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胆囊炎的表现有哪些,日常需要怎样护理?

急性胆囊炎(Acutecholecystitis)是由于胆囊管阻塞和细菌侵袭而引起的胆囊炎症,是最常见外科急腹症之一,其发病率仅次于急性阑尾炎居第2位。约95%结石性胆囊炎5%非结石性胆囊炎;致病菌致胆道逆行感染、或者经血循环、淋巴途径--胆囊,胆汁流出不畅时造成感染。

临床病理

1、急性单纯性胆囊炎

由于胆囊管梗阻,粘膜水肿、充血、胆囊内渗出增加,胆囊肿大。

2、化脓性胆囊炎

如炎症波及到胆囊全层,胆囊内充满脓液,浆膜面亦有脓性纤维素性渗出。

3、坏疽性胆囊炎

胆囊管梗阻未解除,胆囊内压继续升高,胆囊壁血供障碍,缺血坏死。

流行病学:女性多见,男女比例约1:2。

临床表现

1、急性发作期

上腹部胀痛-阵发性绞痛;夜间常见,饱餐、进食油腻为诱因;疼痛放射到右肩、肩胛和背部,伴恶心、呕吐、厌食、便秘等消化道症状。

2、进展期

疼痛持续性、阵发性加剧,伴有轻度至中度发热,畏热,无寒战。

3、胆囊坏疽、穿孔或者积脓,合并急性胆管炎

出现寒战、高热,10%~20%病人出现轻度黄疸。

体格检查:右上腹胆囊区压痛,炎症波及浆膜层可出现反跳痛、肌紧张,Murphy征阳性。有时触及肿大的胆囊并有触痛。如大网膜包裹,形成边界不清,固定压痛的肿块。如胆囊坏疽、穿孔,出现弥漫性腹膜炎表现。

辅助检查

1、化验

85%的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升高,老年人特殊,常有血清丙氨酸转移酶、碱性磷酸酶升高;1/2病人血清胆红素升高,1/3病人血清淀粉酶升高。

2、彩超

胆囊肿大、壁厚(&;4mm),明显水肿时会出现“双边征”;合并结石时显示强回声后伴声影。准确率为85%~95%。

3、检查

CT、MR检查有助于诊断。

4、放射性核素显影

症状不典型的患者,敏感性达97%,特异性达87%,如胆囊显影,95%病人可排除急性胆囊炎。

急诊手术适应症

(1)发病在48~72小时内者;

(2)经保守治疗无效或者病情恶化者;

(3)有胆囊穿孔、弥漫性腹膜炎、或者并发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急性坏疽性胰腺炎等并发症者。


急性胆囊炎是胆囊管梗阻和细菌感染引起的炎症。分两种类型,大多数病人伴胆囊结石,称为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极少数病人为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表现

该类型女性更容易发病。

起病初起上腹不适感逐渐发展为上腹部阵发性绞痛,常放射至右肩背部。

夜间更容易发作,进食油腻的食物或吃饭过饱更容易诱发发作。

常常伴有恶心、呕吐、厌食、便秘等症状。

也会出现发热的表现。

少数的患者可见黄疸。

体格检查:右上腹压痛,部分病人见反跳痛、腹肌紧张。

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表现

该类型男性常见,也见于老年人。

病人也会出现急性胆囊炎大部分的症状,但对于腹痛,由于许多老年患者伴有其他的一些基础疾病,所以腹痛常常被掩盖。在诊断方面应借助一些检查,比如B超、CT、肝胆系统核素扫描等予以最终的判断。

欢迎关注小西瓜——为您带来更多更有用的健康知识!


