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记忆大师》?

《记忆大师》如同一条贪吃蛇,每个演员饰演的一个或两个角色,都在寻找真相、审视过去。上面这段话,几乎每个核心词汇,都需要加上引号。任鹏编剧、陈正道导演,黄渤、徐静蕾、段奕宏、杨子姗等主演,的《记忆大师》,首先令观众想到这是《催眠大师》的姊妹篇,不过这是一部全新创作的悬疑故事。从根本上讲,是从意识与身体的关系,推导出“眼见为实”和“事实真相”之间的背反关系。

小说家黄渤,与同位作家的妻子徐静蕾感情破裂,于是来到“记忆大师”那里删除两人之间的情感记忆。然而,徐静蕾签署离婚协议书的前提是黄渤找回那段记忆。《记忆大师》的开篇,充满着菲利普·K·迪克风格的科幻迷思。世俗的凡人,试图在高科技的帮助下,对自我的人生进行裁剪,删除过往的情感纠缠,掌握了过去就等于开创了未来。但是,《记忆大师》的发展方向却有所不同。《记忆大师》的关隘,从身份和真相的认同与否,到家暴带来的逆来顺受和旁观者的越厨代庖,再到审判者与惩罚者的相互更替,再三的反转每一局都可以自圆其说,特别是黄渤和杨子姗作为X、Y元素的搅局,编导成功的将故事的焦点转移欺骗了观众。

《记忆大师》也许致敬了诺兰的一些作品,黄渤装错了记忆之后,一再呈现出《记忆碎片》式的散点回忆,再他越来越多捕捉到真相的吉光片羽,向警察(更多是在脑海)中拼贴出来的“真实事件”,却好像《盗梦空间》中一层又一层的梦境。被囚在泰国(T国)警察局透明式牢笼里的黄渤,就好像图灵面对Enigma。观众深入《记忆大师》的迷局,颅内高潮迭起,但是真相却姗姗来迟。黄渤也曾经以为“或许自己就是那个罪人”,但是“花房姑娘”、医生杨子姗也大有问题,至于说警官段奕宏,《烈日灼心》啊,谁的内心都可能焦灼。最近比较火的美国电影《逃出绝命镇》,其核心创意与《记忆大师》其实类似,区别在于主动和被动,逃出生天与寻找真相,都是相当烧脑的设定。


五一时看完了范迪塞尔主演的《速8》、杨千嬅与余文乐主演的《春娇救志明》、周冬雨与金城武主演的《喜欢你》以及黄渤与段奕宏主演的《记忆大师》。看完以后,当下就在心里给这四部影片排了个名次由高到低依次是《速8》《喜欢你》《春娇救志明》《记忆大师》。

《记忆大师》是由万达影视传媒有限公司、上海瀚纳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出品的剧情悬疑片,由陈正道执导,任鹏担任编剧,黄渤、徐静蕾、段奕宏、杨子姗、许玮甯联合主演,影片于2017年4月28日全国上映。

影片讲述了江丰因手术失误载入一段杀人犯的记忆,进而引发了一连串错综复杂的惊险故事。

首先,我来简单的谈谈剧情。故事发生在2025年,因为和妻子张代晨(徐静蕾饰)婚姻破裂,男主角江丰(黄渤饰)走进记忆大师医疗中心接受手术,却不料手术失误记忆被错误重载,他莫名其妙变成了“杀人凶手”。警官沈汉强(段奕宏饰)的穷追不舍让他逐渐发现,自己脑内的错误记忆不仅是破案的关键,更是救赎自己的唯一希望。与此同时,妻子身边出现的女人陈姗姗(杨子姗饰)、记忆中浮现出的神秘女子(许玮甯饰),似乎也和真相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场记忆烧脑战也随之开始。

首先,时间设定在2025年,未来,第二,影片中出现的记忆删除与记忆取回的手术是贯穿全片的一条重要的主线,一切事情皆由这错置的记忆引出。从记忆删除与记忆取回甚至是2025年等元素明显可以看出导演想打科幻牌,国产悬疑片中含有科幻因素已不新鲜,因为记忆大师的导演陈正道所拍摄的大师系列的第一部,《催眠大师》中也含有相似的元素。

看到影片一般的时候我们可以发现,《记忆大师》其实是一部披着科幻外衣内核主讲家暴的悬疑片。科幻元素与悬疑片的结合,的确是令人耳目一新同时为观众创造出一种新鲜感,然而我个人认为也正是片中的科幻元素成为了这部影片的小瑕疵。因为当科幻元素与悬疑结合的产物第一次出现在观众面前时,观众会为这种新奇的组合买账,当它第二次出现时就不一定了。片中的科幻元素是辅助,这种元素无论是设定还是插入都并不像好莱坞式悬疑片炉火纯青,因此给人一种不伦不类的感觉。

影片的剧情也有着国产悬疑片的硬伤,反转的不够味。让观众略微的大吃一惊,细细咀嚼又在情理之中,在观众心里难以留下太大的波澜。并且影片中的反转有着为了反转而反转的嫌疑,似突然跳出,突兀。

