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子女,我们应该怎么报答父母?

儿女有一颗感恩的孝心,父母就很心满意足了!


个人认为,作为子女为报答父母即便做牛马也报答不尽,唯有努力实现三种境界。

第一种境界是养父母之身。即在物质生活上供养父母,满足他们衣食住行等方面的需要。包括给父母买衣服、买营养品、买礼物,给父母钱花,给父母洗脚等。

第二种境界是养父母之心。就是在精神生活上顺从父母的意志。常给父母打电话问候,不让他们担心。不和他们顶嘴,惹他们生气,努力让他们在精神上保持顺心。

第三种境界是养父母之志。就是让父母有事做,这也是孝顺父母的最高境界。包括培养父母的志趣,陶冶他们的情操,比如读书、练字、下棋等;帮助父母实现他们的愿望,完成他们的梦想,让他们老有所依,临终安然无挂碍!要知道“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希望我们行孝要及时。

调心为上侧重生活所感,注重体验分享,觉得有道理可以关注我,也欢迎在评论中发表不同观点。


孝敬父母从点点滴滴做起,父母年纪大了,不奢望孩子们有什么太大的建树,总是希望孩子们能够健健康康平平安安的,家庭和睦幸福快乐,这些都是父母们希望看到的,常回家看看,常打电话问候,让父母们放心!


让自己健康开心平安是对父母最好的回报!


昨天出门办事,路经公交车站,看见一位老人,下车时踩空跌倒,身边几个人同时跑过去,扶他起来。我问他高寿了?他让我猜,我说有70多了?他苦笑地说,今年正好86岁,1936年出生的。真看不出来,他与实际年龄至少要年轻十年,而且他很健谈。

他说去医院拿药,心脏不好,一个人独居13年了。儿子也退休了,中风在床。孙子是中学班主任,不能请假。他说孙子照顾自己的父亲就够呛,我不能再添乱了。我静静地听着老人平静无怨地诉说,心里很难过:老人太需要子女陪伴了。

最近在网上看到一个计算公式:父母与子女生活在国内的不同城市,一年之中只有春节7天假期,回家与父母相聚,就算一天不出门,与父母相处最多不过11个小时。

按照父母现在60岁,活到80岁,儿女陪伴父母的时间,只有1540个小时,大约是64天,9个星期,2个月而已。

看看这组数字,不禁让人毛骨悚然,惶惶不安。这是在国内的子女,算算在国外的子女与父母相处时间的数字,更让人感到悲哀无助!

年轻的子女们,在国内国外每天都为生活打拼着,回到家能安稳地坐下来,不接打手机电话,静下心来,心无旁骛地陪伴父母说说话,聊聊天,机会很少,早已成了老人的奢望。

孟子说:“大孝终身慕父母,唯孝顺父母可以解忧。”当你发现父母已步履蹒跚,耳聋眼花的时候,老人的去日已经不多了。对父母孝顺,不是简单地奉养,不是冻不着饿不着。最不能接受的是,一家几个子女,像传鼓击花一样,让老人轮流到每个子女家里住一段时间。

老人刚刚适应新环境,又要搬家,过着吉普赛民族那样不定居生活,像老式火车站的寄存处被小件寄存。老人感觉不到安稳安定安全安心,每天惶恐不安,噩梦不断。

这无疑对老人敏感的心灵造成重大伤害,对老人健康长寿百害无一利。每年都有这样惴惴不安的老人,自认为是累赘是包袱,想不开自尽身亡。真正的孝顺,需要长久在父母身边陪伴。现在有几个子女能做到呢?

你陪我长大,我伴你到老。一句简单的说辞,如同珠穆朗玛峰一样难以攀登跨越。

父母是陪子女长大了,很多父母为了孩子辞职舍弃工作,去国内国外陪读。钢琴家朗朗的父亲,有一份不错的工作,为了儿子的前程,年轻时就辞职,全天候陪同儿子在国内外读书学琴。

当时看不到前程,孤注一掷,受尽无数的白眼和怀疑的目光。最后朗朗有幸成材了,他父亲的付出得到了承认与赞扬。你知道还有多少与郎朗父亲相比,有过之无不及的父母吗?

因为各种因素的影响,他们的孩子未必能获得成功,他们陪伴所付出的心血很可能付之东流,失落的子女,也未必能感恩父母的付出。

离家千里万里,鞭长莫及的子女和孙辈们,要自觉抽出时间,定期给年迈的老人打电话,上视频,体贴关怀,嘘寒问暖,心灵和情感的陪伴也很重要。

孝顺父母,是一个人最好的德行。对父母最直接的回报,就是能陪伴在父母身边,让老人生活在自己的视线里,过一个幸福的晚年。

假如父母长眠时你能在病榻前尽孝,那是你人生最大的功德圆满,也是对父母最深情最极致的报答!


原始地址:/dongtai/119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