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住校是一种什么样的经历?想家吗?有什么收获分享给大家呢?

大学前是一直住在家里的。大学了是必须要住校的,而且还离开了自己熟悉的城市,对未知的环境既有好奇又有忐忑。我是恋家的,真是舍不得,那时候一般都只有放寒暑假才能回家。亲情的那种难以割舍,尤其在碰到问题时尤为突出。父母真是唯一对你无限不计回报的付出。珍惜和家人在一起的每一天。


我从初中开始住校,一直保持到大学。说起来那真是一段难以忘却的回忆。上了初中,我从乡里来到了县城,离家太远了只有住校。我被分到了一个70人一间的寝室,就安排在食堂地下二层,那里是差生集中营,好学生都在好宿舍呆着。

因为刚开始住校而且离家很远,有点不适应,想家是难免的,当时非常想家,还经常哭。我有一个同桌也是第一次住校,她也经常哭。

那个宿舍环境极差,垃圾满天飞,喧闹声响彻天际就跟菜市场一样,舒舍还散发出一股恶臭。浴室和厕所一起的,每天洗脸刷牙都在那个窄窄的地方,一边有人在拉屎一边有人在洗漱,冬天浴室没有热水,只能去上面消费打热水来洗澡,所以我冬天很少洗澡,倒不是因为钱的问题,是因为太麻烦了。东西经常被投,就练内裤都被偷,有些人偷东西不是给他自己用,他拿去丢了,就是戏弄你。

在那种环境下想要生存下来,就不要太斤斤计较,垃圾的恶臭习惯就好,跟猪圈一样的呼噜声习惯就好,东西被偷习惯就好。随遇而安,做到“一蓑烟雨任平生”。

不过这个宿舍现在回想起来还挺有意思的,也在里面结交了一个朋友。现在我上初中的那个学校已经建好了新宿舍,就没有那个宿舍了。

初二的时候,我向老师提出换宿舍申请,然后我就被调到了上面的宿舍,我记得是18个人一间,这也不是好学生宿舍,只能说是比之前那个好了不少。但是条件依然很差,厕所玻璃破了,洗澡擦身上不方便,因为对面就是女生寝室。厕所坑很脏而且坑位很少,有一次大早上醒来,厕所管道堵住了,那个屎尿漂得到处都是,已经漫进了宿舍,但是要上早读,没办法只有踏屎而行,莫问前程。

睡在窗边的一些人,晚上直接向窗外撒尿,卫生情况一般,随遇而安就好。

后来考上高中了,宿舍变成了四人间,独立卫浴,上床下桌。但是宿舍到冬天冷得不行,没有暖气和空调,经常睡不着;夏天蚊子太多了,而且蚊子经常来吸我的血,我都不知道高中自己打死了多少只蚊子,点蚊香容易晕头,不点又受不了那个蚊子。

后来考上了大学是八人间,有暖气,冬天不冷了,而且北方蚊子比较少,虽然八个人有点挤,但是比之前感觉都好了,不过没有独立卫浴,是大澡堂子,但习惯就好。

现在没有之前那样想家了,已经习惯了住宿,当然想家是肯定想的,只是没有当初那样强烈了。


我高中的时候才第一次住校,那时都是十六七岁的大姑娘小伙子们了,是时候独立了,所以不会觉得想家。我们是九十年代初上高中,学校宿舍楼刚建起来,入住新宿舍楼之前都住平房大通铺,有两种感受。

刚住大通铺的时候同学们刚认识,大家都很新鲜。到了宿舍楼就分了宿舍,六人间,上下铺,矛盾慢慢就出来了。有个同学喜欢静,床铺是铁架子床,住她上铺的同学捎有动静,床就有点晃,她就唉声叹气呲牙咧嘴的,虽然没有因此吵架,彼此心里还是不满的。哈哈,我就是上铺那个同学[笑哭]不过同学之间关系还是和睦的,没有矛盾。后来分文理科,我选了理科,到了新宿舍我选了下铺,我我上铺的同学没有因此产生过矛盾,我们一起学习,有过很多历险经历。


