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大学毕业,在异地工作成家,老家的父母咋办?

儿子大学毕业后在异地工作成家了,但家里的父母又没有人照顾。这个问题,我想,如果儿子有孝心的话,他自己会解决这个问题。比如,把父母接过来到他的工作城市一起生活,这是最常见的事。但是我们现在来假如他儿子不理父母了,那该怎么办呢?唯有最好的办法就是向自己村委会申请,干部会经过评估后,安排组织轮流照顾老人的方式!这是唯一最可靠的方法。假如父母条件好的话也可以请保母。


因素太多了,首先看的就是经济能力。

如果经济能力好,父母可以在儿子的城市另外买房生活,切记不可常年住在一起。

当然,如果父母暂时不愿意离开家乡就算了。

儿子大学毕业的时候父母也不算年纪过大。

对儿子来说,也可以选择回家工作。

如果因为各方面原因必须留在外地的话,在父母身体较好的时候可以常通通电话,过节回家看看。

但是到最后肯定还是要在同一个城市的,这个需要双方面沟通。

无非是举家搬迁还是回归老家的问题,商量一下总会有解决办法。


儿子有出息是做家长莫大的喜悦,也是多少年来期盼的事情,应尽力支持,自古忠孝不能两全,若经济能力允许,可前往儿子的城市居住,切不可住在一起,保持一碗汤的距离。若经济能力达不到,就住在老家,尽最大努力自食其力,相信儿子也会定期接济一点,衣食无忧,自得其乐!


大家好,我是王小闹,关于这个问题?社会上有很多这种情况发生,以下是个人看法

条件好一点的,可以把父母接过来大家一起住或给父母在卖一套房子,下面说到重点了,条件不好的怎么解决,我想让大家考虑一个问题,如果你在大城市过得不好,何必要在哪里呆着,很多人是为了梦想或机遇,那么30了混的不好,40了50了呢?如果50了混的还不好,何必这么执着,回家陪父母就好了……也许有人会说,那我当时的坚持呢、梦想呢?父母养我们到大,等父母老了,我们就应该回家尽孝道,好不啦……说的不好见谅


其实父母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看到孩子有出息他们打心眼里高兴,就像龙应台所说的所有的关系中,只有父母和儿女注定是一场别离,他们看着我们成长,盼着我们成才,影响我们的比重却越来越小。儿子在异地工作成家后如果有条件可以征得父母同意后把父母接过来一起住,如果老人家不愿意或者不习惯,可以让他们经常过来玩一段时间。如果老家的父母年迈,而儿子又是独生子女的话,可以在老家找一家服务周到环境优雅的养老院,让父母在那里生活,并时常带妻子孩子回去看望两位老人。老人家对儿女的期望并不会太高,我们不仅要关注他们的身体是否健康,更要关注他们的精神需求。他们养育我们长大,我们要尽可能陪伴他们到老,幼有所养,老有所依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所以题中儿子应该更多的和父母沟通,满足他们的物质以及精神需求。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尊老爱幼是传统美德,父母辛苦大半辈子,也该颐养天年,含饴弄孙,享受天伦之乐。条件不允许或者父母不乐意一起住的话,父母在养老院里和大爷大妈们一起下下棋,跳跳广场舞也是一个不错的办法,最美不过夕阳红,温馨又从容,只要他们过的开心快乐,作为子女的我们,也会更安心更放心。


论语里有: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是说父母在世,不出远门,如果要出远门,必须告知自己所去的地方。

这里的游必有方才是孔子说的整句话的精髓,游必有方可以认为有两层意思,一是告知父母你去的地方,你所在的地方,二是为了生计可以远游,我认为孩子离开父母为生活去远方打拼是可取的,也是为了生活过得更好。

古人安土重迁,因为在农耕文明时代,交通不便,一离开可能就是一辈子,古人仍可以为了生计四方打拼,过好生活才是重要的,父母也愿意子女能过得更好。现代社会交通发达,飞机动车汽车基本可以解决所有出行问题,孩子更可以再外打拼,有了事业,可以更好的反哺父母,每年安排时间回家陪陪父母,说说自己的工作生活。

婆媳不长期住在一起,婆媳之间也少了许多矛盾,每次回家就像客人一般,相敬如宾,互相客客气气的,也是一种很好的选择。


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各家只能视自己的情况而定了。

是问题总要面对,过不去的坎想办法也要过去,我家就一个独生子今年25岁,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了浙江杭州,虽未结婚,作为山东的我们未来面临的就是如同题主提出的问题一样。

有时想想就心乱如麻,没有一个完整的答案,自私的认为儿子应该在自己周边一百多里路或者是一百多公里工作成家多好,而现实没有你的假设……

面对现实,要勇于担当,儿子既然是我们的所爱,他的前程就是我们的期盼,没有付出怎能考虑回报,把付出放在首位,回报放在其次,心中的纠结就会少了很多。

只要儿子有孝心天涯犹在身边,没孝心近在咫尺却也落得以泪洗面。

有时把自己比作动物可能更好一些,君不见勤奋的鸟妈妈为孩子乐此不疲,到头来羽翼丰满的孩子各奔东西。

孩子的异地工作、结婚,不是他们的错,这是现代生活的必然,不能永远抱住孔夫子的“父母在不远游”的禁锢思想,与时俱进、心胸开阔才能够让自己活的潇洒!


原始地址:/shenghuo/234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