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布热津斯基的“奶头乐理论”?

这个理论就是美帝一家努力奋斗的霸权格局,对中国好象不管用,直接混合战争


自作聪明,把美国人民玩弄与股掌之间,如今美国人是非不分,美国如今的乱像就是“奶头乐理论”所结的果,他们选举不出优秀的领导,甚至领导自身也被迷惑了。言论被歪曲限制,事实就会被遮掩,社会风气不正,社会上丑陋的一面就得不到公正的对待,久而久之,人人自危,没有安全感,为了生存,人人好恶,争强斗狠,甚至暗中组织社团,社会丑陋的一面会被放大,社会会被利益链条捆绑,贪腐逐利,匪徒乱窜,社会不再安定。好比一个人坏了眼睛,坏了耳朵,看不清社会发展趋势,民生真实状态;听不到民心所愿,渐渐就脱离实际,脱实向虚,社会不能正本清源,政治就成了自导自演的戏,外人看着非常可笑,里边的人痛苦挣扎而盲目。我国封建时期当权者为了懒政,也经历过愚民政策,后果是遭受外辱,加上内部贪腐,内部斗争,民族危亡。


有一定道理存在


从人类于地球的角度来看,人类社会发展快了,人类个体增长基数大了,人类思想觉醒多了,战争来了,自我消亡一批——地球很高兴:这些寄生虫变少了,俺舒服多了。20的精英怪一看这不行,我们需要愚蠢一点儿的没太多自我主张的孩子……于是奶嘴儿应运而生,孩子们很喜欢,都挺安稳,精英怪省事儿了。可地球不高兴……看看!地震,山火,洪水,干旱,病毒,暴乱等等都来了吧?寄生虫还是得自我消亡,奶嘴并不能把人类安抚住。


娱民主义

社会阶级固化,百分二十的人占有百分八十财富,百分八十的人争食百分二十尾汤,这是“二八”现象。穷人乌泱泱,他们可能闹事,危及富人利益。

一九九五年布热津斯基献计“奶嘴乐”,大兴文艺娱乐,搞一些综艺赛事轮轴转,画一些大饼连连看,使大众有乐子耍、有盼头奔,让他们沉醉于白日梦,安份守己不捣蛋,就像给哭闹的婴儿一个奶嘴含着,有奶无奶婴儿都会感到安慰。

布氏理论并不新鲜,权贵早已实际运用,布氏不过是形象地加以概括命名。牧民治人,无外乎威权、愚民与娱民,威权和愚民已不合时宜,娱民使人迷醉、即使清醒者也乐而忘返,布氏理论就是一种娱民主义。

远的例子如清朝,文字狱伺候,文人心惊胆颤,后来统治者默许,只要不讽时议政显什么风骨,就放任歪歪,于是狭邪文学盛行;这在德教严格的封建时代,伤风败俗反成了成功政治。外国的例子如南美足球,踢足球可以减少社会上人踢人。说到底,娱民是变种愚民。

“二八”现象在任何时代都是常态,有能力的尽可去当二货,挤不进去只能留在八类。就八类而言,娱民主义没什么不好,四顾茫茫,幸有物事慰藉精神,也算知足常乐吧。如今奶嘴遍地,网络、影视、广场舞等等,任君所好。

是一个好奶嘴,各位条友,舔一舔是否例行日常,舔不着是否病怏怏?


