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二月河的帝皇系列小说?

二月河的三部曲都仔细的拜读过几遍,客观的说,二月河在清史方面,民俗学方面,儒家学说方面,都有很深的研究,在乾隆皇帝小说中展现的红学功底也很深厚。单纯从学术角度,二月河的历史小说堪称中国当代历史小说的高峰。但二月河的小说架构很庞大,人物线丰富,对那个时代的刻画展示的全面而到位。客观的说,二月河假借小说之名,在阐述世道人心,在还原那个年代的精神风貌,所以二月河的小说不能简单的定义为帝皇小说,这对作者和作品都不公允。


二月河的“落霞三部曲”《康熙大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都是多卷本,也都被拍成了电视剧,在海内外有很大影响。

二月河是从红学研究走向文坛的,《红楼梦》的细致描写和对清朝名物的熟知对他产生了很大影响。为写帝王系列,他首先详读清史,然后结合正史,阅读了大量大量的野史、清人笔记小说,感觉体味风土人情、官场世态和当时的世情百态,做到了然于心。

比如150万字的四卷《康熙大帝》,是一部鸿篇巨著,它以史实为依托,囊括了康熙在位期间最重要的历史事件:顺治皇帝因爱妃病逝出家为僧,8岁的康熙被推上了大位,接着康熙擒鳌拜,从摄政王手中夺回大权,开始亲政;然后是撤三藩,智斗吴三桂;收复台湾,实现统一;西征噶尔丹,平定叛乱等。尤其是康熙晚年出现的九子夺嫡,究竟遗诏中指定的皇位继承人是皇四子还是皇十四子,这一历史谜案的传说很多,为小说营造了很多神秘色彩。二月河小说中塑造了众多历史人物形象,如一代女政治家孝庄文皇后,是康熙的祖母,她在顺治年间和康熙中早期的政治舞台上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深谋远虑、聪明智慧、对子孙的觉悟与慈爱等等,在二月河的笔下被演绎得淋漓尽致。

接着,二月河一鼓作气,完成《雍正皇帝》《乾隆皇帝》两部长篇,保持不老笔力,使得三部帝王系列以以大气磅礴之势成为文坛经典。

二月河的小说从大处说气势雄壮、结构宏伟、情节曲折,从小处说勾勒细致,人物性格突出,名物描写一丝不苟,深得《红楼梦》真传,是一套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好作品。


不是历史,只是小说。


二月河的“落霞三部曲”《康熙大帝》、《雍正皇帝》和《乾隆皇帝》前两部因为被拍成电视剧而为人所熟知。

我小的时候把《康熙大帝》(4本)和《雍正皇帝》(3本)仔细看完了,说一下阅读的感受。

先说优点,二月河的小说文笔真是不错,印象中,他在小说中不仅创作了很多诗词歌赋,还有周易、天文以及各地的习俗,都有着通盘的了解。有人说二月河的小说不符合历史事实,这本来无可非议,小说允许虚构。但是,二月河真的是极力还原了康雍乾盛世时候,市井的风俗。现在想来,二月河应该参考了大量的当时的书籍以及很多私人笔记,不然无法还原得那么真实,当然,这些是电视剧没有办法拍出来的。

二月河是研究《红楼梦》出身,他在写这三部小说之前一直是红楼梦学会会员,只是一次开会,有人说,我们应该有反映康雍乾盛世的小说,可惜现在没有。于是,当时80年代还非常年轻的二月河自告奋勇决定写这个时期的历史。

据说二月河当初写这三部小说,每天都泡在图书馆查资料,有一次因为看书太过专注,而被准备下班的工作人员关在了图书馆里面。二月河很用功,据说夏天因为天太热,还把脚泡在凉水里写。

二月河的小说很多情节都效仿《红楼梦》,比如草蛇灰线,绵延千里,人物性格很多也像《红楼梦》里的人物。

缺点呢?当然有,因为开始尝试的时候,全书结构不强,所以前后写法多有矛盾。比如《康熙大帝》第一卷《夺宫初政》,就有点像武侠小说,后来写作手法越来越成熟,写得也不拘谨了。到《雍正皇帝》这个系列,手法达到巅峰,这部《雍正皇帝》可以算是他的巅峰之作。


