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无效学习方式?学习方式无效的本质原因是什么?

从新知到旧知,我发现了自己不自知的无知.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也就是说:在能力范围以内,尽量广泛阅览典籍,反复思考其中的涵义,对已经听闻的知识,也要定期复习,能有心得、有领悟;并且也要尽力吸收新知;如此则进可以开拓人类知识的领域,也可以为先贤的智能赋予时代的意义;

知道自己的无知,知道自己的局限而对未知的事物产生敬畏,由敬畏而好奇,由好奇而探索,由探索而获得收获,所以无知而自知的人,会慢慢的变得丰富,变得博学,变得强大。

所知者必“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也就是说获取知识的途径,除了学习就是实践,读万卷书是学习,行万里路就是实践,而“学无止境”是自知之人的座右铭。

白岩松曾经说过:人生是一个围棋盘,当你读书很少的时候,棋盘上的子很少,他不成势;其次是人找书很难,书找书非常容易;越读书,越知道自己要读什么书,当你读了足够多的书,围棋盘上的子,连在一起了,那就会成势,人生就成势了。


学习无效的根本原因就在没有找对正确的学习方式,不要盲目的跟着别人的节奏来找自己的拍子,一定要找对合适自己的学习技巧与方式

1、如果自学更能使你安静的学习那么你就多在下面自己整理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

2、如果跟着老师的步奏走能使自己思维开发与学习那么在上课中就好好听老师讲解

3、课外培训,上课跟不上老师节奏,那么可以在课外进行系统与捡漏型培训,然后在自己的时间里好好复习使没有什么问题的!


俗话说,打坐不念经,不是好和尚。

在我们的学习过程当中,虽然心里有上进之心,想要努力学习。但,又难以抵抗内心以及外界的诱惑,使得自己难以集中精力在学习上,形成无效的学习方式。荒废的时间,颓废了自我。形成无效学习方式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身心的内在自动力不足。也即,身体不在状态,大脑游离,身在曹营心在汉。此为大多数人的无效学习方式。

第二。遇到困难就退缩。遇到难题,困难的章节,从内心产生抵触情绪。看不下去,学不下去。

第三。看书做作业。不过脑,不历心。虽然在看,虽然在读,但是缺乏思考。

第四。拖延。总想着还有时间,一拖再拖。虽然心里着急,也想学习。但是经常给自己从时间上找台阶儿,找借口,久而久之,形成拖延症。

但愿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祝学业有成!


无效的学习方式,我总结了一下,大概有以下这几点:

盲目模仿,没有主见。

有的孩子对待学习充满热情,今天看见同桌买了一套新的英语卷子,就让家长也去买一套。看见邻居家孩子用APP去背单词,自己就放弃了用课本背单词。在网上看见一个学霸买了电子词典查单词,自己就扔掉了英语词典。

每个人的学习进度、学习方法都是不一样的,不能觉得别人的卷子好就抛弃了自己买的练习册,也不能看见别人怎么样自己也怎么样。

适当地参考别人的学习方法是可以的,但是照搬、没有主见则是盲目的。

看着孩子很忙,但是都没有对别人的学习方法加以辨别、盲目照搬,其实都是在做无用功。

自主学习意识缺失,处于被动、消极的地位,只会照搬别人的学习策略,也是无效学习的一种。

让孩子坚持一种学习方法,比来回更换更有效。应该让孩子意识到:学习在于内容,而不在于学习的承载物,用课本背单词并不比用APP差。

2.只会“输入”,不会思考

有些孩子在学习过程中遇见一道特别难的题目,左思右想始终做不出来,最后决定翻看答案,或者直接抄别人的。

看了一遍以,后恍然大悟“哦,原来这道题是这样计算的,还挺简单的!”

可是这道题真的简单吗?过一段时间再让孩子重新计算一遍他还会计算吗?

