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上清华、北大,天之骄子是怎样继续读书,完成学业的?

考上了不就知道了?


据我了解到的一些考上北大清华的朋友,读书完成学业对于他们来说不是任何问题,因为能进这样学府的人大多天赋异禀且有着非常高效的学习方法,无论学什么都会比别人学得快学得好。所以他们更关注的是以后得发展,如何将知识转化为技能,将学历上的优势转化为职业上的优势,很多人选择了出国深造或者去一些寡头企业,这样不仅自身的能力得到了提高,所处的平台也会把自己的身价抬高,这才是最重要的。


首先要说明,考上清北的学生不都是像很多炫耀性的答案说的那种天资超群、智商爆表、才华横溢的学神中的学神。我相信,更多的学生也和本人一样,是通过自己长期的努力,踏踏实实学习才换来今天的结果的。

一、其实要说起来,高考这东西考的就是学生在十几年的学习生涯中的各种知识的串联、总和。也就是说,这是个长期的工程,需要充分扎实的知识基础储备。以我自己为例,本人在小学、初中时期,成绩就很突出,这也为我能在高中继续保持好的成绩提供了极大的帮助。试想,假若没有先前所学的知识的帮助,又从何理解高中课程更深入的知识内容。我有一个学长,小学、初中时期很爱玩,到了高中开始发奋,最终也顺利考上一所一流的985高校。表面上看,该学长很爱玩,可就我所知,他在初中时数理化生的基础就极扎实。再补充一句,该学长的高考理综成绩是我们学校的第一。

二、现在正式开始回答题主的问题——我的高中学习生活

由于我生活在一个小地方,我们学校的竞争压力相对大城市来说其实要小得多。在高一、高二阶段,可以说我的学习并不是特别努力,每次考试年级排名多是前三,但也有抛出前五的情况(其实我们学校人并不多。不过每年倒是能出一两个清北,也算可以了╮(╯▽╰)╭),我倒一直觉得学习这种事不难。而且高二时,还试着参加了竞赛。

但是(凡事总有个但是嘛),升入高三后,发现自己渐渐吃不开了,九月的第一模考(高三一年,我们学校一共要模拟十六次,成绩尚可,在这之后就渐渐下滑了,直到十月的那次模考,笔者已经跌出600分了,当时我的内心几乎是崩溃的,感觉自己前途无望了(没错,当时真的很沉沦)。那次模考后,我爹熬夜给我写了一封四页的信,给我提个很多建议and各种鼓励祝福,看完后真的感觉瞬间满血。从那天起,我就开始按照我亲爹提的建议学习,开始了有明确目的的学习(其实我之前的复习真的跟没头苍蝇一样,想到那是哪)。也是在那以后,我的成绩开始回升,从低于600开始往上冲,到一月的河西五市联考,我重回全校第一,并且是联考总排名的第三。在那之后,我跟觉自己已经找到了合适的学习方法,以后的全部模考中,我的成绩就稳定在了全校前两名。直到后来高考成绩全省top50,如愿考进理想的学校。╰(*°▽°*)╯

三、最后一部分讲讲我高三一年的心得吧

⒈方法很重要高三这一年主要的学习任务就是复习。只要找对了合适自己的学习方法,系统的串联起知识点,绝对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我高三的复习阶段,上课就跟着老师的思路听讲、思考;由于没有晚自习,放学回到家写完作业后,抽出时间再会进行一遍系统的自主复习(我只买了一套参考书,仔细完成一套这就足够。刷题真的很有用,不过要记住这在精不在多),一轮二轮三轮以及冲刺,皆是如此。