他的三部曲《康熙大帝》《雍正王朝》《乾隆皇帝》都拜读过,从小说的角度来看,是一部非常成功的鸿篇巨制,作品用细腻的笔触,细致的人物描写,细密的情节安排,让读者看的不忍释卷非常过瘾。

他的这部三部曲先后被拍成电视剧,都大获成功,也得益于他小说写得情节连环相扣,草蛇灰线延绵千里,以至于很多人把他的小说当做历史来看。由于他早年研究红学,对《红楼梦》深有研究,也是红学会会员,所以,他借用了红的写法,从回目章节到情节安排,从市井百态到世俗俚语,从诗词歌赋到税负钱粮,从权谋宫变到市侩狡诈,无一不写得引人入胜扣人心弦。

既然是小说,我们就不能把它当做正史来看,有的人评价他写得和正史不符,加入了很多的野史传说,还有人说他的格局不大,没有站在世界的高度来描绘讲述这段历史,还有人说他用乡村秀才的眼光去解读那段历史,他本身缺乏经济贸易和国际政治的基础知识,列举了很多的错漏用以说明,这些都是荒谬的,就好像拿一本《三国演义》来学习三国时期的历史一样。我们看客只要求能够吸引我们读下去,怎么写是作者的事,就像武侠小说一样,肯定要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何况,作者对这段历史是做过深入研究的,从众多的官员奏章和皇帝批复的大段描述来看,是符合那段历史原貌的,故事的整个脉络也没有多少杜撰和改变顺序,只不过是添加了很多的细节,其中增加了僧道俗儒,乡村野趣,词令谜语,插科打挥的描写,让故事更加丰富多彩增加了可读性。

总之,这部作品篇幅跨度宏大,人物描写丰富细腻,情节构思巧妙,是中国小说史上的巅峰之作,在这部小说问世以来,同时期鲜有作品达到这样的高度,但愿二月河能够有更多更好的作品面世,那是文坛幸事读者之福。


该书没有运用阶级分析的方法揭露封建统治阶级的残暴腐朽没落,而对统治阶级内部尔虞我诈,勾心斗角津津乐道,大书特书。对封建地主阶级的代表皇帝及其大臣极尽美化,虽然也写了一些贪官污吏,但其目的是为了衬托明君清官的圣明。对劳动人民的苦难一笔带过,对被压迫阶级的反抗甚少涉及,反而动不动就是用免赋税体现统治阶级所谓爱民如子。所谓帝皇小说有很大欺骗性,艺术水准越高,危害越大。


感谢邀请。

首先说明一下:二月河这位作家名气很大,如雷贯耳,但他的作品没读过,所以不敢妄下断言。

但我知道二月河以写帝王雄才大略和王朝更迭见长,尤以清早期的帝王知名于世。康熙大帝,雍正王朝还有乾隆老儿,无不在他的笔下得到升华或者毁誉。整个康雍乾盛世,几乎涵盖了帝王发迹到衰败的全过程。

不得不说:以如此规模的大手笔来书写几代帝王,可谓是巨笔如椽,规模宏大视野卓绝,没有几分胸中丘壑是不敢贸然下笔的。

所以我说:二月河的这份胆略和气魄是值得肯定和褒扬的。至于史实的可考程度和可靠程度,与作者的局限也是有关联的,这也无可厚非,无论哪个作家,都有他的阶级属性和人文立场,至于小说中的情节构筑,是基于表达的需要,无可指责。

从这一点来说,对于二月河这位作家,我们还是应该心生敬意的。起码他先期做了大量事无巨细的考证和研究,给我们基本勾勒了当时的帝王世相,为百花园中的作家增添了绚丽的一笔亮色。