人性如此


这篇文章,会让你明白奶头乐并非“十恶不赦”,大多数人只是用错了地方而已,你眼中的“成功人士”,大多都是驾驭奶头乐的高手,让它为自己升职加薪,你也可以做到。

文章比较干,建议先点赞收藏,我怕你看完会茅塞顿开~

先来普及下奶头乐:

奶头乐理论:

美国的重量级智囊布热津斯基认为,要给这80%的人塞上一个奶嘴,让大众沉浸在为他们精心打造的娱乐信息当中,让大众慢慢丧失斗争热情和自主思考的能力,最后大众会期望媒体为他们进行思考和判断…大众化娱乐让大众沉浸在享乐和安逸中,最后那些被边缘化的人只要给他(她)们饭吃、给他(她)们工作、让他(她)们有东西可看便会沉浸在所谓的快乐中。

奶头乐到底是不是阴谋论?我如该何防范它…

先别急,下面我会一一为你解答。

一、「奶头乐」是个伪命题

每个月都入不敷出,躺在出租房里玩游戏才叫奶头乐;如果已经事业有成,收入富足有余,每天打打游戏看偶像剧,那不叫奶头乐,叫享受生活。

自媒体兴起后,一些人做起贩卖焦虑的生意,今天这个毁掉年轻人,明天那个毁掉年轻人,其实不管是手机、游戏还是抖音,都只是一种工具,毁不毁掉取决于你怎么看待它。

一部手机,你把它装上学习APP、书籍、题库,它就是一台学习机器;你把它装上抖音、斗地主、各种手游,它就是一台游戏机。

同样是刷抖音,有人只是茶余饭后,捕捉灵感的消遣,看5分钟就回到正常工作中;有人则当成了主要娱乐方式,任由推荐算法安排得明明白白,这会是一样的吗?

现实中,有很多不玩游戏、不追剧,对奶头乐免疫的人,诸如佛系青年,可以算是真正的无欲无求,当然,这也意味着他们对名利不感兴趣。

一些事业有成的年轻人,反倒是高段位的玩家。

我一个同学,毕业2年白手起家开了一家设计公司,并且买了房子车子,一次聚会,等朋友席间看他打王者,还是钻石段位。没看出来他居然还打游戏。

同学说:“做设计经常要头脑风暴,经常加班画图,需要找点放松的方式。”

这里只是一个举例,每个人放松的方式都不同,我想说的是,奶头乐只是一种丰富精神生活的工具,你把它当成一个工具就行了。

那些视奶头乐为洪水猛兽的人,强迫自己卸载掉所有娱乐APP,不看电视不玩手机,这种脱离实际的“自律”往往会引起更大反弹。

二、为什么大部分人无法拒绝所谓的「奶头乐」?

首先,我们要明白人对于上瘾的3个规律:

①任何会带给我们快感的事物,都有潜力让我们对其上瘾。

②一个人做了某种行为让他感到快乐,他就会重复做这件事,达到强化快感的目的。

③如果一种行为是一个人生活中唯一的快感来源,人们就有更大可能对这种行为成瘾。

是不是觉得这些描述很熟悉?

游戏、斗地主、抖音、电视剧,还有那啥,都有让人上瘾的魔力。

其实真正有魔力的是:豪车、豪宅、职权、名声…

可是那些东西恰恰是大多数人求而不得的,人们只能选择最廉价的方式(奶头乐),来满足自己的快感,诸如抖音等娱乐APP就成了全民消遣首选。

如果用一个公正的短词来形容奶头乐,我想这个解释是最准确的——「短时的虚拟快感」

短时:时间短暂,来得快去得也快。

打游戏的快感,从开局的时候就会出现,并持续到游戏结束。

虚拟:奶头乐基本都是虚拟产品。

抖音、游戏、影视剧、娱乐节目…

奶头乐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获取容易:一个WiFi、一部手机就足够,任何人都能通过便利的渠道获取,这就意味着会成为大众流行文化。

这也是奶头乐上瘾的一大原因。

看到这里有如梦初醒的朋友,可以给我点个赞,谢谢~

三、如何应对奶头乐。

每个人都会对某些事上瘾,只不过上瘾的对象不同而已。

一部分人对游戏抖音网剧上瘾,成了迷茫青年;一部分人对工作技术事业上瘾,成了有志青年。

到账20K的快感远大于玩农药上王者;被上司当众奖励的快感,远大于看小说主角狂虐对手;和心仪的异性约会的快感,远大于看偶像剧男女主角戏谑。

既然都是在刺激多巴胺,为什么不选择一个剂量大点、真金白银感受得到的呢?

