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评弹在音乐上有什么特色?推荐哪些经典的评弹?

在吴语的姣音韵基础上逐步完善发展起来的,配器非常简单,三弦,琵琶,效果非常之好,能流传至今不衰,说明实用性很重。


一、调式。苏州评弹的音乐钟六声调是常用的,六声调有两种形式,是在五声调式宫、商、角、徵、羽的基础上,加入调式的偏音清角,一总则是在五声调式基础上加入调式的偏音变宫,在评弹音乐中,这两种六声调都有存在。

二、句末分割

苏州评弹音乐的另一特色,在一个乐句的句末,会有一个小的间奏,把乐句唱词的最后一个字予以分割,这种特殊的处理是由于吴语的语调所形成,由此加强的苏州评弹浓浓的江南特色。

三、伴奏乐器

苏州评弹的伴奏乐器主要是琵琶与三弦,有时偶尔会加上二胡等作为特殊需要。三弦与琵琶之间的音色均为颗粒性音色,因此,苏州评弹艺术家在长期的实践中,巧妙的把两件乐器融合在一起,基本的音乐形态为志声复调。


看了这么多,每一个人说明白,只能说汉语博大精深微言大义,所以逻辑不强,评弹到底是啥,评话和弹词一起上还是各玩各的没有一个说明白的,我也不明白,为何叫苏州评弹,为何不叫苏州评话,苏州弹词,各叫各的,偏偏杂糅在一起又不一切表演,这只能说咱们爱瞎搞,当一个外地人到苏州,听评弹会很困惑,这到底是啥?评话还是弹词,我本想看评话,可总是弹词,那你直接叫苏州弹词罢了,为何总爱说评弹,难道一起好吗,产生误会


谢谢邀请。苏州评弹,苏州地方曲艺,源于苏州,兴于上海。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上海城乡到处有评弹书场,书场里摆的是喝茶的桌子,听众一面喝茶一面听评弹,有一人独唱,有男女对唱,如电视剧《红色》里那样。读初中和高中,课余时间,常去书场听。

苏州评弹特点是苏州方言演唱,有说有唱,曲调优美。不过,只有听懂吴语方言的又喜欢听的人才能品出其中的韵味。

现在基本不见评弹书场了。想听,网上可以下载。如酷我音乐软件,捜索“苏州评弹”,有不少的名家唱段。不过,SQ音质的唱段(需付费)听起来才有韵味。


我是北方人,很少听南方的曲子,因为地区差,没有字幕一个字也听不懂,听着觉着曲调优美,朗朗上口,就是听不懂字。经典曲目好像有杜十娘,舂江花月夜,去年德云社张云雷唱的探清水河,好像是无意中在一个什么地方忘了,有一老者也唱了评弹,探清水河,不好意思,抱歉。


特点指的便是事物的独特之处,只有拥有了自己的特点才能够营造出属于自己的方向。而苏州评弹则是两种合二为一形成的戏剧,苏州评弹的演唱特点是什么呢?

那么,本期一起来了解吧!

苏州评弹有说有唱,大体可分三种演出方式,即一人的单档,两人的双档,三人的三个档。演员均自弹自唱,伴奏乐器为小三弦和琵琶。唱腔音乐为板式变化体,主要曲调为能演唱不同风格内容的〔书调〕,同时也吸收许多曲牌及民歌小调,如〔费伽调〕、〔乱鸡啼〕等。

〔书调〕是各种流派唱腔发展的基础,它通过不同艺人演唱,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流派唱腔。大致可分三大流派,即陈(遇乾)调、马(如飞)调、俞(秀山)调。经百余年的发展,又不断出现继承这三位名家风格,且又有创造发展自成一家的新流派。如“陈调”的继承人刘天韵、杨振雄;“俞调”的继承者夏荷生、朱慧珍,他们均自成一家。

其中“马调”对后世影响最大,多有继承并自成一派者,如薛(筱卿)调、沈(俭安)调、“琴调”(朱雪琴在“薛调”基础上的发展)。周(玉泉)调是在“马调”基础上的发展,而蒋(月泉)调又出自“周调”,如此发展繁衍形成了苏州评弹流派唱腔千姿百态的兴旺景象。


