略地,功劳大大小小各不相等。萧何没有前线作战的汗马功劳,只是舞文弄墨发表议论,不去打仗,封赏反而在我们之上,为什么?”

刘邦问:“大家知道打猎吗?”

群臣回答:“知道。”

刘邦又问:“知道猎狗吗?”

群臣又回答:“知道。”

刘邦说:“打猎,追逐野兽兔子的是猎狗,而放开系狗绳,指示野兽所在的是人。如今大家只能捕捉到野兽,功劳像猎狗。至于萧何,放开系狗绳,指示猎取目标,功劳和猎人一样。何况,诸位只是个人追随我,一家多的也不过两、三人,萧何家族几十人都追随我,这个功劳不可忘记。”

群臣都不敢再说什么了。

二、钦定萧何功臣榜第一

后来,群臣受封完毕,排列位次,都说:

“平阳侯曹参受伤七十处,攻城略地,功劳最多,应该列为第一。”

刘邦心里想让萧何位居第一,然而之前压服功臣们多封了萧何,至于位次,不好再出面与功臣们争论。

关内侯鄂秋懂刘邦的心思,他进言道:

“群臣的议论都不对。”

“曹参虽然有野战略地的功劳,这只是一时的事。陛下与项羽相持五年,损兵折将,多次只身逃脱,萧何常常从关中派军队来补充。不是陛下诏令召来士卒,却有数万人在陛下危难时赶到。”

“汉与楚在荣阳对垒多年,军中没有现存的粮食,萧何从关中转运粮饷,保证供应。陛下虽然多次丢失山东,萧何能够保全关中以待陛下,这是万世的功劳。”

“即使没有曹参这样的人一百个,大汉又能损失什么?为什么要以一时之功加于万世之功之上?”

“萧何应当第一,曹参次之。”

刘邦很高兴,拍板道:“好!”

萧何光荣成为功臣第一。

刘邦赐他剑履上殿,入朝不趋(上朝时不必小步急行)。

聪明的鄂秋也得到了刘邦的奖赏。

刘邦说:“我听说进贤要受上赏,萧何功劳虽高,有了鄂君才得以彰明。”

在鄂秋的关内侯二千户之上,又加封鄂秋为安平侯。

三、提出“汉初三杰”的说法

一次,刘邦在洛阳南宫宴请群臣,问道:

“你们说说看,我为何能取得天下?项羽为何失去天下?”

王陵等人回答道:“陛下能用人,与人同享利益;项羽嫉贤妒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所以失去天下。”

刘邦说:

“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刘邦这段话非常精彩,所以我在这里保留了《史记·高祖本纪》原文。

“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

这是刘邦对萧何充分的肯定。

萧何由此跻身于“汉初三杰”之列。

资料来源:

《史记·萧相国世家》

《汉书·萧何传》

《史记·高祖本纪》

附:

萧何画像

萧何剧照(电视剧《楚汉传奇》)


原始地址:/shijie/85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