所以,你需要调整自己的上瘾对象。把「短时的虚拟快感」调整为「长时的现实快感」。

什么是长时的现实快感呢?

长时:反馈周期长,但回报巨大。

从学徒到熟练工的时间是2年,学徒工资800,熟练工16K,回报20倍。

现实:能改变现实生活的物质、财富和情感需求。

上个月业绩突出被奖了1W(快感),拿奖金入手某名牌化妆品(快感+2),办张健身卡(快感+3),外形跟内在都得到提升。

如果你留意身边,你会发现总有一些朋友、同事、老板,好像都是反人类物种,不爱游戏不爱美人,沉迷工作无法自拔,其实不是他们有多优秀,他们也喜欢奶头乐,只不过相比较之下,更喜欢长时的现实快感(钱、事业、健康等)。

玩游戏的回报只有虚拟的排名,每天多学两小时专业,一年后的回报是月薪20K的Offer。刷抖音的回报只有傻呵呵地笑,每天多做两件活的回报,就是明年能凑够新房的首付。看电影的回报只有N+2小时被浪费,一个月多谈几个客户的回报,是明年可以换辆100万的埃尔法。

奶头乐算什么?抖音的美女很好看跟自己有关吗?吃鸡拿了王牌又能怎样?不过是浮云而已。

但给我点赞,作者会高兴是真的~

月薪20K、新房首付、百万豪车、这些都是真实存在,摸得着看得见的,百万豪车开一秒爽一秒,新房子住一秒舒服一秒。

很多人似乎是被生活摧残惯了,觉得自己是不可能拥有这些的。

可是你连想都不敢想,怎么会拥有呢?

一个人如果没想过要买房买车,那他可能永远都凑不够买房买车的钱,因为他心里没这个目标,也就没有调整方向来服务这个目标。

所以,问题的关键在于,给自己找一个有一定挑战性、可实现、回报可观的目标。

①有一定挑战性:

目标之所以为目标,是因为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只有这样,才能激发你的征服欲,才能刺激你分泌多巴胺,通俗点说就是对目标上瘾,就可以确保你不会三分钟热度,有足够的动力激励自己去完成。

②可实现:

我们说目标要具有挑战性,但这个挑战性也在「可实现」的范围内。

没有考虑自身实际条件,过大的目标从一开始就注定无法实现,比如我要登上福布斯排行榜,我要买辆兰博基尼。这些目标没有意义,只能自我YY。

一个可实现的目标好比篮筐,虽然站着够不着,但你知道只要训练一下弹跳力,就一定能扣得到。

③回报可观:

这是最有驱动力也是最有效的前提条件,也是我们最终想要得到的。

司马迁说得好:“天下熙熙皆为利来,熙熙攘攘皆为利往”。要把追求名利当成一件光明正大的事,如果金钱是肮脏的,我愿意被其玷污。哈哈,开玩笑!

如果回报不够可观,就削弱了目标的价值,甚至白忙活一场。所以人要有一定的野心,不能太佛系。

四、总结

1.别把「奶头乐」当成洪水猛兽,喜欢「奶头乐」并不会毁掉一个人。

2.奶头乐属于短时的虚拟快感,来得快去得也快,除了娱乐消遣,并不能带来什么实质性回报。

3.调整获取多巴胺的方式,把「短时的虚拟快感」调整为「长时的真实快感」,也就是把追求现实生活中的收入、房子、车子、荣誉,作为自己的快感来源。


这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必然出现的现象。

有些人能够居安思危,看出了奶头乐的危害,从蛛丝马迹里寻出阴谋论,也是能够理解的事。

人在衣食无忧的状态下,难免去寻找乐子,没有奶头乐,也会滋生出其他的什么乐,且各种乐子,古今中外,概莫能免。斗鸡、斗蟋蟀,斗牛,赛马,玩球,提笼,遛狗,吹拉弹唱,吟风弄月,沾花惹草,以及各种玩艺,层出不穷。由此玩物丧志的事例不少,难以绝迹。