⒉心态调整好高三这漫长的一年是一场持久战,能坚持下来是很不容易的。就像前面说到的,我在十一月遇到瓶颈,但最终还是顺利调整过来了。(高考后我才知道那一阵我爸妈都有点放弃了)我们校长提到过,高三的复习是“平台期—上升期”交替构成的,复习过程中的瓶颈一定是会存在的,但如果坚持下来等到上升期,水平就会有一个很大的进步,可惜很多人都是因为心态调整得不够好倒在了平台期上。我们看很多人是学神,其实他们多数也都是自己咬牙坚持,慢慢积累,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⒊合理规划时间高三复习任务量大,可时间只有这么多,这时候就能体现出规划时间的好处了。根据自己的情况合理安排时间,养成规律的生活习惯,减少看电视上网的时间(这种事情很浪费时间还没多大益处的),保证休息时间(要会劳逸结合),最好还能抽出时间锻炼(毛主席教导我们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总之,规划好时间的益处很多,能让你比较“轻松”地完成高三学业、迎接高考。

曾看过一句话,高三时成长中必须经历的苦,然而又是痛并快乐着。深以为然。

在查到高考成绩后,我记得我笑着告诉我妈,这一年没白过。

最后怒晒通知书一记

希望个人的一点经验能对学弟学妹们有

首先声明我不是清北的,但是高中也是在省重点高中里面读,所以跟很多清北的有所接触。

看到这个问题,作为一个大三的老油条还是忍不住想答一下。以下是我这几年高考后跟他们交流的总结(语文不行,见谅)

其实考上清北要分两种,一种是真的很有天赋,一种是主要靠刻苦毅力。但是天赋呢,我等凡人也不能强求,所以大家其实就只能靠刻苦努力了。但是这种努力比大家想的要强的多,而且是很多人看不到的。这种努力大概就是当你初三中考完后到处玩,天天在家打游戏(答主就是典型),后来考上清北的已经拿起了高中课本,很有可能你高一入学还在学集合的时候,别人已经会求导了,或者是你还不懂怎么受力分析时,别人已经能做竞赛题了。上大学后来认识的一位北大学姐说她初三暑假就已经看完了高中数学和物理,当然她是花了整整一个暑假,而且跟高中作息一样。而且她在之后的寒暑假一样继续看书,这不仅包括假期作业,还有继续往下的学习,后来就是大学的内容了,学到高数,数学物理方程,大物等。到后来就是很多难题都可以用快的方法或思路秒杀了。高考这东西你就算把课本倒背如流(只针对理科),还是及格不了。其实上过高中都知道其实很多考试题目的解决方法你是从老师和练习题那学会的。所以想考清北,注意是清北,有所扩展是很有必要的,高考的时间很短,你没有那么多时间去想的。还有其实英语也一样的。

我高中听过太多学霸上去讲怎么学了,可是我没有听过一个学霸在讲台上说自己其实很努力

的,他们只会说不知道为什么和一些方法之类的,但基本没什么特别,特别可能也不适合你。这当然也是有心理学的原因的。

我猜可能有人会说那是别人基础好,才能提前学的。假如你还是这种思想的话你是永远都考不上清北的,你基础不好就把基础打好呗,自己学不会,就去找辅导老师啊,整天认为自己不行还不愿努力怎么考得上清北啊。

看到这个问题还是很感慨的,但是人生没有重来,只能提醒一下后辈了。当年在重点高中读的时候每天很忙,以为自己够努力了,但是别人不仅比你跑的早,还比你跑的快,自己的努力在别人面前又算什么呢。

我的回答是比较希望初三和高一的看的(也希望当年自己看到),因为你们的时间还够,还有机会努力,高二成绩很好的当然也一样。

考清北不是难事,难的是你考前能不能有毅力去努力学习。

1.刷题与看书

这里的看书包括预习、复习、听课与纯粹的翻书(由于我不记笔记,所以暂不提笔记)等。刷题包含课内作业与课外材料。这里有一个以前和高中生交流时用的模型(十分简陋,海涵)。