二年级开始离家住校,经验十足,非常有必要分享一波。

刚入学,学校大锅饭,吃饭全靠抢。不知所措且内向的我根本抢不过那些经验丰富的学生,一天下来饥肠辘辘。跑到校长办公室,借用全校唯一的通讯方式给家打电话,电话接通,一声“妈……”后,泪如雨下。

三年级,父母将上小班的弟弟和上大班的堂弟一起“扔”给我。住在男生宿舍里的小隔间,那是全校唯一可以姐姐照顾弟弟一起住的地方。这时的我早已混成老油条,永远扎着一高一低的双马尾,拖拉着两个不会系鞋带的小屁孩,吃着日复一日的汤面(以至于我未来近20年不吃汤面)……

初中,赶上外出求学潮。父母又将我送到离家90多公里的市区上学。那会儿,山路崎岖,运煤车经常半路抛锚,堵车一夜是常态。天高皇帝远,零食逐渐多起来。没有生活费了,趁周末囤7个饼子,一天一个也是常态。

高中之后,我的外出求学路继续,但我们的生活也开始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手机逐渐普及,道路逐渐平坦,就连生活费也从最初的100多了起来。

说不想家是假的。非典放假半月,再去学校,自己躲在被窝里偷偷哭泣。但正是这些经历,令我格外独立。大学舍友掉了的扣子,我缝;洗不干净的衣服,我洗;解决不了的事情,我来……因此意外获得“麻麻”称号。

记得母亲说过“你爸出门都没你出门叫人放心。”这也算一种收获吧!


我是92年的,初中时候就开始住校。怎么说呢,刚开始是期待,后来就是羡慕可以随时回家的同学。

初中是为了去更好的初中,在学校一个老师家住宿。可能因为是农村乡镇的原因,住宿条件挺差。我记得一个人一个月120差不多。然后自己带米,住宿的地方管菜。先说住的,一个人只有半个褥子(就是一个人平躺那么大)的地方,真是翻身都可能翻不回来,不夸张的说,冬天很冷,夏天肯定热。冬天记得最清楚的是放学回来很口渴,进宿舍就喝水缸里的水,里面都是冰,不喝还渴,喝了真的冰牙冰嘴冰胃,现在想想好在年轻。再说吃的,我们自己带铁饭盒,然后写上名字,早上上学前自己把米弄好,然后放在固定位置,晚上回来会给我们蒸好。菜的话,不好吃,很水。那时候记得很清楚,经常蒜蓉辣酱泡米饭,很好吃,比给我们的菜好吃。偶尔奢侈一把,买个1块钱火腿肠,那更是改善。当时一周回家一次,换洗衣服,拿米,拿生活费。那时候真的是小,还觉得挺好,回家还可以改善。

高中,在学校住宿,宿舍条件挺好的,属于公寓,干净。高中早中晚食堂,下晚自习(我记得10点半左右),还可以买校门口的小吃填饱肚子。那时候没有啥追求,就是学习学习。一个月回家一次,住一个晚上,就是拿生活费,换洗衣服。

大学时候,住在大学宿舍,几乎长假或者寒假暑假回去家一次。大一下学期开始打工,回家时间少了,也越来越珍惜跟家人一起的时间。那时候真的挺想家的,羡慕可以随时回家的同学。

怎么说的,在外住宿,我认为哈,对孩子是一种锻炼,但是也因为脱离了父母,好多习惯可能就是自己培养了。我只是个人经验哈


我上高中了才开始在锦山中学住校。条件不太好,宿舍还不是楼房呢,只有教学楼是新盖的。

那时学校伙食不好,就中午一顿细粮。我就去我爸爸单位吃,他们食堂饭菜香,天天有肉。同学们都挺羡慕我的。

不过正因为我吃不了苦,学业上也没啥建树,现在后悔也晚了[流泪][捂脸][捂脸][捂脸]


从初中开始住校,想家是肯定的,不过,同龄人在一起,打打闹闹的,一学期很快就过去了


我住过校,是高中时候。一周回家一次,说实话,一点也不想家,还挺高兴的,终于不用听妈妈的唠叨了。

我们的食堂想吃什么都有,水饺,麻辣烫,米线,肉夹馍……~还有少数民族餐厅呢

宿舍是8个人,上下铺,晚上熄灯后就互相讲各种故事,经常一两点不睡觉舍妈偶尔听到了,就过来斥责几句。她走了,我们接着说~~~那时只有白天是真的学习,到宿舍里就是充充样子了