切中中国的现况。


这本身就是一个悖论。布热津斯基作为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提出这种理论,只能说水平太低。

“奶头乐理论”简单说就是,伴随竞争加剧,80%的财富掌握在20%的人手中,而另外那只有20%财富的80%的人口,不必也无法参与产品的生产和服务,将被边缘化,为了安抚这些“被遗弃”的人,避免阶层冲突,方法之一就是大批量制造“奶头”——让令人沉迷的消遣娱乐和充满感官刺激的产品(比如:网络、电视和游戏)填满人们的生活、转移其注意力和不满情绪,令其沉浸在“快乐”中不知不觉丧失对现实问题的思考能力。

咋一看,好像是那么回事,但是,仔细一琢磨,就发现问题了。

首先,老布是把他所指的“奶头”等同于麻醉品了。网络,电视,游戏除了能麻醉人愚弄人,就没有其他营养,包括它的愉悦身心,放松心情,消遣娱乐,带给人精神上的享受和满足都成了麻醉剂。如果真是这样,我倒想问问布热津斯基之流,宗教信仰和中国的儒家思想算“奶头乐”吗?

其次,我们知道人类社会,甚至是大自然中的整个生物界,所有物种的层级都是成“金字塔”似的,越是底层基数越大,越往高走数量越少,不管你们的狗屁80%也好20%也罢,必须是下面大越往上就越来越小,自至塔尖。底座越大越重越牢固,你把金字塔倒个个试试,你看他妈立得住吗?所以,老布同志杞人忧天自作聪明的“奶头乐理论”根本站不住脚,也根本不必要,因为社会的层级分布不需要人为操控,这是生物繁衍发展的自然规律。

再有就是错把财富作为吸不吸“奶头”的先决条件了。不是拥有财富的那20%就一定不会吸“奶头”,也不是没有财富的那80%就一定会吸“奶头”。说不定人家是鸭群中的那只天鹅,鸡群中的那只仙鹤,现在吸的却是富含高蛋白的富含维生素的具有真正营养的高级营养品,正在茁壮强健四肢,以利于早日爬上那只有20%的精英才能盘踞的金字塔顶端呢?


坚决抵制,保持头脑清醒


首先,什么是奶头乐理论?

奶头乐理论是用来描述一个设想:由于生产力的不断上升,世界上的一大部分人口将会不用也无法积极参与产品和服务的生产。为了安慰这些“被遗弃”的人,他们的生活应该被大量的娱乐活动(比如网络,电视和游戏)填满。

社会动荡的主要因素之一是阶层之间的利益冲突。那要如何避免少数得益者与大多数的底层人民间的冲突呢?

方法之一是给其“奶头”,转移其注意力和不满情绪,让他们更能接受自己的境遇。

奶头乐理论是美国前国务卿布热津斯基于1995年在一个国际精英会议上提出来的。该会议的主旨在于为全球化的世界进行分析与规划。会议上,与会者一致认为全球化的高度、快速、激烈的竞争将使全球80%人口边缘化,而这80%多余人口与20%搭上全球化快车的人口之间的冲突将成为今后的主要问题。

布提出这个理论其实是很坏的,从国际战略来讲,他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让中国边缘化、灰色化,手段就是给中国一个毒奶嘴,从而让国人失去思考的能力。

看看时下的中国,有多少国人可以静下心来深入思考?!

白天为了生计奔波,晚上就纸醉金迷,就算是那些所谓的精英,即使他们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思考,也被毒奶嘴给迷失了心智。

这个一个陷阱!

国人们应该清醒过来了!