评弹是评话和弹词的合称,俗称大書和小書,本人是个评弹迷,尤其对于弹词,年轻时对它的喜愛几近痴迷,雖说谈不上研究,但可以自负地说,祗要絲弦一晌就能断定唱的是谁的腔,可谓是吃货,如果無事羁绊,在书场准能找到我,可称书场孝子现在年纪大了,但谈到這话题仍会喋喋不休,而在這里似乎说不上什么,因为能说的太多,不知从那里说起,不是吹牛,這方面想难倒我的人不多。我认识不少专业的艺人,(说书先生)有一面之緣的数不胜数,如果要谈可以开辟专题,谈些专业的,這里就不多絮叨了,凡老先生的錄音我都愛收藏,一般的经典都有,少的是長篇,希望有机会推送些周雲瑞的珠塔,真的很想念。


吴侬软语发展出的音乐,它又以北方游牧民族的乐器;琵琶和三弦伴奏。知道这文化的深远根源吗?吴是上古从草原迁去的。


说起苏州评弹,脑海里自然就会浮现出一幅画:美轮美奂的苏绣屏风前,一几,两椅,温润君子身着长衫手执三弦,古典端庄的旗袍美女怀抱琵琶,分坐两旁,纤纤玉手轻轻划过温柔的弦,悠扬的丝弦漫起,清丽委婉、百转千回的声音缓缓袭来,绕梁三日!

苏州评弹是一门历史悠久、优美动人的说唱艺术,演员均为自弹自唱,通常以说为主,说中夹着唱腔,说唱皆为苏州方言:吴语。

苏州评弹在音乐上的特色在于所用的乐器:三弦和琵琶,还有增加二胡、阮等为陪衬的,偶尔还有采用醒木作为道具击节拢神的情形。

评弹乐器常用的之一是小三弦,小三弦是中国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有滑音、打音、揉音等技法,音亮较小而集中,音色明亮清脆、清晰而柔美。

琵琶是中国传统弹拨乐器,演奏技法非常丰富,音色多变,具有生动的音乐表现力,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写道: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非常形象地对琵琶弹奏所呈现出来的悦耳动听、清脆圆润、浑厚高亢做出了演绎。

比较经典的吴侬软语孕育了苏州评弹,评弹以说唱细腻见长,声情并茂,绘声绘色,演出中常穿插一些笑料,妙趣横生、娓娓动听;弹词用吴音演唱,抑扬顿挫,轻清柔缓,十分悦耳。再加上三弦、琵琶悠扬的曲调,极富感染力的弹奏,美妙的音符就像一滴滴水珠,汇聚成涓涓细流,江南水乡里水的清韵丝丝渗入到灵魂中,钻到了心里。

苏州评弹经典曲目有:<杜十娘&;《芦荡情思》、《三笑》、《倭袍传》、《描金凤》、《白蛇传》、《玉蜻蜓》、《珍珠塔》等。历史故事系列的有:《西汉》、《东汉》、《三国》、《隋唐》、《金枪》、《岳传》、《英烈》,其中,有你喜欢的吗?

抛开都市的喧嚣和繁华,去到苏州,看看书卷味的江南水乡,听听三弦琵琶的悠扬,品一品古老的江南文化吧。


苏州弹词的唱腔是在苏州方言的语音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唱词大致有三种结构:上下句、凤点头、叠句。上下句多为整齐的七字句,七个字以“二五”、“四三”分逗。凤点头唱词为三句结构,是弹词艺人吸收民间小调而来的。叠句是一个上句配以数句类似垛句的结构,极大丰富了唱词量,灵活多变。