这部影片的剧情在推理环节值得点赞,所有线索都体现在细节中,似是埋在土下的导火索,影片中的高潮,矛盾的爆发,凶手的显露,在影片中都会有线索可寻,对于我这样一个推理爱好者,通过片中的线索寻找嫌疑人并验证我的推理,这样的快感,令人愉悦。

影片的核心其实是家暴,聚焦在家暴上,旨在向人们展现出家暴所带来的痛苦与伤害,借此呼吁女性群体反家暴。影片的主旨值得点赞。

其次,我来谈一谈影片中人物的演技。黄渤与段奕宏,演技有口皆碑。片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黄渤为了逃出监狱把咽下去的刀片掏出来的场景。黄渤从嘴里掏刀片时,喉咙被卡住而激发的呕吐感与刀片造成的疼痛感黄渤用他的面部细节呈现的非常好。口水与血水的混合物呈线状滴落,这一刻我觉得黄渤是在用生命演戏。事后他回复网友也说这一段是最演的很累。

段奕宏老戏骨一枚,片中通过他的演技实现了最终的反转。徐静蕾的表演我个人看来,淡如水,不温不火,情感内敛,即使是大爆发,也看的人没有多大的代入感。

总体来说,这部影片还是走不出国产影片的套路,除了科幻,似乎没有带来其他让观众耳目一新的东西,再鉴于片中的演技,不功不过吧。

记得还看见有影评解读说剧中江丰看见浴缸走不出那个世界这一幕非常好,看得出导演是下了功夫的。

作为一个单纯的,吃瓜观影群众,以上就是我内心真实的感受。


偷得半日闲,去电影院里看了新上的《记忆大师》。

两三百人的影厅只有不到十个人,大家就像在看电视一样一边看一边唠嗑,前后排还互相搭茬彼此补充。我知道这不符合看电影的基本礼仪,难得的是这样的做法放在今天的这个地方,这部电影和这群人身上居然那么合适。也许,以后影院可以开发一个这样的专门活动:允许各种吐槽和评论(剧透除外)的观影活动,就像网络版已经早就有的弹幕一样。

言归正传,说说电影

不算有新意的探案主线,映射家暴的社会问题,使用了科幻题材作为点缀——真的只是点缀而且还有硬伤,这点容我待会慢慢说。反转加反转剧情,如大家众口一词的评价的,太捉急,太刻意。台词也太一般,完全无法凸显人物的个性。警长的啰嗦让人不胜其烦。音效确实如大家说的,太满。交代真相时候,闪回时用的大提琴,相当的违和。

但我还是给了四星

第一星给表演。徐静蕾深夜酒醉,越过电脑微抬头看着黄渤那场戏,两个人的表情动作都到位的很。其实整部戏基本上是黄渤的独角戏,有一场他一个人分裂为两个,两个人分别展现不同的心境,过瘾。

第二星给剪辑。跳剪、蒙太奇、音效的使用,对整体氛围的烘托功不可没。有一场戏黄渤一回头,踏入一片大海。挺惊艳的。虽然不可避免的被指责为抄袭《盗梦空间》,但毕竟全世界只有一个诺兰啊!

第三星给细节。探案戏必须得有细节,虽然在主线方面杨珊珊人设确实是完全失败的,但是很多细节还是挺有意思,比如小女孩开车门。最合理的部分是杀死第一个受害人的细节:吃安眠药溺水是否可行没考证过,但凶手当时的反应很真实,至少符合我的理解。我凭这个反应猜出了TA和被害人之间的关系。不能再剧透了,不然就没意思了。

最后一星就是给这个观影体验的。一小撮素昧平生的人,一起对着将人物面部表情和动作都展现的清清楚楚的大荧幕,吃着爆米花,时不时八卦两句。后排看到受家暴的妻子不肯离开丈夫,说,有个什么什么症候来着?前排补充道,斯德哥尔摩症候群。看到退下楼梯之后警官重去现场,后排说,找某某物品吧。前排立刻点头称是。

一片其乐融融中槽也吐了案也破了。我等草民同时过了当评审和当侦探的瘾,只花了四十块。你还想咋着呢?

关于“记忆植入”科幻设置的硬伤:此处有剧透慎入。

作家从认识妻子到离婚前的记忆被植入了别人的脑子,并且妻子还用这个要命的错误救了俩人一命。既然如此,作家还哪里来的对妻子的深情款款呢?结尾俩人在救护车上楼做一团以及作家整部戏里一直急赤白脸的忙活着救妻子都显得不真实。


能让我为之疯狂到彻夜研究剧情的,除了6年前的《盗梦空间》,还有最近陈正道导演的《记忆大师》。

整个故事充满玄机,大脑不得不时刻开动,解析剧情中那些隐含的奥妙。

电影中的不少“反转”,咋看很突兀,实际上都是有迹可循、十面埋伏好的。

观看这部影片的时候,注意力需要高度集中,因为电影里有大量碎片化的讲述,一旦精神不集中就会错过大量重要的细节,甚至需要“二刷”才能读懂主角表情背后的含义。

每一个场景都精心设计,每一个镜头都暗藏伏笔。

一般的悬疑片,越是震撼越是怕被剧透。

但《记忆大师》很有趣,当你看第一遍知道了凶手是谁后,第二遍再带着凶手的身份去看,将会获得更加丰富的细节与线索,感觉就会像是用另一个角色重新玩了一次解谜游戏,甚至会比第一次还更加有趣。

最有趣的是,沈警官在电影中设了三道局,而这三道局,用到了“心理模拟”的策略。

什么是心理模拟呢?