以上是为答。


二月河是一个顽固的复古主义者,他把专制皇权描写成一幅温性脉脉的世外桃园,极力美化腐朽没落的皇权统治:他鼓吹:皇旁最爱民,室帝最正确,皇帝最温情,皇帝最勤勉,室帝最无私,皇帝心太软,皇帝最民主,最帝好纳谏,如果没皇帝,我辈怎么办?二月河的文学,是赤祼裸的奴才文化,愚民文学,他所作的皇帝≡部曲,是彻底否定中国人民经艰苦卓绝的奋斗,推翻已百年多腐朽皇权的翻案文学,是对觉睲了百年人民智力的轻侮,是对辛亥革命既以后人民民主改革的否定,是一部奴化国人的奴才文学,对二月河帝皇小说的羘拜,无疑是历史文明的倒退,让皇帝雨活五百年,在中国不可能,在世界更不可能,放眼世界民王的车轮滾滚向前,皇帝的时代和愿薏作奴才的土壤早已被铲除,復辟的美梦在张勋时代早已绝种。


康熙的文笔不好有的大白话,有点像是评说那种说话的样子。后来的乾隆好多了,写的也细致。。但是三部的立意,章节,转合都很好,尤其是皇帝心思描写,以前是没有的。大家了解了宫廷争斗,宦海沉浮


二月河最大的贡献就是填补了康雍乾小说的空白,并且确立了清朝小说特别是电视剧的范式。我们所能看到的几乎所有那个时期的清宫剧,都不是以历史为基础,而是以二月河的小说为基础的,是二月河文学生态圈中的一部分。


作为喜欢读书的一位老人,二月河这三部书我皆看过且不止一遍,现在还在我的书柜上放着。这三部书写的比较精采,特别是《雍正皇帝》,是三部书中最好的一部,基本上展现清朝初期整个社会的现状,其中书中出现的许多人物,个个栩栩如生,令人拍案叫绝。当然,众说周知,对于小说,允许虚构、夸张、拔高等艺术手法,因为它毕竟不是历史记载或传记文学。若是如此便将其列入美化封建王朝和帝王将相甚至卖国汉奸之流,那就太过分了。是萝卜白菜各有所爱,还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当今社会更允许百家争鸣情况下,各路网上大侠,可以也应该进行讨论争论。不过,动不动就给二月河扣上卖国汉奸的帽子,是让大多数读者不能接受的。


二月河的作品优点很多,大家总结得很全面。但是,我个人认为,最大的缺点,是没有用批判的眼光反而用欣赏的态度来写,尽管康雍乾是封建地主阶级的政治家,而且相对是优秀的政治家,却无论如何他们都是驾驭着一个没落的封建王朝的航船,不断走向末路,看看同时期的英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正在上升,你定然会明白清王朝为什么会昏庸腐朽落后挨打了吧?这都因为康雍乾及其腐巧没落的思想埋下了伏笔,作品没有体现这一点。反而皇权思想,权谋文化的频繁展现让读者和观众视作理所当然,并与现实中的残留的封建腐朽现象相印证,这显然不利于中国现代法治文明国家的思想道德建设。


提起作家二月河,就不得不提及他的代表作——《康熙大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

这其中,《康熙大帝》和《雍正皇帝》都被央视拍成电视剧了,而且还重播了无数次,使得很多对于清史不是很熟的观众,以为电视剧里演的那些,就是真实的历史。

康熙、雍正、乾隆祖孙三代所创造的那个时代,叫做“康乾盛世”。康熙和乾隆没什么可说的,虽然在执政期间也有不少瑕疵,但是总体的评价还算过得去;唯有勤勤恳恳的雍正皇帝,因为前期处理了自己的兄弟,中期损害了达官贵人们的利益,后期又削弱弘时扶持弘历,所以被人贴上了“冷面”、“苛政”、“无情”的标签。当然这些情节也被二月河先生写进了小说里。

不过,小说毕竟和真实的历史还是有区别,身为作家,为了角色需要,为了情节发展,为了逻辑关系,在创作过程中难免会加加减减。就比如,《雍正皇帝》里面出现的虚拟人物——乔引娣,角色塑造上就很成功。