我们要坚持学习、勤于思考,坚持本心、远离诱惑,逃离奶头乐陷阱,为我们国家的繁荣富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纯属个人见解,如有不对的地方,请多多批评指正。


奶头乐现象在高校里面尤其显著,大学生现在没有心思潜心学习钻研知识,而花费大多的时间沉迷于游戏,谈恋爱。在肤浅的游戏中间消耗大量的时间并乐此不疲,长此以往给我们国家带来的后果不堪设想。我们要有高度的警觉性,防止各种势力用奶头乐现象,麻痹国人。


布热津斯基的奶头乐理论——本意是送给中国、和发展中国家的。最终导致,演变成全世界都在享用……一个国家的体制定位不好,不以民生为主体,不自主研发、嚼别人的馍,必走向衰落、和灭亡……


个人观点,与大家讨论。我们所有人身处一个人类历史的转折点上。

20世纪,极其残酷,带来社会巨大动荡的两次世界大战,产生的原因用一句话概括,就是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导致列强间不可调和的矛盾。也就是著名的“修昔底德陷阱”。源自古希腊著名历史学家修昔底德的观点,指一个新崛起的大国必然要挑战现存大国,而现存大国也必然会回应这种威胁,这样战争变得不可避免。

二战之后,一是两次战争的巨大伤害让各国都更需要和平,再就是核武器的相互威慑。总体上人类社会迎来了长时间的和平,科学技术也在这段时间内发生了难以置信的进步,人类社会基本上解决了历史上始终难以解决的“经济发展-人口增加-经济衰落-发动战争-人口减少-经济发展”的循环规律,几十亿人口得以持续繁荣地生活在地球上。

进入21世纪后。人类社会的最大问题早已不是产能不足,而是产能过剩。大量的工业技术和人工智能,替代了以往的人力。生产对人力的需求越来越少,和平时代也不需要大量的青壮年士兵。说白点就是:人越来越没用。而释放出来的大量劳动力,需要给予有效的安置。

而这样的转变,会对社会结构产生巨大影响。事实上,从奴隶制,封建制到所谓民主体制的建立,正是基于对人的价值需求转变。民主社会的政府和企业提供各项福利给人,也是为了最大程度激发人的效能。而当大部分人的价值都趋向于无用,社会财富和技术向极少部分寡头聚拢,所谓民主体制又有什么价值?

大量闲置劳动力,将成为社会的不安定因素而过剩的生产,需要不断刺激人去消费。因此如布热津斯基奶头乐理论下,各种游戏、影音、网购大量占据人的空余时间,引导他们进行消费。

若干年后,黑客帝国中的场景,可能真的成为现实:人类蜷缩在胶囊里,身上插满导管,他们的一生只是梦境。那时候,你选择打碎梦境,还是在梦中过完一生?


理论是对的,但有将就有兵,总得有兵,都是少数人领导多数人,成功与否,我觉得不是别人怎么看你,而是自己怎么看待自己,一个广为流流的故事,富翁遇到渔夫,富翁教导渔夫如何用10年时间将事业发展扩大,渔夫问道,要这么多钱做什么?富翁说有了钱,就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渔夫说,我现在已经在过我理想的生活,为什么还要浪费这十年?所以不要用别人的标准去要求别人,每个人都有适合他自己的生活,身份调换未必是一件好事


1、奶头乐现象实质上是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在五、六十年代提出的和平演变战略目标,主要是以非暴力的衍生手段通过援助、贸易、旅游、文化、娱乐等来逐步实现和平演变这个战略国标。

2、奶头乐现象的理论依据是:欲灭期国先去其史;欲夺其人先夺其心。

3、奶头乐现象对我们的危害:一是消磨民族斗志;二是逐步丧失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三是美帝预言成真,和平演变成现实资本主义的全面复僻。


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的国家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我们的国家如今已经是一个世界大国和世界强国。我们很多人都对国家的未来充满了信心,我们大家都对未来的美好生活充满了期待。