急性胆囊炎(AcuteCholecystitis)是常见的急腹症之一。临床表现有发热,右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黄疸和白细胞增高等。若反复发作可转变为慢性胆囊炎。

【病因】

1.胆囊管壁损伤

多数发病是由于胆道结石梗阻或嵌顿,损伤胆囊壁黏膜而出现黏膜炎症反应,同时又因胆汁排泄不畅和浓缩,胆盐刺激胆壁的黏膜上皮,引起化学性炎症。

2.共同通道梗阻

当结石或胆道蛔虫等造成胆总管和胰管的共同通路梗阻时,管壁内压力增高,胰液反流等因素均可导致胆囊和胆管的损伤而形成急性胆囊炎。

3.细菌感染

常见的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胆汁郁滞,胆壁缺血,黏膜抵抗力降低所诱发的胆囊细菌感染。其次是胃肠道细菌的逆行感染,如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后,胆道口括约肌松弛胃肠道细菌的逆行侵入所造成的感染。病原菌大部分为革兰阴性杆菌,其中以大肠杆菌为多。

4.饮食因素

大部分急性胆囊炎病人发生于进食高脂肪餐或饮酒后。其机制可能为:

①酒精在经过胃肠道时造成十二指肠乳头水肿及胆道口括约肌痉挛。

②高脂肪餐刺激胆汁分泌增加,致胆汁郁积,排泄不畅。

【诊断要点】

(一)临床表现

1.腹痛

大部分疼痛局限在右肋下胆囊区,也有少部分表现为中上腹部疼痛,可向右肩胛下部位放射。疼痛多发生在饱餐或饮酒后。疼痛性质多以绞痛、胀痛为主,多呈持续疼痛阵发性加剧。

2.恶心呕吐

发病早期即表现恶心、呕吐。初期呕吐多为所进食物残渣,由于频繁的呕吐,甚至呕吐胆汁。呕吐后疼痛可有一定程度的缓解,但很快会再次发作

3.发热

多数患者表现中等度发热,体温波动在38℃左右,少部分表现为高热。若出现高热、寒战,应考虑为化脓性胆管炎或因胆囊炎所引起的菌血症。

4.体征

急性痛苦病容,右上腹或中上腹部压痛、反跳痛,莫非征阳性,有时可触及肿大的胆囊,多有局限性腹肌紧张。大部分病人皮肤、巩膜可见轻度黄染,一般3~5天后逐渐减退。若胆红素持续升高应考虑合并有胆石症或胆管的肿瘤。

(二)实验室和辅助检查

1.血常规

一般周围血白细胞计数轻度升高,若超过20×109/L,中性粒细胞大于90%,提示病情严重。

2.血清学检查

多数病人会出现血清胆红素轻度增高,部分病例谷丙转氨酶、碱性磷酸酶、谷氨酰转肽酶也可有不同程度增高。

3.细菌学检查

在使用抗生素之前,应做血液或十二指肠引流液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以指导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4.B型超声波检查

是诊断急性胆囊炎的主要手段。主要表现有胆囊增大,胆囊壁增厚,胆管扩张等征象。同时也可提供胆结石存在的依据,以及结石的数量、大小、形态及位置。

5.X线检查

部分病人X线腹部平片检查可见有阳性结石或增大的胆囊征象。核素99mTc检查对诊断有一定的帮助,若同位素标记不能进入肠道提示有胆管梗阻。

6.CT检查

腹部CT扫描检查,常显示胆囊增大、胆壁增厚。合并胆石症时可显示胆结石的位置,对诊断有重要意义。

【急救与治疗】

(一)内科治疗

1.禁食与支持治疗

一般应禁食,减少胃液和胆汁的分泌。病情严重者应放置胃管进行胃肠减压。由于呕吐、发热、禁食与胃肠减压等体内液体的丢失,应及时补充液体和电解质,维持酸碱平衡。输液量的控制,一般每日补充液体应不低于2500ml,或1800ml加24h胃肠减压的引流量。并应给予足够的热量,必要时可给予静脉高营养,如氨基酸、脂肪乳等。

2.解痉止痛

此类药物的应用在治疗中是不可或缺的,既可解除胆囊壁由于炎症引起的痉挛,又可缓解疼痛。一般临床常用的药物有:654-210mg肌肉注射,每6~8h一次;或阿托品0.5mg肌肉注射,每6~8h一次。以上两者均为抗胆碱能药物,有较好的解痉止痛效果。副作用有心动过速、皮肤潮红、口干、腹胀、尿潴留等。青光眼者禁用。经上述药物治疗疼痛不能缓解者,可用吗啡、阿托品或杜冷丁等肌肉注射。