看过电视剧的观众也许对这个角色不是很感冒,但是在原著里面,乔引娣是个能将雍正皇帝为子、为兄、为君、为父各个角度都能展现出来的人物。

原著里面,乔引娣是雍正皇帝在做皇子时,在民间视察时遗下的私生女。

本来嘛,皇子大了,帮着老皇帝体察民情,下基层办实事,这是好事。儿子替爹分忧嘛!但是呢,皇子相中了民女,产生了感情,还怀了孩子,这就不是好事了。

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女人如衣服,王亲贵胄想找个漂亮姑娘,那还叫事儿么?

可是,这事要是反过来摊在民女身上,那就是大事了!未婚先孕,那叫失节!是极有可能会被族人用非常残忍的手段杀害的!

乔引娣的娘就是这样一个悲剧。她和四皇子好了,有了孩子。四皇子办完事就可以拍屁股回北京,但她得承担失节的责任。代价就是——被族人烧死。

还好,乔引娣还有姨妈,她用自己替下了乔引娣的娘,被族人烧死。乔引娣和她娘也不可能再在本地呆了,于是就流落到了山西。乔引娣的娘嫁给了一个姓乔的人,乔引娣也因此有了姓。后来,娘还给引娣生了一个弟弟。

此时的雍正还不是皇帝。他更不知道他还有这样一个女儿,流落在山西的民间。

即使他知道了,恐怕乔引娣母女也就活到头了——亲情与权利是不能放在同一天平上的,这要是让竞争对手知道了,无异于是给自己找麻烦了。

从乔引娣的角度而言,雍正不是个好父亲,更不是个好儿子。他欺瞒父亲他喜欢民女的事实,忽略了自己流落在民间的女儿。

乔引娣家穷,被卖到江南了。在逃回家的路上,乔引娣遇到了雍正的亲弟弟——十四阿哥允禵。

允禵救了乔引娣的命。从此,乔引娣就跟了允禵。

本来呢,皇子身边多个女子,那根本不叫什么事。可是事情坏就坏在,雍正见着乔引娣了。

此时的雍正已经成为了大清的皇帝,他看到乔引娣就想起来昔日和乔引娣娘在一起的日子。大清的皇帝,想要啥没有呢?于是,雍正就找借口把乔引娣从允禵身边给抢过来了,让她跟着自己。

允禵很生气,后果不严重——被亲哥哥的皇帝送了一顶小绿帽子,他还能咋?

所以,从允禵的角度而言,都当了皇帝了还抢亲弟弟的小妾,雍正也不是一个好哥哥。

雍正在继位之后把当初的竞争对手——他的弟弟们挨个收拾了。这其中也包括他同父同母的亲弟弟允禵。

雍正抢了乔引娣,乔引娣最初也是很排斥他的。因为乔引娣已经和允禵有感情了,再加上雍正又收拾了允禵,乔引娣对雍正的恨意就又添了一层。

不过呢,人毕竟是感情动物。随着时间的流逝,雍正对于乔引娣的厚待,也让乔引娣慢慢接受了雍正。

接着,乔引娣就被雍正封为妃子了。

此时,乔引娣想寻找自己失散多年的亲人——娘和弟弟。雍正也准了……结果,真相露出来了。

知道真相的雍正非常惊恐。他的第一反应不是乔引娣母女为了他,这些年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罪,而是,如何掩盖乔引娣是自己亲闺女这一事实。

大清的皇上娶了自己的亲闺女当妃子,这事儿要是宣扬出去,岂止是惊世骇俗!

雍正叫来了李卫商量这事应该怎么办。李卫掂量半天挤出来一句话:就是真的,那也是无意巧合,不知者无罪,一床锦被遮盖了——人,也不就是几十年么?

李卫这句话也道出了作者的心声——人,也不就是几十年么?