「不妨把考试成绩与时间的关系简化地看做函数y=Asin(ωx+φ)+B,那么,φ与选择的初始考察点有关,ω决定成绩波动周期(与个人状态和随机因素有关),A决定成绩的波动振幅,B是平均成绩。其实,学习(这里指看书与刷题)真正可以影响的只是A和B,最终的考试成绩落在(B-A)与(B+A)之间。而看书在增加B值上非常有效,刷题在减小|A|上极其重要。也就是说,看书主要提高能力(而非主要是技巧),刷题主要减少成绩波动。很多同学可能会太重视刷题而不够重视看书,但我觉得考试技巧其实有限,能力却总可以增益。实际上,由于我懒,除了作业几乎不刷题,闲得无聊却又不能看闲书的时候就很把课本当闲书翻看。我的建议是,权衡取舍,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分配。对于过分刷题的同学,请分一些时间看看书。」

2.分配

包括作息时间的分配、科目的分配等等。我的时间分配很简洁,课上不管会不会都听讲(其实我听不下去的时候就会睡觉……),课间不管作业多不多都休息(发呆、闲扯或者睡觉,有时会有例外,后面叙述),自习不管有没有计划(实际上几乎总是没有的)都先写作业,然后说服自己做些题,做不下去就看书(闲书或者课本)。

科目分配嘛,大致就是两种:好几天主攻一科,过几天再换下一科,或者每天都有针对每科的训练(似乎可以说前者关注效率,后者关注公平,脑洞大开啊)。

分配的事情,无论时间科目或其他,还是在试验后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就好。

3.错题

前面说了,我有时根本不改错题,更没有错题本,也没有红笔和记号笔。其实我高中时的想法是这样的:

「我觉得即使我做好错题记录也几乎不会再去看(忘记或者时间限制等),然而在使用错题本或红笔的过程中我们其实已经给了自己“反正以后还要再看,现在没必要完全弄懂”的心理暗示。于是,我们的反应很可能是在记录错题时没有认真思考,而客观原因又有可能让回顾错题的计划一拖再拖,甚至即使回顾错题也会有“反正下次再认真看也不迟”的激励,那么,在这种情况下,错题本和红笔就是相当无效率的。因此,彻底放弃“可以下次再看”的条件,就在客观上提供了“此时此刻一定要彻底把错题想清楚”的激励,我的反应便是有效利用第一时机处理掉错题。至于问问题,我的经历也不合常规:我基本从来没有问过老师或同学问题。其原理和记录错题类似,即问老师题产生了不必独立思考的心理暗示,而不问题提供了必须自己认真考虑的激励。后来,虽然接触了一点点极其浅显的心理学,我却再也没想过这类关于记不记错题的问题。(反正到大学我还是不记……)然而,我的建议是,如果觉得整理错题很重要,那还是去做吧,这也许是更适合大多数人的方法。但请抓紧发现错误的那一瞬不要浪费,切记要第一时间认真看懂。」

4.预习和复习

其实,我基本是不预习或复习的。由于高中时预习不留笔头作业,我向来是上课前两三分钟翻书看的(呼应前面的课间时间安排的“例外”)。考试前当大家狂看笔记的时候,我也不复习(连笔记都没有复习个毛线啊)。其实我想说,不认真预习真的真的是不对的,这点只是因为我太懒。但是关于复习,我自认为突击性复习固然也许对某一次考试有用,但却不是面对高考游刃有余的良药。

所以呢,每当大家在考前对着范围复习的时候,我就会抓紧没有作业的时光,悠闲地——看书(闲书或课本)。即使看课本,也未必只看考试范围。归根到底,我一直觉得,稳定的考试能力比因突击而提升的那几分重要些。

5.心态

最重要!不多说了,懂的自然懂。

6.道

个人以为,知识本身只是“器”,学习与能力可称“术”,观念方法心态等算是“法”,更宏大的事物才是“道”。要是再说就够一篇文章了,何况我又说不清楚。寻到自己的“道”,学习自会有心态动力与方向,甚至更多。

总结:前面忘了说了,我是理科生。选择理科的原因是因为懒得背文科(还是懒啊)。所以,以上内容是否适用于文科我可不知道,其实是否适用于理科我也不知道。还是说,没有最好,只有更合适。


这些天之骄子,她(他)们有着常人所没有的毅力。他们其实也并不是太聪明,但他们都比较踏实。我这是从我在清华读书的女儿身上总结的经验。


原始地址:/shenghuo/49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