心理模拟通常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呢?

当你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面临风险性较大的决策的时候,你必须立刻做出决定,及时采取行动,如果延迟行动,就有可能遭受损失或者引起变故,这时候,你就必须用到心理模拟。

比如,消防员到达火灾现场,观察火情之后,要立刻判断出火源在哪里,然后立刻决定用什么方式灭火,需要哪些资源,从哪里开始灭火,从哪里展开救援,消防员必须在很短的时间内做出决策,否则大火就会很快的弥漫。

调查研究发现,消防指挥官80%的决策,是在1分钟之内完成的。

在这种时间有限、情况多变的时候,我们就要先根据经验,衡量当前的情境,识别哪种行动方案较为合理,然后通过快速的心理模拟,找到最佳行动方案。

这里面的关键在于心理模拟。不过对于有经验的人来说,这个心理模拟的过程会非常快。

所谓心理模拟,就是根据要解决的问题,在你的大脑中形成能够解决问题的一系列行动步骤,并评估它的可实施性。

也就是,让一件事情提前在你的头脑中发生,你在自己的潜意识里面,能够看到这件事情从一个状态转变到下一个状态的过程。

任何领域,只要你积累足够丰富的经验,在时间极其有限的情况下,你就可以用心理模拟法。

那么,回到电影《记忆大师》中,看过这部电影的都知道,终极大Boss是沈sir(不好意思,剧透了),他在影片中的谋略,就用到了心理模拟的技术。

在江丰第一次逃跑时,沈sir归来,看见江丰对前来给他办理保释手续的张代晨很担心,同时看到张代晨的胳膊恰好在刚才的撕扯中划伤了,这时候,沈sir就开始了心理模拟:

心理模拟一:

江丰不是觉得他老婆有危险么?我可以借机让张代晨和陈姗姗认识。

陈姗姗一直痛恨家暴案(之前,李慧兰的家暴就是陈姗姗报警的),如果我能让姗姗误以为张代晨和李慧兰一样,是无力逃脱的家暴受害者,这样姗姗就会主动跟代晨多接触,而担心凶手会出现在妻子身边的江丰就会以为凶手是姗姗。

李晓芸最后一通电话是打给凶手的。所以,我可以给江丰调出所有家暴案的资料,让他“无意间”看到那一通电话号码是陈姗姗的电话,以此证实他的猜测。

剧中显现:

陈姗姗给代晨包扎伤口时说:沈警官都跟我说过了……(沈警官是跟她说过张代晨的情况,只不过是编了一套家暴的故事来说)。

心理模拟二:

沈sir的终极计划:

第一步:让江丰去删除记忆,然后给张代晨打电话,告诉她江丰下午回去。

第二步:给陈姗姗打电话,告诉她情绪不稳定的江丰要回去,为了避免代晨遭受家暴危险,让她先带着代晨去他们家老房子躲一段时间。

(反转后有画面交代,沈sir给代晨钥匙和地址条)

第三步:自己赶到老房子,灭掉陈姗姗。然后对外宣称陈姗姗是凶手,要谋害张代晨,自己为保护代晨,灭掉了姗姗。

如果江丰删除记忆顺利,那么整个事情就可以以陈姗姗是凶手定案了结。

心理模拟三:

沈sir从徒弟那里得知,江丰没删除记忆直接跑出来了,沈sir猜到江丰已经和张代晨联系上了,应该在赶往花房的途中。

于是他临时调整心理模拟的计划:

第一步:先打晕张代晨和陈姗姗。

第二步:让赶来的江丰误以为张代晨已经被陈姗姗杀死,刺激江丰杀掉姗姗。

第三步:沈sir把江丰干掉,然后对外宣称他这样做是为了阻止江丰杀人。

虽然最后的结局是,受江丰记忆影响的沈sir对张代晨下不了手,于是被绳之以法。不过,这个过程中,沈sir的心理模拟策略是运用得非常到位的。

当然,第一遍看这部电影,在没有被剧透的情况下,你肯定看不到这些细节和线索,我也是二刷时,才厘清线索和识破谋略。

后记

希望这个世界上,有更少的孩子能够免受家庭暴力的摧残,也希望那些从家庭暴力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能够摆脱家庭暴力带来的深厚阴影。


原始地址:/baike/217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