一床锦被遮盖了多少丑恶?是非功过,自有后人评说。

《雍正王朝》的最后,二月河先生安排了乔引娣娘上吊、乔引娣和雍正一起自杀的结局。从小说的角度来讲,二月河先生是成功的。他塑造了乔引娣这个可以反衬出雍正善良一面的人物形象;但是从正史而言,乔引娣是个子虚乌有的人,雍正也更不可能会自杀。虽然小说和正史确实是有不少出入,但是纵观“落霞三部曲”的整体,二月河先生笔下的康乾盛世,还是符合当时的历史原貌的。


二月河的帝皇小说,即大清王朝“康熙,雍正,乾隆三部曲”,这三部作品都被制作拍摄成了电视剧,而且好评如潮。二月河的帝皇小说最鲜明的特点就是通俗易懂,而在通俗易懂的同时又尊重了历史的主线。在二月河的小说中多次看见了对康雍乾三位皇帝的心理描写,让我们看到了历史上的大人物的心理活动,一下子拉进了距离,使读者产生了好感。但二月河的帝皇小说并非完全尊重历史的创作,比如在雍正王朝中对老八形象的刻画就有失偏颇。我们只能说二月河的帝皇小说是很好,很有趣的历史科普读物,但却并不是优秀的研究型的书籍。


当和金庸小说,古龙小说一类的闲书看着玩就好。1644年,清兵入关,养活了多少文艺界的人士哟!二月河与琼瑶差不多吧。


边词

唐·张敬忠

五原春色归来迟,二月垂杨未挂丝。

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花落时。


就一句话:

小说,除了人名,都是真的;历史,除了人名,都是假的。

读二月河的帝皇小说,让我有种幻觉,有种读金庸武侠小说的感觉。

真真假假的情节,活灵活现的人物,可读性真的很强。

仿佛穿越在皇家宫阙,与那些有着年代感却又模糊的身影对话。

由改编的电视剧来看,他的作品真的是清宫史小说的卓越之作,许多人也是看了《雍正王朝》《乾隆皇帝》等,才想起来这个名字:

二月河。

一出清宫戏,悠悠二月河。

涤荡千秋事,传于后人说。


作者:民国史学者、专栏作家王凯

南阳籍著名历史作家二月河日前突然去世,引起一片惋惜和唏嘘声。

二月河创作一系列历史小说,最为有名的是清代帝王三部曲《康熙大帝》《雍正皇帝》和《乾隆皇帝》。这三部长篇巨著以恢弘的视角描绘了清代早期至中叶的历史风云,场面宏大,气势恢宏,人物众多,结构紧凑,故事异彩纷呈,情节环环相扣,再现了清代康雍乾盛世的盛况,令人读罢不忍释手。我记得很清楚,1990年前后,当时在图书馆偶然看到二月河的康熙和雍正两部小说,非常对我的胃口,如获至宝,一连几晚不睡觉,直到读完。事后与同学老师交流,认为这是最好看的历史小说,其水平远超金庸的武侠作品。

据说二月河最得意的是帝王系列第三部《乾隆皇帝》,但我个人感觉还是《雍正皇帝》比较好看,特别是《九王夺嫡》一部更是写得惊心动魄,让人如临其境。雍正之死在历史上扑朔迷离,坊间传闻甚多,小时候曾读过一些传奇故事,譬如吕四娘之类的,将雍正描绘成无恶不作的无道之人,二月河的小说一改旧说,令人耳目一新。

当然,再好的作品也有不足之处,我认为二月河帝王系列小说对清代帝王将相无节制拔高,与姚雪垠的《李自成》异曲同工,这是其作品的一个致命缺陷。至于有人批评二月河有奴才思想,称其“脑后无辫,心中有辫”,这就有些过了。


作者:金满楼

二月河是著名历史小说家,其最出名的作品当然被称为“落霞三部曲”的《康熙大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