以我的经验,如果不是自律的孩子,住校也好也不好,还是有副作用滴


初中开始住校,自己支配零花钱,和宿舍不同地方的同学相处,独立性变强,宿舍是个大家庭,要和同学们处好关系,记住好好学习第一位。但很早离家,不能每天吃家里饭菜,有点疏远,直至成年工作还有点遗憾没能像其他孩子每天回家与父母相伴,电视里母亲给即将高考的正在复习的孩子热一杯睡前牛奶的温馨只能在我的梦里。请珍惜可以每天回家吃饭的时光。


我有过年少住校的经历,那一年我12岁,开始上初一。

12岁,因为优秀的小学毕业成绩,我考取了离家五里多地的乡总校,成了一名住校生。这是一所重点初中,学生来自全乡各村,只有三个年级,一个年级一个班,每班50名左右学生。虽然离家并不远,但学校为了保证学生们的学习时间,军事化管理。别说平时我们出不去,就是家人顺路来看,也只能是隔着大门说几句话。我记得当时知道住校的时候,我还挺高兴的,毕竟以后不用天天放学后去拔猪草、挖野菜了。而且每周日放假一天可以回家,应该不会太想家吧。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塞外乡镇学校各方面的条件还很差,住的是七八个人一个屋的宿舍,大通炕。吃的是玉米渣粥、玉米饼,小米饭。一个星期改善两顿伙食,吃馒头或者挂面。每天的菜不是白菜、酸菜,就是萝卜、土豆,偶尔有茄子和豆角。做法基本上就是水煮菜,里面没有多少油星,肉就更不可能见到了。

就是这么艰苦的条件,我们这些孩子一起开始了新的学习生涯。其中发生的故事太多太多,说两件我印象深刻的事。

有一年的冬天特别冷,几乎天天下雪。屋漏偏逢连夜雨,又停电了,而且连着停了几天。这可急坏了我们这些小孩:看书可以点蜡烛,可是宿舍里存的水没了,没办法洗脸怎么办呀?我们可是女生啊,谁没有爱美的心里呢?那时的学生不会动不动找老师,我是舍长,自然就得想办法解决。于是我和同学们用洗脸盆端回白白的积雪,放在屋里化着。那时屋里也没有炉子,温度很低,雪很难化,我们就用手拼命地搓,然后连雪带水直接往脸上抹,冻得脸更加红通通的了。一个同学忽然像发现新大陆似地说:“呀,我们像是擦了胭脂!”哈哈——同学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快乐地笑起来。

这都不算什么。对于我来说,最头疼的事是烧炕。我在家里有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两个哥哥两个姐姐,根本用不着我干这种精细、有技术含量的家务。哪里知道如何架柴火焰高,什么时候压煤是正好呢?因而每次轮到我值周的时候都如临大敌,星期日下午早早就从家里返回学校。一遍两遍的试着点火,经常弄的小脸乌黑,满宿舍的烟。有时明明看见火很旺,高兴的压上了煤,没成想火又灭了;还有时火着得不旺,很长时间都热不上来,舍友就只能睡凉炕。这让我心里非常不安。一位叫波的女同学,比我大两岁,生活经验比较丰富,她发现我的弱点后,主动和我一组,免去了我许多的狼狈和尴尬,而我也通过她手把手的教,终于学会了升火烧炕这个技术活。

题主问,年少住校是一种什么样的经历?想家吗?有什么收获分享给大家呢?

我的回答是:我很感谢我从小住校的经历。虽然也想家,但是因为离开了大人的庇护和温暖舒适的环境,我不得不快一些成长。我不但学会了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养成了凡事自己动手的习惯,还学会了如何与同学相处,磨炼了意志,渐渐地走向独立。因为有了初中这段难忘的住校时光,后来上高中离家更远,几个月才能回一次家,但我完全可以坦然乐观地面对了。


原始地址:/zhishi/103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