然而,就在我们憧憬着美好的未来的时候,一个陷阱也悄悄的降临。这个陷阱有个很有意思的名字,叫奶嘴乐。这个词是个德国人发明的,源自于一本叫《全球化陷阱》的书。书中提到了一个“20/80的理论”,其意思是说,在全球化到来之际,只有20%的人和国家是受益的,其余80%的人和国家是很难享受到全球化带来的好处的。如果一旦这80%的人和国家对那20%的人和国家不满,就会引发全球化危机。怎么办呢?书中就引述了美国的战略学家、美国前国家安全顾问布热津斯基的应对措施。养过孩子的人都知道,孩子小的时候爱哭爱闹,这时候大人往往就给他喂奶。当他含住奶瓶或者妈妈的奶头的时候,就安静下来了。布热津斯基应对这80%的人和国家就是采取这个“喂奶”的办法。他将这80%的人和国家比喻成小孩,将影视节目、电子游戏、唱歌跳舞等感官刺激的娱乐活动比喻成奶水,天天用这些“奶水”来喂这群“小孩”,让他们天天沉浸在感官刺激的娱乐活动中以得到满足,这样他们就不会“哭”也不会“闹”,就不会威胁到其余的20%的人和国家的利益了,大家各得其所,也就其乐融融和谐共处了。正因如此,所以这个办法也就有了个“奶嘴乐”的名字了。

《全球化陷阱》这本书是上世纪90年代出版的。70后80后的朋友应该还记得,也就是从那时候起,我们大陆开始流行港台歌曲,大家崇拜的对象也从原来的解放军、科学家、各条战线上的英雄和劳模换成了港台影视歌星,各类天王天后轮番登场。大家的随身听、录音机里放的是港台流行歌曲,喜欢看的是港台的枪战片、武打片、言情剧和欧美的动作片。后来各种游戏机又兴起,互联网时代到来后,各种各样的感官刺激的游戏层出不穷,单机的、联网的应有尽有。特别是如今智能手机的普及,4G网络的全面覆盖,走在大街小巷上的人几乎都在低头刷手机,都是在看各类综艺节目,在玩各种游戏和在看各种影视剧,在刷微信和QQ。你可以说这是一种巧合,也可以推测说是布热津斯基的“奶嘴乐”陷阱正在我们的身上发挥着作用。

有人说,我工作一天了,累得够呛,我看看电视,听听歌,打打游戏,娱乐娱乐,放松放松,这有什么错吗?放松娱乐当然没有错,连伟大领袖都说既要懂得工作,又要懂得休息。但健康向上的娱乐可以给人激励和奋进,单纯追求感官刺激的娱乐方式则是在慢慢麻痹人们的神经,消磨人们的斗志,这就是一种精神鸦片嘛。而那些庸俗的、坠落的、下流的东西更是精神毒药,毒害着人们的思想。《娱乐至死》中说,文学作品可以培养人类的理性思维,而影视娱乐等感官刺激的视听类节目培养的是人们的感性思维。如果我们整天沉浸在感性思维中而失去了理性思维,往小了说是个人的颓废,往大了说就是整个社会的退步了。

希望大家都不要“娱乐至死”。


国家层面才能改观


我来帮大家简单解读“奶头乐”理论,讨论这个理论的价值和应用。

美国的战略思想家布热津斯基提出“奶头乐”理论,互联网上都说“奶头乐”就是20%的精英把娱乐和游戏当做奶嘴塞住了80%的大众的口,化解不满,致其丧失思考能力。我认为这样说没错,但是过于简单了,没有啥增值信息,反而容易引起大家对精英们的反感!