当然不会。因为解题的过程他只是参观了一遍,但是从来没有在心里演算一遍。

所以,我们总能看见孩子的数学作业错题很多,孩子后来都认认真真订正了,写得密密麻麻一大片。错题本、试卷、作业都写得很认真,但成绩总是上不去。

最重要的是要充分理解每一题的思路。如果不经常去分析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只能叫重复劳动。重复劳动最大的特征就是反复地去做对事情结果没有实质影响的事情。

上课时候只去听老师讲,而不去思考为什么老师会用这种方式去解答题目。对于学习来说,单纯地输入是没有用的,要学会在输入的时候思考,学会用心看,而不是只用眼睛看。

作为家长,应该时不时抽查孩子的作业,问问他到底是不是真的学会了,对知识点到底掌握了多少。每隔一段时间对孩子之前写错的难题进行提问,将孩子写错的题用试卷的方式进行整理,让孩子“模拟考试”。

在平时生活中也要多注重培养孩子的思考能力,多让孩子思考“为什么”,而不是事事让家长包办。用提问、检查的办法去“逼迫”孩子多思考、多动脑。

要知道,一个孩子独立思考能力和倾听能力的合力才是真正的学习力。

3.没有计划,三心二意

有位教育专家曾经提出过两种最无效的学习方式:一是连续学习一门功课3小时以上;二是脑子里想着数学,眼睛却在看英语。

复习的时候,若是不会灵活地安排自习科目,就会导致效率低下。

连续学习同一门科目势必会让孩子身心疲惫,产生厌倦;而在学习中没有合理分配时间会让孩子在复习中摸不着头脑、产生紧张心理。

拿起数学卷子的时候心里想着今天的英语单词还没有背,复习的内容太多会让孩子手忙脚乱,不知道优先复习什么科目比较好。

家长看着孩子伏在桌前认真复习,一会儿翻看数学书,一会儿翻看英语书,觉得孩子挺认真的,其实孩子只是不知道先复习什么好。

在纠结中摇摆不定,往往浪费了复习时间,还会加剧孩子的烦躁心理。

因此,家长一定要帮助孩子合理规划复习时间,做好规划。可以让孩子交叉复习,每次复习结束后都留有缓冲时间。

4.“表面学习”,流于形式

有的孩子写作业的时候特别认真,一个字都不准出错,一旦写得不好就擦掉重新写,看着写了一个小时的作业,其实都是都是在浪费时间。

有的孩子喜欢干这样的事:上课的时候将老师讲的内容、PPT上播放的内容全部记在本子上,然后回家以后再将这些草草记下的内容誊写在一个精美的笔记本上。

上课的时候身板挺得直直的,老师讲课的时候也是全神贯注的样子,但是实际上思想开了小差,早就跑到九霄云外了。

不走心的努力,都是看起来很努力。

孩子不应该有“努力的幻觉”,低效的学习某种程度上就是半吊子,这样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实在得不偿失。

这些孩子都是学习中的“演员”,写的笔记、上课假装认真的样子都是做给别人看的。

我们经常被孩子的低质量勤奋蒙蔽了双眼,觉得这就是在努力,而很多时候,低质量的勤奋掩盖下的,才是真懒惰。

这种“表面学习”不仅会让孩子成绩下降,还会让孩子产生“我很努力了,但是仍然学不好”的心理,打击孩子学习的积极性。

我们不要觉得孩子回家后知道学习就万事大吉了,还要对孩子的学习效率进行检查,要学会辨别孩子是“真勤奋还是假勤奋”。

一旦发现孩子在进行无效学习,一定要及时纠正孩子的态度和行为,让孩子明白“什么样的学习才是有效的”。

如果我们能够及时发现和帮助孩子改变无效学习的状态,并且有意识地去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孩子的学习一定会大有好转。


孔子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不思不学即为无效学习方式。

有些人,非常投入,拼命刷题。有疑问,自己根据答案订正。看不明白,询问同学、老师。努力了一个月,参加比赛,结果还是名落孙山。自己就愤愤不平,认为上天不公。而实际情况是,比赛的题目基本出自于他所钻研的材料中,只不过是稍加调整变化而已。之所以不会做,是自己没有认真思考做错的原因,或者虽然明白了很快又忘记其中的道理。这样的人,错了一次还会接连错。

有些人一到教室,就与人讨论,热烈非凡,却不注重积累。讨论了一个晚上,却没什么收获。

有些人看别人做什么,自己也做什么,没有自己的方向。

有些人读书时声音震耳,反复读背。可是读了些什么,自己都说不清楚。

有些人,一边学习,一边听耳机,美其名曰提高效率,实际上无法专心,收效不敢苟同。

我觉得这些学习方式是无效的或者说低效的。本质原因是没有思考,不知道自己学习的方向。自己一天该复习什么预习什么完成什么作业,哪些薄弱的环节自己要重点加强。也就是没办法制订自己的计划,按照自己的计划学习。同时,学习没有思考,或思考不透彻。

我觉得,学习要有计划,通过自己的思考,融会贯通,有疑问再请教,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


原始地址:/dongtai/2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