与那些唱腔由曲牌构成的曲种相比,苏州弹词的唱腔更加贴近诗词歌赋的语言,也使演唱者有更大的发挥余地。因此,不同流派的演唱者创造了风格迥异的苏州弹词唱腔。影响较大的流派有以陈遇乾为代表的陈调、以俞秀山为代表的俞调、以马如飞为代表的马调,以徐云志为代表的徐调,后来还有严雪亭的严调,蒋月泉的“蒋调”、徐丽仙的“丽调”等,“徐调”的唱法优美动听,情真意切。“徐调”是徐云志所创的流派唱腔,大概有九种,每腔各有特点。它们像戏曲的各种板腔一样,都基本代表某种感情,“徐调”在评弹表演中时常也运用不同的唱腔来表现不同的感情,如短腔,因其比较平直和拖腔较短,多用作一般的叙事和抒情,短长腔和长腔比较曲折。

徐调唱腔用钢丝弦伴奏。因为徐调的定音较高,所以徐云志首创把三弦上的老弦改钢丝弦,以增加其荡音,是徐调的特色之一,真假嗓并用,清脆悦耳,徐缓悠扬,拖腔委婉起伏,别具韵味,被人们称为“糯米腔”。

徐云志《狸猫换太子》为系列开篇,共有十支开篇,由徐云志的好友顾坤甫专门为其创作,徐云志对其中的第七段《寇宫人》唱的最为满意,所以在百代公司37年录音时唱的便是这段,出版时仍定名《狸猫换太子》。同时推出的还有《三笑兄妹相会》和《三笑周美人上堂楼》。一经推出,红透江南,风靡上海。

严雪亭(1913—1983)苏州弹词表演家。江苏苏州人。十四岁从徐云志学弹词《三笑》,后改说弹词《杨乃武》,形成自己独特风格严调。严调唱腔以旋律朴质,口齿清楚,叙事明白为特点,适合单档演唱,自成流派。擅唱白话开篇。所唱《—粒米》开篇,流传于江、浙、沪各地。

蒋月泉的代表唱腔是庵堂认母(蒋朱1959)。蒋月泉与朱慧珍拼档。朱慧珍在评弹听众中向有“金嗓子”之誉,蒋月泉曾评价说:她功底扎实,唱的‘俞调’‘蒋调’严谨官正,契合法度。蒋调的特点是有两个字停顿好几个节拍,比如世间,关公,给人以暇思的时间。


评弹是评话、弹词两种曲艺的合称。

`

苏州评话:用苏州方言说讲的评话。流行于江苏南部、上海和浙江的杭嘉湖地区。清乾隆时已形成。说者多为一人,坐说不唱,或穿插吟诵賦赞、诗赞一类韵文。表演时以扇子、手帕等为道具,以醒木击桌加强气氛。表演上讲究说表、噱头、口技、手面和眼神等,一般具有较大幅度动作,并注意模拟各种类型的人物。传统曲目以历史故事和武侠、神怪故为主,有《三国》、《隋唐》、《金枪传》、《英烈》、《岳传》、《绿牡丹》等三十多部。

苏州弹词:用苏州方言说唱的弹词。流行于江苏南部、上海和浙江的杭嘉湖地区。清乾隆时已颇为流行,并由当时著名弹词演员王周士发起,成立了艺人的行会组织“光裕社”。嘉庆、道光年间,有陈遇乾、毛菖佩、俞秀山、陆瑞廷(一说为陆士珍)四大名家;咸丰、同治年间,著名演员有马如飞、赵湘舟、王石泉等,此后又出现许多有艺术成就的演员。苏州弹词在体裁上为散文和韵文结合,并以叙事为主,代言为辅。以“说噱弹唱”为主要艺术手段,表演上注意模拟各种类型人物。说表技巧有火功、阴功、方口、活口等不同风格。唱词基本为七字句。基本调在原有的俞调、马调的基础上,于近代有很大发展,出现许多流派唱调,以小阳调、蒋调、薛调、徐调、丽调等影响较大。除基本调外,另有一些曲牌如(费伽调)、(乱鸡啼)等为辅助曲调。乐器以三弦、琵琶为主,也有增加二胡、阮等为陪衬的。传统曲目常演的约近二十部,均为长篇,其中以《珍珠塔》、《玉蜻蜓》、《三笑》、《描金凤》、巜白蛇传》等最著名。…


原始地址:/dongtai/76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