我觉得不如用下面的两种场景来解释更直接,这两个场景直接阐述同时又可以引入“奶头乐”理论的现实意义。

1.贪吃、不想变丑,兴趣、沉迷。致使大部分不去工作,每天都在拼命吃便宜的可口的饭菜,致使每个人都是胖子,大家既然都是胖子,也就不分美丑了,每天唯一要做的事情就是咬着奶嘴等待着送吃的。

2.挠痒痒的“老头乐”一件能解决大众需求的工具,技术含量低,供给极强,所以价格自然也是极低,普及度极高。

【观点】这两种场景其实是对立的,一种是现象,一种则是规律。我把它们看做人性一面和本性一面。“奶头乐”其实就是体现出来了现象的不利局面,还可以利用其规律来修正自身。

“奶头乐”的人性

咱们从第一个场景中很容易得出几个词语:“沉迷、随大流、欲望”。

先来看“奶头乐”的人性一面,也可以说大部分普及度高的事物,都有“奶头乐”的影子,我们可以举两个比较贴近生活的例子,一个是八卦,一个是游戏,这两个现象也很有趣,女性比较偏爱八卦,男性则喜欢游戏。

有些名人喜欢把自己私事放在网上谈论,比如网络晒婚姻。网友们说过某某离婚居然一直霸占新闻,而为祖国贡献的功勋们则无人为津,大家都在叹息。

据老罗总结的名人离婚大数据,网友们围观婚姻表现最多的一个词居然是“愉快”。

管你如何悲伤和感慨,在广大的人民群众面前,就是一场戏,抱着看戏的心情来讨论。

我们再来看游戏,游戏世界玩老玩家有很多,80%的80后成长道路上都会有游戏相伴,成家立业后有一些AFK了(离开了游戏世界“awayfromkeyboard”),但是游戏的市场却在移动互联网的催生下开始强力发展,这里面不光是兴趣还有一定的文化基础,就如上面讲到的AFK这个概念来讲,体现出来人类在游戏人生时候也很容易产生情感、文化、科技、心理、哲学的碰撞。

游戏造成家庭成员的思想对立不在少数,所以游戏创造了一面墙或者镜子,沉迷的时候看不到外界,生活中只看到自己和游戏里面的人生,即与现实产生了对立。当然多数的人都能通过镜子看清楚自己的样子,而看不清楚外界情况。

【小结】通过这些现象我们可以得出人类娱乐心态和倾向兴趣的行为是短时间内改变不了,如果不制止并逐渐扩大而影响自身。那么我们如何处理这种现象会带来的危害?所以我们需要接着看“奶头乐”带来的本性思考。

“奶头乐”的本性

咱们通过现象产生再来看第二个场景,既然是80%人享受的“奶嘴”,那它肯定有一定的规律。

第二个场景则蕴含了经济学的均衡理论,为什么一个产品那么风靡大众市场,因为它的需求高,供给还特别强,自然价格均衡在一个低廉范围,从而普及度高的很。不受外界因素的影响。

这里产生一个重要的词,就是均衡。价格的均衡、情感的均衡、文化的均衡。

【小结】所以均衡带来的就是稳定,而非偏执,从经济上考虑,给到市场就是好的发展。所以咱们谈到的第一个场景现象出现危害的时候,就可以利用“奶头乐”理论的规律来解决它。

那么如何深度理解“奶头乐”解决其危害的一面呢?

我认为“奶头乐”的规律被看做是整个世界的规律,当然也可以看做是家庭的、个人生活中规律,我们从自我的输入和产出就可以产生一个小的“奶头乐”世界。

今天我要开始玩游戏了,那么我们就该思考我作为玩游戏的制造者,我用什么创造“奶头乐”,我的输入是什么?比如我上班特别累,赚钱生活,需要游戏来休闲,那么这个时候游戏“奶头乐”就是按照一定规律创造出来的。

所以“奶头乐”现象不能单独存在,需要找到第二场景中的供给和需求平衡。

这样,你就能找到在游戏中、八卦中的个人生活“奶头乐”规律,用来遏制不好的“奶头乐”现象。

比如我们学习学累了(输入),就可以玩一会休闲下,有益身心健康(产出)。

比如我们需要快乐的时候(需求),就可以找到免费的娱乐新闻来解决一时的悲伤(供给)。


原始地址:/faxian/230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