当然,二月河也写过其他作品,如光绪皇帝、胡雪岩还有叶名琛等等(具体书名忘记了),但这些作品都不成功,也没有什么影响。

即使是落霞三部曲,也有好有坏,其中,改编成电视剧的《雍正王朝》、《康熙王朝》影响很大,但《乾隆王朝》似乎也改编了,但据说面目全非,也并不成功。

从字数上说,二月河的落霞三部曲共计500多万字,这个确实是有些拖沓臃肿了,其实完全可以缩编为三百万字,有些旁支细节和虚拟出来的小人物,其实毫无必要。

从写作过程看,二月河写《康熙大帝》时,其前半部分其实并不成熟,结构散漫,情节拖沓,而且还带有武侠风味的不伦不类。

直到写到“九王夺嫡”后,二月河的写作才渐入佳境,由此又出了《雍正皇帝》和《乾隆皇帝》。

二月河本人对后面两部作品的评价比较高,不过现在公认的是,无论小说还是电视剧,似乎都是以《雍正皇帝》为最佳,而二月河为之满意的《乾隆皇帝》,却被大众认为是最差的。

以个人之见,在《康熙大帝》和《雍正皇帝》基础上改编的电视剧《康熙王朝》和《雍正王朝》其实比原著水平高得多。

无论是其编剧、导演还是主要演员,其对小说的提升和对历史的领悟,都不在二月河之下。

当然,多数人都认为,电视剧《雍正王朝》比《康熙王朝》好看,这当然也有一定的道理。

毕竟,九王夺嫡确实十分精彩,而康熙的一生,却是历史性的史诗作品。

不过,由于《雍正王朝》拍摄在前,而《康熙王朝》拍摄在后,其布景、场面和经验等等方面,都要超过前者,而且其中演员对历史人物的把握,也要更胜一筹。

从这个角度而言,小说以《雍正皇帝》最佳,而电视剧以《康熙王朝》最好。

当然,也有人说,像二月河这种颂扬清帝的清宫戏、辫子戏有啥意义,这是助长磕头之风、奴才之风、专制习气,这个指责却有些太过了。

无论小说还是影视,娱乐嘛,较什么真?

还有,有人认为不管是二月河的小说还是改编电视剧,有很多不符合历史事实的。这种指责其实也有多余,谁通过小说和影视来了解历史啊?


二月河的“落霞三部曲”《康熙大帝》、《雍正皇帝》和《乾隆皇帝》前两部因为被拍成电视剧而为人所熟知。

我小的时候把《康熙大帝》(4本)和《雍正皇帝》(3本)仔细看完了,说一下阅读的感受。

先说优点,二月河的小说文笔真是不错,印象中,他在小说中不仅创作了很多诗词歌赋,还有周易、天文以及各地的习俗,都有着通盘的了解。有人说二月河的小说不符合历史事实,这本来无可非议,小说允许虚构。但是,二月河真的是极力还原了康雍乾盛世时候,市井的风俗。现在想来,二月河应该参考了大量的当时的书籍以及很多私人笔记,不然无法还原得那么真实,当然,这些是电视剧没有办法拍出来的。

二月河是研究《红楼梦》出身,他在写这三部小说之前一直是红楼梦学会会员,只是一次开会,有人说,我们应该有反映康雍乾盛世的小说,可惜现在没有。于是,当时80年代还非常年轻的二月河自告奋勇决定写这个时期的历史。

据说二月河当初写这三部小说,每天都泡在图书馆查资料,有一次因为看书太过专注,而被准备下班的工作人员关在了图书馆里面。二月河很用功,据说夏天因为天太热,还把脚泡在凉水里写。

二月河的小说很多情节都效仿《红楼梦》,比如草蛇灰线,绵延千里,人物性格很多也像《红楼梦》里的人物。

缺点呢?当然有,因为开始尝试的时候,全书结构不强,所以前后写法多有矛盾。比如《康熙大帝》第一卷《夺宫初政》,就有点像武侠小说,后来写作手法越来越成熟,写得也不拘谨了。到《雍正皇帝》这个系列,手法达到巅峰,这部《雍正皇帝》可以算是他的巅峰之作。


原始地址:/wangluo/6638.html