3.抗感染

抗生素的使用是为了防止化脓性胆管炎和菌血症等并发症。抗生素的选择应根据血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来决定。在缺少药敏结果的情况下一般多使用广谱抗生素,如氨苄青霉素4~6g/d,静脉滴注。也可选择头孢呋肟4g/d,或头孢噻肟钠等静脉滴注。同时因腹腔感染常与厌氧菌有关,因此可联合应用甲硝唑200mg静脉滴注,每日2次。

4.溶石治疗

对于胆石症引起的急性胆囊炎患者,在病情稳定后可予以溶石治疗,一般用熊去氧胆酸或鹅去氧胆酸治疗,每次0.25g口服,每日3次。服药时间3~6个月。

(二)外科治疗

1.手术治疗

对于急性胆囊炎并发症者,经内科治疗病情不能缓解的情况下,进行胆囊切除手术治疗是急性胆囊炎的根本治疗。

2.内镜治疗

腹腔镜下行胆囊切除术是近些年来开展的治疗技术。优点是手术创伤小,但适应证较严格。


这里说下小儿胆囊炎的表现和治疗

小儿因相关系统发育不完善,发生急性胆囊炎时,临床症状及体征并不典型,为患儿诊治带来困难。小儿急性胆囊炎主要表现为腹痛、发热、黄疸,恶心、呕吐及右上腹疼痛、莫菲征阳性等,国外文献报道约40%患儿在急性疼痛发作时右上腹无肌紧张表现。其余症状及伴随症状轻重不一。小儿急性胆囊炎、胆囊结石在日常临床工作中较为少见,多数患儿首先在儿科以腹部疼痛等症状就诊,因其症状极不典型,易误诊为胆道蛔虫症、急性传染性肝炎、肠炎、急性阑尾炎等疾病。故对于小儿急性胆囊炎的确诊关键是提高警惕、开阔思路、多维验证。

(1)由小儿临床症状出发,由表及里,考虑可能疾病并排除相关疾病;

(2)从影像学(B型超声)及辅助检查(血常规及肝功能等)开始,因B型超声对于胆道系统诊断率较高,故一般首选B型超声,观察其影像学表现与临床症状及体征是否相符;

(3)结合患者其他影像学资料及血常规、生化、肝功能等进行诊断及鉴别诊断。

随着社会的进步、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人们的饮食结构及生活习惯发生较大的改变,小儿胆囊结石及其诱发的急慢性胆囊炎的机率会相应增加,故对于小儿腹痛要仔细检查,结合小儿临床表现及体征进行综合分析,及时行B型超声检查以确定诊断。由于B型超声属于无创检查,经济实惠、操作简单,易于接受、确诊率较高,可判断结石的大小、单发还是多发、有无合并胆道梗阻等使用价值。目前已成为小儿胆囊炎、胆囊结石的首选辅助检查项目。

对于小儿急性胆囊炎及胆囊结石的治疗上,一方面因小儿胆囊壁较簿、大网膜较成人过短不易使炎性反应局限,当胆囊炎、胆囊结石急性发作时,胆囊血晕欠佳,淋巴回流受阻,胆囊水肿,易引起胆囊壁坏死穿孔、胆源性败血症及急性弥漫性腹膜炎等疾病;另一方面,长期、反复发作的小儿胆囊炎、胆囊结石易导致肝功能等异常。因此,小儿急性胆囊炎均应行手术治疗,国内也有文献报道对于小儿胆囊结石,不管是否合并急、慢性炎性反应,均应行手术治疗,切除胆囊。目前,常用的手术方法有传统的开腹胆囊切除术、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等常见手术方式。综合考虑传统开腹及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优缺点,因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疼痛轻;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腹部手术术后较为美观;费用较传统手术并无明显提高,甚至降低;手术并发症较少等优点。目前以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为主。若腔镜下探查胆囊与周围组织粘连较重时,不易分离且手术风险较大时,不排除中转开腹可能。除手术治疗外,部分小儿急性胆囊炎不排除经保守治疗后痊愈可能。但一经恶化,均应手术治疗。


原始地址:/faxian/269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